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六年
揚州地處江南,氣候溫潤,二月已是金柳吐翠,杏花煙雨了。這裏百姓多愛花愛美,兼之揚州自古便是繁華之地,百姓富庶,故而這每年的二月十二花朝節過得極為熱鬧。
每到花朝節之際,文人雅士往往要集會,觀花飲酒,作詩唱和。女子輕易不能出門,也要在家裏剪些紅紙紅布,或裹於花樹幹上,或掛在花樹枝頭,以慶賀百花生日,乞求百花盛開,更兼祈禱自家生活花團錦簇。
隻是今年的花朝節又另有一番熱鬧之處。原因無他,皇上再一次南巡,正月二十二出發,二十七日已到了揚州。聽聞揚州花朝節甚是熱鬧,竟留在此處,待花朝節後再行巡視他處。
因此,兩淮一帶大小官員俱都忙亂了起來,覲見,進貢,忙的不可開交。
林如海作為兩淮巡鹽禦史,自然也是要伴駕隨侍的。好在康熙此行不欲擾民,因此仍是住在了揚州撫台衙門裏。林如海忙裏偷閑,還是可以迴去看看女兒兒子的。
如今瑾兒已經由林如海聘請了一位學識甚為淵博之人正式開蒙,不能再向像小時候那樣時時地跟在姐姐後邊了。
黛玉自迴到了揚州,便開始跟著教養嬤嬤學習女紅廚藝理家等事宜。原本林如海想將林姑奶奶接了來親自教養黛玉,無奈林姑奶奶年紀漸大,經不得路上顛簸之苦,便親自出麵,為黛玉尋了兩位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林如海和黛玉自是感激。
這一年黛玉已經十歲了,自從上一次從京城迴來,便再也沒有去過京裏。迎春姐妹偶有書信送來,訴些姐妹情誼,說些家常事務。
於是黛玉知道了,在這三年裏,王熙鳳生了個女兒,已經重新開始管家了;東府裏的蓉哥兒娶了媳婦,姓秦,生得極好,非常得老太太的喜歡;薛家還住在榮國府裏,原來帶過去的小丫頭香菱——便是薛蟠為了她打死了人命的,已經做了薛蟠的屋裏人,卻還時常跟著寶姐姐;史湘雲經常過來,每次都要和寶姐姐住在一處,竟把三春姐妹放到了後邊……
今日乃是花朝節,也是黛玉的生辰。前邊三年因著要為母親守孝,林府中的花朝節從未熱鬧地慶祝過。今年黛玉想著,既然已經出了孝,父親又去隨侍伴駕了,瑾兒又得跟著先生學習,不如自己帶著小丫頭們玩一天。
王嬤嬤昨日已經和兩位教養嬤嬤打過招唿,今日隻讓黛玉鬆散一天,不必學規矩了。
黛玉清晨起來,知道林如海不在府裏,便梳洗好了直接去了佛堂,給母親的牌位行禮,叩謝母親生養之恩。一時又朝著撫台衙門的方向磕頭,拜了林如海。
才迴到屋子裏,就有小丫頭笑著說道:“謹哥兒來了!”
林如海疼愛孩子,又恐過於寵愛折了孩子的福氣,便吩咐府裏邊不準叫瑾兒大爺,隻叫謹哥兒便是了。待到瑾兒大一些,再行改過來。若不是黛玉是女孩子,隻怕也是如此。
瑾兒已經長開了,先時帶著點嬰兒肥的小臉如今瘦了些,身條也拉開了。林如海為他專門請了教習,也不是為了讓他去棄文習武,隻是強身罷了。這三年下來,瑾兒果真是壯實了不少,雖然看起來還有些瘦,卻極少生病。
瑾兒笑嘻嘻地進來,朝著黛玉便是一揖,口裏隻說道:“今兒是姐姐的好日子呢,瑾兒祝姐姐芳齡永駐。”
黛玉見先時那個小小的隻會抹著眼淚追著自己的幼兒,已經能夠小大人兒一般給自己祝壽了,不由得有一種“吾家幼弟初長成”的感慨。
一時間黛玉屋裏的丫頭,瑾兒屋裏的嬤嬤丫頭俱都給黛玉來行禮上壽,黛玉哪裏肯受禮,隻讓大家說了一聲吉祥話兒,便吩咐人打賞,又端上壽麵來大家一起吃了。又有去年嫁出去的大丫頭瑞凝瑞清等也進來給黛玉上壽,忙忙亂亂的便過了半日。
黛玉亂了半日,隻覺得頭疼,便讓丫頭嬤嬤們自去花園子裏邊慶祝花朝節,自己卻迴房躺下了。王嬤嬤不放心,跟了進來。
黛玉見她進來,不由的笑道:“嬤嬤,我隻是吵得有些頭疼,略躺一躺。”
王嬤嬤乃是她的乳母,從小照顧著她,事無巨細,十分用心。黛玉雖然不是以前的那一個,然這幾年相處下來,自然也知道這位乳母對自己的疼愛之心不假。
王嬤嬤坐在床邊,伸手摸了摸黛玉的額頭,見不是發熱,便放了心,笑道:“既然這樣,我去叫了雪雁來,讓她伺候著姑娘。縱是躺著,姑娘身邊也得留個人才好。我去陪洪嬤嬤李嬤嬤說會子話。”
洪嬤嬤李嬤嬤便是京裏過來的那兩位教養嬤嬤,一個擅女紅,一個規矩好。王嬤嬤見今日熱鬧,便怕她們二人自己冷清了。
黛玉笑道:“嬤嬤自去罷,雪雁我讓她去廚房取些粥來,大早上吃麵,我也沒敢多吃,有些餓了呢。”
王嬤嬤方才放心的去了。
午後,隻見滿園子的錦繡飛舞,花枝招展。便是那不能開花的樹上,也被丫頭們巧手攢出假花兒掛滿了。此時小丫頭們鬧了一個上午,園子中倒沒有那麽多人了。
黛玉信步走著,身後跟著雪雁秋雁——去年黛玉的屋子裏有兩個大丫頭瑞凝瑞清,都到了歲數放了出去,賈母給的紫鵑那一年迴來便留在了賈府。因此,黛玉從自己的二等丫頭裏提了兩個上來,一個是雪雁,另一個就是秋雁。秋雁和瑞清頗有些相似,都是悶嘴葫蘆的性子,卻細心。
看著園中柳絲吐翠,恍若披金,鮮花似錦,綠草如茵,黛玉忽然想起了清末張春華的一首詩,正是寫花朝節的,不由得輕輕吟誦出來:
“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樽助賞紅。”
“好一個小才女啊!”
一個陌生的男聲突兀想起,嚇了黛玉一跳。忙迴身看去,隻見爹爹正陪著幾個男子,不知什麽時候來到了花園,距自己僅十幾步,自己看著滿園春色入了迷,竟未聽見。
黛玉見那為首的五十來歲的樣子,雖然是一臉笑意,隻是渾身散發出的尊貴之氣與威嚴卻是讓人不由得肅然生敬。
黛玉不用猜,也知道能夠讓父親陪著入自家花園如無人之境的人,乃是當今皇帝康熙。
黛玉心裏激動啊,千古一帝,自己就這麽見到了?忙跪下行禮:“林佳氏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康熙笑眯眯道:“起喀吧。”
又笑問林如海,“這就是你那個花朝節出生的女兒?”
林如海笑迴道:“正是。”
康熙打量了一番,見黛玉身形纖細,形容婀娜,雖然依禮不敢抬頭,然渾身上下自有一股書香世家清雅之氣。便笑道:“林海,你這丫頭花朝而生,莫不是應了花神?”
林如海忙笑著迴道:“小女年紀尚幼,皇上謬讚恐折了她的福氣。”
又叫黛玉,“玉兒,見過了四爺十三爺十六爺。”
黛玉便知跟在康熙後邊的乃是以後的雍正皇帝胤禛、怡親王胤祥、莊親王胤祿了。心裏更是激動,這一下子自己居然見到了這麽多大人物呢。
不過黛玉在這個時代到底生活了幾年,知道此時極重禮儀規矩,不敢怠慢,當下繼續行禮:“林佳氏給四爺十三爺十六爺請安,三位爺吉祥。”
“不必多禮了,林姑娘請起。”
清冷的聲音響起,黛玉不由得微微抬頭,卻是愣了。
說話之人看年紀應該是四貝勒胤禛,見他穿著一身淡青色常服,罩著暗紫色團紋排穗褂,腰上配著一枚墨色玉佩。長眉高挑,雙目微深,薄唇緊閉,隻從麵上看來,便知此人心性必是十分的冷硬。
胤禛看著眼前低眉順眼的女孩子,不過十來歲的樣子,抬眼間可見一雙剪水雙眸清澈異常。見了自己,隻是驚訝,卻無懼意。
胤禛心裏一動,自己素來性子嚴肅,臉色冰冷,便是自己的福晉見了,也是小心翼翼的。眼前這個女孩子,竟然不怕自己?
“四哥,這丫頭有些意思啊,居然不怕你?”
十六爺胤祿不過十六七歲的樣子,臉上常掛著笑,右頰還有個酒窩。不過,這也隻是表象,這位爺與胤禛交好,從小跟在胤禛後邊,性子能好到哪裏去?
胤祥也上下打量著黛玉,見她雖然低著頭,可並沒有一般的女孩子見駕的慌張。再者自己這四哥號稱“冷麵閻王”,別說朝裏的大臣,便是自己這個跟他關係最好的弟弟,有時見他沉了臉都不由得心裏冒涼氣。此時竟看到黛玉神態自如,自然也覺得有趣。
康熙也笑道:“這才是我大清八旗的女兒家。林海,你這個女兒教養的很好。”
又問黛玉:“今年幾歲了?讀過書麽?”
黛玉低聲道:“迴皇上的話,臣女今年十歲了,曾跟著先生讀過幾本書。”
康熙點頭笑道:“想來林家世代書香,便是女兒也和男子一般教養的。這樣最好,多讀些書才能懂規矩,人也文雅些。朕常說,人若是不讀書,難免就粗鄙了些,縱是再聰明,也落了下乘。林家這詩書傳家的門風甚好。想來你弟弟也是個好的了。”
黛玉聽康熙對自家頗為推崇,又想到康熙年間九龍奪嫡雖然慘烈,但卻也從另一麵證明了,康熙的兒子培養的都不錯。
一時迴過神來,忙恭敬道:“黛玉替弟弟謝過皇上誇獎!”
黛玉自來到這個時代,便開始帶著弟弟,三年多的時間眼看著弟弟慢慢長大。此時聽到康熙誇讚,比誇自己還要歡喜,不由得笑眯了眼。一時高興,竟也忘了規矩,隻抬頭調皮地看了一眼林如海。
林如海一愣,隨即無奈地搖頭,朝著康熙躬身道:“小女無狀,還請皇上恕罪。”
康熙見黛玉應對機敏,答話老成,原以為她是個沉穩的性子,乍一看她露出調皮之色,也是一愣。跟著便知道她是為自己讚了她的弟弟高興,向父親誇耀呢。
不由得想到了自己那幾個兒子的明爭暗鬥,康熙心裏暗自感慨,果然是天家親情淡薄啊。
再迴頭看看身邊跟著的三個,感情倒是很好,也難為了十三十六能受得了老四那張冷硬的臉!
康熙向來喜歡性子爽利說話幹脆的女子,宮裏受寵多年的惠妃宜妃便是如此。此時黛玉年紀雖小,卻知書識字,又見她容貌精致,氣質清雅,又不失了那小女孩兒的天真,心裏實在是歡喜。便對黛玉笑道:“聽說今兒是你的生日?倒是個好日子,李德全。”
後邊跟著的內侍總管李德全跟了康熙多年,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忙上前道:“皇上有旨,賜林佳氏黛玉生辰之禮金玉如意各一對,瑪瑙念珠一對,西洋懷表一隻,西洋花露十二支。”
林如海忙躬身走到康熙前邊,要和黛玉跪下謝恩。康熙無所謂地一擺手:“不必了,我到這裏來也就是想著散淡散淡,每日裏看人跪來跪去的也看煩了。”
雖如此說,到底黛玉還是跪下來謝過了——隻是心裏想著,這才一會兒功夫,自己就跪了幾迴了?
康熙忽然想起了什麽,問道:“林海,據說這揚州每年都要舉辦花神會?”
林海知道這是皇上又動了遊玩之念,隻得答道:“正是,每年花朝之日,揚州城外花神廟一帶都要舉行。白日裏文人賞花作詩,女眷亦可出遊,還有些自家有那奇花異草的帶了去,互相比較一番,因此也叫做‘鬥花會’。晚間也有些意猶未足的提燈夜遊,倒也還熱鬧。”
康熙聽得津津有味,笑道:“既是這樣,不如咱們也去看看。”
林如海心裏為難,康熙瞧著他這樣子,倒是更高興了:“朕知道你想什麽呢,無妨。”
林如海自然也知道大內侍衛定是在暗中護駕,便也不再猶豫:“是!”
康熙又朝著黛玉笑道:“林丫頭,想不想去看看花朝會啊?”
黛玉大喜,看了看林如海,見他微微點頭,忙一福身:“多謝皇上!”
胤禛自來了,就隻說了一句話,卻一直看著黛玉,此時忽然道:“今日既是你的生辰,皇阿瑪已經賞了,我們豈能沒有賀禮?”
說著摘下了身上的玉佩,遞到黛玉麵前,“聽說你閨名黛玉,倒和這塊玉佩相配,賞了你罷!”
黛玉呆呆地看著那塊玉佩,見其通體墨色,隱有光澤,不必拿在手中,便可知道其手感必是溫潤細膩的。
按說此時黛玉應立即接了行禮謝賞才是,隻是……這玉佩一類貼身的東西,此時一個青年男子親手遞了過來,黛玉用腳想也知道接不得啊。
倒是康熙笑了,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胤禛,道:“難得老四大方了一迴,丫頭接了罷!”
又問胤祥胤祿:“你們倆的呢?”
胤祿正拿胳膊碰了碰胤祥的胳膊,朝他擠眉弄眼,聽了康熙的話立刻張大了嘴:“皇阿瑪,四哥大方,我和十三哥也得跟著啊?”
話雖這麽說,渾身摸了摸,也要摘下腰間玉佩。
胤祥忙笑道:“跟著皇阿瑪出來,原本想著能收到些東西,倒是沒帶好的。”說著將自己手中的折扇遞給黛玉,“這把扇子扇麵畫的還不錯,林姑娘拿去玩罷!”
胤祿會意過來,忙把自己的扇子也遞了過去:“我這把也挺好,一塊兒給了姑娘!”
黛玉隻覺得心裏怦怦直跳,微微地挑了眼睛,林如海凝視著她,略一眨眼。黛玉從三人手中分別接過東西,低聲謝了。
許是那玉佩在人身上戴久了,黛玉竟感到拿在手中有些發燙。
作者有話要說:我滴個四四啊,終於別扭地出來啦
揚州地處江南,氣候溫潤,二月已是金柳吐翠,杏花煙雨了。這裏百姓多愛花愛美,兼之揚州自古便是繁華之地,百姓富庶,故而這每年的二月十二花朝節過得極為熱鬧。
每到花朝節之際,文人雅士往往要集會,觀花飲酒,作詩唱和。女子輕易不能出門,也要在家裏剪些紅紙紅布,或裹於花樹幹上,或掛在花樹枝頭,以慶賀百花生日,乞求百花盛開,更兼祈禱自家生活花團錦簇。
隻是今年的花朝節又另有一番熱鬧之處。原因無他,皇上再一次南巡,正月二十二出發,二十七日已到了揚州。聽聞揚州花朝節甚是熱鬧,竟留在此處,待花朝節後再行巡視他處。
因此,兩淮一帶大小官員俱都忙亂了起來,覲見,進貢,忙的不可開交。
林如海作為兩淮巡鹽禦史,自然也是要伴駕隨侍的。好在康熙此行不欲擾民,因此仍是住在了揚州撫台衙門裏。林如海忙裏偷閑,還是可以迴去看看女兒兒子的。
如今瑾兒已經由林如海聘請了一位學識甚為淵博之人正式開蒙,不能再向像小時候那樣時時地跟在姐姐後邊了。
黛玉自迴到了揚州,便開始跟著教養嬤嬤學習女紅廚藝理家等事宜。原本林如海想將林姑奶奶接了來親自教養黛玉,無奈林姑奶奶年紀漸大,經不得路上顛簸之苦,便親自出麵,為黛玉尋了兩位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林如海和黛玉自是感激。
這一年黛玉已經十歲了,自從上一次從京城迴來,便再也沒有去過京裏。迎春姐妹偶有書信送來,訴些姐妹情誼,說些家常事務。
於是黛玉知道了,在這三年裏,王熙鳳生了個女兒,已經重新開始管家了;東府裏的蓉哥兒娶了媳婦,姓秦,生得極好,非常得老太太的喜歡;薛家還住在榮國府裏,原來帶過去的小丫頭香菱——便是薛蟠為了她打死了人命的,已經做了薛蟠的屋裏人,卻還時常跟著寶姐姐;史湘雲經常過來,每次都要和寶姐姐住在一處,竟把三春姐妹放到了後邊……
今日乃是花朝節,也是黛玉的生辰。前邊三年因著要為母親守孝,林府中的花朝節從未熱鬧地慶祝過。今年黛玉想著,既然已經出了孝,父親又去隨侍伴駕了,瑾兒又得跟著先生學習,不如自己帶著小丫頭們玩一天。
王嬤嬤昨日已經和兩位教養嬤嬤打過招唿,今日隻讓黛玉鬆散一天,不必學規矩了。
黛玉清晨起來,知道林如海不在府裏,便梳洗好了直接去了佛堂,給母親的牌位行禮,叩謝母親生養之恩。一時又朝著撫台衙門的方向磕頭,拜了林如海。
才迴到屋子裏,就有小丫頭笑著說道:“謹哥兒來了!”
林如海疼愛孩子,又恐過於寵愛折了孩子的福氣,便吩咐府裏邊不準叫瑾兒大爺,隻叫謹哥兒便是了。待到瑾兒大一些,再行改過來。若不是黛玉是女孩子,隻怕也是如此。
瑾兒已經長開了,先時帶著點嬰兒肥的小臉如今瘦了些,身條也拉開了。林如海為他專門請了教習,也不是為了讓他去棄文習武,隻是強身罷了。這三年下來,瑾兒果真是壯實了不少,雖然看起來還有些瘦,卻極少生病。
瑾兒笑嘻嘻地進來,朝著黛玉便是一揖,口裏隻說道:“今兒是姐姐的好日子呢,瑾兒祝姐姐芳齡永駐。”
黛玉見先時那個小小的隻會抹著眼淚追著自己的幼兒,已經能夠小大人兒一般給自己祝壽了,不由得有一種“吾家幼弟初長成”的感慨。
一時間黛玉屋裏的丫頭,瑾兒屋裏的嬤嬤丫頭俱都給黛玉來行禮上壽,黛玉哪裏肯受禮,隻讓大家說了一聲吉祥話兒,便吩咐人打賞,又端上壽麵來大家一起吃了。又有去年嫁出去的大丫頭瑞凝瑞清等也進來給黛玉上壽,忙忙亂亂的便過了半日。
黛玉亂了半日,隻覺得頭疼,便讓丫頭嬤嬤們自去花園子裏邊慶祝花朝節,自己卻迴房躺下了。王嬤嬤不放心,跟了進來。
黛玉見她進來,不由的笑道:“嬤嬤,我隻是吵得有些頭疼,略躺一躺。”
王嬤嬤乃是她的乳母,從小照顧著她,事無巨細,十分用心。黛玉雖然不是以前的那一個,然這幾年相處下來,自然也知道這位乳母對自己的疼愛之心不假。
王嬤嬤坐在床邊,伸手摸了摸黛玉的額頭,見不是發熱,便放了心,笑道:“既然這樣,我去叫了雪雁來,讓她伺候著姑娘。縱是躺著,姑娘身邊也得留個人才好。我去陪洪嬤嬤李嬤嬤說會子話。”
洪嬤嬤李嬤嬤便是京裏過來的那兩位教養嬤嬤,一個擅女紅,一個規矩好。王嬤嬤見今日熱鬧,便怕她們二人自己冷清了。
黛玉笑道:“嬤嬤自去罷,雪雁我讓她去廚房取些粥來,大早上吃麵,我也沒敢多吃,有些餓了呢。”
王嬤嬤方才放心的去了。
午後,隻見滿園子的錦繡飛舞,花枝招展。便是那不能開花的樹上,也被丫頭們巧手攢出假花兒掛滿了。此時小丫頭們鬧了一個上午,園子中倒沒有那麽多人了。
黛玉信步走著,身後跟著雪雁秋雁——去年黛玉的屋子裏有兩個大丫頭瑞凝瑞清,都到了歲數放了出去,賈母給的紫鵑那一年迴來便留在了賈府。因此,黛玉從自己的二等丫頭裏提了兩個上來,一個是雪雁,另一個就是秋雁。秋雁和瑞清頗有些相似,都是悶嘴葫蘆的性子,卻細心。
看著園中柳絲吐翠,恍若披金,鮮花似錦,綠草如茵,黛玉忽然想起了清末張春華的一首詩,正是寫花朝節的,不由得輕輕吟誦出來:
“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樽助賞紅。”
“好一個小才女啊!”
一個陌生的男聲突兀想起,嚇了黛玉一跳。忙迴身看去,隻見爹爹正陪著幾個男子,不知什麽時候來到了花園,距自己僅十幾步,自己看著滿園春色入了迷,竟未聽見。
黛玉見那為首的五十來歲的樣子,雖然是一臉笑意,隻是渾身散發出的尊貴之氣與威嚴卻是讓人不由得肅然生敬。
黛玉不用猜,也知道能夠讓父親陪著入自家花園如無人之境的人,乃是當今皇帝康熙。
黛玉心裏激動啊,千古一帝,自己就這麽見到了?忙跪下行禮:“林佳氏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康熙笑眯眯道:“起喀吧。”
又笑問林如海,“這就是你那個花朝節出生的女兒?”
林如海笑迴道:“正是。”
康熙打量了一番,見黛玉身形纖細,形容婀娜,雖然依禮不敢抬頭,然渾身上下自有一股書香世家清雅之氣。便笑道:“林海,你這丫頭花朝而生,莫不是應了花神?”
林如海忙笑著迴道:“小女年紀尚幼,皇上謬讚恐折了她的福氣。”
又叫黛玉,“玉兒,見過了四爺十三爺十六爺。”
黛玉便知跟在康熙後邊的乃是以後的雍正皇帝胤禛、怡親王胤祥、莊親王胤祿了。心裏更是激動,這一下子自己居然見到了這麽多大人物呢。
不過黛玉在這個時代到底生活了幾年,知道此時極重禮儀規矩,不敢怠慢,當下繼續行禮:“林佳氏給四爺十三爺十六爺請安,三位爺吉祥。”
“不必多禮了,林姑娘請起。”
清冷的聲音響起,黛玉不由得微微抬頭,卻是愣了。
說話之人看年紀應該是四貝勒胤禛,見他穿著一身淡青色常服,罩著暗紫色團紋排穗褂,腰上配著一枚墨色玉佩。長眉高挑,雙目微深,薄唇緊閉,隻從麵上看來,便知此人心性必是十分的冷硬。
胤禛看著眼前低眉順眼的女孩子,不過十來歲的樣子,抬眼間可見一雙剪水雙眸清澈異常。見了自己,隻是驚訝,卻無懼意。
胤禛心裏一動,自己素來性子嚴肅,臉色冰冷,便是自己的福晉見了,也是小心翼翼的。眼前這個女孩子,竟然不怕自己?
“四哥,這丫頭有些意思啊,居然不怕你?”
十六爺胤祿不過十六七歲的樣子,臉上常掛著笑,右頰還有個酒窩。不過,這也隻是表象,這位爺與胤禛交好,從小跟在胤禛後邊,性子能好到哪裏去?
胤祥也上下打量著黛玉,見她雖然低著頭,可並沒有一般的女孩子見駕的慌張。再者自己這四哥號稱“冷麵閻王”,別說朝裏的大臣,便是自己這個跟他關係最好的弟弟,有時見他沉了臉都不由得心裏冒涼氣。此時竟看到黛玉神態自如,自然也覺得有趣。
康熙也笑道:“這才是我大清八旗的女兒家。林海,你這個女兒教養的很好。”
又問黛玉:“今年幾歲了?讀過書麽?”
黛玉低聲道:“迴皇上的話,臣女今年十歲了,曾跟著先生讀過幾本書。”
康熙點頭笑道:“想來林家世代書香,便是女兒也和男子一般教養的。這樣最好,多讀些書才能懂規矩,人也文雅些。朕常說,人若是不讀書,難免就粗鄙了些,縱是再聰明,也落了下乘。林家這詩書傳家的門風甚好。想來你弟弟也是個好的了。”
黛玉聽康熙對自家頗為推崇,又想到康熙年間九龍奪嫡雖然慘烈,但卻也從另一麵證明了,康熙的兒子培養的都不錯。
一時迴過神來,忙恭敬道:“黛玉替弟弟謝過皇上誇獎!”
黛玉自來到這個時代,便開始帶著弟弟,三年多的時間眼看著弟弟慢慢長大。此時聽到康熙誇讚,比誇自己還要歡喜,不由得笑眯了眼。一時高興,竟也忘了規矩,隻抬頭調皮地看了一眼林如海。
林如海一愣,隨即無奈地搖頭,朝著康熙躬身道:“小女無狀,還請皇上恕罪。”
康熙見黛玉應對機敏,答話老成,原以為她是個沉穩的性子,乍一看她露出調皮之色,也是一愣。跟著便知道她是為自己讚了她的弟弟高興,向父親誇耀呢。
不由得想到了自己那幾個兒子的明爭暗鬥,康熙心裏暗自感慨,果然是天家親情淡薄啊。
再迴頭看看身邊跟著的三個,感情倒是很好,也難為了十三十六能受得了老四那張冷硬的臉!
康熙向來喜歡性子爽利說話幹脆的女子,宮裏受寵多年的惠妃宜妃便是如此。此時黛玉年紀雖小,卻知書識字,又見她容貌精致,氣質清雅,又不失了那小女孩兒的天真,心裏實在是歡喜。便對黛玉笑道:“聽說今兒是你的生日?倒是個好日子,李德全。”
後邊跟著的內侍總管李德全跟了康熙多年,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忙上前道:“皇上有旨,賜林佳氏黛玉生辰之禮金玉如意各一對,瑪瑙念珠一對,西洋懷表一隻,西洋花露十二支。”
林如海忙躬身走到康熙前邊,要和黛玉跪下謝恩。康熙無所謂地一擺手:“不必了,我到這裏來也就是想著散淡散淡,每日裏看人跪來跪去的也看煩了。”
雖如此說,到底黛玉還是跪下來謝過了——隻是心裏想著,這才一會兒功夫,自己就跪了幾迴了?
康熙忽然想起了什麽,問道:“林海,據說這揚州每年都要舉辦花神會?”
林海知道這是皇上又動了遊玩之念,隻得答道:“正是,每年花朝之日,揚州城外花神廟一帶都要舉行。白日裏文人賞花作詩,女眷亦可出遊,還有些自家有那奇花異草的帶了去,互相比較一番,因此也叫做‘鬥花會’。晚間也有些意猶未足的提燈夜遊,倒也還熱鬧。”
康熙聽得津津有味,笑道:“既是這樣,不如咱們也去看看。”
林如海心裏為難,康熙瞧著他這樣子,倒是更高興了:“朕知道你想什麽呢,無妨。”
林如海自然也知道大內侍衛定是在暗中護駕,便也不再猶豫:“是!”
康熙又朝著黛玉笑道:“林丫頭,想不想去看看花朝會啊?”
黛玉大喜,看了看林如海,見他微微點頭,忙一福身:“多謝皇上!”
胤禛自來了,就隻說了一句話,卻一直看著黛玉,此時忽然道:“今日既是你的生辰,皇阿瑪已經賞了,我們豈能沒有賀禮?”
說著摘下了身上的玉佩,遞到黛玉麵前,“聽說你閨名黛玉,倒和這塊玉佩相配,賞了你罷!”
黛玉呆呆地看著那塊玉佩,見其通體墨色,隱有光澤,不必拿在手中,便可知道其手感必是溫潤細膩的。
按說此時黛玉應立即接了行禮謝賞才是,隻是……這玉佩一類貼身的東西,此時一個青年男子親手遞了過來,黛玉用腳想也知道接不得啊。
倒是康熙笑了,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胤禛,道:“難得老四大方了一迴,丫頭接了罷!”
又問胤祥胤祿:“你們倆的呢?”
胤祿正拿胳膊碰了碰胤祥的胳膊,朝他擠眉弄眼,聽了康熙的話立刻張大了嘴:“皇阿瑪,四哥大方,我和十三哥也得跟著啊?”
話雖這麽說,渾身摸了摸,也要摘下腰間玉佩。
胤祥忙笑道:“跟著皇阿瑪出來,原本想著能收到些東西,倒是沒帶好的。”說著將自己手中的折扇遞給黛玉,“這把扇子扇麵畫的還不錯,林姑娘拿去玩罷!”
胤祿會意過來,忙把自己的扇子也遞了過去:“我這把也挺好,一塊兒給了姑娘!”
黛玉隻覺得心裏怦怦直跳,微微地挑了眼睛,林如海凝視著她,略一眨眼。黛玉從三人手中分別接過東西,低聲謝了。
許是那玉佩在人身上戴久了,黛玉竟感到拿在手中有些發燙。
作者有話要說:我滴個四四啊,終於別扭地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