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土倒是沒什麽的,隻是人們不念被那埋在焦土中微光泛寒的大刺給震驚到。
合該怎麽形容。據說還沒燒毀荊棘的時候,那些大刺的顏色是暗紅色,但是這紅色的麵上仿佛打磨拋光,隱約有些綠色。
說怪也不怪,荊棘本就是綠色,近處又可謂處處青山綠水。
大刺油光水滑的麵本就反光,泛綠色的光實在正常。也或者有人說看見那些大刺仿佛看見了‘青麵獠牙’的野獸實在叫人不寒而栗。
還有人說,這個說法很玄乎,但確實存在這一說——原本這些荊棘本就是綠色。但因為很早很早之前,大約比奚蘊公主的慘案還要往前很久。
差不多算得上史前。反正是無人記載,隻有口口相傳。
說的是以前也有一段血流成河的慘案。並且地點就在漠葬山的山頂,據說當年漠葬山頂血肉模糊,所以那些植物盯著這些血肉長大,這些血肉也黏在了這些荊棘上,於是時間一久這二者便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了。
這點過於危言聳聽,但也是最叫人認同的一點。
據說不止這樣,這些本就沒有入土為安的屍體——霽英也曾懷疑過,“一但入了天界,死了也是灰飛煙滅,又何談‘入土為安’?”
傳的人笑而不語,隻繼續款款而談娓娓道來,“這些血肉黏貼在這些荊棘之上,不腐不化,仿佛被詛咒一般……之後曆經許久的風吹雨打,原本黏貼了血肉而凹凸不平的刺麵逐漸平滑起來,變成薄薄一層,而這一層也因為有脂肪的滋潤顯得油光水滑。但畢竟這一個麵上薄,所以隱約沾著綠光。”
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以由不得霽英不信。反正都無關緊要,隻當是了便是。
反正這是個人人皆知的傳說,這才是霽英想說的。而且還是挺久之前便是這個樣子。
重點在,之後那位奚蘊公主帶人刨出了的荊棘根莖便是不對勁。
不對勁在顏色看得出來的改變過了。
以往這大刺隱約透著青光,還有些生動靈氣,而現在仿佛燒紅的烙鐵冷卻了一段時間那般,麵上灰蒙蒙的沒什麽光芒了,隻是內裏隱約帶了透亮的紅色,還穩如磐石一般死死裁定在土地裏。
有人便好奇了,仿佛聽說那個便是奚蘊公主。
奚蘊公主便伸手去觸摸那些大刺,不料當時手適才接觸到刺的麵上時,突然一整黑煙,直接將這位的手皮都燒焦一層。
奚蘊公主自然是難以理解,腳底踩著的橫生大刺尖銳得嚇人,也不見得有多燙。為何非要手觸摸上去才會燙人……
眾人也是一道陷入沉思。片刻後人群中有一個恍然大悟的聲音響起,“是否是血肉之軀直接接觸的緣故……在場仿佛並沒有一個光腳人。”
這個聲音一提醒,眾人紛紛覺得言之有理——確實,否則怎麽解釋腳底不燙,但伸手過去就能燒毀一個得道者的身體。
後麵又有不同的聲音發表了觀點。說是,“若非如方才前言,那麽目下的狀況便還有可能是說明公主體質特殊。”大約說的人覺得自己所說不妥,有趕忙表態說。“也或許是因為奚蘊公主殿下是妖界的人,並非仙界與魔界之人一般多少會控火之術……小仙王城都府來,控火之術小有成就,目下隻等公主調令,甘願‘以身試則’,總歸飛蛾赴火再所不惜。”
——據說當時長麵詭異。奚蘊公主明明自己手都被燒掉了,像紙燒過後那樣。
奚蘊公主的手當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活活燙成粉末灰燼,但是這位平素驕矜的公主對此仿佛事不關己,默然著一點反應都有。
奚蘊公主冷靜得活像中邪了一般,叫人莫名其妙感覺背後一涼,仿佛即將有不好的大事發生。
要知道要是換做平時,就算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這麽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情形下,還是這麽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刹那之間竟就失去了一隻手臂的話,換誰來還能那麽淡定坦然?
且不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隨意毀之,是為不孝。隻說在沒什麽特殊意義,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情況下,失去一隻陪伴自己最是出生入死的手臂那可不難過死了?
還別說這個不幸是發生在一個美得傾國傾城的女子身上!
還有,人們後知後覺。意識到仿佛若是奚蘊公主一開始手臂被毀滅那會非要說是被驚嚇成個魂不附體,一下接受不了現實,才沒反應過來的話——那麽接下來,奚蘊公主總不至於在麵對被人的質疑時還不忘抽空直接翻白眼警告別人吧?
畢竟奚蘊公主是尊貴的公主,不比市井中的潑婦。直接當著人山人海的人翻白眼,若是日後被人傳出又成何體統?
可能當時那位奚蘊公主也不那麽在意了。所以才有人說她‘體質有異’,說白了這實在言不由衷。
其實就是暗指這位奚蘊公主怕是行為異常。
這個是說得通的,若非如此堂堂公主又何必不打發身邊侍衛去實驗了看,何必在不知道後果的前提下主動以身試險。
果不其然。聽說奚蘊公主當時似乎中邪了——明明已經失去一隻手臂了,在白眼翻歇後竟似乎賭氣一般在次當著眾目睽睽之下脫了拉上衣袍脫下自己的鞋子,還連襪子都毫不猶豫的扯下來。
可這麽說的話也不對,奚蘊公主明明就是冷靜的。氣息上可以察覺到,這人情緒一點變動都沒有,眾人又開始懷疑這位公主怕不是想‘證明’自己……
可堂堂公主非要這麽證明自己又何必呢?
眾人越想越不對勁……目目相覷之後本能的威力感使他們有了逃走的想法——可現實也沒這個機會了。
溪蘊公主小心翼翼,頗為隆重的提著衣擺,義無反顧將自己的腳踩在了那大刺上——瞬間,引火燒身。種種烈焰燃燒之後,那些荊棘又開始鋪天蓋地的抽芽,生長速度之快叫人迷失方向,到處亂竄。
但越是這樣,就有人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裝上荊棘大刺。可聽說越是這樣,就越是給這些荊棘提供了養分,叫這些荊棘無法無天的自由蔓延。
到最後這件事的收尾便是——好像荊棘重生就連當時還未曾著陸的三界成員都無一幸免。全部死於非命。
當時的事情,震驚了整個上三界。人們便又重新正視了這些荊棘的成長速度。導致了,漠葬山差不多等同於魔界的第二禁地了。
有了這個曆史在。之後,霽英說的那位主動惹是生非的魔帝反正也不知道從哪裏一早便聽說‘漠葬山的荊棘全部消失之後’……便一直處於誠惶誠恐的狀態。
然後那位仿佛‘罪人’的魔帝整日惴惴不安的結果便是一個不留神便被人殺害,當場命喪黃泉,且頭顱還被魔界即將麵臨會被另外二界討伐的普通人士供奉拋出,當做和談贖罪的契機。
而新的魔帝,看見自己的將士與子民紛紛消失在漠葬山上,接著荊棘消失的那個詭異現狀,趕緊將派人將風口浪尖推向妖界——昔年天界的花草樹木本是雲霧幻化。
因為登天得道之人本就不食人間煙火,且不聞人間四時。
而若非妖界祖先為了一己私欲將植物帶入天界來生更發芽,如今又怎麽會有這麽可怕的荊棘存在。
再說,之前妖界赫赫有名的奚蘊公主已經獻祭過一次了,而目下仙界與妖界有這麽咄咄逼人,無形中在次給腳下這恐怖的東西供養獻身……
——“瞧著那方土地都變成粉末,不容水火了,諸位還是消停一些的好。免得他日大禍臨頭,卻早酒撕破臉皮的話到時候連個商量對策的人都沒有那可就不好。”
這位魔君計謀相當高明。首先提到昔年奚蘊公主聳人聽聞的曆史先入為主,轉移了注意力。
借著更是高明的一言不發,叫恐慌中的人們自己無窮無盡的隨意猜測奇怪發展,從而進一步放大留言,壓迫妖界妥協。
因為是妖界帶頭奮力反擊的。仙界當時的仙帝不用質疑,依舊是那偽君子——還是在妖帝各種深明大義的勸說下,好勸歹勸才出兵討伐。但霽英不得不說的是,那位仙帝當真不是個東西,欲迎還拒叫人惡心。
當年反擊魔界的主力可不是什麽妖界。妖界不過輔助,而當兩界都共同麵臨——‘是否要搜查漠葬山’的疑問時。
妖界與仙界兩位帝王言傳意會的委婉意思都是——魔者品行不正作惡多端,合該秉持正義替天行道才是。
如此魔界許多隻求一個羈絆保護傘,避風港的人才會遭了大災大難。
過後魔界不知怎麽迴事,竟飛快的構建,重新立足。
那段時間其實另外二界一直在等待,緊鑼密鼓的籌備著,等待麵臨可能存在、毀滅性一般存在的荊棘報應。
但最後是事情不了了之。因為荊棘的報應沒來,魔界有重新恢複繁榮昌盛。
可屠殺與災難給人留下的陰影實在太大。
除非勢在必得,力壓別界——否則少不了‘拋頭顱灑熱血’的拚搏。
許多人都意識得到。但白屹大帝也未曾意識到,人活一世豈會容易?
‘忍辱負重’也罷,‘舉步維艱’都行,總要活著才能有改變的機會。也總要活著才能看見希望。
白屹大帝的想法是,眼觀三界不統。人們各自為營,交流時從不會交心,反正總是心猿意馬各種推脫。
其實隻是各自心懷鬼胎,指望有朝一日天界一統,而自己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位置。
確實,如霽英所想。人們想天下統一,可矛盾的卻是——得自己親手統一,主持大局。換成別人大約不行。
統一天下,不先打亂在重組是不可能的。
而打亂活著重組的過程中,必然是有人要收滅頂之災,也有人僥幸九死一生,但卻也不見得就能安然無恙到哪裏去。
俗話說得好,有道是‘不死也得折去半條命’便是說戰爭中努力存活下來的人。
而平白無故,飛來橫禍受了,接著重組必然會有觀念上的矛盾產生。
一時之間怎麽可能安穩得了?
所以人們肯定是不甘心的,這般折騰活受罪,到頭來功成名就的不是自己,還用自己原本的安穩成就了另一個人的至高無上,怎麽可能?
於是,人們看到白屹大帝亦欲直接血洗上三界。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用許多失傳的禁術將恐慌蔓延至人間……
說起來當年隻怕是六界生靈最團結的一次。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與命運奮起反抗。最終苦盡甘來,亦撥亂反正,將白屹大帝鎮壓蓬萊,三軍駐守。
儼然,目下天界又重見天日。
可和平來之不易。昔日屍橫遍野,滿目瘡痍的曆史曆曆在目,並未曾遠去太久,人們目下估計個個都還在提心吊膽,心有餘悸。又怎麽可能說是願意在次挑起戰端?
尤其兩軍交戰,挑起戰端的話人們必將在次流離失所,安穩不負——如此肯定麵臨大規模的人心不思變。逃離安全的地方,重新安家立業。
霽英也篤定上三界壓根不可能三軍混戰。
三軍混戰肯定會有人私底下結盟。這可就不好了,局麵直接就變了,變得多大的能耐都無力迴天。
甚至還有可能某界會選擇與二界都結盟,乘著戰亂渾水摸魚,在高明的籌謀與運營中與其他二界站在一起同仇敵愾——其實就是在鼓動剩下二界魚死網破,最終自己享受勝利的果實。
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總之開戰起來有許多不確定的情況,這些突發情況隻有普通人想象不到,沒有帝王大臣做不出的。
這麽說的話——事情又迴到了主題上。
而上三界看似互不相容,實際卻一直在頻繁往來。在互相忙著拉攏關係的情況下,堂堂仙府大將軍墨江不出席這種場合是否合適?
還不說阡苡的身份是白屹大帝的徒兒——這個身份,對於墨絳將軍墨江來說這位可不是外人。
用不著見外就算,還是一位不需要避嫌就能輕易接觸的人……
合該怎麽形容。據說還沒燒毀荊棘的時候,那些大刺的顏色是暗紅色,但是這紅色的麵上仿佛打磨拋光,隱約有些綠色。
說怪也不怪,荊棘本就是綠色,近處又可謂處處青山綠水。
大刺油光水滑的麵本就反光,泛綠色的光實在正常。也或者有人說看見那些大刺仿佛看見了‘青麵獠牙’的野獸實在叫人不寒而栗。
還有人說,這個說法很玄乎,但確實存在這一說——原本這些荊棘本就是綠色。但因為很早很早之前,大約比奚蘊公主的慘案還要往前很久。
差不多算得上史前。反正是無人記載,隻有口口相傳。
說的是以前也有一段血流成河的慘案。並且地點就在漠葬山的山頂,據說當年漠葬山頂血肉模糊,所以那些植物盯著這些血肉長大,這些血肉也黏在了這些荊棘上,於是時間一久這二者便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了。
這點過於危言聳聽,但也是最叫人認同的一點。
據說不止這樣,這些本就沒有入土為安的屍體——霽英也曾懷疑過,“一但入了天界,死了也是灰飛煙滅,又何談‘入土為安’?”
傳的人笑而不語,隻繼續款款而談娓娓道來,“這些血肉黏貼在這些荊棘之上,不腐不化,仿佛被詛咒一般……之後曆經許久的風吹雨打,原本黏貼了血肉而凹凸不平的刺麵逐漸平滑起來,變成薄薄一層,而這一層也因為有脂肪的滋潤顯得油光水滑。但畢竟這一個麵上薄,所以隱約沾著綠光。”
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以由不得霽英不信。反正都無關緊要,隻當是了便是。
反正這是個人人皆知的傳說,這才是霽英想說的。而且還是挺久之前便是這個樣子。
重點在,之後那位奚蘊公主帶人刨出了的荊棘根莖便是不對勁。
不對勁在顏色看得出來的改變過了。
以往這大刺隱約透著青光,還有些生動靈氣,而現在仿佛燒紅的烙鐵冷卻了一段時間那般,麵上灰蒙蒙的沒什麽光芒了,隻是內裏隱約帶了透亮的紅色,還穩如磐石一般死死裁定在土地裏。
有人便好奇了,仿佛聽說那個便是奚蘊公主。
奚蘊公主便伸手去觸摸那些大刺,不料當時手適才接觸到刺的麵上時,突然一整黑煙,直接將這位的手皮都燒焦一層。
奚蘊公主自然是難以理解,腳底踩著的橫生大刺尖銳得嚇人,也不見得有多燙。為何非要手觸摸上去才會燙人……
眾人也是一道陷入沉思。片刻後人群中有一個恍然大悟的聲音響起,“是否是血肉之軀直接接觸的緣故……在場仿佛並沒有一個光腳人。”
這個聲音一提醒,眾人紛紛覺得言之有理——確實,否則怎麽解釋腳底不燙,但伸手過去就能燒毀一個得道者的身體。
後麵又有不同的聲音發表了觀點。說是,“若非如方才前言,那麽目下的狀況便還有可能是說明公主體質特殊。”大約說的人覺得自己所說不妥,有趕忙表態說。“也或許是因為奚蘊公主殿下是妖界的人,並非仙界與魔界之人一般多少會控火之術……小仙王城都府來,控火之術小有成就,目下隻等公主調令,甘願‘以身試則’,總歸飛蛾赴火再所不惜。”
——據說當時長麵詭異。奚蘊公主明明自己手都被燒掉了,像紙燒過後那樣。
奚蘊公主的手當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活活燙成粉末灰燼,但是這位平素驕矜的公主對此仿佛事不關己,默然著一點反應都有。
奚蘊公主冷靜得活像中邪了一般,叫人莫名其妙感覺背後一涼,仿佛即將有不好的大事發生。
要知道要是換做平時,就算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這麽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情形下,還是這麽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刹那之間竟就失去了一隻手臂的話,換誰來還能那麽淡定坦然?
且不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隨意毀之,是為不孝。隻說在沒什麽特殊意義,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情況下,失去一隻陪伴自己最是出生入死的手臂那可不難過死了?
還別說這個不幸是發生在一個美得傾國傾城的女子身上!
還有,人們後知後覺。意識到仿佛若是奚蘊公主一開始手臂被毀滅那會非要說是被驚嚇成個魂不附體,一下接受不了現實,才沒反應過來的話——那麽接下來,奚蘊公主總不至於在麵對被人的質疑時還不忘抽空直接翻白眼警告別人吧?
畢竟奚蘊公主是尊貴的公主,不比市井中的潑婦。直接當著人山人海的人翻白眼,若是日後被人傳出又成何體統?
可能當時那位奚蘊公主也不那麽在意了。所以才有人說她‘體質有異’,說白了這實在言不由衷。
其實就是暗指這位奚蘊公主怕是行為異常。
這個是說得通的,若非如此堂堂公主又何必不打發身邊侍衛去實驗了看,何必在不知道後果的前提下主動以身試險。
果不其然。聽說奚蘊公主當時似乎中邪了——明明已經失去一隻手臂了,在白眼翻歇後竟似乎賭氣一般在次當著眾目睽睽之下脫了拉上衣袍脫下自己的鞋子,還連襪子都毫不猶豫的扯下來。
可這麽說的話也不對,奚蘊公主明明就是冷靜的。氣息上可以察覺到,這人情緒一點變動都沒有,眾人又開始懷疑這位公主怕不是想‘證明’自己……
可堂堂公主非要這麽證明自己又何必呢?
眾人越想越不對勁……目目相覷之後本能的威力感使他們有了逃走的想法——可現實也沒這個機會了。
溪蘊公主小心翼翼,頗為隆重的提著衣擺,義無反顧將自己的腳踩在了那大刺上——瞬間,引火燒身。種種烈焰燃燒之後,那些荊棘又開始鋪天蓋地的抽芽,生長速度之快叫人迷失方向,到處亂竄。
但越是這樣,就有人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裝上荊棘大刺。可聽說越是這樣,就越是給這些荊棘提供了養分,叫這些荊棘無法無天的自由蔓延。
到最後這件事的收尾便是——好像荊棘重生就連當時還未曾著陸的三界成員都無一幸免。全部死於非命。
當時的事情,震驚了整個上三界。人們便又重新正視了這些荊棘的成長速度。導致了,漠葬山差不多等同於魔界的第二禁地了。
有了這個曆史在。之後,霽英說的那位主動惹是生非的魔帝反正也不知道從哪裏一早便聽說‘漠葬山的荊棘全部消失之後’……便一直處於誠惶誠恐的狀態。
然後那位仿佛‘罪人’的魔帝整日惴惴不安的結果便是一個不留神便被人殺害,當場命喪黃泉,且頭顱還被魔界即將麵臨會被另外二界討伐的普通人士供奉拋出,當做和談贖罪的契機。
而新的魔帝,看見自己的將士與子民紛紛消失在漠葬山上,接著荊棘消失的那個詭異現狀,趕緊將派人將風口浪尖推向妖界——昔年天界的花草樹木本是雲霧幻化。
因為登天得道之人本就不食人間煙火,且不聞人間四時。
而若非妖界祖先為了一己私欲將植物帶入天界來生更發芽,如今又怎麽會有這麽可怕的荊棘存在。
再說,之前妖界赫赫有名的奚蘊公主已經獻祭過一次了,而目下仙界與妖界有這麽咄咄逼人,無形中在次給腳下這恐怖的東西供養獻身……
——“瞧著那方土地都變成粉末,不容水火了,諸位還是消停一些的好。免得他日大禍臨頭,卻早酒撕破臉皮的話到時候連個商量對策的人都沒有那可就不好。”
這位魔君計謀相當高明。首先提到昔年奚蘊公主聳人聽聞的曆史先入為主,轉移了注意力。
借著更是高明的一言不發,叫恐慌中的人們自己無窮無盡的隨意猜測奇怪發展,從而進一步放大留言,壓迫妖界妥協。
因為是妖界帶頭奮力反擊的。仙界當時的仙帝不用質疑,依舊是那偽君子——還是在妖帝各種深明大義的勸說下,好勸歹勸才出兵討伐。但霽英不得不說的是,那位仙帝當真不是個東西,欲迎還拒叫人惡心。
當年反擊魔界的主力可不是什麽妖界。妖界不過輔助,而當兩界都共同麵臨——‘是否要搜查漠葬山’的疑問時。
妖界與仙界兩位帝王言傳意會的委婉意思都是——魔者品行不正作惡多端,合該秉持正義替天行道才是。
如此魔界許多隻求一個羈絆保護傘,避風港的人才會遭了大災大難。
過後魔界不知怎麽迴事,竟飛快的構建,重新立足。
那段時間其實另外二界一直在等待,緊鑼密鼓的籌備著,等待麵臨可能存在、毀滅性一般存在的荊棘報應。
但最後是事情不了了之。因為荊棘的報應沒來,魔界有重新恢複繁榮昌盛。
可屠殺與災難給人留下的陰影實在太大。
除非勢在必得,力壓別界——否則少不了‘拋頭顱灑熱血’的拚搏。
許多人都意識得到。但白屹大帝也未曾意識到,人活一世豈會容易?
‘忍辱負重’也罷,‘舉步維艱’都行,總要活著才能有改變的機會。也總要活著才能看見希望。
白屹大帝的想法是,眼觀三界不統。人們各自為營,交流時從不會交心,反正總是心猿意馬各種推脫。
其實隻是各自心懷鬼胎,指望有朝一日天界一統,而自己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位置。
確實,如霽英所想。人們想天下統一,可矛盾的卻是——得自己親手統一,主持大局。換成別人大約不行。
統一天下,不先打亂在重組是不可能的。
而打亂活著重組的過程中,必然是有人要收滅頂之災,也有人僥幸九死一生,但卻也不見得就能安然無恙到哪裏去。
俗話說得好,有道是‘不死也得折去半條命’便是說戰爭中努力存活下來的人。
而平白無故,飛來橫禍受了,接著重組必然會有觀念上的矛盾產生。
一時之間怎麽可能安穩得了?
所以人們肯定是不甘心的,這般折騰活受罪,到頭來功成名就的不是自己,還用自己原本的安穩成就了另一個人的至高無上,怎麽可能?
於是,人們看到白屹大帝亦欲直接血洗上三界。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用許多失傳的禁術將恐慌蔓延至人間……
說起來當年隻怕是六界生靈最團結的一次。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與命運奮起反抗。最終苦盡甘來,亦撥亂反正,將白屹大帝鎮壓蓬萊,三軍駐守。
儼然,目下天界又重見天日。
可和平來之不易。昔日屍橫遍野,滿目瘡痍的曆史曆曆在目,並未曾遠去太久,人們目下估計個個都還在提心吊膽,心有餘悸。又怎麽可能說是願意在次挑起戰端?
尤其兩軍交戰,挑起戰端的話人們必將在次流離失所,安穩不負——如此肯定麵臨大規模的人心不思變。逃離安全的地方,重新安家立業。
霽英也篤定上三界壓根不可能三軍混戰。
三軍混戰肯定會有人私底下結盟。這可就不好了,局麵直接就變了,變得多大的能耐都無力迴天。
甚至還有可能某界會選擇與二界都結盟,乘著戰亂渾水摸魚,在高明的籌謀與運營中與其他二界站在一起同仇敵愾——其實就是在鼓動剩下二界魚死網破,最終自己享受勝利的果實。
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總之開戰起來有許多不確定的情況,這些突發情況隻有普通人想象不到,沒有帝王大臣做不出的。
這麽說的話——事情又迴到了主題上。
而上三界看似互不相容,實際卻一直在頻繁往來。在互相忙著拉攏關係的情況下,堂堂仙府大將軍墨江不出席這種場合是否合適?
還不說阡苡的身份是白屹大帝的徒兒——這個身份,對於墨絳將軍墨江來說這位可不是外人。
用不著見外就算,還是一位不需要避嫌就能輕易接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