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宋這場正治風暴最後以工業派的妥協而告終,而事實也證明了下放一定權力的確加速了澳宋發展。


    在改革後各個澳宋部門上馬許多中小型項目,這些項目未來為澳宋發展壯大貢獻了不小的助力。


    馬逆害怕各部門內部的貪汙腐敗也並沒有發生,國朝始肇一切都在上升期,而且現在澳宋就最多就一個縣大,上層基本都是穿越眾,圈子就那麽大,要是誰貪汙腐敗,根本瞞不住,第二天就得被人告到穿越者大會去。


    而且現在大家基本都是單身狗,沒家沒口的一個人吃飽全家都不餓,沒必要去搞這種事來斷絕自己的前途,最多用公家的錢漲漲自己的待遇罷了。


    得益於此次改革現在的澳宋如同一個大工地,隻要有盈餘的部門都在“跑馬圈地”,成立自己部門附屬的企業,上馬自己部門的項目,大幹快上,各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規劃紛紛出爐,總的來說澳宋就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但問題來了,項目和企業這麽多誰來管理,現在澳宋也就不到兩萬人,穿越眾還管理的過來,可是移民數量在不斷增多,穿越眾卻不會增多。


    以後管理這麽多人全靠穿越顯然是不現實的,穿越眾人均文化水平能到本科,最低也是高中。


    這麽高的文化素質在這個時代可是獨一份,非常寶貴,必須要用好每一個穿越眾(現階段很多穿越眾都是身兼多職),可不能讓他們在一線和基層了,這是嚴重的人才浪費。


    因此執委會製定了一個教育計劃,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從移民中培養合格管理人員和技術科研人員用來填補穿越眾逐步退出一線和基層的空白。


    首先,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執委會提案了《教育法》並通過常委會通過,澳宋教育法規定:“強製要求所有適齡兒童入學就讀。”


    送孩子入學的父母除了可以讓孩子享受免費的一日三餐之外,還將得到每年6元錢的補助;而違反規定的父母,得到的則將是勞動改造。


    為了實行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執委會還撥款讓教育部在三區(水磨區,新安區,港口區)各修建了一所小學,現在澳宋出生人口不多也沒有到學齡,能隨父母移民的孩子也很少,澳宋的學齡兒童根本裝不滿三所小學。


    至於農村地區一個小孩都沒有,穿越眾老爺們很“人性化”的把年齡小的移民盡量都留在城裏了,沒放他們去農村,澳宋農村的現狀不太適合兒童生活。


    學校推行普通話教學,並且鼓勵學生們迴家也盡量說普通話。學校的課程都是穿越眾們一起編撰出來交由文教部進行審核,目前共有語文、算術、科學(包括物化生地的基本常識)、曆史(世界曆史常識)、思想道德與法治、體育。


    這些教材凝聚著穿越眾帶來的人類幾千年的知識結晶,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常識,但是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卻是這時代學校難以超過的。


    除了對下一代展開同化教育外,穿越眾對於現階段占人口大多數的成年移民們也使用了各種方式爭取凝聚力,增強他們對澳宋的歸屬感。


    之前穿越眾就在成年移民中不斷掃盲,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都開辦各種形式的掃盲班,識字班,夜校等。就算礦井裏的勞改犯都有機會接受掃盲。


    學的好還有各種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比如普通契約奴隸可能有掛榜表揚,金錢獎勵,勞改犯則是加餐或者休假。


    隻要是澳宋在待了幾個月以上的老移民最少都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有些有學習積極有天賦的已經能寫小作文了。


    現在執委會把這種慣例正式形成了成文的規定,每位移民必須定期參加夜校學習語文和各項規章製度。


    當然,夜校學習內容也不全是這兩樣,偶爾也會有一些變動,比如教授一些穿越眾的價值觀、思考問題的方式、科學常識等。


    不過這些手段對於思想已經成型的成年人來說效果如何就隻有天知道了,對付他們還是用物質手段和憶苦思甜更有效。


    除了這些文字上的,穿越眾還來了點行動上的,在夜校定期組織述苦大會,讓新舊移民來講講他們來到澳宋之前的悲慘遭遇。


    在舊大陸被奴隸主或者貴族老爺怎樣壓榨剝削,怎麽被官府的各種苛捐雜稅勞役攤派搞地家破人亡,被那些兵匪強盜地痞流氓怎麽欺壓。


    隻要你願意說穿越眾都給你提供舞台,甚至你講的好能引起移民的共鳴,澳宋官方還給你發錢發物。


    文教部為加強教育效果還在移民中找了些賣藝人組成了一個宣傳隊,輪流到各個區和鄉村去演出穿越眾們編排的各種表現舊社會舊大陸黑暗和歌頌澳宋百般好的劇目。


    希望這些措施能為澳宋的未來培養出足夠優秀足夠忠誠的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