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夫人道:“不錯,西晉滅東吳,一統天下。楊趣,你以一家之力對另外秦、朱兩家發起的糧食之戰,你要知道糧食乃是咱們三家的根本,而楊趣你更是釜底抽薪的將我們蘇家的所有財力都集中在了糧食買賣上,可以說現在我們蘇家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了,而最後結局,無非隻有兩個。”
“勝或者敗!”楊趣臉色鐵青,因為他已經知道了蘇夫人要說的是什麽了。
“不錯,如果我們蘇家敗了,我還可以帶著青霞北上去京城投奔我二哥或者迴我們的江西老家,我與青霞都不是貪財之人,這蘇家的家業我們還是可以舍得的。但如果我們勝了,整個金陵便是隻有我們一家獨大,洪武二十七年沈萬三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有些時候,不是你想停手就能停手的。”蘇夫人淡淡的說道。
“姑媽,我明白了!”不知不覺,楊趣的後背已經滲出了一身的細汗。
此時在另外一個蘇府,蘇伯庸將蘇青楓秘密招進了自己的書房,蘇伯庸看著這個脾氣性格最像他的兒子,問道:“青楓,之前你在蘇家對我使眼色,可是有了對付蘇家的辦法?”
蘇青楓點了點頭,說道:“是,當時兒子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或許能夠拔掉楊趣這顆釘子!”
“哦?青楓,楊趣那個小子滑不溜秋,既無恥又無賴,簡直讓人無從下手,你有何辦法快說來聽聽!”蘇伯庸眼神一亮,說道。
蘇青楓道:“借勢!之前在蘇家,楊趣便是借勢,隻不過他借的是已經死了的楊太師的勢,而我們要借的,便是現在大權獨攬的東廠王公公的勢!”
“東廠?青楓,東廠權勢何等的大,他們怎麽會管我們這種行商坐賈的閑事?”
蘇青楓冷笑道:“父親,正統初年,當今皇帝尚在年幼,而三楊皆已垂暮,因此王公公擅權亂政之勢焰也正是形成於正統初年。正是那一年,太皇太後垂簾聽政,三楊主持朝政,王公公因寵插手朝政掌控東廠,更是借東廠之力大肆逮係大臣,獻媚者見擢,抵牾者遭難,朝臣爭相屈膝,百官望風而拜,後來因為王公公鬧得實在不像話了,因此太皇太後與三楊聯手開始打壓王公公,至此才滅掉了東廠囂張的氣焰。”
“這事我知道,當時太皇太後斥責王振導帝不律,愈要將其賜死,後來當今皇帝與三楊皆跪為之求情,太皇太後遂赦王振之罪,當時三楊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就這樣白白錯過了殺掉王公公最好的時機!”蘇伯庸冷哼一聲,鄙夷的說道。
“父親,那個時候三楊已老,加上當今皇帝力保王公公,也或許當時三楊認為他們已經能夠將王公公完全壓製住,因此這才沒有將王廠公斬草除根,誰知在正統五年,東楊楊榮病逝,正統七年,太皇太後也突然病逝,這樣一來王公公便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可以製衡他的人,因此就在這一年,東廠又重新崛起,並且在朝堂中,完全壓製住了楊士奇與楊溥,父親,你可還記得那一年,發生了什麽事情嗎?”蘇青楓侃侃而談道。
蘇伯庸驚訝的看著他的這個兒子,問道:“青楓,你是不是早就預謀要對付楊趣了?”
蘇青楓點頭道:“是的父親,兒子之前在與楊趣的接觸中,沒有占到絲毫便宜,因此這段時日以來,兒子便一直在研究楊趣以及他身後的楊家。”
蘇伯庸點了點頭,轉念問道:“那麽在正統七年,發生了什麽事?”
蘇青楓道:“正統七年,江西泰和縣民奏楊稷豪橫不法百餘事,所涉人員竟然達到了千餘人,據說當時楊稷依仗其父的勢力,橫行鄉野,掘他人祖墳,多養無賴子為奴,強奪良民家田地子女,擅抽分商貨,屢殺同鄉無罪人,可以說是無惡不作,最終在正統九年九月死於錦衣衛獄中,據說當年舉報楊稷的人便是東廠暗中派人指使的,而最後楊稷不明不白的死在錦衣衛的昭獄之中,也有東廠的影子!”
“青楓你是說,東廠與楊士奇有殺子之仇?”蘇伯庸眼神一亮,問道。
蘇青楓道:“是的父親,東廠與楊士奇結下的仇還不止如此,據說當年楊稷犯事之後,咱們的這位當朝首輔曾經拿著仁宗皇帝所賜的免死金牌懇求當今皇帝饒楊稷一命,誰知還是晚了一步,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楊士奇遭受到了某些官員的彈劾,指責他不能教子齊家,何以服人事?最後咱們的這位正統皇帝賜下璽書曰:“卿曆事祖宗,實惟簡在,暨服朕繼統,啟沃弼讚,厥勞尤多,卿子既乖家訓、幹國紀,朕不敢私,卿其以禮自處,以副倚昆。”至此,這位在內閣中呆了四十三年的閣老感泣積憂,最終以其私而敗,致使身後蒙詬,據說這一切的背後,都與東廠脫不了幹係。”
“原來如此,怪不得以楊士奇一生之政績,隻得了一個文貞的諡號,看來果然人無完人,這麽說楊道這個尚寶丞,也不過是個蔭封的官了?可就算是蔭封的官,也不是我們能夠對抗的。”蘇伯庸說道。
蘇青楓笑道:“爹,你怎麽忘記了,楊士奇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對頭卻還沒有死,因為咱們的這位正統皇帝已經殺掉楊士奇的一個兒子了,所以楊道在當今皇帝的羽翼庇護下這才沒有被王廠公弄死,可是這楊趣身為楊士奇的孫子,加上又身在金陵城,父親你說如果楊趣有了什麽意外---”
蘇伯庸哈哈大笑,說道:“青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說隻要將楊趣依仗其父的勢力在金陵城作威作福的事情告訴東廠,那麽楊稷之事必能再次重演?”
蘇青楓搖搖頭,說道:“父親,楊稷橫行鄉裏那是卻有其事,可是楊趣在金陵城的這些流言卻是杜撰出來的,而且楊趣的手上也沒有人命官司,恐怕通過正當的手段是除不掉他的,但是父親難道忘了,東廠想要殺人,何需光明正大的理由?”
“勝或者敗!”楊趣臉色鐵青,因為他已經知道了蘇夫人要說的是什麽了。
“不錯,如果我們蘇家敗了,我還可以帶著青霞北上去京城投奔我二哥或者迴我們的江西老家,我與青霞都不是貪財之人,這蘇家的家業我們還是可以舍得的。但如果我們勝了,整個金陵便是隻有我們一家獨大,洪武二十七年沈萬三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有些時候,不是你想停手就能停手的。”蘇夫人淡淡的說道。
“姑媽,我明白了!”不知不覺,楊趣的後背已經滲出了一身的細汗。
此時在另外一個蘇府,蘇伯庸將蘇青楓秘密招進了自己的書房,蘇伯庸看著這個脾氣性格最像他的兒子,問道:“青楓,之前你在蘇家對我使眼色,可是有了對付蘇家的辦法?”
蘇青楓點了點頭,說道:“是,當時兒子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或許能夠拔掉楊趣這顆釘子!”
“哦?青楓,楊趣那個小子滑不溜秋,既無恥又無賴,簡直讓人無從下手,你有何辦法快說來聽聽!”蘇伯庸眼神一亮,說道。
蘇青楓道:“借勢!之前在蘇家,楊趣便是借勢,隻不過他借的是已經死了的楊太師的勢,而我們要借的,便是現在大權獨攬的東廠王公公的勢!”
“東廠?青楓,東廠權勢何等的大,他們怎麽會管我們這種行商坐賈的閑事?”
蘇青楓冷笑道:“父親,正統初年,當今皇帝尚在年幼,而三楊皆已垂暮,因此王公公擅權亂政之勢焰也正是形成於正統初年。正是那一年,太皇太後垂簾聽政,三楊主持朝政,王公公因寵插手朝政掌控東廠,更是借東廠之力大肆逮係大臣,獻媚者見擢,抵牾者遭難,朝臣爭相屈膝,百官望風而拜,後來因為王公公鬧得實在不像話了,因此太皇太後與三楊聯手開始打壓王公公,至此才滅掉了東廠囂張的氣焰。”
“這事我知道,當時太皇太後斥責王振導帝不律,愈要將其賜死,後來當今皇帝與三楊皆跪為之求情,太皇太後遂赦王振之罪,當時三楊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就這樣白白錯過了殺掉王公公最好的時機!”蘇伯庸冷哼一聲,鄙夷的說道。
“父親,那個時候三楊已老,加上當今皇帝力保王公公,也或許當時三楊認為他們已經能夠將王公公完全壓製住,因此這才沒有將王廠公斬草除根,誰知在正統五年,東楊楊榮病逝,正統七年,太皇太後也突然病逝,這樣一來王公公便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可以製衡他的人,因此就在這一年,東廠又重新崛起,並且在朝堂中,完全壓製住了楊士奇與楊溥,父親,你可還記得那一年,發生了什麽事情嗎?”蘇青楓侃侃而談道。
蘇伯庸驚訝的看著他的這個兒子,問道:“青楓,你是不是早就預謀要對付楊趣了?”
蘇青楓點頭道:“是的父親,兒子之前在與楊趣的接觸中,沒有占到絲毫便宜,因此這段時日以來,兒子便一直在研究楊趣以及他身後的楊家。”
蘇伯庸點了點頭,轉念問道:“那麽在正統七年,發生了什麽事?”
蘇青楓道:“正統七年,江西泰和縣民奏楊稷豪橫不法百餘事,所涉人員竟然達到了千餘人,據說當時楊稷依仗其父的勢力,橫行鄉野,掘他人祖墳,多養無賴子為奴,強奪良民家田地子女,擅抽分商貨,屢殺同鄉無罪人,可以說是無惡不作,最終在正統九年九月死於錦衣衛獄中,據說當年舉報楊稷的人便是東廠暗中派人指使的,而最後楊稷不明不白的死在錦衣衛的昭獄之中,也有東廠的影子!”
“青楓你是說,東廠與楊士奇有殺子之仇?”蘇伯庸眼神一亮,問道。
蘇青楓道:“是的父親,東廠與楊士奇結下的仇還不止如此,據說當年楊稷犯事之後,咱們的這位當朝首輔曾經拿著仁宗皇帝所賜的免死金牌懇求當今皇帝饒楊稷一命,誰知還是晚了一步,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楊士奇遭受到了某些官員的彈劾,指責他不能教子齊家,何以服人事?最後咱們的這位正統皇帝賜下璽書曰:“卿曆事祖宗,實惟簡在,暨服朕繼統,啟沃弼讚,厥勞尤多,卿子既乖家訓、幹國紀,朕不敢私,卿其以禮自處,以副倚昆。”至此,這位在內閣中呆了四十三年的閣老感泣積憂,最終以其私而敗,致使身後蒙詬,據說這一切的背後,都與東廠脫不了幹係。”
“原來如此,怪不得以楊士奇一生之政績,隻得了一個文貞的諡號,看來果然人無完人,這麽說楊道這個尚寶丞,也不過是個蔭封的官了?可就算是蔭封的官,也不是我們能夠對抗的。”蘇伯庸說道。
蘇青楓笑道:“爹,你怎麽忘記了,楊士奇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對頭卻還沒有死,因為咱們的這位正統皇帝已經殺掉楊士奇的一個兒子了,所以楊道在當今皇帝的羽翼庇護下這才沒有被王廠公弄死,可是這楊趣身為楊士奇的孫子,加上又身在金陵城,父親你說如果楊趣有了什麽意外---”
蘇伯庸哈哈大笑,說道:“青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說隻要將楊趣依仗其父的勢力在金陵城作威作福的事情告訴東廠,那麽楊稷之事必能再次重演?”
蘇青楓搖搖頭,說道:“父親,楊稷橫行鄉裏那是卻有其事,可是楊趣在金陵城的這些流言卻是杜撰出來的,而且楊趣的手上也沒有人命官司,恐怕通過正當的手段是除不掉他的,但是父親難道忘了,東廠想要殺人,何需光明正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