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夏清嬋依舊不肯張口討饒,那老嬤嬤便狠了心繼而將那第三根銀針紮入夏清嬋的臂中,一聲嘶吼,兩滴清淚,討饒認錯的話還是沒有。眼看著夏清嬋白嫩輕細的右胳膊就這樣生生紮上了三根銀針,但她還是除了本能的喊叫其他一言不發。
於是三公主看著夏清嬋隻覺有趣,她以為的永安侯府獨女一定是嬌生慣養,怕苦怕疼之輩,但現下看來是她輕敵了,因此她半揚了嘴角慢言道:“劉嬤嬤,你這手段可是不中用了?怎麽我看這夏小姐仍是不肯向我討饒呢?”
劉嬤嬤聽言慌的又將手中剩下的一根銀針攢入,這一次夏清嬋儼然沒了叫喊聲,那是因為第三根之後她便已經昏了過去,那嬤嬤看夏清嬋雙眸輕合還以為她死了,於是她將手指靠近夏清嬋的唇上,還好,尚有微弱氣息存在...
三公主看著夏清嬋垂著頭且眼睫一動不動,於是她問那嬤嬤:“死了?”
嬤嬤轉身頷首,恭恭敬敬的答:“沒,這姑娘還尚有氣息存在,但是有些微弱,所以怕是再折騰下去那便真的沒命了。”
“她這一條命又不值錢,沒了便沒了吧。”三公主垂眸整理衣衫,她漠然道:“拿水潑醒,然後繼續。”
她身後的壯漢聽過吩咐後便走到一旁拎起木桶將水潑向夏清嬋,那水冰寒刺骨硬是把奄奄一息的夏清嬋再次潑醒了。
夏清嬋鬢發淩亂粘在臉頰,她眼睫撲朔艱難緩睜,她一個青丘小殿下,永安侯府獨女,前有兄長嗬護,萬民敬仰,後有父母寵溺,三位哥哥陪伴,如此的命之嬌女何曾受過這般淩辱,她想與那三公主博辯,痛痛快快正麵廝打一番也可,但現在她已無力開口,哪怕說一句話。
既然右邊的手臂已經紮滿了銀針,那就換左邊的手臂去紮,劉嬤嬤慢步繞到夏清嬋的左側然後將其袖子上挽,剛剛挽開一點劉嬤嬤便看到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刀疤躺在夏清嬋的手腕上,但她沒說什麽,不過她從木盒裏取銀針時故意挑了細針出來。
“劉嬤嬤這是作甚?難道粗針不比細針更好用些嘛,還是劉嬤嬤心軟了?”三公主起身走向劉嬤嬤,她語氣怪異道:“但是不應該啊劉嬤嬤,你在宮中對待那些貴人不是很下的去手嘛,怎麽到了這兒反而慈悲了起來呢?”
劉嬤嬤連連後退了好幾步,她不敢抬頭去看三公主的臉。三公主說的沒錯,劉嬤嬤在宮中對待那些犯了錯的貴人時每每都是心狠手辣一點兒也不留情麵的,但是今日對夏清嬋她卻有些心軟了。這或許是因為從前那些貴人挨不過一針便叫苦連天百般討饒了,而夏清嬋今日已足足挨了三粗一細共四針卻隻叫喊了兩聲罷了,況且劉嬤嬤聽說之所以要綁夏清嬋那全是因為三公主未來的駙馬對她有愛慕之心。
如果被愛也是錯,那夏清嬋可真是要被冤死,不過她現在離死也已經不遠了...
夏清嬋緩緩抬眸因著渾身冰寒而重咳了幾聲,每咳一聲她臂上的銀針便會顫動幾分,連著經脈血肉,那血順著銀針淌下,夏清嬋隻覺她的右胳膊已然麻木無覺,冰涼的都快要掉落了。
“看來你不僅心硬,連骨頭也是一樣硬啊,這都四根銀針了,還不見你討饒,你果真和其他女子不一樣呢。”
夏清嬋十分厭嫌三公主的說話語氣,陰陽怪調的比針紮她還難受。
三公主看向腳邊的木盒,她一眼便注意到了那木盒裏放著的短刃,於是她看了一眼劉嬤嬤然後眼神示意道:“把它給我。”
劉嬤嬤順著三公主的眼神看去,她看到了那把短刃,那短刃可最是鋒利無比,劉嬤嬤不禁心中一晃為夏清嬋有些擔心,因為三公主的狠毒劉嬤嬤也是見識過的。
大約半年前有個宮女打翻了三公主的茶盞並將三公主的衣服弄髒了,三公主一怒之下便將那女子罰去了蓮花池,沒有命令不得離開。
要說那蓮花池不過水深及腰,裏麵也沒有蛇蟲,但是蓮生淤泥,所以那池底積年累月下來便也藏了不少淤泥。
小宮女開始站著還沒覺有什麽,但是站的時間越久身子便越往下陷,到了最後她隻覺小腿被淤泥拽扯著無力掙紮,於是她哭喊求人救她,但是因為公主沒有下令赦免,所以路過的人沒有一個理會她,甚至連看都不看她。
後來那宮女便深陷淤泥之中,任由池水淹沒到眉梢,掙紮無果,那宮女便被淹死了,而這一切三公主都看在眼裏,臨了三公主隻說了句:“不過是宮裏的一條狗,竟也敢弄髒本公主的華裳,但真是可惜了這滿池的蓮花。”說罷三公主就將那件髒了的衣服派人去丟了。
自蓮花池一事後,無論那位宮女內官為三公主做事,那都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的。
......
劉嬤嬤彎身將那短刃拿起雙手呈於三公主麵前,三公主接過然後在夏清嬋濕淋淋的衣服上擦拭了一番,她抬眸看去夏清嬋的右手腕,那條醜陋不堪的刀疤讓三公主看的很是不悅。
她走向夏清嬋的右手旁然後刃尖輕輕滑過那道傷疤,那是她為了救洛辰而留下的傷疤,“你不是永安侯獨女嘛,那你的父親母親怎會讓你受到傷害而身上留下疤痕呢?”
夏清嬋不言。
“不如這樣吧,本公主最愛聽人說故事,如若你將你這傷疤的來曆講與我,那我便仍可以考慮放過你。”三公主的笑並不似真的要放過夏清嬋的意思。
因此夏清嬋仍舊不言,她隻是嗤笑著。
但她這笑惹惱了三公主,於是三公主便將那短刃刃尖插入夏清嬋的那條傷疤,她緩緩劃下,那原先的傷疤便再次裂開,然後鮮血淌出,淋漓瘮目。
夏清嬋咬著牙,從頭至尾硬是沒有吭一聲,她沒有喊沒有叫更沒有喊疼,連眼淚也沒有流下,她一直在忍,一直在忍...
“三公主!”讓夏清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夏清嬋辨認出那是月玄的聲音,隻是夏清嬋不知他怎會知道自己在這裏。
三公主看月大人進入便收了短刃,“月大人是怎麽找來的?”
三公主能派人守在侯府門前等待夏清嬋,那他月玄也可以派人站在遠處盯著三公主的人馬,不過三公主的人馬將夏清嬋引走抓起後,月玄才收到了消息,因為要打探到三公主的這間密室屬實不易。
月玄趕至時正逢顧悅唐尋而未果離開,月玄在那間屋子細細摸索了一番後便在幹稻草下找的了一扇嚴封著的地下門。
月玄小心將其打開然後緩緩下去,這地下的屋內四壁都有空翁,所以將內外的聲音很好的割斷了。
“這你不必知曉。”月玄向來不愛多說話,對人皆很冷漠,對三公主亦是如此。
月玄徑直走向被綁在木架上的夏清嬋,他看著夏清嬋右臂上的四根穿骨銀針和左手腕上不住滲出的鮮血,於是他轉頭看向三公主滿眼的憤恨,除了夏清嬋和月玄,沒有人敢這樣看三公主。
月玄忍著怒氣聲音沉重道:“三公主,今日你對我傾慕之人所做的,來日我一定會雙倍奉還於你。”
三公主惱怒,“你竟敢對本公主如此無理!”
月玄不去理會她。
繼而月玄轉迴頭看向夏清嬋,他溫聲關切道:“清嬋,你可還好?”
夏清嬋合眸點頭,她其實一點都不好...
看著夏清嬋傷成這副樣子,月玄心中滿是心疼,他怎麽都沒想到這三公主會驕橫無理到這地步,還對夏清嬋下此毒手。
夏清嬋的左手手腕傷口處的鮮血已在地上淋落出一團濕跡,於是月玄慌的從自己玄色衣衫上撕下一塊布為夏清嬋的傷口包紮,因為這血如果再流下去,那夏清嬋便真的會因血枯而亡。
三公主見此情形恍然大悟,她輕聲冷笑,“原來月大人在父皇麵前提及洛辰且盡力撮合我們二人都是為了你自己啊。”
夏清嬋還有意識,因此她聽到了三公主所說的,夏清嬋轉眸看向給她包紮傷口的月玄,月玄正一臉的擔憂,夏清嬋無力開口,所以她隻得在心中暗想:所以洛辰被賜婚都是月玄一手謀劃的,但他為什麽要這樣做?
“三公主慎言,皇上賜婚乃是聖意,豈能說成是我一個醫官撮合的?”月玄不想與三公主有過多的話語。
包紮過傷口後,月玄將夏清嬋從木架上小心解下,夏清嬋渾身無力跌在了月玄懷裏,月玄用夏清嬋月白的鬥篷將她包好並為她戴上了帽子,她的小臉已經全部遮蓋住。
然後月玄攬著夏清嬋的肩膀將她橫抱起,她的衣服還都是濕的。
月玄看向一旁的壯漢,他厲聲道:“打開。”
那壯漢看月玄來勢洶洶便隻得拿了鑰匙乖乖將夏清嬋腳上的鐵鏈打開。
月玄抱著夏清嬋出了密室,他要帶她迴家。
雪還在繼續下著,街上也已經積了很厚的一層雪,一片白茫茫之中,一個黑影抱著一團什麽倒顯得有些突兀。
一串腳印留下,兩人已然行過。
於是三公主看著夏清嬋隻覺有趣,她以為的永安侯府獨女一定是嬌生慣養,怕苦怕疼之輩,但現下看來是她輕敵了,因此她半揚了嘴角慢言道:“劉嬤嬤,你這手段可是不中用了?怎麽我看這夏小姐仍是不肯向我討饒呢?”
劉嬤嬤聽言慌的又將手中剩下的一根銀針攢入,這一次夏清嬋儼然沒了叫喊聲,那是因為第三根之後她便已經昏了過去,那嬤嬤看夏清嬋雙眸輕合還以為她死了,於是她將手指靠近夏清嬋的唇上,還好,尚有微弱氣息存在...
三公主看著夏清嬋垂著頭且眼睫一動不動,於是她問那嬤嬤:“死了?”
嬤嬤轉身頷首,恭恭敬敬的答:“沒,這姑娘還尚有氣息存在,但是有些微弱,所以怕是再折騰下去那便真的沒命了。”
“她這一條命又不值錢,沒了便沒了吧。”三公主垂眸整理衣衫,她漠然道:“拿水潑醒,然後繼續。”
她身後的壯漢聽過吩咐後便走到一旁拎起木桶將水潑向夏清嬋,那水冰寒刺骨硬是把奄奄一息的夏清嬋再次潑醒了。
夏清嬋鬢發淩亂粘在臉頰,她眼睫撲朔艱難緩睜,她一個青丘小殿下,永安侯府獨女,前有兄長嗬護,萬民敬仰,後有父母寵溺,三位哥哥陪伴,如此的命之嬌女何曾受過這般淩辱,她想與那三公主博辯,痛痛快快正麵廝打一番也可,但現在她已無力開口,哪怕說一句話。
既然右邊的手臂已經紮滿了銀針,那就換左邊的手臂去紮,劉嬤嬤慢步繞到夏清嬋的左側然後將其袖子上挽,剛剛挽開一點劉嬤嬤便看到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刀疤躺在夏清嬋的手腕上,但她沒說什麽,不過她從木盒裏取銀針時故意挑了細針出來。
“劉嬤嬤這是作甚?難道粗針不比細針更好用些嘛,還是劉嬤嬤心軟了?”三公主起身走向劉嬤嬤,她語氣怪異道:“但是不應該啊劉嬤嬤,你在宮中對待那些貴人不是很下的去手嘛,怎麽到了這兒反而慈悲了起來呢?”
劉嬤嬤連連後退了好幾步,她不敢抬頭去看三公主的臉。三公主說的沒錯,劉嬤嬤在宮中對待那些犯了錯的貴人時每每都是心狠手辣一點兒也不留情麵的,但是今日對夏清嬋她卻有些心軟了。這或許是因為從前那些貴人挨不過一針便叫苦連天百般討饒了,而夏清嬋今日已足足挨了三粗一細共四針卻隻叫喊了兩聲罷了,況且劉嬤嬤聽說之所以要綁夏清嬋那全是因為三公主未來的駙馬對她有愛慕之心。
如果被愛也是錯,那夏清嬋可真是要被冤死,不過她現在離死也已經不遠了...
夏清嬋緩緩抬眸因著渾身冰寒而重咳了幾聲,每咳一聲她臂上的銀針便會顫動幾分,連著經脈血肉,那血順著銀針淌下,夏清嬋隻覺她的右胳膊已然麻木無覺,冰涼的都快要掉落了。
“看來你不僅心硬,連骨頭也是一樣硬啊,這都四根銀針了,還不見你討饒,你果真和其他女子不一樣呢。”
夏清嬋十分厭嫌三公主的說話語氣,陰陽怪調的比針紮她還難受。
三公主看向腳邊的木盒,她一眼便注意到了那木盒裏放著的短刃,於是她看了一眼劉嬤嬤然後眼神示意道:“把它給我。”
劉嬤嬤順著三公主的眼神看去,她看到了那把短刃,那短刃可最是鋒利無比,劉嬤嬤不禁心中一晃為夏清嬋有些擔心,因為三公主的狠毒劉嬤嬤也是見識過的。
大約半年前有個宮女打翻了三公主的茶盞並將三公主的衣服弄髒了,三公主一怒之下便將那女子罰去了蓮花池,沒有命令不得離開。
要說那蓮花池不過水深及腰,裏麵也沒有蛇蟲,但是蓮生淤泥,所以那池底積年累月下來便也藏了不少淤泥。
小宮女開始站著還沒覺有什麽,但是站的時間越久身子便越往下陷,到了最後她隻覺小腿被淤泥拽扯著無力掙紮,於是她哭喊求人救她,但是因為公主沒有下令赦免,所以路過的人沒有一個理會她,甚至連看都不看她。
後來那宮女便深陷淤泥之中,任由池水淹沒到眉梢,掙紮無果,那宮女便被淹死了,而這一切三公主都看在眼裏,臨了三公主隻說了句:“不過是宮裏的一條狗,竟也敢弄髒本公主的華裳,但真是可惜了這滿池的蓮花。”說罷三公主就將那件髒了的衣服派人去丟了。
自蓮花池一事後,無論那位宮女內官為三公主做事,那都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的。
......
劉嬤嬤彎身將那短刃拿起雙手呈於三公主麵前,三公主接過然後在夏清嬋濕淋淋的衣服上擦拭了一番,她抬眸看去夏清嬋的右手腕,那條醜陋不堪的刀疤讓三公主看的很是不悅。
她走向夏清嬋的右手旁然後刃尖輕輕滑過那道傷疤,那是她為了救洛辰而留下的傷疤,“你不是永安侯獨女嘛,那你的父親母親怎會讓你受到傷害而身上留下疤痕呢?”
夏清嬋不言。
“不如這樣吧,本公主最愛聽人說故事,如若你將你這傷疤的來曆講與我,那我便仍可以考慮放過你。”三公主的笑並不似真的要放過夏清嬋的意思。
因此夏清嬋仍舊不言,她隻是嗤笑著。
但她這笑惹惱了三公主,於是三公主便將那短刃刃尖插入夏清嬋的那條傷疤,她緩緩劃下,那原先的傷疤便再次裂開,然後鮮血淌出,淋漓瘮目。
夏清嬋咬著牙,從頭至尾硬是沒有吭一聲,她沒有喊沒有叫更沒有喊疼,連眼淚也沒有流下,她一直在忍,一直在忍...
“三公主!”讓夏清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夏清嬋辨認出那是月玄的聲音,隻是夏清嬋不知他怎會知道自己在這裏。
三公主看月大人進入便收了短刃,“月大人是怎麽找來的?”
三公主能派人守在侯府門前等待夏清嬋,那他月玄也可以派人站在遠處盯著三公主的人馬,不過三公主的人馬將夏清嬋引走抓起後,月玄才收到了消息,因為要打探到三公主的這間密室屬實不易。
月玄趕至時正逢顧悅唐尋而未果離開,月玄在那間屋子細細摸索了一番後便在幹稻草下找的了一扇嚴封著的地下門。
月玄小心將其打開然後緩緩下去,這地下的屋內四壁都有空翁,所以將內外的聲音很好的割斷了。
“這你不必知曉。”月玄向來不愛多說話,對人皆很冷漠,對三公主亦是如此。
月玄徑直走向被綁在木架上的夏清嬋,他看著夏清嬋右臂上的四根穿骨銀針和左手腕上不住滲出的鮮血,於是他轉頭看向三公主滿眼的憤恨,除了夏清嬋和月玄,沒有人敢這樣看三公主。
月玄忍著怒氣聲音沉重道:“三公主,今日你對我傾慕之人所做的,來日我一定會雙倍奉還於你。”
三公主惱怒,“你竟敢對本公主如此無理!”
月玄不去理會她。
繼而月玄轉迴頭看向夏清嬋,他溫聲關切道:“清嬋,你可還好?”
夏清嬋合眸點頭,她其實一點都不好...
看著夏清嬋傷成這副樣子,月玄心中滿是心疼,他怎麽都沒想到這三公主會驕橫無理到這地步,還對夏清嬋下此毒手。
夏清嬋的左手手腕傷口處的鮮血已在地上淋落出一團濕跡,於是月玄慌的從自己玄色衣衫上撕下一塊布為夏清嬋的傷口包紮,因為這血如果再流下去,那夏清嬋便真的會因血枯而亡。
三公主見此情形恍然大悟,她輕聲冷笑,“原來月大人在父皇麵前提及洛辰且盡力撮合我們二人都是為了你自己啊。”
夏清嬋還有意識,因此她聽到了三公主所說的,夏清嬋轉眸看向給她包紮傷口的月玄,月玄正一臉的擔憂,夏清嬋無力開口,所以她隻得在心中暗想:所以洛辰被賜婚都是月玄一手謀劃的,但他為什麽要這樣做?
“三公主慎言,皇上賜婚乃是聖意,豈能說成是我一個醫官撮合的?”月玄不想與三公主有過多的話語。
包紮過傷口後,月玄將夏清嬋從木架上小心解下,夏清嬋渾身無力跌在了月玄懷裏,月玄用夏清嬋月白的鬥篷將她包好並為她戴上了帽子,她的小臉已經全部遮蓋住。
然後月玄攬著夏清嬋的肩膀將她橫抱起,她的衣服還都是濕的。
月玄看向一旁的壯漢,他厲聲道:“打開。”
那壯漢看月玄來勢洶洶便隻得拿了鑰匙乖乖將夏清嬋腳上的鐵鏈打開。
月玄抱著夏清嬋出了密室,他要帶她迴家。
雪還在繼續下著,街上也已經積了很厚的一層雪,一片白茫茫之中,一個黑影抱著一團什麽倒顯得有些突兀。
一串腳印留下,兩人已然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