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本就是道家福地,因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此山因此得名,如今李唐王室尊道祖李耳為祖,奉道家為國教,對道門極其推崇,龍虎山太虛教又是天下道門之首,掌教蒼玄真人乃是塵世仙人,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敬重,在江湖之中,太虛教更是淩駕於諸多門派之上,世人敢稱雄者數不勝數,卻無人敢說能勝太虛。


    太虛宮前,香煙嫋嫋,鍾聲悠然,偶有道童往來,卻也不言不語,古老的石階滿布歲月的痕跡,行走其中,讓人不禁心神寧靜。


    卓亦疏向站在太虛宮門前,向一位掃地童子說道:“在下卓亦疏,奉命來求見蒼玄真人,還請道兄通稟。”


    小道士年約十五六歲,並不知道眼前這人就是名滿江湖的桀驁公子,但能來此求見太虛掌教的人物都是江湖中的佼佼者,太虛弟子對此早已習以為常,此時隻是迴了一禮,然後便道:“公子請隨我到殿中等候。”


    卓亦疏應邀入殿,一路所見仍是清幽寂靜,就算有太虛弟子往來,見到卓亦疏後也隻是微微行禮,此外再沒有別的反應。


    卓亦疏暗道:名滿天下的太虛教,似乎全無防備之心,整個太虛宮中並不見有守衛弟子。


    江湖門派無論正道還是左道,都會留有弟子守衛門戶,既是為了防備對頭也是為了彰顯實力,而太虛教卻是反其道而行,絲毫不設防。


    小道童似乎看穿了卓亦疏的心思,此時便即說道:“師祖說最近會有許多朋友來此,所以讓我們盡心招待,不必太過提防,師祖說,大惡之人提防不住,大善之人無須防備。”


    卓亦疏聽後暗道:難不成還有別人要來太虛教?


    小道童將卓亦疏引至紫霄殿,此乃太虛教主殿,小道童先是讓人奉來香茶,然後又道:“公子稍後,我這就去稟告師祖。”


    卓亦疏點了點頭,小道童轉身離去。


    卓亦疏心道:太虛教不愧是天下第一門派,不但對人毫不設防,而且無需來者卸下兵器。


    轉念一想卻又了然,天下高手雖多,卻也沒人敢在太虛教動武。


    過得多時,小道童去而複返,向卓亦疏說道:“煩請公子隨我去後山,師祖在觀瀾亭等候公子。”


    卓亦疏當即隨著道童前往後山觀瀾亭。


    觀瀾亭建於懸崖邊,臨崖遠望,龍虎山景色盡收眼底。


    一位道人立於懸崖邊,從他的背影不難看出他身形消瘦,一頭白發,身著道服,手持拂塵,似乎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入萬丈深淵,偏偏此時風雖大,卻並未吹動他分毫。


    道童並未上前,而是先行離去。


    卓亦疏往前走去,躬身行禮道:“晚輩卓亦疏,見過蒼玄真人。”


    以蒼玄的武功造詣自然早已察覺來人,此時他便轉過身來,隻見他須如白雪,長發束於腦後,道袍一塵不染,白發白眉,仙風道骨。


    “久聞卓公子之威名,今日一見,果然盛名無虛。”蒼玄聲音平緩,毫無老態,雖然聲音不大,但卻讓人聽得清清楚楚。


    卓亦疏笑道:“真人謬讚了。”


    蒼玄又道:“公子已將萬化神功修至如此境界,當真是難得的很啊。”


    雖然蒼玄並未言明,但卓亦疏知道自己的境界肯定瞞不過眼前的高人,更何況萬化神功本就是道家絕學。


    “蒼清真人為免我遭受飲怨反噬,這才傳我萬化神功。”卓亦疏如實說道。


    “飲怨劍,邪戾之氣果然厲害。”蒼玄看向卓亦疏手中的飲怨劍,如此盯了片刻,又說道:“飲怨之鋒,果然冠絕當世。”


    劍不出鞘而觀其鋒芒,這等境界恐隻有蒼玄真人能夠達到。


    “飲怨劍乃是神兵利器,晚輩行走江湖,不知多少次仰仗此劍方才死裏逃生。”卓亦疏又道:“此劍在我手中也飲盡敵血,隻怕邪戾之氣更甚從前。”


    此前有蒼清真人苦苦相勸,卓亦疏也不曾棄劍,如今的蒼玄真人遠勝蒼清,卓亦疏唯恐他也要讓自己棄劍,是以先行言明心意。


    可蒼玄卻是說道:“飲怨之鋒雖可輕而易舉的殺人,但罪不在劍。”


    卓亦疏笑道:“不錯,真人所言甚是,這劍縱然鋒利絕世,卻也需要有人相持,方能克敵,若隻是一柄劍,就算放在那裏千萬年,卻也無法傷人,所以說到底,殺人的是人,而不是劍。”


    蒼玄說道:“莊子《說劍》中有雲:世上有三等劍,分別是庶人劍、諸侯劍、天子劍。”


    卓亦疏問道:“世上有名劍,也有平庸之劍,卻不知在莊子眼中,何為庶人劍?何為諸侯劍?何為天子劍?”


    “好勇鬥狠、殺人取命,隻爭一時之長短,此為庶人劍?”


    卓亦疏輕笑一聲,又道:“何為諸侯劍?”


    “以忠勇為鋒,以清廉為鍔,以賢良為脊,以豪桀為夾,一往無前,可破萬物,上應天道日月,下順四時之序,此乃諸侯劍。”


    聽到此處,卓亦疏若有所思,再不答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仍不聽蒼玄繼續說話,卓亦疏便即抬起頭來,問道:“何又為天子之劍?”


    蒼玄說道:“如今無天子之劍。”


    卓亦疏聞言一怔,卻不知該如何答話。


    蒼玄續道:“天下將亂,此乃定數,臣子不忠,隻顧得一己私欲而置國家前途於不顧,雖是臣子之過,更是天子之錯。”


    “天子無識人之能,任人唯親,致使昏庸無能之輩位居高官,結黨營私,禍國殃民,說到底還是因天子的縱容。”卓亦疏想到長安中的見聞,更覺蒼玄所言極有道理,是以說道:“如今世上的確沒有天子之劍。”


    蒼玄說道:“公子果然穎悟絕倫,實非常人所及。”


    能得蒼玄讚譽,這是何等難能可貴。


    隻聽蒼玄又道:“公子年紀雖輕,如今卻可算得上是諸侯劍,隻不過尚是此中的豪桀劍,於諸侯劍道的修行遠未圓滿,這也是你的武功達到了瓶頸的原因,若不能尋出根源,則今生進境無望。”


    卓亦疏行禮道:“還請真人指點賜教。”


    “公子可持劍,本就為百年難得一遇的豪桀之士,隻需鑽研豪桀劍道,當可無敵天下。”蒼玄說道:“君主無能,卻有救世之臣,是以諸侯劍練到極致,可勝天子劍,豪桀劍臻至化境,亦可勝過諸侯劍、天子劍。”


    “劍有絕世之鋒,仍需有人持之,方能展露鋒芒。”卓亦疏自語般說道:“豪桀劍也好,諸侯劍也好,亦或是天子劍也罷,皆是以劍問道,殊途同歸,本無上下之分,將道法修至高深境界,劍法自然提升,我若是好勇鬥狠,便是庶人劍,我若心懷天下,便是諸侯劍,我若能讓四海臣服,自然就是天子劍,雖修劍道,卻不必拘泥於劍。”


    蒼玄捋須暗道:此子穎悟絕倫,片刻領悟勝過常人數年之功,隻是他心性太過桀驁,終究難以大徹大悟,他能領悟劍道的玄奧,已實屬不易。


    所為的庶人劍、諸侯劍、天子劍亦或是豪桀劍,其實並非是真正的劍道境界,而是蒼玄真人以道家至理來闡述劍道玄奧,意欲讓卓亦疏突破瓶頸。


    此後數月,卓亦疏一直留在龍虎山上,此時他專注於劍道的領悟,對於其他事充耳不聞,始終枯坐於觀瀾亭中。


    卓亦疏進山一月之時,又有兩人到了龍虎山。


    蒼玄真人親自見了二人,其中一人麵容儒雅,風度翩翩,見到蒼玄真人後恭敬說道:“晚輩南霽雲參見蒼玄神道。”


    蒼玄道:“無需多禮。”


    南霽雲又將身旁的一人向蒼玄真人引見道:“這位是我師弟雷萬春。”


    雷萬春不似師兄那般儒雅,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麵容堅毅,此時雖然恭敬,卻仍是聲若驚雷,便即說道:“晚輩雷萬春見過蒼玄神道。”


    蒼玄說道:“兩位都是淩霆府的高人,為何來了龍虎山?”


    南霽雲說道:“不敢隱瞞真人,我和師弟有一摯友,名為張巡,現在朝中為官,前些天他托人送來書信,說安祿山意欲起兵造反,他手下無人可用,所以想讓我師兄弟前去相助,此乃國家大事,我師兄弟二人自然不敢推辭,當即別了府主,向張巡處趕去。”


    蒼玄問道:“如今淩霆府亦是風雨飄零,遭到各路勢力圍攻,你二人若走,淩霆府豈不是更加危險?”


    南霽雲迴道:“真人不出山門便知天下事,晚輩佩服,正如真人所言,淩霆府遭人陷害,成了武林公敵,各路勢力聯手圍攻,實不相瞞,淩霆府已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我兄弟二人雖然不才,卻也是府主的左膀右臂,可世事皆有輕重緩急,門派事大,卻打不過國家之事,在得到張巡的信件以後,府主毫不阻撓,全力支持我二人奔赴張巡處,出全力抵擋叛亂。”


    “陳府主深明大義,不愧是忠良之後。”蒼玄讚道。


    淩霆府陳家的祖先是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政績頗豐,因雷州之地勢力複雜,若是陳家世代做官為長,不免讓其他人心懷嫉恨,朝廷難以平衡,所以自陳文玉後,陳家人自願甘居江湖,不涉朝政。


    雷萬春說道:“我們師兄弟二人上龍虎山來,是想鬥膽請太虛神道卜上一卦,看看我們此行是吉是兇。”


    蒼玄真人問了二人的生辰八字,南霽雲和雷萬春沒想到竟然能請動蒼玄真人親自卜算,紛紛大喜,趕忙報上。


    可蒼玄真人算後卻說:“兩位此行大兇,恐有去無迴。”


    南霽雲和雷萬春聽後相互看了一眼,卻是忽的同時大笑,南霽雲說道:“咱們沉淪於江湖,本該死於江湖的血雨腥風,現在卻能為了國家大事而馬革裹屍,當真是人生快事。”


    雷萬春笑道:“師兄你能文能武,自小就處處勝我,但此去抵禦賊寇,我定然比你殺敵更多。”


    南霽雲哈哈大笑。


    兩人雖然卜出了兇卦,但卻絲毫不以為意,當下拜別蒼玄,下山疾馳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世豪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吟並收藏絕世豪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