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3年,2月。


    在板牙正在尼德蘭打的火熱時,澳宋這邊卻是風平浪靜一切如舊。


    不過也有大事,執委會決定擴軍,現在澳宋移民已經超過兩萬了,澳宋那支不到200人的陸軍的確無法承擔現階段的國防任務了,不管是潛在的叛亂還是可能出現的外敵。


    執委會這次決定擴軍到1000人,這是現在澳宋人口和財政能承擔的最大陸軍數量了。


    由於執委會大開綠燈,陸軍部的人肆無忌憚從各部門和單位抽調同化程度高,平時表現好的移民。


    一時間澳宋各單位怨聲載道,陸軍那群人抽調不是單位骨幹就是生產積極分子,有些單位領導甚至看見陸軍征兵隊的人來了還把人藏起來不放人,但最終迫於上級部門壓力也隻得放人。


    這次陸軍征召的人基本都是已經完全歸化澳宋的移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有些人還會認寫常用字,等這支部隊訓練出來戰鬥力絕對這個時代獨一檔的。


    至於你說有沒有拒絕陸軍征召的,當然有但是很少,畢竟在澳宋當兵可是一份非常體麵的工作呢。


    工資高,待遇好,吃好穿好,而且社會地位還高,對於這個時代的苦哈哈來說,在澳宋兵吃糧簡直是夢中才有的待遇。在其他地方當兵不被人罵臭丘八就不錯了,還想有高待遇?


    而且現在進入陸軍還有一個隱形的好處,就是現在陸軍穿越眾比例特別高,你第一輪進入陸軍就能見到更多穿越眾,要是被那個穿越眾賞識,以後不說是平步青雲,也可以說是官運亨通了。


    李大壯也應征入伍了,他已經連續兩年(一共才來兩年多)都是他們村的先進生產個人了,再加上他身材高大威猛一看就是一個拚刺刀的好手,陸軍征兵隊的人直接就上門了。


    李大壯一開始不願意入伍,到不是他怕死,怕死就不會上山當土匪了,隻是他的田地已經耕種了兩年眼看就要成熟地了,好日就要剛剛開始了,他有些舍不得。


    但最後陸軍的人還是說服了他,他的地在他參軍後可以保留,不會因為拋荒而被迴收,保留他的兩年的耕種記錄,退伍迴來以後還能接著耕種直到滿5年給他使用權,如果他能立功直接就不用耕種滿5年了,直接免費授予他土地使用權。


    而且陸軍部的人還給他說,也許有一天會帶他打迴大明,到時候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聽了這些優厚的條件李大壯沒有理由拒絕了,反正他隻是孤家寡人,父母也沒了,這澳宋朝廷待他甚好,這條命賣給澳宋朝廷又如何,還能隨天兵打迴大明,到時候自己就可以打殺那些狗入的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也算是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齊步走!”


    “整隊,停!”


    “放!”


    “換。”


    ……。


    經過近兩周的訓練,這些移民新兵已經被穿越眾教官們訓練的有模有樣了,畢竟都是陸軍征兵隊精挑細選出來的“高素質人才”。


    他們平時也受過簡單軍訓,基礎的組織度訓練度也有,因此訓練進度較快,而且這些移民兵比當初的穿越眾吃苦耐勞,所以訓練強度也比當年的穿越眾大,總結就是隻要訓不死就往死裏訓。


    澳宋有完整的預備役和民兵製度,所有成年男性在空閑時都要進行軍事訓練,登記成為民兵或者預備役,這項政策在廣大鄉村執行較為徹底,畢竟農民有農閑的時候,可以集中進行訓練,而城裏的工人則隻要學會基本的武器保養和開槍開炮就行了。


    這些預備役和民兵都用外貿型武器訓練,而且每把武器上都有特殊編號,不用時集中專人專管,上麵還不定期不定時下來檢查,要是有個人或者單位丟槍的,相關責任人就等著勞改吧。


    陸軍現在擴充到一千人編製也作出了改變,整編成3個營,一個營下轄三個連以此類推,每個營炮步混編,一個營300多人,步兵隻有200多人,剩下的都是炮兵,澳宋一個營擁有各種口徑的大炮十餘門,口徑最小也最多是6磅炮,口徑最大的是12磅長管炮。


    為了能機動這些火炮,澳宋陸軍直接完成了“騾馬化”,每門火炮都有自己的馱馬,所有軍官均有戰馬騎乘,而士兵和後勤則通過馬車機動,為了滿足陸軍的騾馬需求,執委會在不影響馬群繁育的情況下把國營馬場裏所有適齡馬匹騾子都劃給了陸軍才堪堪完成騾馬化。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陸軍的人去提馬時,馬場負責人抱著一匹駿馬流眼淚,搞得像是陸軍兵痞強搶良家百姓的馬匹一樣。


    那匹馬的確是馬場負責人的愛馬,它從歐陸進口而來確實是一匹好馬,不僅又高又壯而且通人性,一到馬場便被負責人看上並親自喂養,之前許多單位找負責人討要這匹馬都被負責人以各種理由拒絕了,這次沒辦法了,執委會直接批的條子,這匹馬又是被閹割過的不能當種馬用,負責人隻能忍痛割愛了。


    執委會對於陸軍擴軍的支持是很大的,可謂是要啥給啥。


    人、錢、物隻要在限度範圍內,陸軍的看上就可以直接拉走。


    軍是擴了,編製多了,以前陸軍的穿越眾自然也升官了,比如高山現他現在是陸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按理來說當李澤華辭職時,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是由於穿越眾內部的權力鬥爭讓常申凱撿了便宜升任陸軍委員。


    雖然現在澳宋陸軍的規模暫時還用不上總參謀部,但是軍部還是把參謀製度建立起來了,畢竟以後肯定還要擴軍,這種東西肯定是越早建立越好,省的後麵會有阻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