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5年,7月。


    拿下琉球後林登萬最近又開始動腦筋了,他估計自己明年換屆就得卸任迴澳宋,他想在迴澳宋之前多做點事,比如拿下朝現的濟州島。


    這個島好啊,好就好在他足夠大,濟州島擁有1850.3平方公裏的麵積,雖然他是火山島但是沿海平原地區占比比新澳島要高的多,而且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宜人,同時此種氣候非常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島上有大量天然草場。


    拿下此島後林登萬除了想利用它作移民中轉站以外還想用他當澳宋屬東亞殖民地的軍馬場。


    現在林登萬遇上的敵人都是些小卡拉米,等哪天上岸了就會遇上比較能打的軍隊時,騎兵的重要性就突出了,雖然澳宋正規部隊全部完成了火器化改革,但是騎兵的高機動直到二戰都還沒完全被替代,在這個時代騎兵的高機動性和高衝擊性還讓這個兵種牢牢的占據著戰場的主動權。


    而且除了作戰,後勤也需要大量馬匹運輸後勤和士兵裝備,以澳宋軍隊對後勤的依賴程度,騾馬對於澳宋的重要性還得翻倍,之前澳宋主要都征伐一些小島進行登島作戰,可以用海運彌補後勤。


    等以後澳宋上岸對付大明、大清、立本這些國家以後大量的騾馬是必須的,所以林登萬才打上的濟州島的主意,讓濟州島成為澳宋在遠東的軍馬場,為澳宋進攻陸地提供足夠的馬匹。


    林登萬帶人輕鬆的上了濟州島的灘塗其中沒有遇到一點阻礙,大明朝現特有的“有海無防”,濟州島和種子島不同,濟州島上就一個城池,隻要拿下它這場登陸遊戲就算結束。


    戰鬥過程仍然非常簡單,澳宋陸軍朝著城牆打上幾炮就城塌人降了,不是澳宋人的火炮威力突然變強了,實在朝現人的城牆年久失修已經成了豆腐渣,挨上幾炮就直接報銷,看似“高大”的城牆連種子島上那些院牆都比不上。


    等澳宋軍隊入城以後發現還有一些朝現軍隊脫了號服就往民居裏麵鑽,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就怪了。


    由此可見朝現軍備有多麽廢馳,其實朝現的軍備廢馳是有原因的,第一原因就是朝現長期“國防外包”,要是被人打了直接唿叫大明爸爸就是,由於朝現半島的特殊位置大明還沒辦法真不管他,但凡有口氣在都要來救朝現,大明被迫免費外包了朝現的國防,於是有大明爸爸負責國防,朝現上下自然沒有動力去提升軍事實力。


    第二個原因就是上一次日朝戰爭已經過了幾十年,朝現承平日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朝堂上也是文恬武嬉,軍備的事沒人關心。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就是朝現內部的派係爭鬥,都說兒子像爸爸,大明國內的派係鬥爭嚴重,朝現自然也積極學習,朝現朝堂上有主要兩股勢力在爭鬥,一派是勳舊武官,一派是士林文官,這兩派把整個朝現朝堂攪的烏煙瘴氣,一會兒我偷你塔,一會兒你拆我水晶,牽扯到了好幾任朝現國王的廢立。


    大明和朝現真可以說是一對好父子了,爛的方式都一樣,這樣高強度的派係鬥爭下能沉下心來搞軍備那才叫奇了怪。


    不過他們內鬥的越狠澳宋人越高興,隻要利用好了這個契機,澳宋不知道能從朝現身上攫取多少利益,現在拿下來的濟州島隻是添頭而已。


    林登萬踩著濟州島的優良草場興奮不已,他的島鏈計劃已經初步實現了,用濟州島接收大明北方和朝現的移民,用種子島,新澳島等島嶼接收立本移民,用琉球群島接收大明南方移民,不僅用這些島嶼接收移民,將來這些地方還會成為進攻和控製明、日、朝的跳板,也會成為執委會整個東亞攻略計劃的戰略支點。


    “醜國人雖然壞,但是真的不蠢,能想出這種四兩撥千斤的辦法,雖然我這個島鏈隻是簡化版,但目前已經夠用了。”林登萬自語完叫來手下吩咐工作。


    “濟州島以後除了放馬以外,還要放點其他牲畜,牛啊,羊啊之類的,為遠東殖民地提供肉食,隻有魚肉的飲食是不健康的,對了還要去找些養馬好手建立一個育種站,把部隊裏那些歐陸馬抽調一些出來和亞陸馬配種,培育出更適合遠東戰場的馬匹。”


    “至於島上的幾萬居民,一部分送迴澳宋本土,一部分留下幫忙放牧和搞建設。”


    說完林登萬擺手讓手下退下,自己繼續獨自欣賞這濟州島的美好風景,望向遠方他似乎能看見朝現本土,不過他此生估計沒有機會當朝現或者立本總督了。


    在執委會的規劃裏等以後拿下朝現和立本全境以後就建立兩個總督區進行殖民統治,然後由本土定期派人來擔任總督進行統治。


    執委會從來沒想過能把朝現和立本真正的納入核心統治區,畢竟這兩個地方都有悠久的曆史和大量的人口,等民族主義思潮傳入以後,根本沒法掌控,還不如一早就做好打算,等鬧起獨立壓不住以後澳宋直接放棄明麵上的統治,免得最後鬧的大家都不好看,退居幕後當影子太上皇,學習後世法蘭西人在非洲統治的先進經驗。


    而且穿越眾作為後世來的文明人,搞殖民都會搞的溫柔一點,不會像歐陸那群類人生物一樣把事做絕,搞的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血海深仇不死不休,等以後獨立時也能好聚好散,讓它們能念著澳宋這個宗主國的好。


    不然以澳宋的體量想真正的把立本和朝現完全同化付出的成本太高了,要是澳宋一開局就有大明那個體量還可以試試把立本和朝現真正納入核心統治區。


    穿越眾穿越的時間非常妙,此時整個東亞地區除了大清,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垃圾沒一個能打的,出於內部或者外部的原因大明附近的國家全部陷入了周期性的衰退,直到大清入主中原以後才算好一點。


    這些國家的軍備廢馳到澳宋一個營300多人的陸軍和一些拿著冷兵器的仆從軍再配上一支武裝商船艦隊就能縱橫這些國家的沿海,甚至能占領大量戰略位置極佳的島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