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這位崆峒派花架門的譚掌門所用的兵器乃是一柄精鋼打造的折扇!
據傳崆峒派創派於唐朝,崆峒派的創派祖師飛鴻子便是甘肅人,而飛鴻子悟道於瓜州,也就是現在敦煌,並且創出了現今崆峒派的第一套武功,名曰“花架門”!
也就是說,崆峒八門之一的花架門乃是崆峒派最古老的武功,而花架門擅長的兵器便是折扇和鴛鴦雙鉤,而此刻這位花架門的掌門所使用的兵器便是折扇,由此可見此傳言不假。
峨眉派的劍法固然冠絕天下,但是崆峒派的武功也不差,兩人這一劍一扇,短短的功夫竟然走了十餘個迴合。
十餘個迴合之後,譚長門暗暗驚奇蘇夫人深厚的內力,若論年紀,他要比蘇夫人年長十歲左右,而兩人經過剛剛十餘個迴合的交手,他竟然發現蘇夫人的內力竟然不弱於他。
崆峒派的武功誕生於瓜州,也就是說最初的崆峒派修煉的乃是佛門的武功,可是隨著崆峒派日後的發展,它們融合了佛、道、儒三家之長,這才有了後來的崆峒八門總計一百一十八種武功。
畢竟崆峒派起源於敦煌,源於佛門,因此崆峒派的兩大最高深的內功便是玄空門的無相功和達摩功,而這兩套崆峒派最高深的內功分別被他的兩位師兄修煉了,入雲子青衫客修煉的是無相功,飛雲子黃衫客修煉的是達摩功,而他卻沒有資格修煉崆峒派的這兩套最高深的內功。
而蘇夫人則不一樣,蘇夫人自幼便是以峨眉十二樁的功夫為根基,內功練得乃是峨眉三大內功之一的小乘涅盤功,因此不論根基還是內力,蘇夫人都要強於譚長門,而蘇夫人所欠缺的,不過是火候罷了。
所以,雖然譚長門要年長蘇夫人十歲,但是兩人的功力卻是差不多的。
折扇,專打穴道,講究的是以巧擊眼、剛柔相濟,雖然譚長門是個四十餘歲的七尺大漢,但是這柄精鋼打造的折扇被這麽一個男人用出來,竟然靈活無比攻擊巧妙,一招一式非常的優美玄妙。
而蘇夫人的長劍在手,劍若蛟龍犀利異常,同樣是峨眉劍法,蘇夫人用出的劍招要比雲素衣高明許多,一個是外門奇兵,一個是百兵之王,兩人在功力相當的情況下一時間卻也難分高下。
蘇夫人與譚長門兩人這一戰陷入了僵持,倒是把一旁的蘇青霞看的捏呆呆發愣,一瞬間蘇青霞想起了六七歲時她與母親去山中拜佛的情景。
那個時候她的年紀還小,那一次母親帶她遠行,她認為那不過是一次普通的遊山玩水,蘇青霞隻記得那座山地勢陡峭十分的難以攀爬,但是風景卻十分的秀麗,現在迴想起來,那座山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細而長,美而豔,猶如螓首蛾眉,不正是峨眉山嗎?
恍惚間蘇青霞的腦中又想起了一個與她年紀仿佛大,但卻是身穿道袍的女孩,她叫衣衣,是她小時候的朋友,她與衣衣甚是談得來,那個女孩的樣子她已經記不清了,那一次他與母親去峨眉山拜佛隻居住了不過十餘天的功夫,加上她年紀幼小,幾年之後這段記憶便淡化了,而當年留給她最深的記憶,或許就是峨眉山上那一個與她年紀相仿,卻帶發修行的小女孩吧。
蘇青霞的思緒突然一轉,不知怎的竟然想到了外公去世時出現的那個尼姑,這個時候蘇青霞才覺得那個尼姑出現的蹊蹺,而且當時她與母親說話時的語氣也是不一樣的。
難道說,那日出現在楊家、並且傳了她傾城十二刺而且還留給了她一柄匕首防身的尼姑就是雲鏡師太?
蘇青霞腦中的思緒轉的飛快,一瞬間就從之前的點點滴滴中想到了諸多可能,而此時蘇夫人與崆峒派花架門的譚掌門已經打鬥到了火熱的階段,兩人你來我往互有攻擊的已經打了五十餘招。
兩人這五十餘招打下來之後,蘇夫人基本上算是摸透了譚掌門武功的路數,這柄折扇專打穴道,因此招數上要比她的峨眉劍法靈巧,加上折扇又屬於外門兵刃,招式不好琢磨,因此蘇夫人用了五十餘招才將譚掌門的招式摸了個大概。
突然,蘇夫人長劍的招式一變,以劍化指,劍尖直指譚掌門胸前的譚中穴!
譚掌門大驚,因為蘇夫人這一招已經不屬於劍招了,而是與他的點穴功夫類似,幸好他用的乃是一把外門兵刃,這柄折扇閉合時專打穴位,而若是將折扇打開時,卻是最好的防禦兵刃。
隻聽“叮”的一聲脆響,蘇夫人的劍尖點在了譚長門手中折扇的扇麵上,隨後蘇夫人劍招一甩,又點向譚長門小腹處的命門!
“這是,峨眉派的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譚掌門額頭冒出了一陣冷汗,峨眉派的功夫果真玄妙,竟然能將劍招用出天罡指穴法的招數!
蘇夫人的這套劍法的路數可以說與此刻雲素衣的一模一樣,峨眉派的劍法與拳法同理,既然雲素衣可以以劍法用出峨眉不接手拳法的法訣,蘇夫人當然也可以以劍法用出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的法訣。
“兵器乃手之加長,用劍之心法,同於拳理,製敵之訣竅,與拳訣無異,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當自悟之,簪法,槍法亦然。”這便是峨眉派武功的精髓。
果然在蘇夫人變招之後,譚掌門便疲於應付了,這柄長劍在蘇夫人的手中時而化作一條蛟龍驚鴻穿柳,時而化作一道寒芒劍似追魂,蘇夫人三十年的修為可以說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致,將峨眉派的劍法、拳法、簪法以及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全都融匯在了這柄長劍之上。
可惜,這位崆峒派花架門的掌門雖然內力修為不輸於蘇夫人,可是在武學的悟性方麵還是稍遜一籌。
百餘招過後,這位花架門的掌門已經心生退意了,怪不得上一次他的師侄會在蘇家栽了這麽大的一個跟頭,蘇家有此人在,確實是個極大的麻煩。
蘇夫人冷笑一聲,譚長門萌生退意的念頭一出現,便在招數上體現了出來,蘇夫人劍法陡然變得犀利起來,處處不離譚掌門周身的要穴。
兩人打到此刻,可以說強弱已分,怎奈譚掌門功力深厚招法純熟,蘇夫人要想一劍致勝還要另尋機會。
據傳崆峒派創派於唐朝,崆峒派的創派祖師飛鴻子便是甘肅人,而飛鴻子悟道於瓜州,也就是現在敦煌,並且創出了現今崆峒派的第一套武功,名曰“花架門”!
也就是說,崆峒八門之一的花架門乃是崆峒派最古老的武功,而花架門擅長的兵器便是折扇和鴛鴦雙鉤,而此刻這位花架門的掌門所使用的兵器便是折扇,由此可見此傳言不假。
峨眉派的劍法固然冠絕天下,但是崆峒派的武功也不差,兩人這一劍一扇,短短的功夫竟然走了十餘個迴合。
十餘個迴合之後,譚長門暗暗驚奇蘇夫人深厚的內力,若論年紀,他要比蘇夫人年長十歲左右,而兩人經過剛剛十餘個迴合的交手,他竟然發現蘇夫人的內力竟然不弱於他。
崆峒派的武功誕生於瓜州,也就是說最初的崆峒派修煉的乃是佛門的武功,可是隨著崆峒派日後的發展,它們融合了佛、道、儒三家之長,這才有了後來的崆峒八門總計一百一十八種武功。
畢竟崆峒派起源於敦煌,源於佛門,因此崆峒派的兩大最高深的內功便是玄空門的無相功和達摩功,而這兩套崆峒派最高深的內功分別被他的兩位師兄修煉了,入雲子青衫客修煉的是無相功,飛雲子黃衫客修煉的是達摩功,而他卻沒有資格修煉崆峒派的這兩套最高深的內功。
而蘇夫人則不一樣,蘇夫人自幼便是以峨眉十二樁的功夫為根基,內功練得乃是峨眉三大內功之一的小乘涅盤功,因此不論根基還是內力,蘇夫人都要強於譚長門,而蘇夫人所欠缺的,不過是火候罷了。
所以,雖然譚長門要年長蘇夫人十歲,但是兩人的功力卻是差不多的。
折扇,專打穴道,講究的是以巧擊眼、剛柔相濟,雖然譚長門是個四十餘歲的七尺大漢,但是這柄精鋼打造的折扇被這麽一個男人用出來,竟然靈活無比攻擊巧妙,一招一式非常的優美玄妙。
而蘇夫人的長劍在手,劍若蛟龍犀利異常,同樣是峨眉劍法,蘇夫人用出的劍招要比雲素衣高明許多,一個是外門奇兵,一個是百兵之王,兩人在功力相當的情況下一時間卻也難分高下。
蘇夫人與譚長門兩人這一戰陷入了僵持,倒是把一旁的蘇青霞看的捏呆呆發愣,一瞬間蘇青霞想起了六七歲時她與母親去山中拜佛的情景。
那個時候她的年紀還小,那一次母親帶她遠行,她認為那不過是一次普通的遊山玩水,蘇青霞隻記得那座山地勢陡峭十分的難以攀爬,但是風景卻十分的秀麗,現在迴想起來,那座山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細而長,美而豔,猶如螓首蛾眉,不正是峨眉山嗎?
恍惚間蘇青霞的腦中又想起了一個與她年紀仿佛大,但卻是身穿道袍的女孩,她叫衣衣,是她小時候的朋友,她與衣衣甚是談得來,那個女孩的樣子她已經記不清了,那一次他與母親去峨眉山拜佛隻居住了不過十餘天的功夫,加上她年紀幼小,幾年之後這段記憶便淡化了,而當年留給她最深的記憶,或許就是峨眉山上那一個與她年紀相仿,卻帶發修行的小女孩吧。
蘇青霞的思緒突然一轉,不知怎的竟然想到了外公去世時出現的那個尼姑,這個時候蘇青霞才覺得那個尼姑出現的蹊蹺,而且當時她與母親說話時的語氣也是不一樣的。
難道說,那日出現在楊家、並且傳了她傾城十二刺而且還留給了她一柄匕首防身的尼姑就是雲鏡師太?
蘇青霞腦中的思緒轉的飛快,一瞬間就從之前的點點滴滴中想到了諸多可能,而此時蘇夫人與崆峒派花架門的譚掌門已經打鬥到了火熱的階段,兩人你來我往互有攻擊的已經打了五十餘招。
兩人這五十餘招打下來之後,蘇夫人基本上算是摸透了譚掌門武功的路數,這柄折扇專打穴道,因此招數上要比她的峨眉劍法靈巧,加上折扇又屬於外門兵刃,招式不好琢磨,因此蘇夫人用了五十餘招才將譚掌門的招式摸了個大概。
突然,蘇夫人長劍的招式一變,以劍化指,劍尖直指譚掌門胸前的譚中穴!
譚掌門大驚,因為蘇夫人這一招已經不屬於劍招了,而是與他的點穴功夫類似,幸好他用的乃是一把外門兵刃,這柄折扇閉合時專打穴位,而若是將折扇打開時,卻是最好的防禦兵刃。
隻聽“叮”的一聲脆響,蘇夫人的劍尖點在了譚長門手中折扇的扇麵上,隨後蘇夫人劍招一甩,又點向譚長門小腹處的命門!
“這是,峨眉派的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譚掌門額頭冒出了一陣冷汗,峨眉派的功夫果真玄妙,竟然能將劍招用出天罡指穴法的招數!
蘇夫人的這套劍法的路數可以說與此刻雲素衣的一模一樣,峨眉派的劍法與拳法同理,既然雲素衣可以以劍法用出峨眉不接手拳法的法訣,蘇夫人當然也可以以劍法用出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的法訣。
“兵器乃手之加長,用劍之心法,同於拳理,製敵之訣竅,與拳訣無異,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當自悟之,簪法,槍法亦然。”這便是峨眉派武功的精髓。
果然在蘇夫人變招之後,譚掌門便疲於應付了,這柄長劍在蘇夫人的手中時而化作一條蛟龍驚鴻穿柳,時而化作一道寒芒劍似追魂,蘇夫人三十年的修為可以說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致,將峨眉派的劍法、拳法、簪法以及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全都融匯在了這柄長劍之上。
可惜,這位崆峒派花架門的掌門雖然內力修為不輸於蘇夫人,可是在武學的悟性方麵還是稍遜一籌。
百餘招過後,這位花架門的掌門已經心生退意了,怪不得上一次他的師侄會在蘇家栽了這麽大的一個跟頭,蘇家有此人在,確實是個極大的麻煩。
蘇夫人冷笑一聲,譚長門萌生退意的念頭一出現,便在招數上體現了出來,蘇夫人劍法陡然變得犀利起來,處處不離譚掌門周身的要穴。
兩人打到此刻,可以說強弱已分,怎奈譚掌門功力深厚招法純熟,蘇夫人要想一劍致勝還要另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