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府尹看了王世子身邊一桌清淡的泡菜,有心想客氣幾句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夏府尹與徐千戶一大早就去驛站門口等這些朝鮮使團了,因此早上吃的並不飽,之後整整一上午的功夫,兩人米水未進,加上在夫子街上楊趣用那又香又甜的蛋撻和蛋糕一刺激,這兩人早就饑腸轆轆了。


    “王世子,請!”夏府尹在心中糾結一番,最終饑餓戰勝了理智,夏府尹看著滾燙的麻辣暖鍋,終於拿起筷子夾起了一片羊肉開涮了。


    王世子聞著麻辣暖鍋中傳來的陣陣的誘人味道以及空氣中彌漫著的羊肉的肉香味,此時再看他們桌上這整盤的家鄉菜,隻覺得食之無味難以下咽。


    “咕咚!”一聲很響亮的咽口水的聲音在一旁響起,王世子轉頭望去,原來是他的兒子李弘暐目不轉睛的盯著對麵的朱豆豆在大口吃著一塊黑顏色的蛋糕和涮好的不辣的羊肉,七八歲的小孩,哪有大人般的毅力,雖然這個時代的小孩子思想上早熟了些,但是愛吃、貪吃的本性卻是磨滅不掉的。


    楊趣看著王世子變得越來越陰沉的眼神和王世孫羨慕般的目光,心中毫無憐憫之情,在二十一世紀之初,中國民間對韓國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韓國的自大、傲慢、無知和張狂卻毀了兩國的友誼。


    楊趣記得二零一二年央視拍了一部紀錄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國》,該節目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講述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這是一部質量非常好也非常受歡迎的片子,可是很少人知道,這部片子在韓國卻並不怎麽受歡迎,而且還遭到了禁播,其原因卻是可笑的。


    韓國人認為,中國菜太油膩,而且將各種動物剁碎下鍋有什麽好記錄的?尤其是在《舌尖上的中國》某一集中,曾經出現了泡菜,而韓國人認為他們有三千年的泡菜曆史,是泡菜的發源地。


    而舌尖上關於泡菜源自中國朝鮮族的介紹侵犯了韓國的泡菜文化,《舌尖上的中國》是真真實實剽竊了韓國“泡菜”的主權,嚴重傷害了韓國人民的民族情感。


    可笑啊,且不說泡菜是不是源於韓國,隻是韓國的曆史有三千年嗎?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韓國將泡菜申遺了,其實這一些無所謂,泡菜在中國的曆史上自始至終都沒有登上大雅之堂,泡菜在中國來說就是鹹菜,他們想申遺就申遺去吧。


    楊趣還記得韓國有個主持人叫白宗元在中國吃紅燒肉和梅菜扣肉的情景,他那種沒見過世麵的樣子讓楊趣想起來仍舊曆曆在目的,隻是不知道這位韓國人在中國吃了一圈之後,迴到韓國還認不認為他們的泡菜還是天下第一呢?


    可是今日,楊趣絕對不會用蘇家最好吃的東西來招待不懂欣賞而且還死鴨子嘴硬的朝鮮特使,因為就算讓他們吃了麻辣暖鍋,他們還是會說泡菜才是全宇宙最好吃的食物。


    沒有人是完美的,楊趣根本不屑去做個好人,更不屑去揚大明國威,有些東西揚著揚著,就很容易變成別人的了。


    “王世子,在下聽聞貴國大王曾經發明過一種文字,不知這種文字已經普及了嗎?”昨日在夏府尹走後,楊趣特意打聽了一下朝鮮現在的情況,也已經知道了現在的朝鮮發明出了他們自己的文字---諺文。


    “哦,楊公子你也聽說了我父王發明的訓民正音?”王世子李珦一怔,沒有想到這位事事都與他針鋒相對的楊公子,竟然問起了幾年前由他父王親自主持,且集合了他們朝鮮國一大批飽學之士剛剛創造出來的朝鮮文字。


    “當然,在下覺得這種文字很適合你們朝鮮,不知貴國可試著在國內推廣了嗎?”楊趣微微一笑,問道。


    王世子李珦看著楊趣一臉無害的笑意,腦中已經轉了千百個圈,這個楊趣的無恥剛剛他已經領略到了,可以說這個人不僅目中無人而且一肚子的壞主意,李珦可不相信楊趣會這般好心的關心他們朝鮮訓民正音的推廣情況。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這是此刻這位王世子所想的。可是當這位王世子在腦中將楊趣這般問的意圖想了千百遍之後,仍然沒能發覺有什麽問題。


    於是,王世子這才說道:“不理想,正統八年,父王曾經下令在朝鮮使用這種文字,但是卻遭到了文臣和貴族的反對,因此無法在我們朝鮮全境順利推廣!”


    “哎!可惜啊可惜,像訓民正音這麽優秀的文字不能得到推廣,當真是貴國的損失!”楊趣一臉惋惜的說道。


    “哦?楊公子也覺得我父王的訓民正音得不到普及是件憾事?”王世子有些驚訝的問道。


    楊趣笑道:“是,在下正有一些私人的觀點!”


    “那麽請楊公子說一說你對我們朝鮮國訓民正音的看法如何?”王世子追問道。


    楊趣點點頭,說道:“在下覺得貴國的訓民正音簡單易學,十分的適合推廣,而且訓民正音構字原理與字型獨特,字母筆劃簡潔,拚讀簡便靈活,能夠標記朝鮮語的一切發音,可以說訓民正音是一種偉大的文字!”


    王世子被楊趣的一番定論說的熱血澎湃,因為楊趣所講字字珠璣正是他心中所想的,而且他們朝鮮國也確實應該有自己的文字了,哪怕漢字再好,那也是別人的東西,不會變成他們自己的驕傲。


    “可是楊公子,如果我們改用諺文,本王會擔心天朝上國會有所不悅,而且、而且現在諺文推廣的主要阻力,在於朝堂貴親高族,所以、所以就算是在下的父王,都有些無能為力!”王世子有些為難的說道。


    楊趣道:“王世子,文字統一的作用無需在下多言,當年始皇帝‘書同文’的策略已經得到了我們幾千年的印證,王世子請想一想,相比起諺文推廣後貴國得到的好處來說,眼下這小小的阻力又算得了什麽?王世子自幼就學習我們中華的文化,難道不知道愚翁移山這個道理嗎?”


    王世子沉默半晌,突然起身對著楊趣深施一禮,說道:“多謝楊公子的一番肺腑之言,小王知道該怎麽做了!”


    楊趣也起身迴禮道:“王世子客氣了,這也隻是在下的一些淺見,不值一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望大明笑今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語閑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語閑言並收藏迴望大明笑今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