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險峰疾行遠去,以他的輕功造詣自是能輕而易舉的追上對方。
卓亦疏玩味的看著覺空和尚,他被寧珂擲出來以後就落到了烏宏手裏,以烏宏之力擒著他自是輕而易舉。
覺空臉色蒼白,頗有些畏懼之意,腦海中飛速旋轉,旋即方才說道:“金宵宗主總不至於為難我一個重傷的僧人吧?”
雖然覺空並沒有過多的接觸過卓亦疏,卻也聽別人提起過這位年輕的金宵宗主,知他性情桀驁不馴、疏狂入骨,所以便認準了這個性格,如此方才有此一說。
卓亦疏輕笑道:“我本也沒打算殺你,憑你還不足以讓我追殺,我會把你送迴少林寺。”
覺空知道自己偷習少**功的事絕不會輕易掀過,少林派必然不肯善罷甘休,這一去恐再無出寺的機會了,唿延朗能在少林寺中救出覺空是因為少林派高手損傷殆盡,一時間實力空虛而已,待日後少林派高手恢複了功力,就算是唿延朗也不敢再到少林寺搶人。
雖然如此,但覺空仍是轉念想道:困在少林寺中總好過搭上性命,將來若是文隱閣大事能成,待閣主君臨天下的那天,還怕少林和尚敢不放我嗎?
卓亦疏自不理會他心中的想法,而是意欲指派烏宏將覺空押上山,這時卻聽一旁許久不語的苦參和尚忽道:“卓公子,就讓我將這人押上少林吧。”
孔雀連城的三人中隻有苦參和尚來了這裏,辛夷和青琅軒都還在尤良工家中治療王少伯的傷勢,王少伯受的是內傷,恢複起來極為不易,是以無法參戰,隻能留在尤良工家中。
“難得苦參大師有閑心,那就有勞了。”卓亦疏心情大好,他替少林派擒住了覺空,避免了少**功流落外人之手,如此也算是迴報了少林諸僧授藝之恩。
苦參卻是正色道:“並非是我有閑心,而是我本就想到寺中尋找答案。”
卓亦疏疑道:“什麽答案?”
苦參說道:“那日在少林寺前,我親眼見到慧明法師立地頓悟,心中的震撼無以複加,我雖遁入空門已久,但卻隻是粗通佛理,本是想在佛法中尋求大自在,但卻始終不得其法,直到慧明法師頓悟之時,我方覺醍醐灌頂,但那種感覺隻是一閃即逝,我再想捕捉時已經空無一物,這些天我始終在找尋那種感覺,隻可惜一無所獲,慧明法師所習的是少林之法,在少林寺中必然會有答案,所以我想去寺中請教高僧。”
苦參和尚是有大智慧的,隻不過尚未盡數領悟,他之所以遁入空門是因其母親之死,聶天成雖然沒有施以援手,但苦參和尚也知聶天成並非見死不救,這段恩怨雖是起於醫者仁心,但苦參和尚即為人子,又怎能輕易放下,是以終日鬱鬱寡歡,又因其母親生前篤信佛教,所以苦參和尚受其感染也出家為僧,隻是他因受的打擊太大,縱然遁入空門卻也始終不明佛理,唯有終日以酒肉麻痹自身情緒,如此成了一個酒肉和尚,現如今他機緣已到,親眼見到慧明立地頓悟,苦參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隻不過佛理太過深廣,隻憑苦參一人無法領悟,幸而有少林寺這等佛門傳承可為他解惑。
雖然卓亦疏總認為佛門之中規矩太多,條條框框的限製自由,與他這種桀驁性子全然不符,但此時聽得苦參所言,卻也知道這是難得的機緣,常人窮盡一生也未必遇得到。
當下卓亦疏便將覺空交給苦參和尚,讓他將其帶往少林。
隨後卓亦疏等人迴了尤良工家中,當天晚些時候,高險峰也迴來了。
而他並不是一個人迴來的,而是還帶了一個人。
高險峰帶迴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摩尼教主。
隻不過此時摩尼教主重傷昏迷,身上多有血跡,毫無往日的威風,
沈傾從好奇心頗重,此時便即疑問道:“高先生怎麽把摩尼教主帶迴來了?”
高險峰迴道:“摩尼教中出了叛亂,摩尼教主是被他手下的神使打傷的。”
旁邊的辛夷走上前去開始為摩尼教主診斷傷勢,她是醫者仁心,所有傷者在她眼中皆一視同仁,不管對方什麽來頭,在她眼裏全都沒有差別。
眾人知她性格,也就全然不阻止。
高險峰喝了口水,稍作平複後開口說道:“摩尼教在少室山戰敗,摩尼教主敗於少林方丈之手,西神使亡於少室山,這些對摩尼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卻也因此耗盡了摩尼教主的威信,剩餘的三名神使中隻剩東神使一人忠於摩尼教主,南、北兩神使聯手篡奪教主之位,但摩尼教主受了重傷,已然無力對抗兩神使,東神使孤掌難鳴,他手下的人數遠不及南、北兩神使的多,動起手來必敗無疑,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西神使的勢力,西神使雖然亡於少室山,但他手下的數百名摩尼教弟子卻還在,仍占據摩尼教四分之一的力量,隻要東神使與西神使的勢力聯手,就能與南、北神使分庭抗禮。”
左丘望說道:“這東神使倒也忠心耿耿。”
“這話不錯,東神使始終忠於摩尼教主。”高險峰說道:“所以西神使的勢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直接關係到摩尼教的格局,若是東神使聯合了西神使勢力就能穩住局勢,反之則摩尼教主之位必然易主,但眼下西神使既然已死,他手下的勢力也就群龍無首,要想整合這股勢力就必須重立一名西神使,而新的西神使必然要從護法之中選出,而那三名護法本就有心爭奪神使之位,所以外出尋找獻給教主的女色,卻不想教中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三人對教中之事毫不知情,一心尋找進獻的女色,卻不知東、南、北三名神使也在找他們,最終是南神使快人一步,將那三名護法帶了迴去,並立了其中一人為新的西神使,由此北、南、西三名神使力壓東神使一方,摩尼教主身陷反叛,卻因身受重傷而無力阻止,東神使拚了性命將摩尼教主交給了我,我敬他忠義,所以應允,這才帶著摩尼教主逃出生天,隻是不知東神使現下怎樣了,恐怕已是兇多吉少。”
這世上能在摩尼教混戰之中帶走摩尼教主的也隻有高險峰一人了,他那一身輕功造詣實可謂出神入化。
沈傾從問道:“神使之下不是有四名護法嗎?為何西神使一方隻有三人?”
高險峰答道:“據東神使所說,另一名護法早就被北神使捉住了,隻不過那人得知北神使和南神使要對付摩尼教主所以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由此被北神使所殺。”
一旁的冉吟懷卻是說道:“摩尼教奉教主為尊,他們的教義奉行摩尼教主乃是世間真神,教中弟子對教主敬畏不已,又怎會突然反叛?”
卓亦疏輕笑道:“番邦蠻夷而已,難不成還指望他們懂得忠義二字嗎?”
聽得此話,高險峰嘴角微動,想要替東神使辯解一句,但他也知自家公子的性格,向來看不起這些番邦異教,以他這等桀驁疏狂的性子,必然不會對摩尼教中的任何人另眼相看,念及於此,高險峰也就閉口不言。
但沈傾從卻聽出了冉吟懷話中的弦外之音,此時便即說道:“冉姐姐是說有人挑起爭端,從而讓南、北神使反叛摩尼教主?”
冉吟懷最懂人心,也知陰謀詭計,看事更為透徹,此時經她一說,眾人方才驚覺。
這時突聽摩尼教主說道:“不錯,南神使和北神使並非鬼迷心竅,而是被人蠱惑了。”
眾人想其看去,隻見摩尼教主勉強起身,又對辛夷點頭致謝,他雖不可一世,但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懷有感激之意,此時又對高險峰深施一禮。
高險峰問道:“你是誰挑撥了南神使和北神使?”
摩尼教主聞言冷笑一聲,顯然是知道對方的身份,但卻並不想說出來,而是言道:“隻需我恢複功力,任是誰也不能撼動我的位置。”
辛夷卻道:“閣下的傷勢頗重,短期內不宜與人動手。”
摩尼教主先是被少林神功打傷,而後又迫不得已與南、北神使過招,致使傷勢加重,此時不容樂觀,能這麽快從昏迷中醒過來已是出乎辛夷的意料,由此可見摩尼教主的意誌遠超常人。
摩尼教主敬重辛夷,對她的話不做反駁,但卻也並不接受,在他心中教主之位顯然要重於自己的性命,若是現在動手能奪迴教主之位,摩尼教主必然不會有絲毫猶豫。
眼見摩尼教主如此堅毅,卓亦疏方才對他頗有興趣,便即問了句:“你現在有何打算?”
摩尼教主答道:“自然是奪迴我的教主之位。”
他雖重傷在身,但語氣中仍是豪氣幹雲,絲毫不為眼前的頹勢所擾,仍是雄心萬丈。
縱然卓亦疏不屑於這等番邦人士,此時卻也不禁刮目相看,心中暗道:怪不得他能統領摩尼教千餘之眾。
其實摩尼教的信眾更有數萬之多,在許多國家都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尤其是在迴紇汗國更是尊為國教,隻不過李唐王室始終拒絕摩尼教在大唐傳播,所以大唐人對摩尼教知之甚少,卓亦疏所謂的‘千餘之眾’隻是摩尼教的教徒,卻不知在許多國家都有摩尼教信眾,數量遠超萬人。
摩尼教主對眾人施禮答謝,然後說道:“多謝諸位相救之恩,中原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隻盼日後能夠報答,待我奪迴教主之位,諸位有所吩咐自當無所不從。”
說完這話,摩尼教主轉身欲走,卻被高險峰所阻,隻聽他問道:“閣下要去哪裏?”
摩尼教主笑道:“那兩個叛徒狼子野心搶了教主之位,我自是要奪迴來。”
高險峰卻道:“他們現已掌管摩尼教千餘之眾,憑你一己之力又是重傷之軀如何與他們對抗?”
摩尼教主卻是胸有成竹的說道:“摩尼教起於波斯,如今的根本卻在迴紇,迴紇之主隻認我一人,隻要我能迴去,自然能奪迴教主之位。”
摩尼教已然敗於少林派,據王摩詰所說如今皇上又已下令驅逐摩尼教,所以摩尼教退迴迴紇也是情理之中。
眾人都知道摩尼教主是要使一招釜底抽薪,先往迴紇站穩腳跟,養好傷勢奪迴教主之位。
摩尼教主走到門前時又迴過頭對卓亦疏說道:“那些叛徒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很快就能知道是高先生救了我,到時候必會來和公子要人,隻盼公子能夠留他們一命,好讓我能親手殺了他們。”
摩尼教主果然信心十足,自認一定能奪迴教主之位。
卓亦疏見他如此頗具豪氣,便也迴道:“好,我留他們一命就是。”
摩尼教主再不答話,而是施禮答謝,然後遠行而去。
卓亦疏心中暗道:摩尼教有這等人物統領,方能敢於襲擾中原,換做別人必然不敢率眾登臨少室山。
卓亦疏玩味的看著覺空和尚,他被寧珂擲出來以後就落到了烏宏手裏,以烏宏之力擒著他自是輕而易舉。
覺空臉色蒼白,頗有些畏懼之意,腦海中飛速旋轉,旋即方才說道:“金宵宗主總不至於為難我一個重傷的僧人吧?”
雖然覺空並沒有過多的接觸過卓亦疏,卻也聽別人提起過這位年輕的金宵宗主,知他性情桀驁不馴、疏狂入骨,所以便認準了這個性格,如此方才有此一說。
卓亦疏輕笑道:“我本也沒打算殺你,憑你還不足以讓我追殺,我會把你送迴少林寺。”
覺空知道自己偷習少**功的事絕不會輕易掀過,少林派必然不肯善罷甘休,這一去恐再無出寺的機會了,唿延朗能在少林寺中救出覺空是因為少林派高手損傷殆盡,一時間實力空虛而已,待日後少林派高手恢複了功力,就算是唿延朗也不敢再到少林寺搶人。
雖然如此,但覺空仍是轉念想道:困在少林寺中總好過搭上性命,將來若是文隱閣大事能成,待閣主君臨天下的那天,還怕少林和尚敢不放我嗎?
卓亦疏自不理會他心中的想法,而是意欲指派烏宏將覺空押上山,這時卻聽一旁許久不語的苦參和尚忽道:“卓公子,就讓我將這人押上少林吧。”
孔雀連城的三人中隻有苦參和尚來了這裏,辛夷和青琅軒都還在尤良工家中治療王少伯的傷勢,王少伯受的是內傷,恢複起來極為不易,是以無法參戰,隻能留在尤良工家中。
“難得苦參大師有閑心,那就有勞了。”卓亦疏心情大好,他替少林派擒住了覺空,避免了少**功流落外人之手,如此也算是迴報了少林諸僧授藝之恩。
苦參卻是正色道:“並非是我有閑心,而是我本就想到寺中尋找答案。”
卓亦疏疑道:“什麽答案?”
苦參說道:“那日在少林寺前,我親眼見到慧明法師立地頓悟,心中的震撼無以複加,我雖遁入空門已久,但卻隻是粗通佛理,本是想在佛法中尋求大自在,但卻始終不得其法,直到慧明法師頓悟之時,我方覺醍醐灌頂,但那種感覺隻是一閃即逝,我再想捕捉時已經空無一物,這些天我始終在找尋那種感覺,隻可惜一無所獲,慧明法師所習的是少林之法,在少林寺中必然會有答案,所以我想去寺中請教高僧。”
苦參和尚是有大智慧的,隻不過尚未盡數領悟,他之所以遁入空門是因其母親之死,聶天成雖然沒有施以援手,但苦參和尚也知聶天成並非見死不救,這段恩怨雖是起於醫者仁心,但苦參和尚即為人子,又怎能輕易放下,是以終日鬱鬱寡歡,又因其母親生前篤信佛教,所以苦參和尚受其感染也出家為僧,隻是他因受的打擊太大,縱然遁入空門卻也始終不明佛理,唯有終日以酒肉麻痹自身情緒,如此成了一個酒肉和尚,現如今他機緣已到,親眼見到慧明立地頓悟,苦參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隻不過佛理太過深廣,隻憑苦參一人無法領悟,幸而有少林寺這等佛門傳承可為他解惑。
雖然卓亦疏總認為佛門之中規矩太多,條條框框的限製自由,與他這種桀驁性子全然不符,但此時聽得苦參所言,卻也知道這是難得的機緣,常人窮盡一生也未必遇得到。
當下卓亦疏便將覺空交給苦參和尚,讓他將其帶往少林。
隨後卓亦疏等人迴了尤良工家中,當天晚些時候,高險峰也迴來了。
而他並不是一個人迴來的,而是還帶了一個人。
高險峰帶迴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摩尼教主。
隻不過此時摩尼教主重傷昏迷,身上多有血跡,毫無往日的威風,
沈傾從好奇心頗重,此時便即疑問道:“高先生怎麽把摩尼教主帶迴來了?”
高險峰迴道:“摩尼教中出了叛亂,摩尼教主是被他手下的神使打傷的。”
旁邊的辛夷走上前去開始為摩尼教主診斷傷勢,她是醫者仁心,所有傷者在她眼中皆一視同仁,不管對方什麽來頭,在她眼裏全都沒有差別。
眾人知她性格,也就全然不阻止。
高險峰喝了口水,稍作平複後開口說道:“摩尼教在少室山戰敗,摩尼教主敗於少林方丈之手,西神使亡於少室山,這些對摩尼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卻也因此耗盡了摩尼教主的威信,剩餘的三名神使中隻剩東神使一人忠於摩尼教主,南、北兩神使聯手篡奪教主之位,但摩尼教主受了重傷,已然無力對抗兩神使,東神使孤掌難鳴,他手下的人數遠不及南、北兩神使的多,動起手來必敗無疑,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西神使的勢力,西神使雖然亡於少室山,但他手下的數百名摩尼教弟子卻還在,仍占據摩尼教四分之一的力量,隻要東神使與西神使的勢力聯手,就能與南、北神使分庭抗禮。”
左丘望說道:“這東神使倒也忠心耿耿。”
“這話不錯,東神使始終忠於摩尼教主。”高險峰說道:“所以西神使的勢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直接關係到摩尼教的格局,若是東神使聯合了西神使勢力就能穩住局勢,反之則摩尼教主之位必然易主,但眼下西神使既然已死,他手下的勢力也就群龍無首,要想整合這股勢力就必須重立一名西神使,而新的西神使必然要從護法之中選出,而那三名護法本就有心爭奪神使之位,所以外出尋找獻給教主的女色,卻不想教中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三人對教中之事毫不知情,一心尋找進獻的女色,卻不知東、南、北三名神使也在找他們,最終是南神使快人一步,將那三名護法帶了迴去,並立了其中一人為新的西神使,由此北、南、西三名神使力壓東神使一方,摩尼教主身陷反叛,卻因身受重傷而無力阻止,東神使拚了性命將摩尼教主交給了我,我敬他忠義,所以應允,這才帶著摩尼教主逃出生天,隻是不知東神使現下怎樣了,恐怕已是兇多吉少。”
這世上能在摩尼教混戰之中帶走摩尼教主的也隻有高險峰一人了,他那一身輕功造詣實可謂出神入化。
沈傾從問道:“神使之下不是有四名護法嗎?為何西神使一方隻有三人?”
高險峰答道:“據東神使所說,另一名護法早就被北神使捉住了,隻不過那人得知北神使和南神使要對付摩尼教主所以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由此被北神使所殺。”
一旁的冉吟懷卻是說道:“摩尼教奉教主為尊,他們的教義奉行摩尼教主乃是世間真神,教中弟子對教主敬畏不已,又怎會突然反叛?”
卓亦疏輕笑道:“番邦蠻夷而已,難不成還指望他們懂得忠義二字嗎?”
聽得此話,高險峰嘴角微動,想要替東神使辯解一句,但他也知自家公子的性格,向來看不起這些番邦異教,以他這等桀驁疏狂的性子,必然不會對摩尼教中的任何人另眼相看,念及於此,高險峰也就閉口不言。
但沈傾從卻聽出了冉吟懷話中的弦外之音,此時便即說道:“冉姐姐是說有人挑起爭端,從而讓南、北神使反叛摩尼教主?”
冉吟懷最懂人心,也知陰謀詭計,看事更為透徹,此時經她一說,眾人方才驚覺。
這時突聽摩尼教主說道:“不錯,南神使和北神使並非鬼迷心竅,而是被人蠱惑了。”
眾人想其看去,隻見摩尼教主勉強起身,又對辛夷點頭致謝,他雖不可一世,但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懷有感激之意,此時又對高險峰深施一禮。
高險峰問道:“你是誰挑撥了南神使和北神使?”
摩尼教主聞言冷笑一聲,顯然是知道對方的身份,但卻並不想說出來,而是言道:“隻需我恢複功力,任是誰也不能撼動我的位置。”
辛夷卻道:“閣下的傷勢頗重,短期內不宜與人動手。”
摩尼教主先是被少林神功打傷,而後又迫不得已與南、北神使過招,致使傷勢加重,此時不容樂觀,能這麽快從昏迷中醒過來已是出乎辛夷的意料,由此可見摩尼教主的意誌遠超常人。
摩尼教主敬重辛夷,對她的話不做反駁,但卻也並不接受,在他心中教主之位顯然要重於自己的性命,若是現在動手能奪迴教主之位,摩尼教主必然不會有絲毫猶豫。
眼見摩尼教主如此堅毅,卓亦疏方才對他頗有興趣,便即問了句:“你現在有何打算?”
摩尼教主答道:“自然是奪迴我的教主之位。”
他雖重傷在身,但語氣中仍是豪氣幹雲,絲毫不為眼前的頹勢所擾,仍是雄心萬丈。
縱然卓亦疏不屑於這等番邦人士,此時卻也不禁刮目相看,心中暗道:怪不得他能統領摩尼教千餘之眾。
其實摩尼教的信眾更有數萬之多,在許多國家都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尤其是在迴紇汗國更是尊為國教,隻不過李唐王室始終拒絕摩尼教在大唐傳播,所以大唐人對摩尼教知之甚少,卓亦疏所謂的‘千餘之眾’隻是摩尼教的教徒,卻不知在許多國家都有摩尼教信眾,數量遠超萬人。
摩尼教主對眾人施禮答謝,然後說道:“多謝諸位相救之恩,中原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隻盼日後能夠報答,待我奪迴教主之位,諸位有所吩咐自當無所不從。”
說完這話,摩尼教主轉身欲走,卻被高險峰所阻,隻聽他問道:“閣下要去哪裏?”
摩尼教主笑道:“那兩個叛徒狼子野心搶了教主之位,我自是要奪迴來。”
高險峰卻道:“他們現已掌管摩尼教千餘之眾,憑你一己之力又是重傷之軀如何與他們對抗?”
摩尼教主卻是胸有成竹的說道:“摩尼教起於波斯,如今的根本卻在迴紇,迴紇之主隻認我一人,隻要我能迴去,自然能奪迴教主之位。”
摩尼教已然敗於少林派,據王摩詰所說如今皇上又已下令驅逐摩尼教,所以摩尼教退迴迴紇也是情理之中。
眾人都知道摩尼教主是要使一招釜底抽薪,先往迴紇站穩腳跟,養好傷勢奪迴教主之位。
摩尼教主走到門前時又迴過頭對卓亦疏說道:“那些叛徒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很快就能知道是高先生救了我,到時候必會來和公子要人,隻盼公子能夠留他們一命,好讓我能親手殺了他們。”
摩尼教主果然信心十足,自認一定能奪迴教主之位。
卓亦疏見他如此頗具豪氣,便也迴道:“好,我留他們一命就是。”
摩尼教主再不答話,而是施禮答謝,然後遠行而去。
卓亦疏心中暗道:摩尼教有這等人物統領,方能敢於襲擾中原,換做別人必然不敢率眾登臨少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