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畢竟人跪久了就會產生奴性,很巧,楊趣沒有,楊趣看著繞著彎子仍舊不肯說明來意的夏府尹問道:“既然現在李氏朝鮮已經取代了高麗國,而且李氏朝鮮也已經順服我們大明,那麽夏大人這次過來究竟是---?”
夏府尹道:“楊賢侄有所不知,大約十幾日前,朝鮮國的朝貢使團已經到了京城,可是正巧遇到瓦剌太師親率各部對我大名邊境進行騷擾,而當今陛下聽從了王先生的建議,打算禦駕親征,並且已經冊立年僅兩歲的皇長子為太子,因此當今皇上便沒有功夫接見朝鮮來的這隊使團了。”
王先生,便是指的東廠廠公王振,因為當今皇帝稱唿王振為先生,公卿大臣更是與王振爭相攀附,因此稱唿他翁父,夏大人自然不可能當著楊趣的麵直唿王振為翁父,因此便折中稱唿了一聲王先生。
楊趣聽到夏大人稱唿這隻老閹狗為王先生,眉毛不自覺間隱晦的動了動,試探的問道:“難道說這朝鮮的使團因為求見皇帝不成,便南下要來金陵城嗎?”
夏大人哈哈一笑,說道:“楊賢侄所言不錯,不過朝鮮使團不是打算要來金陵,而是已經來到了金陵!”
“什麽?已經來到了金陵?”
這倒是讓楊趣感到有些意外了,朝鮮使團名為朝貢,其實他們每次來到大明,大明皇帝賜給他們的東西要遠遠多於他們帶來的貢品,也正是因為朝貢非常的有利可圖,所以他們才會一年來四五次,多的時候甚至是六次前來大明朝貢,隻不過這一次他們來的不湊巧罷了。
如果要說朝鮮使團求見當今皇帝不成而南下來到金陵,這也不難猜,首先金陵乃是陪都,政治地位非常的重要,第二便是金陵城實在是太繁華了,可以說現在的朝鮮連鄉下都不如,這些朝鮮使團好不容易來到了大明,怎麽會不來大明朝乃至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金陵城看一看呢?
夏大人嗬嗬一笑,說道:“不錯,是已經來到了金陵城!”
“那麽請問夏大人,這朝鮮使團來到金陵城,與我有什麽關係?”楊趣意味深長的看著夏大人,問道。
夏府尹笑道:“本來是沒有關係的,可是最近楊賢侄以及楊賢侄改造的夫子街名頭實在是太盛了,因此這朝鮮使團明日想參觀一下楊賢侄的夫子街,本官這次前來,就是想請楊賢侄為朝鮮使團做一下向導,並且介紹一下夫子街上的東西,以彰顯我泱泱大國的物華天寶。”
我去,你竟然讓本少爺給棒子當導遊?這活老子不接!
果然,就在夏府尹看到楊趣的反應時,用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看了徐千戶一眼,徐千戶尷尬一笑,說道:“楊公子,在下覺得這是個機會,如果楊公子可以代表咱們金陵城接待朝鮮使團,既能揚我國威又能對蘇家的生意做進一步的宣傳,到時候蘇家夫子街的名聲不僅會傳遍大明,更加會傳到朝鮮去,楊公子何樂而不為呢?”
我去,你這貨懂什麽,好東西自然是先留作自家用,咱們用剩下的、淘汰的東西才能賣到國外去,你們呢,就喜歡死要麵子活受罪,
“楊公子,這個買賣,可以做!”徐千戶看到正在猶豫的楊趣,小聲對楊趣說了一句,而且還隱隱眨了眨眼睛。
這難道是朱玄瑛的暗示?楊趣嘿嘿一笑,這個朱玄瑛想的是不錯,這個機會確實也很好,但是你將這個機會給了我,卻是下了一步臭棋。
楊趣嘿嘿一笑,再也不糾結自己是不是要扮演導遊的角色,當下應道:“既然夏大人與徐千戶對在下如此抬愛,在下便接了這個差事,在下一定會讓朝鮮使團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夏府尹與徐千戶完全沒有聽出楊趣話中的言外之意,兩人對視一眼,夏府尹嗬嗬笑道:“楊賢侄,明日巳時,咱們夫子街見,到時候本官會與朝鮮使團諸位特使一同前往,而徐千戶,也會一同去,楊賢侄咱們不見不散!”
送走了夏府尹與徐千戶,楊趣迴到了自己的院中正好看見萍兒剛收拾完他的屋子,這個萍兒,手腳勤快、眼力見也不錯,隻不過性格膽小了些,不過這也無妨,就是丫鬟當久了,沒見過世麵而已。
楊趣看著忙東忙西的萍兒,笑道:“萍兒,表少爺有件事交代你去辦一下。”
“啊?表少爺,什麽事?”萍兒看著楊趣,眨了眨眼睛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低聲對著萍兒說道:“你去一下夫子街,找到宋金剛,就說---”
“啊?表少爺,萍兒隻是蘇家內宅的丫鬟,這、這事---,萍兒不好出麵吧?不如萍兒讓前院的家丁去一趟?”萍兒有些扭捏的說道。
楊趣道:“不行,此事乃是機密,別人去我不放心,必須萍兒你親自跑一趟我才放心。”
楊趣此話說的倒是真的,蘇家現在缺少一個強而有力能夠管家的人物,因為現在蘇家的下人中既有錦衣衛的耳目,也有蘇伯庸的耳目,甚至秦、朱兩家的耳目也有,不過楊趣身邊現在有四位高手,因此就憑蘇家的這些小耳目,還是探聽不到他這邊來的。
第二日辰時,楊趣還在睡懶覺呢萍兒便來敲門了。
“萍兒,你又不是惡地主家的丫鬟,也沒有人逼著你天明時分就下地幹活,你跟著少爺我多睡會懶覺不好嗎?”楊趣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對著門外喊道。
門外的萍兒聽到楊趣說跟著少爺多睡會兒懶覺的時候,頓時俏臉一紅,說道:“表少爺,昨日你與夏府尹約的是巳時夫子街相見,現在已經過了辰時了,表少爺如果再不起床,怕是要遲到了?”
遲到?遲到就對了,朝鮮《宣祖實錄》卷三十七中朝鮮國王曾經說過:“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
老子既然是父母,怎能去得比你早?而且在楊趣生活的時代,韓國人是出了名的愛遲到,是一個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的民族,楊趣可不相信韓國人這種品性是沒有曆史遺傳的。
夏府尹道:“楊賢侄有所不知,大約十幾日前,朝鮮國的朝貢使團已經到了京城,可是正巧遇到瓦剌太師親率各部對我大名邊境進行騷擾,而當今陛下聽從了王先生的建議,打算禦駕親征,並且已經冊立年僅兩歲的皇長子為太子,因此當今皇上便沒有功夫接見朝鮮來的這隊使團了。”
王先生,便是指的東廠廠公王振,因為當今皇帝稱唿王振為先生,公卿大臣更是與王振爭相攀附,因此稱唿他翁父,夏大人自然不可能當著楊趣的麵直唿王振為翁父,因此便折中稱唿了一聲王先生。
楊趣聽到夏大人稱唿這隻老閹狗為王先生,眉毛不自覺間隱晦的動了動,試探的問道:“難道說這朝鮮的使團因為求見皇帝不成,便南下要來金陵城嗎?”
夏大人哈哈一笑,說道:“楊賢侄所言不錯,不過朝鮮使團不是打算要來金陵,而是已經來到了金陵!”
“什麽?已經來到了金陵?”
這倒是讓楊趣感到有些意外了,朝鮮使團名為朝貢,其實他們每次來到大明,大明皇帝賜給他們的東西要遠遠多於他們帶來的貢品,也正是因為朝貢非常的有利可圖,所以他們才會一年來四五次,多的時候甚至是六次前來大明朝貢,隻不過這一次他們來的不湊巧罷了。
如果要說朝鮮使團求見當今皇帝不成而南下來到金陵,這也不難猜,首先金陵乃是陪都,政治地位非常的重要,第二便是金陵城實在是太繁華了,可以說現在的朝鮮連鄉下都不如,這些朝鮮使團好不容易來到了大明,怎麽會不來大明朝乃至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金陵城看一看呢?
夏大人嗬嗬一笑,說道:“不錯,是已經來到了金陵城!”
“那麽請問夏大人,這朝鮮使團來到金陵城,與我有什麽關係?”楊趣意味深長的看著夏大人,問道。
夏府尹笑道:“本來是沒有關係的,可是最近楊賢侄以及楊賢侄改造的夫子街名頭實在是太盛了,因此這朝鮮使團明日想參觀一下楊賢侄的夫子街,本官這次前來,就是想請楊賢侄為朝鮮使團做一下向導,並且介紹一下夫子街上的東西,以彰顯我泱泱大國的物華天寶。”
我去,你竟然讓本少爺給棒子當導遊?這活老子不接!
果然,就在夏府尹看到楊趣的反應時,用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看了徐千戶一眼,徐千戶尷尬一笑,說道:“楊公子,在下覺得這是個機會,如果楊公子可以代表咱們金陵城接待朝鮮使團,既能揚我國威又能對蘇家的生意做進一步的宣傳,到時候蘇家夫子街的名聲不僅會傳遍大明,更加會傳到朝鮮去,楊公子何樂而不為呢?”
我去,你這貨懂什麽,好東西自然是先留作自家用,咱們用剩下的、淘汰的東西才能賣到國外去,你們呢,就喜歡死要麵子活受罪,
“楊公子,這個買賣,可以做!”徐千戶看到正在猶豫的楊趣,小聲對楊趣說了一句,而且還隱隱眨了眨眼睛。
這難道是朱玄瑛的暗示?楊趣嘿嘿一笑,這個朱玄瑛想的是不錯,這個機會確實也很好,但是你將這個機會給了我,卻是下了一步臭棋。
楊趣嘿嘿一笑,再也不糾結自己是不是要扮演導遊的角色,當下應道:“既然夏大人與徐千戶對在下如此抬愛,在下便接了這個差事,在下一定會讓朝鮮使團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夏府尹與徐千戶完全沒有聽出楊趣話中的言外之意,兩人對視一眼,夏府尹嗬嗬笑道:“楊賢侄,明日巳時,咱們夫子街見,到時候本官會與朝鮮使團諸位特使一同前往,而徐千戶,也會一同去,楊賢侄咱們不見不散!”
送走了夏府尹與徐千戶,楊趣迴到了自己的院中正好看見萍兒剛收拾完他的屋子,這個萍兒,手腳勤快、眼力見也不錯,隻不過性格膽小了些,不過這也無妨,就是丫鬟當久了,沒見過世麵而已。
楊趣看著忙東忙西的萍兒,笑道:“萍兒,表少爺有件事交代你去辦一下。”
“啊?表少爺,什麽事?”萍兒看著楊趣,眨了眨眼睛問道。
楊趣嘿嘿一笑,低聲對著萍兒說道:“你去一下夫子街,找到宋金剛,就說---”
“啊?表少爺,萍兒隻是蘇家內宅的丫鬟,這、這事---,萍兒不好出麵吧?不如萍兒讓前院的家丁去一趟?”萍兒有些扭捏的說道。
楊趣道:“不行,此事乃是機密,別人去我不放心,必須萍兒你親自跑一趟我才放心。”
楊趣此話說的倒是真的,蘇家現在缺少一個強而有力能夠管家的人物,因為現在蘇家的下人中既有錦衣衛的耳目,也有蘇伯庸的耳目,甚至秦、朱兩家的耳目也有,不過楊趣身邊現在有四位高手,因此就憑蘇家的這些小耳目,還是探聽不到他這邊來的。
第二日辰時,楊趣還在睡懶覺呢萍兒便來敲門了。
“萍兒,你又不是惡地主家的丫鬟,也沒有人逼著你天明時分就下地幹活,你跟著少爺我多睡會懶覺不好嗎?”楊趣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對著門外喊道。
門外的萍兒聽到楊趣說跟著少爺多睡會兒懶覺的時候,頓時俏臉一紅,說道:“表少爺,昨日你與夏府尹約的是巳時夫子街相見,現在已經過了辰時了,表少爺如果再不起床,怕是要遲到了?”
遲到?遲到就對了,朝鮮《宣祖實錄》卷三十七中朝鮮國王曾經說過:“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
老子既然是父母,怎能去得比你早?而且在楊趣生活的時代,韓國人是出了名的愛遲到,是一個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的民族,楊趣可不相信韓國人這種品性是沒有曆史遺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