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瓦剌的總兵力有十三萬以上,可是咱們大明的三軍營也不是吃素的,據我所知,三軍營中實力最強的神機營的火器已經非常厲害了,怎麽到頭來咱們大明的三軍營會這般的不堪一擊?”楊趣問道。
蘇青霞搖了搖頭,說道:“具體情況我舅舅的信中沒有說明,但是有一點至少是肯定的!”
“哪一點?”楊趣問道。
“指揮失誤!”蘇青霞道。
“王振!是皇上身邊的老閹賊王振?”楊趣明知故問道。
蘇青霞驚訝的看了楊趣一眼,說道:“不錯,正是王公公!舅舅信中說,這位王公公在行軍途中多次改變行軍路線,士兵非常疲乏,兵部尚書鄺埜多次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得安全,但王振不聽,最後因為糧草不足這才退到了土木堡。”
楊趣冷笑一聲,說道:“怕這場戰事的失利王振這個老閹賊還起不了這麽大的作用,說句大不敬的話,這場戰事的失利,更多的原因還要歸結在咱們這位年輕的皇帝身上!”
“楊趣,你這是什麽意思?”蘇青霞有些驚恐的看著楊趣,要知道背後議論君王是非,那可是殺頭的大罪。
楊趣又是一聲冷笑,說道:“咱們的這位皇帝,九歲登記,人小誌大,今年也不過二十二歲,所以咱們的這位皇帝非常渴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為。當年漢王叛亂,宣宗皇帝禦駕親征打敗了漢王,正所謂虎父無犬子,試問咱們這位誌向遠大的皇帝怎麽會白白錯過這次禦駕親征的機會?王振隻不過是揣測對了聖意,拍了一個完美的馬屁而已。”
說到這,楊趣輕歎一聲,又道:“哎!怪就怪在咱們的這位皇帝年少氣盛、不聽人言,英國公、成國公哪個不是久經戰場的老將?如果當時皇帝多聽他們的一些意見,少聽王振這隻老閹狗的主意,咱們這位當今皇帝的成就,必然在其父宣宗之上!”
楊趣說的沒錯,宣宗皇帝在位隻有十年,而當今皇帝卻是九歲就已經登基了,如果這次的土木堡之變明軍能夠大勝,那麽當今的這位正統皇帝未嚐不能開創一個“正統盛世”!
“楊趣,你覺得瓦剌有沒有可能擊敗我大明,重建元朝?”蘇青霞有些擔憂的問道。
“沒有可能!”楊趣堅決的說道。
“哦?為什麽?”蘇青霞聽到楊趣這麽堅決而有力的迴答,精神一震問道。
楊趣道:“瓦剌的太師也先隻不過是個淮王,而真正的大汗卻是脫脫不花,脫脫不花才是蒙古‘黃金家族’的正統後裔,如果也先真的攻破了北京城,那麽瓦剌與脫脫不花部,必將對立,而且、而且---”
“而且什麽?”蘇青霞追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說道:“縱觀曆史上的朝代更替,但凡被滅掉的王朝,有幾個是能複辟成功的?”
“那麽楊趣,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蘇青霞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說道:“如果青霞你不介意的話,下麵我就要開始敗家了?”
蘇青霞美麗的雙眸微微一動,說道:“敗家?楊趣,你可不要越敗家,家產越多哦!”
楊趣一愣,他沒有想到蘇青霞會這麽說,隨後楊趣搖頭一笑,說道:“青霞,這一次我是真的要敗家了,散財既是聚財,有時候錢少了,也會少掉很多麻煩,青霞你說是嗎?”
相比起楊趣與蘇青霞的平靜來,此時金陵城內有兩個人卻格外的不平靜。
這第一個,便是城東王家豆腐坊內的一對姐妹。
“什麽?姐姐,你、你要去居庸關?”小梅驚訝的看著楚文君,以為自己剛剛聽錯了。
文君姑娘一臉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是,小梅,你沒有聽錯,我、我要去居庸關!”
“啊?姐姐,為什麽?咱們在金陵城中呆的好好的,你為什麽要去居庸關?”小梅一臉不解的看著楚文君,問道。
聽到小梅的問話,文君姑娘的臉上露出一絲的痛苦之色,最後卻說道:“小梅,你知道現在我為什麽要改姓薛嗎?”
小梅搖了搖頭,這個問題小梅之前已經問過她家小姐好多次了,可是每一次小姐都沒有正麵迴答過,而今日,她家小姐卻主動說起了這個問題。
文君姑娘道:“小梅,因為我本就姓薛,楚姓是我娘親的姓氏!”
“啊!小姐,你、你怎麽會姓薛?”小梅跟了楚文君已經快十年了,而今日她才知道她家小姐真正的姓氏,因此心中震驚之下,竟然不自覺的改成了之前的稱唿。
“小梅,我本是河津人士,正統六年,我父就任大理寺少卿,參與刑獄案件審理,當時王振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王振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曾經派人向我父親贈送禮物並約請相見,但是卻被我父親拒絕了!”時隔七年,當文君姑娘再次說起自己父親的時候,眼中竟然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啊!小姐,你、你竟然是四品官老爺家的小姐!”
大理寺卿,從四品上的官階,大理寺少卿這個職位放到現代社會,便相當於最高法院的院長,而小梅不過是貧苦人家的出身,因此大理寺少卿這個具有實權的人物,在小梅眼中那可是大的不得了的官員。
楚文君點了點頭,道:“我父上任之後盡心盡責,昭冤平反,僅四個多月就辦完了在錦衣衛發生的十多起冤獄案,可是事不湊巧,在這十多起的案件中,其中有一件案子牽扯到了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都察院都禦史王文,這二人向王振進讒言詆毀我父,加之我父之前便與王振有嫌隙,因此這一次新仇加舊恨,最後王振竟然令諫官彈劾我父,並且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定為死罪,下在了錦衣衛的昭獄之中。”
“啊!小姐,老爺他、他可還---?”小梅產生疑問說道。
楚文君微微一笑,算是安慰了一下小梅,說道:“我父蒙冤,震動朝野,王振見眾怒難犯,隻好作出退讓。後來經兵部尚書王偉等上抗疏申救,皇上才免了我父死罪,雖然我父大難不死,卻也落得一個削官為民、放迴故裏的結局。”
蘇青霞搖了搖頭,說道:“具體情況我舅舅的信中沒有說明,但是有一點至少是肯定的!”
“哪一點?”楊趣問道。
“指揮失誤!”蘇青霞道。
“王振!是皇上身邊的老閹賊王振?”楊趣明知故問道。
蘇青霞驚訝的看了楊趣一眼,說道:“不錯,正是王公公!舅舅信中說,這位王公公在行軍途中多次改變行軍路線,士兵非常疲乏,兵部尚書鄺埜多次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得安全,但王振不聽,最後因為糧草不足這才退到了土木堡。”
楊趣冷笑一聲,說道:“怕這場戰事的失利王振這個老閹賊還起不了這麽大的作用,說句大不敬的話,這場戰事的失利,更多的原因還要歸結在咱們這位年輕的皇帝身上!”
“楊趣,你這是什麽意思?”蘇青霞有些驚恐的看著楊趣,要知道背後議論君王是非,那可是殺頭的大罪。
楊趣又是一聲冷笑,說道:“咱們的這位皇帝,九歲登記,人小誌大,今年也不過二十二歲,所以咱們的這位皇帝非常渴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為。當年漢王叛亂,宣宗皇帝禦駕親征打敗了漢王,正所謂虎父無犬子,試問咱們這位誌向遠大的皇帝怎麽會白白錯過這次禦駕親征的機會?王振隻不過是揣測對了聖意,拍了一個完美的馬屁而已。”
說到這,楊趣輕歎一聲,又道:“哎!怪就怪在咱們的這位皇帝年少氣盛、不聽人言,英國公、成國公哪個不是久經戰場的老將?如果當時皇帝多聽他們的一些意見,少聽王振這隻老閹狗的主意,咱們這位當今皇帝的成就,必然在其父宣宗之上!”
楊趣說的沒錯,宣宗皇帝在位隻有十年,而當今皇帝卻是九歲就已經登基了,如果這次的土木堡之變明軍能夠大勝,那麽當今的這位正統皇帝未嚐不能開創一個“正統盛世”!
“楊趣,你覺得瓦剌有沒有可能擊敗我大明,重建元朝?”蘇青霞有些擔憂的問道。
“沒有可能!”楊趣堅決的說道。
“哦?為什麽?”蘇青霞聽到楊趣這麽堅決而有力的迴答,精神一震問道。
楊趣道:“瓦剌的太師也先隻不過是個淮王,而真正的大汗卻是脫脫不花,脫脫不花才是蒙古‘黃金家族’的正統後裔,如果也先真的攻破了北京城,那麽瓦剌與脫脫不花部,必將對立,而且、而且---”
“而且什麽?”蘇青霞追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說道:“縱觀曆史上的朝代更替,但凡被滅掉的王朝,有幾個是能複辟成功的?”
“那麽楊趣,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蘇青霞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說道:“如果青霞你不介意的話,下麵我就要開始敗家了?”
蘇青霞美麗的雙眸微微一動,說道:“敗家?楊趣,你可不要越敗家,家產越多哦!”
楊趣一愣,他沒有想到蘇青霞會這麽說,隨後楊趣搖頭一笑,說道:“青霞,這一次我是真的要敗家了,散財既是聚財,有時候錢少了,也會少掉很多麻煩,青霞你說是嗎?”
相比起楊趣與蘇青霞的平靜來,此時金陵城內有兩個人卻格外的不平靜。
這第一個,便是城東王家豆腐坊內的一對姐妹。
“什麽?姐姐,你、你要去居庸關?”小梅驚訝的看著楚文君,以為自己剛剛聽錯了。
文君姑娘一臉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是,小梅,你沒有聽錯,我、我要去居庸關!”
“啊?姐姐,為什麽?咱們在金陵城中呆的好好的,你為什麽要去居庸關?”小梅一臉不解的看著楚文君,問道。
聽到小梅的問話,文君姑娘的臉上露出一絲的痛苦之色,最後卻說道:“小梅,你知道現在我為什麽要改姓薛嗎?”
小梅搖了搖頭,這個問題小梅之前已經問過她家小姐好多次了,可是每一次小姐都沒有正麵迴答過,而今日,她家小姐卻主動說起了這個問題。
文君姑娘道:“小梅,因為我本就姓薛,楚姓是我娘親的姓氏!”
“啊!小姐,你、你怎麽會姓薛?”小梅跟了楚文君已經快十年了,而今日她才知道她家小姐真正的姓氏,因此心中震驚之下,竟然不自覺的改成了之前的稱唿。
“小梅,我本是河津人士,正統六年,我父就任大理寺少卿,參與刑獄案件審理,當時王振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王振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曾經派人向我父親贈送禮物並約請相見,但是卻被我父親拒絕了!”時隔七年,當文君姑娘再次說起自己父親的時候,眼中竟然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啊!小姐,你、你竟然是四品官老爺家的小姐!”
大理寺卿,從四品上的官階,大理寺少卿這個職位放到現代社會,便相當於最高法院的院長,而小梅不過是貧苦人家的出身,因此大理寺少卿這個具有實權的人物,在小梅眼中那可是大的不得了的官員。
楚文君點了點頭,道:“我父上任之後盡心盡責,昭冤平反,僅四個多月就辦完了在錦衣衛發生的十多起冤獄案,可是事不湊巧,在這十多起的案件中,其中有一件案子牽扯到了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都察院都禦史王文,這二人向王振進讒言詆毀我父,加之我父之前便與王振有嫌隙,因此這一次新仇加舊恨,最後王振竟然令諫官彈劾我父,並且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定為死罪,下在了錦衣衛的昭獄之中。”
“啊!小姐,老爺他、他可還---?”小梅產生疑問說道。
楚文君微微一笑,算是安慰了一下小梅,說道:“我父蒙冤,震動朝野,王振見眾怒難犯,隻好作出退讓。後來經兵部尚書王偉等上抗疏申救,皇上才免了我父死罪,雖然我父大難不死,卻也落得一個削官為民、放迴故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