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尼德蘭移民湧入澳宋讓執委會喜憂參半,喜的是人多了,勞動力越多生產力越強,能把澳宋這塊“蛋糕”做大。


    憂的是民族問題,本來由於大明比歐陸離澳宋更近,商人們送來的移民也更多,但是由於板牙人太給力送來了大量尼德蘭移民,讓本來數量占多數的明人變的沒那麽大的優勢了。


    這要是放在其他國家已經是嚴重的民族問題了,可能兩個民族會發生衝突,嚴重甚至發生內戰。


    幸好此時民族主義還沒出現,而且澳宋正處在上升期且生產力較高讓人人都有飯吃,甚至努力的話還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再加上澳宋各種高壓政策才能保持國內不炸鍋。


    為了壓製可能出現的民族矛盾,執委會想了許多辦法,大搞同化教育,宣傳舊大陸的黑暗讓他們與母國切割,就連移民二代的身份證上的民族都是“澳宋”族,而不是讓下一代隨著父母的民族。


    不僅如此,執委會還鼓勵不同人種和民族通婚,異族通婚給予補貼或者稅收減免,但是這些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隻有國內有一個“主體民族”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


    因此,執委會決定盡快搞定去大明的航線。


    這樣,一來可以運輸更多的大明移民迴澳宋,二來可以減少中間商賺差價把更多的利潤留在國內,每年澳宋買移民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澳宋商業部長看著幹船塢裏的兩艘“飛剪船”,心情十分美麗。


    飛剪船是一種19世紀時常用一種貨運快速商船,這種帆船由於其特殊布局和結構速度極快最高能達到12節,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種帆船能跑的過它,當然由於它有高超的速度,自然在其他方麵有缺陷,所以隻能用來運送貨物無法軍用。


    直接去往大明移民計劃其實早就提出來了,在澳宋有了自己建造大船的能力後,商業部早早就撥款建造了這兩艘用來運貨的飛剪船。以飛剪船的速度,理想情況下一個多月就能從新安到大明沿海。


    雖然之前這兩艘飛剪船就已經完工了,可是一直沒有足夠水手能開起來,連海試都是借用海軍的人員來做的。


    現在執委會決定提前開始移民計劃,商業部就能從漁政部去搞點水手來了。


    你說怎麽不找海軍要?


    拜托,海軍那群大爺誰敢惹啊,人家不搶你的水手都不錯了,你還想要人家的水手,真要過來了保證你連港口都出不去,柿子還挑軟的捏呢。


    澳宋是真缺熟練水手啊,為了訓練水手,現在漁政部的漁船出海都是超配雙倍的水手,連海軍學校裏那群半大小子都要上軍艦學習就是為了讓這群海軍學員能早點畢業。


    執委會特批的項目自然是一路綠燈,沒人敢攔,漁政部很痛快的交了人,還都是熟練水手,隻留了些“生瓜蛋子”繼續在澳宋捕魚,反正隻是在近海岸大陸架上捕魚也出不了什麽大事,留些老水手當種子就行,其他就讓“實習生”頂上吧。


    這幾天商務部長進出各個部門調集移民計劃要用的各種物資和人員,好讓他抖了一番威風,終於體驗到軍部那群大爺平時要啥有啥的好日子了,可惜移民計劃正式啟動後,這“體驗卡”就過期了。


    移民船隊出發的這一天,許多穿越眾來送行,目送著滿載著各種物資與人員的艦隊出港而去,所有人都在為他們祈福希望他們能一路平安圓滿完成計劃。


    移民船隊一共有7艘船組成,一艘用於護航的海軍軍艦“澳宋之龍號”,她是“澳宋起航號”的姊妹艦,同為穿越級艦船,此次為保護移民艦隊,把這艘下水沒多久的艦船調來當護衛艦就當是遠洋訓練了。


    其他艦船包括兩艘用於移民的飛剪船和四艘小噸位海盜船改的貨運船,為此次移民行動運送物資。


    就這樣移民船隊向著大明進軍,這也標誌著澳宋正式向遠洋進軍。


    這次移民計劃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移民船隊先在大明海以外找一個小島當做移民中轉站,澳宋安排了幾百老移民隨著移民船隊上島搞建設,種植糧食養殖家畜,建設屋舍等待大明移民,來自大明移民會在此地將養和訓練一段時間然後再運往澳宋。


    除了送老移民去搞建設,執委會也安排了一個連的陸軍去島上駐紮,保護這個中轉站的安全。


    這些陸軍跟隨海軍軍艦去大明,在中轉站建設起來後,海軍則會返航,而用於移民的兩艘飛剪船以後則不需要護航了,畢竟這個時代沒有船能跑過飛剪船,遇到危險直接潤就得了,完全不用擔心安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