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子都兄打算怎麽辦?現在我們既殺不掉他又拿他沒有辦法,如果我們現在就將糧價恢複原樣,還可以保留實力以等待日後的機會,如果我們再這樣繼續下去,就算能將蘇家整垮,在下也不好受啊。”蘇青楓說道。


    他們蘇家的實力遠沒有秦、朱兩家雄厚,蘇青楓原以為楊趣這般的將資金賭在糧食上是堅持不了幾天的,可是楊趣先是對外出售糧劵,後有夫子街的諾大工程,結果這一個多月下來楊趣不僅仍在屯糧賣糧,而且生意還越來越紅火,反觀他們家,倒是快要支撐不住了。


    “我覺得此時一動不如一靜,既然楊趣喜歡屯糧,那就讓他屯去,我不信他還能無窮盡的屯下去,就算他楊趣能夠一直弄到銀子,但是他屯下的那些糧食總有個保存期限吧?咱們現在要忍,等忍到楊趣積壓的糧食發黴的時候,便是咱們最後的大勝之時。”朱韶嶽道。


    “可是朱兄,我們蘇家可比不得你們兩家財力雄厚,我怕到時候楊趣還沒垮台,我們家就先垮台了。”蘇青楓直言道。


    “蘇兄不必擔心,既然我們現在是坐在一條船上,我們兩家豈能有見死不救的道理,當然咱們現在也沒有必要與楊趣硬碰硬,現在就有這麽一個機會,說不定咱們能將楊趣研製出來的那個蛋糕、蛋撻的配方弄到手,隻要有了這一些東西,到時候咱們也開幾條夜市街,我就不信合我們三家之力還不能將蘇家的生意搶過來。”朱韶嶽冷哼一聲,說道。


    秦子都和蘇青楓皆是眼前一亮,幾乎同時問道:“韶嶽兄,現在有什麽機會?”


    朱韶嶽嘿嘿一笑,神秘的說道:“秦兄、蘇兄莫急,時機到了兩位就知道了!”


    在接下來的五六天裏,楊趣的生活過得很是安逸,因為秦、朱還有蘇青楓那邊安靜的有些不像話了,而且夫子街也沒有出過什麽事,尤其是夫子街每日的盈利,已經穩定在一萬七千兩左右了。


    每日的毛利一萬七千兩銀子,這已經不能用暴利來形容了,就算當年的沈萬三複活,也要自歎不如。


    楊趣知道這樣的賺錢速度在這大明朝絕對不是好事,因為眼紅的不僅是同行,以後還會有朝廷。當然現在的楊趣是不會去考慮這件事的,因為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瓦剌的鐵騎就要攻到北京城下了,誰還管遠在金陵之外他這隻小小的蝴蝶究竟是如何發財的?


    終於,到了第七日的時候,金陵蘇家又迎來了兩位貴客。


    “表少爺,表少爺,應天府府尹夏大人和應天府北鎮撫司衙門錦衣千戶徐千戶上門求見!”萍兒從楊趣的小院外匆匆跑進屋來,有些慌張的說道。


    應天府尹夏大人和徐千戶求見?楊趣一怔,這兩人代表的可是兩方勢力,他們怎麽會走到一起了?


    楊趣看著有些緊張的萍兒,說道:“萍兒你緊張什麽,咱們是做正當生意的商人,你不要看見當官的就害怕,再說了,今天來的除了夏大人之外,不是還有正義的錦衣衛千戶徐大人嗎!”


    “啊!表少爺,你確定錦衣衛是正義的嗎?”萍兒怕的哪裏是夏大人,她怕的就是這位錦衣千戶徐大人。


    楊趣看著萍兒膽小的樣子,嗬嗬一笑說道:“萍兒你要是害怕,就在院裏等著,你讓子依跟我去前院一趟。”


    萍兒咬了咬嘴唇,有時候她的確痛恨自己膽小的毛病,就是因為她的膽小,表少爺最近好像都不怎麽喜歡她了。


    楊趣帶著子依來到前院,大老遠的就看見應天府尹夏大人與徐千戶在品著茶聊著天,遠遠看去,兩人聊得倒是挺熱鬧的樣子。


    “夏大人,徐千戶,沒想到上次一別之後短短幾日的功夫,咱們又見麵了!”楊趣走進客廳,在距離兩人三四步遠的地方就抱拳笑道。


    這位應天府尹夏大人雖然是正三品的官,可是這次前來蘇家,卻是他請求徐千戶為他引薦的,因此這位夏府尹並沒有擺官威,因此當楊趣熱情的與他打招唿時,這位應天府尹難得的從椅子站了起來,同樣抱拳笑道:“楊小公子,別來無恙!”


    楊趣讓了讓,在夏大人與徐千戶麵前坐定,這才說道:“兩位大人大駕光臨,可是找在下有什麽事情嗎?”


    夏府尹看了徐千戶一眼,嗬嗬一笑說道:“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本官這次前來,確實有事要找楊小公子。楊小公子,在下與令尊同是在朝為官,在下稱唿楊小公子一聲賢侄,不過分吧?”


    無事獻殷勤,有事套近乎,看來這位夏大人來者不善呢!


    “夏大人與家父乃是同一輩分的長輩,當然可以稱唿這般稱唿小侄,夏大人這次與徐千戶光臨寒舍可是有事?”楊趣道。


    夏府尹道:“不知楊賢侄可聽說過朝鮮使團?”


    高麗棒子使團?楊趣不屑的撇了撇嘴,說道:“怎麽,高麗又來朝貢了嗎?”


    又來?夏大人稍稍錯愕了一下,隨後便明白了過來,洪武二十五年,高麗王朝由李氏朝鮮取代,李氏朝鮮建立以後,對大明奉行的是“事大以誠”的外交政策。


    明朝與李氏朝鮮之間的交往遠遠超過高麗,使節之間的往來情由主要有:頒詔、封典、告哀、進賀,其中的這個進賀就包括登極、尊號、尊溢、冊立、賀正、冬至、聖節、千秋節等等,往往朝鮮派出的第一波使團還沒有返迴去,朝鮮第二批的朝貢使團就已經在路上了。


    洪武五年,那個時候的朝鮮還是高麗,太祖皇帝製定的朝貢貢期是三年一貢,當時太祖皇帝被高麗每年都派來的幾波朝貢使團弄得實在是不堪其擾,因此太祖皇帝便派遣官員前往高麗頒布諭旨,要求按照三年一貢的期限前來朝貢。


    但是高麗仍然強烈要求“每歲人貢”,或許是太祖皇帝也被高麗使者的誠意所打動了,因此便答應了高麗使團要求的每年一貢的規定。


    可是當李氏朝鮮建立以後,朝鮮對朝貢的次數大幅增加,先是一年三貢,既賀正、聖節、千秋節,後又改成一年四貢,就是在前三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冬至節的朝貢。


    可是你以為一年四貢就完事了嗎?這簡直大錯特錯,因為除此之外,兩國使者往來的次數遠遠超過了這個數目。


    因此,當楊趣說起高麗朝貢的時候,才會說了個“又”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望大明笑今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語閑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語閑言並收藏迴望大明笑今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