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險峰以輕功與楊原糾纏,幸而周圍還有禁軍相助,否則高險峰必然已經死於楊原的劍下。
但這也並不是長久之計,高險峰雖然輕功絕世,卻也隻能自保,但是想在楊原的劍下救人,卻是萬萬不能的。
就在這時,忽然又有人率人本來,來者卻是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此時玄宗帝李隆基仍然躲在南熏殿中,陳玄禮眼見皇上不在,便即奔到太子身旁,與太子說道:“寧珂已經找到了白九君,白九君同意與文隱閣合作,隻是他二人的談話被楊觀山撞破,現在已經大打出手了。”
李亨聞言點了點頭,原來這一些看似是寧珂狼子野心,實則背後有李亨的指點,正是他讓寧珂去找白九君,當然,寧珂所說的將來與合歡莊以黃河為界各尊一方的提議也是李亨的應允,如此一來,文隱閣雖強,但卻被從內部瓦解,而白九君也已脫離了楊國忠,等同於削弱了楊國忠的力量,白九君是楊國忠麾下第一高手,一旦他不再效忠楊國忠,這位當朝右相便是斷了左膀右臂。
李亨又道:“文隱閣的人呢?”
陳玄禮說道:“寧珂已經暗中掌控了文隱閣的大部分力量,現在正在四方佯攻,都被禁軍所阻,絕對攻不到南熏殿來,現在隻有楊原和柳三刻幾人孤軍深入,已是被咱們團團圍住。”
可憐楊原意氣風發而來,沒想到卻被寧珂擺了一道,如今他帶著二十餘人猛攻猛打,但要麵對的卻是整個皇宮的禁軍,而且對方又是早有準備,就算楊原有通天之能,也未必逃得出去。
陳玄禮繼續說道:“寧珂說北麵的人都是忠於楊原的,所以我在那裏布了重兵,必然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文隱閣中也並非都被寧珂收買了,還有許多人是忠於楊原的,寧珂行事小心,所以這些人不知道寧珂的詭計,此次來皇宮襲殺皇帝,寧珂便將這些人集結在一起從北麵進攻,借助朝廷禁軍之手鏟除異己。
眼見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李亨也是越發得意,現在就看白九君與楊觀山誰死誰活了,李亨心中暗道:最好這幾人同歸於盡,省得以後我再一一對付他們。
心中的想法絲毫沒有表露,隻聽李亨又道:“陳將軍,現在可以擒下楊原了。”
聽得此話,陳玄禮心中大喜,他知道太子此舉是要將擒住前朝餘孽的大功勞讓給自己,念及於此,陳玄禮自然心中激動,當下穩住心緒,大聲喝道:“楊原,你已經孤立無援,還不束手就擒。”
他這話是要從心裏打擊楊原,楊原遊目四顧,果然見到自己已經身陷重圍,心中不禁一沉,但麵上卻絲毫未變,而是冷笑道:“皇宮裏到處都是我的人,就憑你們也想擋住我?”
說這話,楊原加緊攻勢,一時間禁軍中無人能當。
眼見於此,陳玄禮一聲令下,左右禁軍一齊攻上,此地的文隱閣部眾立時不敵喪命,楊原大喝一聲,縱身上前,高險峰疏忽而至,卻被楊原一劍迫退,隨即再進一劍,襲向高險峰死穴。
楊原兩劍連出,卻隻是一瞬間的事情,任高險峰輕功再強,卻也不及躲避,烏宏想要相救,卻無奈傷重在身,而且他不善輕功,是以竟然無法近前。
千鈞一發之際,忽然又來一劍,徑直破開了楊原的君隱劍。
楊原攻勢被阻,登時一驚,抬頭看去,隻見白九君手持影灼劍站在前方。
眼見白九君在此,還不待楊原有何反應,周圍的禁軍立時攻上,楊原登時陷入死戰。
此時南熏殿前,文隱閣部眾皆已伏誅,隻剩下楊原與柳三刻兀自苦苦支撐,柳三刻與王摩詰不分勝負,卻也無奈周圍敵人眾多,暗道一聲今日有死無生。
白九君縱劍上前,楊原頓感壓力大增,又要防備周圍的禁軍,是以不免捉襟見肘,而且他久戰之下,內力損耗極大,又要麵對白九君這樣的高手,一時間自然不敵。
高力士又道:“北衙禁軍何在,給我擒下賊首。”
北衙禁軍得令,立時衝上前去。
陳玄禮唯恐自己的功勞被搶,便也立時舉刀上前。
彼時皇宮中有兩大禁軍,其一是宮廷禁軍,屬陳玄禮率領,隸屬於大唐,而另一禁軍就是北衙禁軍,此乃皇帝私兵,隻屬於李隆基一人,李隆基任高力士為北衙禁軍之首,而此次太子李亨策反文隱閣、拉攏白九君的事情並未與高力士說過,隻有陳玄禮知道,所以此時高力士命人上前,並非有意搶功,而是確實不知。
無論如何,兩支禁軍皆是高手,此時一擁而上,又有白九君這樣的江湖高手,還有陳玄禮這等名將,如此圍攻之中,楊原自是不敵,硬拚一陣後終是被擒。
白九君以長劍抵在他的咽喉,隻需向前遞進寸許,自能殺了楊原。
柳三刻眼見閣主被擒,就要上前相救,卻被楊原喝退,隻聽他說道:“柳長老,莫要做無謂的犧牲了。”
柳三刻聞言神色黯然,便即罷手停鬥。
王摩詰派人將其圍住。
至此,文隱閣刺殺皇帝的計劃徹底失敗。
太子恭請玄宗帝出殿,李隆基畢竟是經曆過大場麵的大唐天子,年輕時也是殺伐果敢,此時走出殿來,絲毫不見其有慌亂之色,見到楊原後說道:“原來你就是隋朝楊家的後人,文隱閣的首領。”
楊原冷笑道:“李家竊取大隋江山,如今終是讓這天下民不聊生。”
李隆基年老以後好大喜功,再不複當年的作為,但他既是當朝天子,自然無人敢說他的過錯,此時卻由楊原說了出來,李隆基自然大怒,喝道:“如今你已是階下囚,還敢放肆。”
李亨上前說道:“現如今逆賊皆已伏法,父皇不必動怒。”
高力士也道:“皇上,龍體要緊啊。”
李隆基看了眼太子,開口道:“這次多虧你了。”
太子忙道:“此次能夠化險為夷,多虧父皇洪福齊天,再有就是高大人、陳將軍、王大人、率領禁軍拚死相護,又有白先生這樣的江湖高人現身相救,高先生和烏先生更是力戰賊寇,眾人皆是仰仗父皇的天子之威,兒臣並未太過出力,不敢貪天之功。”
李亨把所有人都誇了一遍,並且還極其自謙,他做了這多年的太子,始終都在揣摩父親的心意,李亨知道,對於年老的李隆基來說,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皇位,所以他提防任何人覬覦大唐皇帝的寶座,這其中也包括太子李亨,所以李亨從來不敢表露出絲毫帝皇之心,都說功高莫過於救駕,但是太子卻不領此功,而是將其分於眾人,此舉既是拉攏人心,無異於也是自保。
雖然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李亨的掌控之中,但他卻越發的小心翼翼。
李隆基看向眾人,說道:“諸位救駕有功,朕自會論功行賞。”
這時又有一人急急忙忙的趕來,來者卻是貴妃楊玉環,她奔到李隆基身邊,開口道:“皇上,您沒事吧?”
因為妖道薑撫之事,李隆基本是對楊玉環越發疏遠,但此時見她如此關心自己,李隆基也不忍拂她心意,正要開口迴答,卻見楊玉環忽然臉色大變,指著下方的白九君說道:“那人是刺客,他跟與文隱閣是一起的。”
此話一出,李亨、陳玄禮以及白九君自是一驚,楊玉環這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高力士則趕忙護在李隆基身前,並且說道:“保護皇上。”
王摩詰揮手下令,驚風司上前圍住了白九君。
陳玄禮忙道:“貴妃娘娘,白先生是救駕有功的江湖名士,怎會與文隱閣同流合汙。”
陳玄禮是朝廷大將,隻得以此言語來為白九君開脫。
楊玉環卻道:“皇上,我親眼見到這人與文隱閣的寧珂和楊觀山在沉香亭密談”
寧珂與楊觀山都是文隱閣的人,自然都是大唐的通緝要犯,而楊觀山更是曾被卓亦疏擒住,雖然後來被楊原救走了,但是他的畫像早已遍布各處,而寧珂的畫像更是早已有之,王摩詰負責對付文隱閣,曾將掌握的眾人畫像獻給李隆基觀看,當時楊玉環就在李隆基身旁,所以見過眾人的畫像。
楊玉環說道:“我擔心皇上的安危,所以從寢宮趕來,但是宮裏太亂了,我不敢露麵,隻能走些羊腸小道,行到沉香亭時正好見到白九君與寧珂和楊觀山密談,隻是距離太遠,我又不敢上前,所以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聽得此話,白九君當即便知,楊玉環去的時候正好是自己與楊觀山動手的前一刻,必然是楊玉環心中害怕,所以趕緊走了,也就沒見到白九君和楊觀山生死相搏。
是以此時楊玉環一口咬定白九君就是刺客,李隆基自然不疑有他。
高力士下令道:“給我抓住白九君。”
禁軍一擁而上,旁邊的太子向陳玄禮使了個眼色,陳玄禮立時會意,當下急令手下部眾去捉白九君,此舉自然是為了攪亂局勢,如此才能讓白九君全身而退。
白九君自知有口難辯,隻得縱身遁去。
場麵立時大亂,但白九君一走,楊原立時失去了製約,當下冷笑一聲,拾起長劍,旋即縱身襲向李隆基。
眾人皆盡大驚,但卻已無人能擋住楊原,李隆基甚至已經感覺到鋒利的長劍觸到了自己的咽喉。
在這電光火石的瞬間,李隆基甚至來不及閉目待死,隻覺得心中一沉,下意識的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千鈞一發之際,忽見場中火光迸濺,眾人皆是驚唿一聲,又聽得一道輕佻的聲音說道:“楊閣主的劍似乎慢了許多。”
眾人大喜,自然是卓亦疏趕到了。
但這也並不是長久之計,高險峰雖然輕功絕世,卻也隻能自保,但是想在楊原的劍下救人,卻是萬萬不能的。
就在這時,忽然又有人率人本來,來者卻是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此時玄宗帝李隆基仍然躲在南熏殿中,陳玄禮眼見皇上不在,便即奔到太子身旁,與太子說道:“寧珂已經找到了白九君,白九君同意與文隱閣合作,隻是他二人的談話被楊觀山撞破,現在已經大打出手了。”
李亨聞言點了點頭,原來這一些看似是寧珂狼子野心,實則背後有李亨的指點,正是他讓寧珂去找白九君,當然,寧珂所說的將來與合歡莊以黃河為界各尊一方的提議也是李亨的應允,如此一來,文隱閣雖強,但卻被從內部瓦解,而白九君也已脫離了楊國忠,等同於削弱了楊國忠的力量,白九君是楊國忠麾下第一高手,一旦他不再效忠楊國忠,這位當朝右相便是斷了左膀右臂。
李亨又道:“文隱閣的人呢?”
陳玄禮說道:“寧珂已經暗中掌控了文隱閣的大部分力量,現在正在四方佯攻,都被禁軍所阻,絕對攻不到南熏殿來,現在隻有楊原和柳三刻幾人孤軍深入,已是被咱們團團圍住。”
可憐楊原意氣風發而來,沒想到卻被寧珂擺了一道,如今他帶著二十餘人猛攻猛打,但要麵對的卻是整個皇宮的禁軍,而且對方又是早有準備,就算楊原有通天之能,也未必逃得出去。
陳玄禮繼續說道:“寧珂說北麵的人都是忠於楊原的,所以我在那裏布了重兵,必然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文隱閣中也並非都被寧珂收買了,還有許多人是忠於楊原的,寧珂行事小心,所以這些人不知道寧珂的詭計,此次來皇宮襲殺皇帝,寧珂便將這些人集結在一起從北麵進攻,借助朝廷禁軍之手鏟除異己。
眼見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李亨也是越發得意,現在就看白九君與楊觀山誰死誰活了,李亨心中暗道:最好這幾人同歸於盡,省得以後我再一一對付他們。
心中的想法絲毫沒有表露,隻聽李亨又道:“陳將軍,現在可以擒下楊原了。”
聽得此話,陳玄禮心中大喜,他知道太子此舉是要將擒住前朝餘孽的大功勞讓給自己,念及於此,陳玄禮自然心中激動,當下穩住心緒,大聲喝道:“楊原,你已經孤立無援,還不束手就擒。”
他這話是要從心裏打擊楊原,楊原遊目四顧,果然見到自己已經身陷重圍,心中不禁一沉,但麵上卻絲毫未變,而是冷笑道:“皇宮裏到處都是我的人,就憑你們也想擋住我?”
說這話,楊原加緊攻勢,一時間禁軍中無人能當。
眼見於此,陳玄禮一聲令下,左右禁軍一齊攻上,此地的文隱閣部眾立時不敵喪命,楊原大喝一聲,縱身上前,高險峰疏忽而至,卻被楊原一劍迫退,隨即再進一劍,襲向高險峰死穴。
楊原兩劍連出,卻隻是一瞬間的事情,任高險峰輕功再強,卻也不及躲避,烏宏想要相救,卻無奈傷重在身,而且他不善輕功,是以竟然無法近前。
千鈞一發之際,忽然又來一劍,徑直破開了楊原的君隱劍。
楊原攻勢被阻,登時一驚,抬頭看去,隻見白九君手持影灼劍站在前方。
眼見白九君在此,還不待楊原有何反應,周圍的禁軍立時攻上,楊原登時陷入死戰。
此時南熏殿前,文隱閣部眾皆已伏誅,隻剩下楊原與柳三刻兀自苦苦支撐,柳三刻與王摩詰不分勝負,卻也無奈周圍敵人眾多,暗道一聲今日有死無生。
白九君縱劍上前,楊原頓感壓力大增,又要防備周圍的禁軍,是以不免捉襟見肘,而且他久戰之下,內力損耗極大,又要麵對白九君這樣的高手,一時間自然不敵。
高力士又道:“北衙禁軍何在,給我擒下賊首。”
北衙禁軍得令,立時衝上前去。
陳玄禮唯恐自己的功勞被搶,便也立時舉刀上前。
彼時皇宮中有兩大禁軍,其一是宮廷禁軍,屬陳玄禮率領,隸屬於大唐,而另一禁軍就是北衙禁軍,此乃皇帝私兵,隻屬於李隆基一人,李隆基任高力士為北衙禁軍之首,而此次太子李亨策反文隱閣、拉攏白九君的事情並未與高力士說過,隻有陳玄禮知道,所以此時高力士命人上前,並非有意搶功,而是確實不知。
無論如何,兩支禁軍皆是高手,此時一擁而上,又有白九君這樣的江湖高手,還有陳玄禮這等名將,如此圍攻之中,楊原自是不敵,硬拚一陣後終是被擒。
白九君以長劍抵在他的咽喉,隻需向前遞進寸許,自能殺了楊原。
柳三刻眼見閣主被擒,就要上前相救,卻被楊原喝退,隻聽他說道:“柳長老,莫要做無謂的犧牲了。”
柳三刻聞言神色黯然,便即罷手停鬥。
王摩詰派人將其圍住。
至此,文隱閣刺殺皇帝的計劃徹底失敗。
太子恭請玄宗帝出殿,李隆基畢竟是經曆過大場麵的大唐天子,年輕時也是殺伐果敢,此時走出殿來,絲毫不見其有慌亂之色,見到楊原後說道:“原來你就是隋朝楊家的後人,文隱閣的首領。”
楊原冷笑道:“李家竊取大隋江山,如今終是讓這天下民不聊生。”
李隆基年老以後好大喜功,再不複當年的作為,但他既是當朝天子,自然無人敢說他的過錯,此時卻由楊原說了出來,李隆基自然大怒,喝道:“如今你已是階下囚,還敢放肆。”
李亨上前說道:“現如今逆賊皆已伏法,父皇不必動怒。”
高力士也道:“皇上,龍體要緊啊。”
李隆基看了眼太子,開口道:“這次多虧你了。”
太子忙道:“此次能夠化險為夷,多虧父皇洪福齊天,再有就是高大人、陳將軍、王大人、率領禁軍拚死相護,又有白先生這樣的江湖高人現身相救,高先生和烏先生更是力戰賊寇,眾人皆是仰仗父皇的天子之威,兒臣並未太過出力,不敢貪天之功。”
李亨把所有人都誇了一遍,並且還極其自謙,他做了這多年的太子,始終都在揣摩父親的心意,李亨知道,對於年老的李隆基來說,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皇位,所以他提防任何人覬覦大唐皇帝的寶座,這其中也包括太子李亨,所以李亨從來不敢表露出絲毫帝皇之心,都說功高莫過於救駕,但是太子卻不領此功,而是將其分於眾人,此舉既是拉攏人心,無異於也是自保。
雖然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李亨的掌控之中,但他卻越發的小心翼翼。
李隆基看向眾人,說道:“諸位救駕有功,朕自會論功行賞。”
這時又有一人急急忙忙的趕來,來者卻是貴妃楊玉環,她奔到李隆基身邊,開口道:“皇上,您沒事吧?”
因為妖道薑撫之事,李隆基本是對楊玉環越發疏遠,但此時見她如此關心自己,李隆基也不忍拂她心意,正要開口迴答,卻見楊玉環忽然臉色大變,指著下方的白九君說道:“那人是刺客,他跟與文隱閣是一起的。”
此話一出,李亨、陳玄禮以及白九君自是一驚,楊玉環這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高力士則趕忙護在李隆基身前,並且說道:“保護皇上。”
王摩詰揮手下令,驚風司上前圍住了白九君。
陳玄禮忙道:“貴妃娘娘,白先生是救駕有功的江湖名士,怎會與文隱閣同流合汙。”
陳玄禮是朝廷大將,隻得以此言語來為白九君開脫。
楊玉環卻道:“皇上,我親眼見到這人與文隱閣的寧珂和楊觀山在沉香亭密談”
寧珂與楊觀山都是文隱閣的人,自然都是大唐的通緝要犯,而楊觀山更是曾被卓亦疏擒住,雖然後來被楊原救走了,但是他的畫像早已遍布各處,而寧珂的畫像更是早已有之,王摩詰負責對付文隱閣,曾將掌握的眾人畫像獻給李隆基觀看,當時楊玉環就在李隆基身旁,所以見過眾人的畫像。
楊玉環說道:“我擔心皇上的安危,所以從寢宮趕來,但是宮裏太亂了,我不敢露麵,隻能走些羊腸小道,行到沉香亭時正好見到白九君與寧珂和楊觀山密談,隻是距離太遠,我又不敢上前,所以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聽得此話,白九君當即便知,楊玉環去的時候正好是自己與楊觀山動手的前一刻,必然是楊玉環心中害怕,所以趕緊走了,也就沒見到白九君和楊觀山生死相搏。
是以此時楊玉環一口咬定白九君就是刺客,李隆基自然不疑有他。
高力士下令道:“給我抓住白九君。”
禁軍一擁而上,旁邊的太子向陳玄禮使了個眼色,陳玄禮立時會意,當下急令手下部眾去捉白九君,此舉自然是為了攪亂局勢,如此才能讓白九君全身而退。
白九君自知有口難辯,隻得縱身遁去。
場麵立時大亂,但白九君一走,楊原立時失去了製約,當下冷笑一聲,拾起長劍,旋即縱身襲向李隆基。
眾人皆盡大驚,但卻已無人能擋住楊原,李隆基甚至已經感覺到鋒利的長劍觸到了自己的咽喉。
在這電光火石的瞬間,李隆基甚至來不及閉目待死,隻覺得心中一沉,下意識的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千鈞一發之際,忽見場中火光迸濺,眾人皆是驚唿一聲,又聽得一道輕佻的聲音說道:“楊閣主的劍似乎慢了許多。”
眾人大喜,自然是卓亦疏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