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派與居庸關距離數千裏,不知這位趙掌門為何會來到了居庸關,而且以趙掌門的身份竟然隻排在了第三騎,這也就是說緊隨在王公公身後的青衫老者豈不是身份比他還高?
這十餘人一路急行來到居庸關外,隨後有一番子在馬上對著居庸關上駐守的官兵喊道:“司禮監掌印、東廠督公王公公在此,你們還不速速大開城門外出迎接---”
這東廠番子此言一出,居庸關上的守城官兵瞬間吵雜了起來,司禮監掌印太監、東廠督公王公公豈不是就是當今最有權勢的大太監王振嗎?
正是因為這位王公公的無能,他們的皇上才會被瓦剌也先太師俘虜,也正是這位王公公無能,他們大明最精銳的三軍營將士才在土木堡一戰中全軍覆沒!
可以說居庸關內的官兵對這位東廠的王振王公公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可是他們隻是普通的官兵,誰也沒有膽量拿起身邊的長弓對著這位王公公來上一計冷箭,他們都有家人、有老婆和孩子的普通人,他們當兵既是為了保家衛國,也是為了養家糊口,因此在未弄清這位已經失蹤了月餘的王公公來到居庸關所謂何事之前,他們誰也沒敢動。
此刻若是讓楊趣知道了這位王振王公公未死而且還順利的來到了居庸關下,一定會驚得掉了下巴。
因為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臭名昭著的東廠王廠公王振確實是死在了土木堡,而且還是死在亂軍之中,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楊趣之所以記得王振死於土木堡,那是因為在王振死後,錦衣衛的指揮使馬順在朝堂之上為王振遮護,最後被事中王竑當場打死,可以說這是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朝堂之上被大臣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
除此之外,王振的另外兩個死黨宦官毛貴和王長隨也被憤怒的大臣們打死,之後朱祁鈺下令殺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之黨,並把馬順的屍首拖到街頭示眾,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處斬,並籍沒王振家產。
這便是權傾朝野十餘載東廠、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王振的結局,而此刻在曆史上明明已經死掉的人此刻卻出現在了居庸關外,因此如果讓楊趣知道了王振還活著,第一個反應便是原有的曆史已經改變了,而且是因為他的緣故才改變的。
楊趣不知道為何身在金陵的他怎麽會影響到了土木堡之變,但是王振這個老閹賊沒有死在亂軍之中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居庸關的城牆上在一陣騷亂之後便有兵丁往守將府稟報而去,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在居庸關外等了大約有兩柱香的時間,居庸關的城門才緩緩打開,隨後有一名身穿甲胄的將領領著兩三騎奔馳而來。
“末將居庸關守將楊俊拜見王公公!請王公公恕末將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禮!”楊俊單膝跪地偷偷看了王振一眼,心中也在納悶為何消失了月餘的王公公會突然現身於居庸關外。
王振對著身後的一名東廠番子使了一個眼色,那名東廠番子從腰間摘下一個破皮口袋往楊俊身前一扔,這個皮口袋並沒有係緊,因此這皮口袋被馬上的番子往下一扔的時候,袋中一個圓滾滾的東西便滾了出來。
“啊!人頭!”待楊俊看清這皮口內裝的是何物時心中一驚,不明白這位王公公給自己看這死人頭是何意。
“這是護衛將軍樊忠的人頭,樊忠在亂軍之中要殺咱家,結果被這位崆峒派的青衫客一劍削下了人頭,楊俊,你將樊忠的人頭懸掛於居庸關上,好讓天下人都知道與咱家為敵便是這個下場。”王振不陰不陽的冷哼一聲,說道。
樊忠?楊俊暗暗吸了一口涼氣,就在之前他得到手下的匯報,說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王振帶著十餘個番子就在關外的時候,他已經動了將王振殺之而後快的念頭。
就是這個閹人,土木堡變成了他們十幾萬大明軍士的埋骨之地,如果他能用這個閹人人頭祭奠死去的將士,也未嚐不是一件功德。
可是據他的手下迴報,王振的身邊有兩個疑似武林人的高手,正是這個消息這才讓楊俊打消了之前的衝動,他本想出關看一看情況再另做打算,可是令他沒想象到的是,在這之前已經有人做了與他一樣的事情,而且失敗了。
如果楊趣知道了護衛將軍樊忠已經被王振割下了頭顱,一定會感歎造化弄人,因為這位樊將軍在曆史上用鐵錘擊斃了王振之後,衝入瓦剌軍中戶主最後被瓦剌的騎兵斬去了首級。
雖然現在的樊將軍並不是死於敵軍之手,但同樣都是人首分離,其結局卻是一樣的。
“楊俊,我問你居庸關糧草、兵器可還充足?”王振看到楊俊的反應,心中冷笑一聲甚是滿意。
“迴督公,末將在土木拾所遺軍器,得盔六千餘頂,甲五千八十領,神槍一萬一千餘把,神銃六百餘個,火藥一十八桶,另外加上居庸關內的糧草和器械,足夠抵擋瓦剌的大軍了!”楊俊迴道。
王振聽罷大笑一聲,說道:“好好好,有了這諸多物質的相助,咱家這次一定可以將皇上從瓦剌軍中營救出來。”
盔六千餘頂,甲五千八十領,神槍一萬一千餘把,神銃六百餘個,火藥一十八桶,要知道這些軍資乃是瓦剌大軍臨走時帶不了剩下的,也就是說三軍營現在大部分的精銳物資和火器已經全部落在瓦剌之手了,虧得王振這時還有臉笑得出來。
“啊?督公,要營救皇上?”
當楊俊說到營救皇上這四個字時,心中還是忍不住的猛烈一跳,正所謂功高莫過救主,這是所有武將至高無上的榮譽。
比如唐朝名將秦叔寶,勇力絕人,為李世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可是,這樣的一位猛將卻隻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的最後一位,而與秦叔寶齊名的尉遲恭卻進入了前十名,排在了第七位,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尉遲恭曾經數次救主並且在玄武門之變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而此刻,如果他楊俊也能將被俘的皇上從瓦剌軍中救出來的話,那麽他的前途豈不是不可限量了嗎?
這十餘人一路急行來到居庸關外,隨後有一番子在馬上對著居庸關上駐守的官兵喊道:“司禮監掌印、東廠督公王公公在此,你們還不速速大開城門外出迎接---”
這東廠番子此言一出,居庸關上的守城官兵瞬間吵雜了起來,司禮監掌印太監、東廠督公王公公豈不是就是當今最有權勢的大太監王振嗎?
正是因為這位王公公的無能,他們的皇上才會被瓦剌也先太師俘虜,也正是這位王公公無能,他們大明最精銳的三軍營將士才在土木堡一戰中全軍覆沒!
可以說居庸關內的官兵對這位東廠的王振王公公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可是他們隻是普通的官兵,誰也沒有膽量拿起身邊的長弓對著這位王公公來上一計冷箭,他們都有家人、有老婆和孩子的普通人,他們當兵既是為了保家衛國,也是為了養家糊口,因此在未弄清這位已經失蹤了月餘的王公公來到居庸關所謂何事之前,他們誰也沒敢動。
此刻若是讓楊趣知道了這位王振王公公未死而且還順利的來到了居庸關下,一定會驚得掉了下巴。
因為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臭名昭著的東廠王廠公王振確實是死在了土木堡,而且還是死在亂軍之中,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楊趣之所以記得王振死於土木堡,那是因為在王振死後,錦衣衛的指揮使馬順在朝堂之上為王振遮護,最後被事中王竑當場打死,可以說這是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朝堂之上被大臣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
除此之外,王振的另外兩個死黨宦官毛貴和王長隨也被憤怒的大臣們打死,之後朱祁鈺下令殺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之黨,並把馬順的屍首拖到街頭示眾,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處斬,並籍沒王振家產。
這便是權傾朝野十餘載東廠、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王振的結局,而此刻在曆史上明明已經死掉的人此刻卻出現在了居庸關外,因此如果讓楊趣知道了王振還活著,第一個反應便是原有的曆史已經改變了,而且是因為他的緣故才改變的。
楊趣不知道為何身在金陵的他怎麽會影響到了土木堡之變,但是王振這個老閹賊沒有死在亂軍之中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居庸關的城牆上在一陣騷亂之後便有兵丁往守將府稟報而去,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在居庸關外等了大約有兩柱香的時間,居庸關的城門才緩緩打開,隨後有一名身穿甲胄的將領領著兩三騎奔馳而來。
“末將居庸關守將楊俊拜見王公公!請王公公恕末將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禮!”楊俊單膝跪地偷偷看了王振一眼,心中也在納悶為何消失了月餘的王公公會突然現身於居庸關外。
王振對著身後的一名東廠番子使了一個眼色,那名東廠番子從腰間摘下一個破皮口袋往楊俊身前一扔,這個皮口袋並沒有係緊,因此這皮口袋被馬上的番子往下一扔的時候,袋中一個圓滾滾的東西便滾了出來。
“啊!人頭!”待楊俊看清這皮口內裝的是何物時心中一驚,不明白這位王公公給自己看這死人頭是何意。
“這是護衛將軍樊忠的人頭,樊忠在亂軍之中要殺咱家,結果被這位崆峒派的青衫客一劍削下了人頭,楊俊,你將樊忠的人頭懸掛於居庸關上,好讓天下人都知道與咱家為敵便是這個下場。”王振不陰不陽的冷哼一聲,說道。
樊忠?楊俊暗暗吸了一口涼氣,就在之前他得到手下的匯報,說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王振帶著十餘個番子就在關外的時候,他已經動了將王振殺之而後快的念頭。
就是這個閹人,土木堡變成了他們十幾萬大明軍士的埋骨之地,如果他能用這個閹人人頭祭奠死去的將士,也未嚐不是一件功德。
可是據他的手下迴報,王振的身邊有兩個疑似武林人的高手,正是這個消息這才讓楊俊打消了之前的衝動,他本想出關看一看情況再另做打算,可是令他沒想象到的是,在這之前已經有人做了與他一樣的事情,而且失敗了。
如果楊趣知道了護衛將軍樊忠已經被王振割下了頭顱,一定會感歎造化弄人,因為這位樊將軍在曆史上用鐵錘擊斃了王振之後,衝入瓦剌軍中戶主最後被瓦剌的騎兵斬去了首級。
雖然現在的樊將軍並不是死於敵軍之手,但同樣都是人首分離,其結局卻是一樣的。
“楊俊,我問你居庸關糧草、兵器可還充足?”王振看到楊俊的反應,心中冷笑一聲甚是滿意。
“迴督公,末將在土木拾所遺軍器,得盔六千餘頂,甲五千八十領,神槍一萬一千餘把,神銃六百餘個,火藥一十八桶,另外加上居庸關內的糧草和器械,足夠抵擋瓦剌的大軍了!”楊俊迴道。
王振聽罷大笑一聲,說道:“好好好,有了這諸多物質的相助,咱家這次一定可以將皇上從瓦剌軍中營救出來。”
盔六千餘頂,甲五千八十領,神槍一萬一千餘把,神銃六百餘個,火藥一十八桶,要知道這些軍資乃是瓦剌大軍臨走時帶不了剩下的,也就是說三軍營現在大部分的精銳物資和火器已經全部落在瓦剌之手了,虧得王振這時還有臉笑得出來。
“啊?督公,要營救皇上?”
當楊俊說到營救皇上這四個字時,心中還是忍不住的猛烈一跳,正所謂功高莫過救主,這是所有武將至高無上的榮譽。
比如唐朝名將秦叔寶,勇力絕人,為李世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可是,這樣的一位猛將卻隻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的最後一位,而與秦叔寶齊名的尉遲恭卻進入了前十名,排在了第七位,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尉遲恭曾經數次救主並且在玄武門之變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而此刻,如果他楊俊也能將被俘的皇上從瓦剌軍中救出來的話,那麽他的前途豈不是不可限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