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夜妖帝甚至甘願做個陪襯,就像紅花陪綠葉一樣,守護著,沉默著——仔細斟酒洗杯,並且小心翼翼將兩杯清酒推向阡苡與洛清依麵前。
其實阡苡察覺到了動靜。
過後,阡苡低頭一看,隻是先觀望著,一邊迴答說,“好酒倒是不曾有這嗜好,隻是一時興起的趣味罷了。
說起來,阡苡本來知道人間有味是清歡,也知道酒肉穿腸過,詩書心中留。
但阡苡並非聖人不追求這些。
生平也不過是為了追求一二情投意合的朋友,並肩前行不離不棄闖蕩完這一輩。
——說起來,阡苡看的書多,倒是有幾分向往那書中提及的俠肝義膽。
並且阡苡看溪榆公主的故事書中,仿佛說得最多的是‘酒能解千愁,一醉方休’……所以,不知怎地,也覺得十分豪邁幹雲。”
“那阡苡便喝吧,‘不念君醉枉塵緣,朝花暮雨憶昔時’。”洛清依意味不明,但舉杯一敬,兀自先行飲下。
洛清依所言不假,若沒個由頭又何故借著恭敬不如從命似的,半推半就的喝醉。但為何意味不明,想來因為這個‘君’字。
其實若是洛清依有意歌頌溪榆公主,倒也不是不可以用君字。
可是形容女子,尤其歌頌女子高風亮節什麽的,除了‘君’——問題是還有更加合適的稱唿。
不過以‘君’一字更顯莊重大方。
固而洛清依心思有待考究。畢竟,阡苡是清楚知道的,洛清依心有所屬,思慕的郎君便是白嶴帝君甯宸。
“風雅,風雅……伊人醉臥為嬌娘,紅顏知己風情流,陽春飄雪花樹白,雲雨盡是秋水柔,”阡苡有樣學樣,也跟著附和了一句。
然而,問題就出來了,奚夜妖帝注意到——顯而易見洛清依沒有阡苡所說這方麵的情——此事純屬阡苡留了這‘叛經離道’的意。
——洛清依聞言雖然看起來感慨萬千,實則遺憾無限。
自然沒有什麽好遺憾的。
奚夜妖帝深知洛清依為人薄情寡義。
畢竟洛清依心悅白嶴帝君,但無動於衷至此,甚至,洛清依為了保全尊榮,權衡之下,竟甘願成為替奚夜妖帝掃平障礙的旗子。
從洛清依選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那天——洛清依便知道即便是旗子,自己也是一顆與操縱者共同進退一起沉淪的命運。
因為洛清依有自知之明,所以奚夜妖帝操控起洛清依這顆旗子來得心應手。
換而言之,洛清依被當成旗子時,無論對內或者對外都是竭盡所能不留餘地。
如此一來,確實隻能證明洛清依至少自私自利,會審時度勢,這便是活生生的前例——洛清依雖然一直心悅白嶴帝君,但就是寧可為了自己過得好,便毫不留情的咄咄逼人,甚至每次迎麵直擊仙界時,洛清依竟一次都未曾以權謀私——事實證明,活生生先例而就擺放在麵前,不容置喙。
而溪榆公主與洛清依二人關係雖好,但二人之間大多還是因為同僚照麵,才有頻繁的交流——壓根不是因為洛清依熱情似火,喜歡與親戚走動。
目下的情況是奚夜妖帝篤定洛清依是為何意。
因為奚夜妖帝與洛清依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近親。
可謂‘萬水千山總是情’,還別說洛清依與奚夜妖帝自小便是近鄰——二人從出生便算得上相依相伴……
洛清依是什麽樣的習慣,可以說奚夜妖帝差不多一清楚,固而奚夜妖帝可以斷章取義——即便人心思變,但習慣是改變不了的。
或者說簡單一點,奚夜妖帝與洛清依能千百年間風雨共濟,其實壓根就不是初心不變,而是為謀而合,利益使然。
總歸千萬年來,彼此了解不可能隻有一點一滴。
正是因為這樣,奚夜妖帝才會苦惱。
正如奚夜妖帝了解洛清依,但洛清依也同樣了解奚夜妖帝。
洛清依明知道奚夜妖帝多疑,但是為何非要任性的做些形跡可疑之事,招惹事非,
可不悖逆了洛清依一貫謹慎的作風。
奚夜妖帝不悅。
但阡苡不同。說白了,阡苡想與洛清依很沒有什麽交情。
並且因為阡苡與洛清依也才相識不久,同僚都還沒當成幾天,於是乎沒有在意各種細節。
反正阡苡隻學著官僚之類互吹互捧的風氣,與洛清依一道嬉皮笑臉,‘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也不在意。
如今阡苡自己就身陷囹圄了,哪裏有空顧忌別的呢——左右洛清依對於阡苡而言不過是局外人,自然隻需要隨意掛個笑臉應付著。
然而阡苡正打算豪飲,奚夜妖帝又忍不住提醒了聲,“你完全可以先舔一口,本座可以十分負責的告訴阡苡,是酒都辣。”
“辣?”阡苡聽完更好奇了,完全肆無忌憚,不管不顧一口將杯中酒水盡數喝下。
問題是,方才阡苡的動作堪稱豪邁瀟灑,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的樣子。
然而須臾,也就是酒水入喉的下一秒阡苡便猛烈咳嗽起來。
阡苡形象難堪,然而還一邊咋咋唿唿叫喚著,“可辣可辣,”
隨即,阡苡逐漸失去神智,然後,撲通一下,迎麵栽倒桌上不省人事。
但在倒下之前,阡苡聽到奚夜妖帝無奈的感歎說是:
“可謂是‘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阡苡聞言本想辯論一聲,“不苦,明明是辣,”但奈何,嗓子幹澀,也完全說不出話來。
可奚夜妖帝看出來,瞧著阡苡那一臉欲語還休的倔強模樣而感到甚為無奈。
須臾奚夜妖帝轉念一想,便對洛清依發問,“清依退下,且去忙自己——但是下次不可助長‘歪風邪氣’,尤其是一群內閣臣子,竟聚眾飲酒……須知,這傳出去必將成為一個笑話。”
是否笑話奚夜妖帝自己也說不上。
反正奚夜妖帝偏袒已經表達出來了。另外奚夜妖帝憂心忡忡補充說,“此次仙界貿然偷襲妖界的禁地三川江,來無影去無蹤,隻是中途與你們打了一個照麵。如此,便足夠令人警醒了,居安思危,茯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加之白嶴帝君事後又來道歉,也還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其實白嶴帝君此行完全是試探妖界的態度而已,完全不帶負罪感,更多的倒像是示威……你也得處處提防,免得內憂外患。”
洛清依聞言不置一詞,隻是點了點頭。
而奚夜妖帝也沒什麽大事,非得守著才行。
固而奚夜妖帝轉念一想,索性沒什麽事了,閑著也是閑著,便親自將阡苡送到了偏殿休息……
而阡苡雖然頭痛欲裂,迷迷糊糊睜不開眼,但沒多久神識便澄清了。
真的沒多久,因為阡苡畢竟種族不同。
事實上,阡苡在洛清依適才離開之後便有了意識。隻是那會神識迷茫朦朧——歸根結底,庸人自擾而已。
阡苡是死是活,本質與酒肉穿腸過完全沒什麽關係,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便是這麽道理。
接著阡苡感慨著睜開雙眼。
一睜眼奚夜妖帝便說,“本座近日一直夢到曙光神鳥展翅,迎著風暴翱翔,它一路飛躍千山萬水,大河城池。”
奚夜妖帝不緊不慢,接著心平氣靜說,“無獨有偶,本座近來亦夢到了一俊美男子,氣宇軒昂,似乎超凡脫俗,並非凡人可比擬。”
“多說無益。阡苡不懂解夢,但想來,那神鳥便是夏使朱雀,而那俊美的男子,倒是不知是否殺伐果斷……”
“是的。”奚夜妖帝從容不迫,坦誠說,“本座夢中的神鳥不是朱雀,但形狀確實是阡苡身體中的劍靈模樣……
本座曾經翻閱古籍——是知道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僅僅代表四方的圖騰。
這些本來就不是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而是被淘汰與埋沒的曆史文明……
據說,一開始的人們可能注重形式。雖然也稱一也稱四方為東,南,西,北。
但圖騰上似乎總有四獸。
後來,人們為了更好分辨位置——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變成了,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
隨即日複一日,以舊換新,四方圖騰被淘汰,人們迎來了更簡言意駭的表達。”
“而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出現並非代表四方呢——事實就是不可告人。
當時四海升平,天下一共分為三界。人,神,魔。但若如今想詳細的了解便是,人,仙,魔——換而言之,昔年天下兼容高,無論妖魔鬼怪人仙神都可以共處一處。
而所謂的妖,最早赫赫有名一批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便才開天辟地以後,所謂的‘妖族’地位最高之時。”
“什麽,”奚夜妖帝仿佛聽聞天方夜譚,難以置信。
“也就是說如果時間倒流,你奚夜不過區區小仙而已——很久之前,白龍神統領天下之時,曾劃分過,妖為動物所修,怪為植物所化,仙是通曉道義渡劫飛升,魔是心之墮落十惡不赦。而人便是人,這點無甚差別,至於鬼……活物身死皆是鬼,入輪迴。而白龍之前,人們沒那麽講究。
——當代‘人神仙魔’不是立場,而是一種身份,更加確切的說是一種地位。但奇怪的是,身份由立場影響,地位由身份決定,憑心引導。”
奚夜妖帝似懂非懂,“道理我懂了,也就是說,昔年真正的妖加入別界並非叛變,而是……”
“差不多,就像當代,‘妖非真妖’,僅僅一種立場而已——是建立在‘醫者仁心’這個觀念上的立場。
確實,妖界目下也魚龍混雜,誠如人們所見。妖界組織中有仙界叛逃之輩,也有魔界投奔之人。
但當人們匯聚一起後,若有人離開,便是背叛。
但歸根結底,廣意上,即便有人背離開,可這人背叛並非一個種族,而是一個群體,一個修煉岐黃之術的群體。”阡苡細致入微的繼續解釋說:
“而昔年正好相反,妖是一個由身份決定成型的群體,一個由飛禽走獸蛇蟲鼠蟻修煉成人的聚集,並不算種族。
在往上說,妖,魔,鬼,怪,人,仙都隻是一種身份而已,不拘泥修行什麽,隻是憑心而活,是沒有背叛種族一說的。差別,其實僅此而已。不值得深究……”
阡苡還透露,“唯獨有一點不同。其實一開始隻是地位。也就是救苦救難的那一類修道者——在說簡單一點,便是仙。
仙一開始是被稱為神仙。
後來鳳凰神與應龍神謝世,人們為了致敬,便嚴格劃分開。
尤其到了白龍神那一代,神直接的被踢出了六界。
事實上白龍神劃的六界是妖,魔,鬼,怪,人,神。但白龍神死後,人們重新界定便是,妖,魔,鬼,畜,人,仙。
也就是從這一次劃分——各種身份——便從群體性的地位,改成了種族性的立場。不知阡苡如此分說,奚夜妖帝可曾明白,其實無需庸人自擾——你可以理解為製度不同。
以前是立場影響身份,身份代表種族,身份就是立場。
以前是種族影響立場,立場決定身份,身份等同種族。”
奚夜妖帝聽得雲裏霧裏,但總歸有了眉目,疑惑解開之後,迴答說,“明白,那四方圖騰……”
“便是鴻蒙時代共融之時,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族雖是妖類,但憑本事脫穎而出,後來在封神——也就是仙界成立初期,那時仙人們稱自己為‘神’。
所以有‘封神’一說,這四族妖世好武,英勇善戰,所以便被當時共事群體的決策者,也就是那時所謂的‘天帝’,便是現在的帝君派去大放異彩的四妖族坐鎮四方,各自守護一方和平。
不過,事實上,春華秋實鳳凰神與夏花冬雪應龍神雙雙謝世後,雖然春夏秋冬依舊循序漸進,周而複始,但,鬥戰瞿宿應龍始天尊遺留的意思是——四族不在拘泥坐鎮一方,而是,為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族順應神隻之令輾轉四季,輪流一方天時平安。青龍為春使,朱雀為夏使,白虎為肅秋,玄武是嚴冬。”
其實阡苡察覺到了動靜。
過後,阡苡低頭一看,隻是先觀望著,一邊迴答說,“好酒倒是不曾有這嗜好,隻是一時興起的趣味罷了。
說起來,阡苡本來知道人間有味是清歡,也知道酒肉穿腸過,詩書心中留。
但阡苡並非聖人不追求這些。
生平也不過是為了追求一二情投意合的朋友,並肩前行不離不棄闖蕩完這一輩。
——說起來,阡苡看的書多,倒是有幾分向往那書中提及的俠肝義膽。
並且阡苡看溪榆公主的故事書中,仿佛說得最多的是‘酒能解千愁,一醉方休’……所以,不知怎地,也覺得十分豪邁幹雲。”
“那阡苡便喝吧,‘不念君醉枉塵緣,朝花暮雨憶昔時’。”洛清依意味不明,但舉杯一敬,兀自先行飲下。
洛清依所言不假,若沒個由頭又何故借著恭敬不如從命似的,半推半就的喝醉。但為何意味不明,想來因為這個‘君’字。
其實若是洛清依有意歌頌溪榆公主,倒也不是不可以用君字。
可是形容女子,尤其歌頌女子高風亮節什麽的,除了‘君’——問題是還有更加合適的稱唿。
不過以‘君’一字更顯莊重大方。
固而洛清依心思有待考究。畢竟,阡苡是清楚知道的,洛清依心有所屬,思慕的郎君便是白嶴帝君甯宸。
“風雅,風雅……伊人醉臥為嬌娘,紅顏知己風情流,陽春飄雪花樹白,雲雨盡是秋水柔,”阡苡有樣學樣,也跟著附和了一句。
然而,問題就出來了,奚夜妖帝注意到——顯而易見洛清依沒有阡苡所說這方麵的情——此事純屬阡苡留了這‘叛經離道’的意。
——洛清依聞言雖然看起來感慨萬千,實則遺憾無限。
自然沒有什麽好遺憾的。
奚夜妖帝深知洛清依為人薄情寡義。
畢竟洛清依心悅白嶴帝君,但無動於衷至此,甚至,洛清依為了保全尊榮,權衡之下,竟甘願成為替奚夜妖帝掃平障礙的旗子。
從洛清依選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那天——洛清依便知道即便是旗子,自己也是一顆與操縱者共同進退一起沉淪的命運。
因為洛清依有自知之明,所以奚夜妖帝操控起洛清依這顆旗子來得心應手。
換而言之,洛清依被當成旗子時,無論對內或者對外都是竭盡所能不留餘地。
如此一來,確實隻能證明洛清依至少自私自利,會審時度勢,這便是活生生的前例——洛清依雖然一直心悅白嶴帝君,但就是寧可為了自己過得好,便毫不留情的咄咄逼人,甚至每次迎麵直擊仙界時,洛清依竟一次都未曾以權謀私——事實證明,活生生先例而就擺放在麵前,不容置喙。
而溪榆公主與洛清依二人關係雖好,但二人之間大多還是因為同僚照麵,才有頻繁的交流——壓根不是因為洛清依熱情似火,喜歡與親戚走動。
目下的情況是奚夜妖帝篤定洛清依是為何意。
因為奚夜妖帝與洛清依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近親。
可謂‘萬水千山總是情’,還別說洛清依與奚夜妖帝自小便是近鄰——二人從出生便算得上相依相伴……
洛清依是什麽樣的習慣,可以說奚夜妖帝差不多一清楚,固而奚夜妖帝可以斷章取義——即便人心思變,但習慣是改變不了的。
或者說簡單一點,奚夜妖帝與洛清依能千百年間風雨共濟,其實壓根就不是初心不變,而是為謀而合,利益使然。
總歸千萬年來,彼此了解不可能隻有一點一滴。
正是因為這樣,奚夜妖帝才會苦惱。
正如奚夜妖帝了解洛清依,但洛清依也同樣了解奚夜妖帝。
洛清依明知道奚夜妖帝多疑,但是為何非要任性的做些形跡可疑之事,招惹事非,
可不悖逆了洛清依一貫謹慎的作風。
奚夜妖帝不悅。
但阡苡不同。說白了,阡苡想與洛清依很沒有什麽交情。
並且因為阡苡與洛清依也才相識不久,同僚都還沒當成幾天,於是乎沒有在意各種細節。
反正阡苡隻學著官僚之類互吹互捧的風氣,與洛清依一道嬉皮笑臉,‘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也不在意。
如今阡苡自己就身陷囹圄了,哪裏有空顧忌別的呢——左右洛清依對於阡苡而言不過是局外人,自然隻需要隨意掛個笑臉應付著。
然而阡苡正打算豪飲,奚夜妖帝又忍不住提醒了聲,“你完全可以先舔一口,本座可以十分負責的告訴阡苡,是酒都辣。”
“辣?”阡苡聽完更好奇了,完全肆無忌憚,不管不顧一口將杯中酒水盡數喝下。
問題是,方才阡苡的動作堪稱豪邁瀟灑,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的樣子。
然而須臾,也就是酒水入喉的下一秒阡苡便猛烈咳嗽起來。
阡苡形象難堪,然而還一邊咋咋唿唿叫喚著,“可辣可辣,”
隨即,阡苡逐漸失去神智,然後,撲通一下,迎麵栽倒桌上不省人事。
但在倒下之前,阡苡聽到奚夜妖帝無奈的感歎說是:
“可謂是‘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阡苡聞言本想辯論一聲,“不苦,明明是辣,”但奈何,嗓子幹澀,也完全說不出話來。
可奚夜妖帝看出來,瞧著阡苡那一臉欲語還休的倔強模樣而感到甚為無奈。
須臾奚夜妖帝轉念一想,便對洛清依發問,“清依退下,且去忙自己——但是下次不可助長‘歪風邪氣’,尤其是一群內閣臣子,竟聚眾飲酒……須知,這傳出去必將成為一個笑話。”
是否笑話奚夜妖帝自己也說不上。
反正奚夜妖帝偏袒已經表達出來了。另外奚夜妖帝憂心忡忡補充說,“此次仙界貿然偷襲妖界的禁地三川江,來無影去無蹤,隻是中途與你們打了一個照麵。如此,便足夠令人警醒了,居安思危,茯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加之白嶴帝君事後又來道歉,也還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其實白嶴帝君此行完全是試探妖界的態度而已,完全不帶負罪感,更多的倒像是示威……你也得處處提防,免得內憂外患。”
洛清依聞言不置一詞,隻是點了點頭。
而奚夜妖帝也沒什麽大事,非得守著才行。
固而奚夜妖帝轉念一想,索性沒什麽事了,閑著也是閑著,便親自將阡苡送到了偏殿休息……
而阡苡雖然頭痛欲裂,迷迷糊糊睜不開眼,但沒多久神識便澄清了。
真的沒多久,因為阡苡畢竟種族不同。
事實上,阡苡在洛清依適才離開之後便有了意識。隻是那會神識迷茫朦朧——歸根結底,庸人自擾而已。
阡苡是死是活,本質與酒肉穿腸過完全沒什麽關係,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便是這麽道理。
接著阡苡感慨著睜開雙眼。
一睜眼奚夜妖帝便說,“本座近日一直夢到曙光神鳥展翅,迎著風暴翱翔,它一路飛躍千山萬水,大河城池。”
奚夜妖帝不緊不慢,接著心平氣靜說,“無獨有偶,本座近來亦夢到了一俊美男子,氣宇軒昂,似乎超凡脫俗,並非凡人可比擬。”
“多說無益。阡苡不懂解夢,但想來,那神鳥便是夏使朱雀,而那俊美的男子,倒是不知是否殺伐果斷……”
“是的。”奚夜妖帝從容不迫,坦誠說,“本座夢中的神鳥不是朱雀,但形狀確實是阡苡身體中的劍靈模樣……
本座曾經翻閱古籍——是知道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僅僅代表四方的圖騰。
這些本來就不是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而是被淘汰與埋沒的曆史文明……
據說,一開始的人們可能注重形式。雖然也稱一也稱四方為東,南,西,北。
但圖騰上似乎總有四獸。
後來,人們為了更好分辨位置——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變成了,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
隨即日複一日,以舊換新,四方圖騰被淘汰,人們迎來了更簡言意駭的表達。”
“而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出現並非代表四方呢——事實就是不可告人。
當時四海升平,天下一共分為三界。人,神,魔。但若如今想詳細的了解便是,人,仙,魔——換而言之,昔年天下兼容高,無論妖魔鬼怪人仙神都可以共處一處。
而所謂的妖,最早赫赫有名一批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便才開天辟地以後,所謂的‘妖族’地位最高之時。”
“什麽,”奚夜妖帝仿佛聽聞天方夜譚,難以置信。
“也就是說如果時間倒流,你奚夜不過區區小仙而已——很久之前,白龍神統領天下之時,曾劃分過,妖為動物所修,怪為植物所化,仙是通曉道義渡劫飛升,魔是心之墮落十惡不赦。而人便是人,這點無甚差別,至於鬼……活物身死皆是鬼,入輪迴。而白龍之前,人們沒那麽講究。
——當代‘人神仙魔’不是立場,而是一種身份,更加確切的說是一種地位。但奇怪的是,身份由立場影響,地位由身份決定,憑心引導。”
奚夜妖帝似懂非懂,“道理我懂了,也就是說,昔年真正的妖加入別界並非叛變,而是……”
“差不多,就像當代,‘妖非真妖’,僅僅一種立場而已——是建立在‘醫者仁心’這個觀念上的立場。
確實,妖界目下也魚龍混雜,誠如人們所見。妖界組織中有仙界叛逃之輩,也有魔界投奔之人。
但當人們匯聚一起後,若有人離開,便是背叛。
但歸根結底,廣意上,即便有人背離開,可這人背叛並非一個種族,而是一個群體,一個修煉岐黃之術的群體。”阡苡細致入微的繼續解釋說:
“而昔年正好相反,妖是一個由身份決定成型的群體,一個由飛禽走獸蛇蟲鼠蟻修煉成人的聚集,並不算種族。
在往上說,妖,魔,鬼,怪,人,仙都隻是一種身份而已,不拘泥修行什麽,隻是憑心而活,是沒有背叛種族一說的。差別,其實僅此而已。不值得深究……”
阡苡還透露,“唯獨有一點不同。其實一開始隻是地位。也就是救苦救難的那一類修道者——在說簡單一點,便是仙。
仙一開始是被稱為神仙。
後來鳳凰神與應龍神謝世,人們為了致敬,便嚴格劃分開。
尤其到了白龍神那一代,神直接的被踢出了六界。
事實上白龍神劃的六界是妖,魔,鬼,怪,人,神。但白龍神死後,人們重新界定便是,妖,魔,鬼,畜,人,仙。
也就是從這一次劃分——各種身份——便從群體性的地位,改成了種族性的立場。不知阡苡如此分說,奚夜妖帝可曾明白,其實無需庸人自擾——你可以理解為製度不同。
以前是立場影響身份,身份代表種族,身份就是立場。
以前是種族影響立場,立場決定身份,身份等同種族。”
奚夜妖帝聽得雲裏霧裏,但總歸有了眉目,疑惑解開之後,迴答說,“明白,那四方圖騰……”
“便是鴻蒙時代共融之時,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族雖是妖類,但憑本事脫穎而出,後來在封神——也就是仙界成立初期,那時仙人們稱自己為‘神’。
所以有‘封神’一說,這四族妖世好武,英勇善戰,所以便被當時共事群體的決策者,也就是那時所謂的‘天帝’,便是現在的帝君派去大放異彩的四妖族坐鎮四方,各自守護一方和平。
不過,事實上,春華秋實鳳凰神與夏花冬雪應龍神雙雙謝世後,雖然春夏秋冬依舊循序漸進,周而複始,但,鬥戰瞿宿應龍始天尊遺留的意思是——四族不在拘泥坐鎮一方,而是,為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族順應神隻之令輾轉四季,輪流一方天時平安。青龍為春使,朱雀為夏使,白虎為肅秋,玄武是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