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萬終於在冬季正式到來之前籌措出足夠的軍資,手下的海陸兩軍已經蓄勢待發,民夫也征發好了,就等他一聲令下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奇襲種子島。


    據船長們的偵察結果,種子島上的薩摩藩陸軍不僅沒增加反而被調了些迴九州,林登萬初步推測可能由於白煙他們意外弄死了前島津家家主島津忠恆導致了蝴蝶效應。


    島津忠恆有幾個兒子又都在幼年,現在他突然去世連個“傳位召書”都沒留下內部不亂才怪,林登萬表示疊了“主少國疑”,和“世子之爭”兩個debuff要是薩摩藩島津家沒有內亂,他就去當老八,這是林登萬對華夏曆史的信任。


    要是沒發生內亂不可能調種子島的兵,明知種子島附近的屋久島有“賊窩”“巨寇”竟然不多派兵馬嚴加戒備和防守,反而調兵迴朝這不合常理,隻有薩摩藩產生了內亂可以解釋。


    林登萬的推測非常合理,薩摩藩島津家內部的情況確實和他的推測不能說一模一樣也是八九不離十了,自從島津忠恆的死訊傳迴薩摩藩以後,島津家的繼承人及其家臣們沒有最先想找這夥殺死家主的“賊寇”報仇,而是想著扶持自己一派的“世子”繼位,全然不管已經喂魚卻還屍骨未寒的島津忠恆,直接效齊桓公故事。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島津忠恆的幾個兒子從上到剛剛八歲的長子和下到剛會走的幼子全部自成一派想要爭一爭這家主之位,幾方人馬劍拔弩張,但都還保持了基本的克製,並未真正的大大出手,最多是打打嘴炮罷了。


    這場沒有硝煙的吃雞大賽中島津忠恆的長子島津光久優勢最大,他擁有年齡和大義的優勢接收其父一半多的遺產,逼的剩下的幾派聯合起來對抗他,導致現在兩方人馬隻有僵持,誰也沒有壓倒性優勢不敢率先出手。


    不過他們內鬥可就便宜了林登萬這個外人了,防備空虛的種子島就被林登萬“勉為其難”的收入囊中了。


    大軍開拔乘坐武裝商船準備登陸,一年多的時間林登萬早就讓人把近在咫尺的種子島查爛了,那些地方適合登陸,那些地方防守空虛,漲退潮的規律全被澳宋人用小本本記得清清楚楚。


    在海量情報的加持下,林登萬的登陸地點選的非常好,登陸過程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這樣澳宋大軍從容的從船上卸下重武器,大搖大擺的向種子島上的城池走去,種子島不同其他地方擁有一個大型城池承擔防禦外敵的任務,由於種子島上槍炮業和商業發達,島上居民形成幾個主要聚落每個聚落都有自己的小城池作為防禦設施。


    不過這些城池和聚落全被標注在了澳宋大軍的地圖上,要不是怕打草驚蛇,林登萬連種子島上有幾口水井他都要探聽出來,他雖然好戰卻也非常謹慎。


    種子島上一共有三個町(街市),隻要拿下它們整個種子島就完全處於澳宋人的控製之下了。


    林登萬看見麵前這個町所謂的“城牆”他有些想笑,不要說比那些大明的城池和歐陸的棱堡,連比那些大明鄉下的大地主大豪強的院牆都比不過,怪不得立本人管火槍叫“鐵炮”,火炮叫“國崩”了,林登萬以前以為他們這樣取名是中二病犯了,沒想到是寫實派。


    林登萬先叫王十六上去勸降,澳宋一向的都是秉承“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思想,從來都是優待這些“俊傑”的。


    王十六帶著他的立本老鄉喊了幾輪,“敵人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要不是王十六他們站的遠躲得快今天就要吃槍子兒了,林登萬一看對方冥頑不靈直接下令炮兵開炮,勢必要讓對方知道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國崩”。


    果然炮兵一開炮,城牆上還在開槍的足輕們全部躲到牆後避炮。


    一時間隨著炮火各種木屑石子橫飛,炮彈打在城牆上激發出來的煙霧甚至遮蔽了澳宋大軍的視野。


    在澳宋大軍6磅炮和12磅炮的不斷攻擊下,這個小町的城牆逐漸開裂,有些段落甚至已經倒塌,其間守軍的火炮也對城外的澳宋大軍進行過炮擊,可是根本夠不到,澳宋人的大炮和立本人的大炮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要是能打的有來有迴,那才是見了天照大神。


    守軍指揮官一看雙方武器差距巨大,敵人“銃炮犀利”城牆也快倒塌了,勢必不能再守下去了,又想起來敵人勸降時保證投降不殺,指揮官的心思開始活絡,開了這麽多槍算是對的起島津家那少的可憐的軍餉了。


    林登萬看見城牆已經塌陷一段,想著是現在衝進城中,還是再炮擊一會兒,現在新澳島的武器彈藥全靠澳宋本土補給打一點就少一點,後麵還有兩個町呢。


    就在林登萬糾結萬分時,敵人獻城投降了,就這樣林登萬率領大軍在不損一人的情況下靠著火炮把敵人打投降了。


    就這樣林登萬接受幾百守軍的投降,騎著高頭大馬進了城,進城後澳宋大軍繳了守軍的械,種子島不愧是立本的槍炮集散地,火器裝備率可不低,400多人的守軍交了近300把火繩槍,火器裝備率超過了50%,雖然都是些垃圾火繩槍,但比一些歐陸大國舊軍的火器率都要高了。


    雖然這些槍澳宋人看不上不代表其他人看不上,作為種子島出品質量還是不錯的,這些槍可以將就賣迴立本,也可以賣給朝現和大明。


    進城後林登萬再次嚴肅了軍紀,即使是在立本城市也要嚴守紀律,不然澳宋正規軍和那些“賊配軍”還有“軍閥”有什麽區別,這是林登萬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和後世文明人的傲氣與素養。


    王十六押著守城敵將來到正在耀武揚威的林登萬麵前,在王十六的翻譯下林登萬向這位手下敗將詢問了許多關於薩摩藩的情報,這個被俘將領到也光棍直接把島津家賣了個幹淨,林登萬問啥他就說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最後這個敵將還表示他和剩下兩個町的守將很熟,願意幫澳宋大軍招降剩下的薩摩藩守軍。


    林登萬一想那感情好,省卻他許多彈藥,林登萬也向這個降將保證隻要他能成功招降剩下的守軍就免去他的勞改,就讓他繼續當官。


    當然不可能繼續讓他繼續待在軍隊裏,而是讓他去新澳島管理移民。


    地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