西曆1628年,6月。
“所長,新一代後裝槍已經定型了,實驗效果非常好,可以量產了。”
“恩,你先下去吧。”
等下屬走後薑恆(由書友幾迴魂夢與君同投稿)開始狂喜,他幾年前答應軍隊的後裝槍終於可以走上量產的道路了,離列裝已經不遠了。
薑恆此君穿越前從某知名大學的機械專業畢業和王文紅是校友,穿越前他喜歡各種曆史小說特別是群穿小說《臨高啟明》,沒事就行喜歡自己研究古代近代時期的武器,後來支援計劃他也報名了,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群穿真讓自己趕上了。
穿越後由於他的手藝直接加入澳宋早期的武器研究組,後來軍科所成立後,他就成了軍科所的所長,澳宋目前現役的前裝槍炮都有他的努力在裏麵。
其實軍科所早就搓出來了不同型號的早期後裝槍了,但是走不出實驗室,一個是受限於技術原因性能低下,甚至第一代後裝槍還炸了膛,差點就把實驗人員給傷了。
性能不佳也不是問題,隻要解決了炸膛問題比同時代的槍好就行了,的可以用了,但是它無法量產。
雖然隻是一支小小的後裝槍,但是它牽扯的工業門類還不少,化工、機械加工、冶金等等行業都要牽扯其中,製造難度和燧發槍簡直不是一個級別的。
就以之前澳宋的人口規模和加工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就算小規模的製造出來,彈藥也供應不上,還不如繼續用燧發槍呢。
直到澳宋工業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限製後裝槍各種因素才消失,化工業進步解決了發射藥的量產問題、加工業的進步解決的加工精度的問題、冶金業進步解決了製造材料量產的問題,還有一些就不列出來了。
所以別看隻是一支小小的落後的不得了的早期後裝槍,想要把它量產真不容易,特別蒸汽動力出現後,執委會才下定決心量產列裝。
經過一代一代的迭代和升級,還有不同型號早期後裝槍的比較,最後軍科所的研究人員根據軍方要求(特別是陸軍),決定在英格蘭人馬提尼·亨利步槍(玩戰地一的書友可能對這把槍很熟悉)的基礎上改進,造出了實驗室代號為“1628年型步槍”的後裝步槍。
馬提尼·亨利步槍是一代名槍,久經戰陣考驗,不管是在北非的沙漠中還是印度的叢林裏亦或是加拿大的雪地中,它都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跟隨著英軍打遍了世界,即使到了一戰的戰場仍能經常看見它的身影。
而且他的結構簡單,以目前澳宋的工業水平完全可以量產,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士兵也能輕鬆的日常維護。
最重要的是它是單發的步槍,現在澳宋的工業水平不要說實現金屬定裝彈的自動化生,連半自動化生產也沒實現,最多算流水線,每一發子彈都隻能靠人工裝填,再加上昂貴的材料費,一發子彈造價可不低,而且產量還低。
要是不搞個單發步槍,搞個帶彈倉的,人家軍方的人直接拒收好吧,根本用不起,軍費負擔不起,後方的子彈產量供應也跟不上,還不如繼續用燧發槍,至少便宜,而且鉛彈的產量多高啊,根本不用為子彈發愁。
那麽經過軍科所優化過的馬提尼·亨利步槍也就是1628年型步槍的性能怎麽樣呢。
槍身全長1.2m,裝上刺刀長1.6m,重3.5kg,有效射程400m,每分鍾極限射速10發,其實有效射程還可以提一些。
但是400m完全可以覆蓋目前的戰鬥距離了,而且大多數士兵不要說400m還能打的準,過了200m後就很難打到人了。
除了步槍版的還狙擊版,狙擊版長度和步槍版差不多,重量達到了4kg。
但是有效射程達到了驚人的500m,精度也比步槍版高的多,還配有光學瞄具,步槍版隻有機械瞄具,但預留了可以裝載光學瞄準鏡的結構。
當軍隊的人實驗過樣槍後非常滿意,決定把它作為下一代軍隊中服役的主要槍支進行換裝。
但是隻有陸軍先訂購了500把步槍版和100把狙擊版28式步槍,用於早期的訓練和裝備,海軍一支都沒買。
由於狙擊版的工時要高於步槍版且搭載了昂貴的光學瞄具,價格上1支狙能買5把步槍。
為什麽軍部早就嚷嚷著要後裝槍,結果後裝槍出來以後他們又不願意大規模采購列裝呢?
原因無他沒錢而已,後裝槍前期的采購價格和後期訓練實戰要花的錢太多了,一把28式普通步槍的造價就高達40塊錢,而一把執委會型燧發步槍才10塊錢。
就算是兵工廠是國企不賺錢以成本價買給軍隊,陸軍現在一共3000多人戰兵編製,一次性換裝3000千支步槍也就是12萬澳元,還不算後麵的訓練和維護費用,而且附加的子彈錢都要超過槍錢了。
陸軍一年才150萬軍費,海軍更富一點有250萬軍費,澳宋雖然一年賺的多,但是花的也多,全國都在搞建設,鐵路也要修,公路要修,工廠要修,六年義務教育也要搞等等,全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灑下去。
再加上澳宋孤懸海外沒有強敵,沒有巨大的外部壓力誰會窮兵黷武把財政全投到軍事建設上去,執委會的諸公又不是戰爭狂,還不如把錢投到建設上。
而且執委會決定下半年搞擴張,為了打擊土著又讓陸軍擴軍,實在沒閑錢去大規模換裝了,隻能一點一點的慢慢換。
海軍更是一支新步槍都不買,還是錢鬧的,海軍也要擴軍了,七星級戰艦明年就能交付第一艘了。
而且又陸續開工了兩艘七星級戰艦,本來他們用槍就用的少,在海上基本都是用炮的,目前的燧發槍已經夠用了,所以更不可能把寶貴的經費用在後裝槍上。
結果換裝28式步槍變成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麵,不過等海陸兩軍有了閑錢後肯定會第一時間換裝。
由於澳宋gdp迅猛增長,可以預見的是明年海陸兩軍的軍費也會漲不少,估計明年他們才會開始大規模列裝28式步槍。
“所長,新一代後裝槍已經定型了,實驗效果非常好,可以量產了。”
“恩,你先下去吧。”
等下屬走後薑恆(由書友幾迴魂夢與君同投稿)開始狂喜,他幾年前答應軍隊的後裝槍終於可以走上量產的道路了,離列裝已經不遠了。
薑恆此君穿越前從某知名大學的機械專業畢業和王文紅是校友,穿越前他喜歡各種曆史小說特別是群穿小說《臨高啟明》,沒事就行喜歡自己研究古代近代時期的武器,後來支援計劃他也報名了,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群穿真讓自己趕上了。
穿越後由於他的手藝直接加入澳宋早期的武器研究組,後來軍科所成立後,他就成了軍科所的所長,澳宋目前現役的前裝槍炮都有他的努力在裏麵。
其實軍科所早就搓出來了不同型號的早期後裝槍了,但是走不出實驗室,一個是受限於技術原因性能低下,甚至第一代後裝槍還炸了膛,差點就把實驗人員給傷了。
性能不佳也不是問題,隻要解決了炸膛問題比同時代的槍好就行了,的可以用了,但是它無法量產。
雖然隻是一支小小的後裝槍,但是它牽扯的工業門類還不少,化工、機械加工、冶金等等行業都要牽扯其中,製造難度和燧發槍簡直不是一個級別的。
就以之前澳宋的人口規模和加工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就算小規模的製造出來,彈藥也供應不上,還不如繼續用燧發槍呢。
直到澳宋工業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限製後裝槍各種因素才消失,化工業進步解決了發射藥的量產問題、加工業的進步解決的加工精度的問題、冶金業進步解決了製造材料量產的問題,還有一些就不列出來了。
所以別看隻是一支小小的落後的不得了的早期後裝槍,想要把它量產真不容易,特別蒸汽動力出現後,執委會才下定決心量產列裝。
經過一代一代的迭代和升級,還有不同型號早期後裝槍的比較,最後軍科所的研究人員根據軍方要求(特別是陸軍),決定在英格蘭人馬提尼·亨利步槍(玩戰地一的書友可能對這把槍很熟悉)的基礎上改進,造出了實驗室代號為“1628年型步槍”的後裝步槍。
馬提尼·亨利步槍是一代名槍,久經戰陣考驗,不管是在北非的沙漠中還是印度的叢林裏亦或是加拿大的雪地中,它都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跟隨著英軍打遍了世界,即使到了一戰的戰場仍能經常看見它的身影。
而且他的結構簡單,以目前澳宋的工業水平完全可以量產,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士兵也能輕鬆的日常維護。
最重要的是它是單發的步槍,現在澳宋的工業水平不要說實現金屬定裝彈的自動化生,連半自動化生產也沒實現,最多算流水線,每一發子彈都隻能靠人工裝填,再加上昂貴的材料費,一發子彈造價可不低,而且產量還低。
要是不搞個單發步槍,搞個帶彈倉的,人家軍方的人直接拒收好吧,根本用不起,軍費負擔不起,後方的子彈產量供應也跟不上,還不如繼續用燧發槍,至少便宜,而且鉛彈的產量多高啊,根本不用為子彈發愁。
那麽經過軍科所優化過的馬提尼·亨利步槍也就是1628年型步槍的性能怎麽樣呢。
槍身全長1.2m,裝上刺刀長1.6m,重3.5kg,有效射程400m,每分鍾極限射速10發,其實有效射程還可以提一些。
但是400m完全可以覆蓋目前的戰鬥距離了,而且大多數士兵不要說400m還能打的準,過了200m後就很難打到人了。
除了步槍版的還狙擊版,狙擊版長度和步槍版差不多,重量達到了4kg。
但是有效射程達到了驚人的500m,精度也比步槍版高的多,還配有光學瞄具,步槍版隻有機械瞄具,但預留了可以裝載光學瞄準鏡的結構。
當軍隊的人實驗過樣槍後非常滿意,決定把它作為下一代軍隊中服役的主要槍支進行換裝。
但是隻有陸軍先訂購了500把步槍版和100把狙擊版28式步槍,用於早期的訓練和裝備,海軍一支都沒買。
由於狙擊版的工時要高於步槍版且搭載了昂貴的光學瞄具,價格上1支狙能買5把步槍。
為什麽軍部早就嚷嚷著要後裝槍,結果後裝槍出來以後他們又不願意大規模采購列裝呢?
原因無他沒錢而已,後裝槍前期的采購價格和後期訓練實戰要花的錢太多了,一把28式普通步槍的造價就高達40塊錢,而一把執委會型燧發步槍才10塊錢。
就算是兵工廠是國企不賺錢以成本價買給軍隊,陸軍現在一共3000多人戰兵編製,一次性換裝3000千支步槍也就是12萬澳元,還不算後麵的訓練和維護費用,而且附加的子彈錢都要超過槍錢了。
陸軍一年才150萬軍費,海軍更富一點有250萬軍費,澳宋雖然一年賺的多,但是花的也多,全國都在搞建設,鐵路也要修,公路要修,工廠要修,六年義務教育也要搞等等,全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灑下去。
再加上澳宋孤懸海外沒有強敵,沒有巨大的外部壓力誰會窮兵黷武把財政全投到軍事建設上去,執委會的諸公又不是戰爭狂,還不如把錢投到建設上。
而且執委會決定下半年搞擴張,為了打擊土著又讓陸軍擴軍,實在沒閑錢去大規模換裝了,隻能一點一點的慢慢換。
海軍更是一支新步槍都不買,還是錢鬧的,海軍也要擴軍了,七星級戰艦明年就能交付第一艘了。
而且又陸續開工了兩艘七星級戰艦,本來他們用槍就用的少,在海上基本都是用炮的,目前的燧發槍已經夠用了,所以更不可能把寶貴的經費用在後裝槍上。
結果換裝28式步槍變成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麵,不過等海陸兩軍有了閑錢後肯定會第一時間換裝。
由於澳宋gdp迅猛增長,可以預見的是明年海陸兩軍的軍費也會漲不少,估計明年他們才會開始大規模列裝28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