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還能找什麽?自然是不知道是誰言之鑿鑿,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傳出的——“漠葬山頂上必然有什麽神秘的寶藏,否則的話又怎麽會處處都如此奇怪?荊棘而已,何以抗衡刀劍法力?便隻怕是欲蓋彌彰了……不信且看看,漠葬山雖然龐大,但地質與風向還有氣候甚至溫差都與周遭百裏一模一樣。總不可能是因為這座山高吧?這些荊棘便無休無盡的在這裏蠻橫生長。怎麽可能?”


    當時有人質疑說,“正是因為山高。所謂‘高處不勝寒’,站得越高便會越冷,此乃常識。即便這裏是天界,也未必能跳脫。雖然確實含願山四季分明。但冬日暖陽幽微,依舊冰天雪地十分寒涼。”


    但這句質疑本來就沒什麽多餘的證據來充分說明問題,指正與補充舉例的疏漏錯誤。


    “如爾之言,既然含願山都有四季流轉,憑什麽漠葬山會一直寒冷著。”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便是漠葬山存在的問題。許多人,並未曾考慮過,漠葬有高有大,仿佛拔地而起一般是無法撼動的存在。


    又怎麽解釋這個問題呢。天界分三族鼎立其實是有原因。


    因為天界以被人探索發現出來的地段差不多等同於一個‘三角形’。


    這便是地理上的福利,昔年天下三分,決裂之後每界各搶占了一隅去。也就是說昔年上三界利用邊防交界線將天下社稷這一整個完整的‘三角形’,從中間的部分起手又重新隔離與割裂出三個新的‘三角形’。


    並且關聯的是各界都精明的定都地界深處。也就是背靠無法探知的世界,麵朝有別界可能敵對的大方向。


    自然界界都是如此,所以免去了腹背受敵的可能性。尤其帝王與重臣,那些有頭有臉的享受著腳底得天獨厚的優勢,亦免去許多後顧之憂,所以才能有空控製輿論與軍心,於是適才成就了各界千秋萬代的風雲時光。


    不然,以著‘人多是非多’這個觀念,上三界又怎麽可能各自相安無事的平靜鼎立這麽多年——即便是各司其職各為其主,生活中處處都有‘勢力’的羈絆使然,但問題卻又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大環境之下,必然會有些不安分的小團夥暗自發展……霽英聽說過的,這種情況若是放在人間,那隻怕是一個不注意便是江山易主,新雄成霸的局麵。


    然而上三界這種普遍來說人人自強之地卻未曾聽說過這些傳聞。


    倒也真的不是什麽風氣好。要說風氣好,顯而易見這隻怕是一個人人都心知肚明的笑話。


    大約還是因為,天界三分之後的情形仿佛如同一盤絕對死棋。


    除非是界派勢力級別的矛盾。否則任憑許多團夥怎麽一致對外,都是無濟於事,是絕對攪不起大風大浪來的。


    首先,將一個界派當成一個獨立的‘三角形’來看的話——先將王朝的迎向視為前,被後視為後的話便可以知道,三界帝都的位置全都處在‘小三角形’中間靠後的位置。


    不在地形太前,隻怕發生動亂時真的‘避之不及’。也不會在地形最後,萬一大軍壓境,沒準走投無路避無可避……


    另外整個天界是已知的‘大三角形’,構成這個‘大三角形’邊線的邊境地界其實人煙稀少。


    而一但過了可以走動的土地之後,在外便是藏在雲霧中不可探究與踏足之地。


    此地仿佛有什麽隔離牆。雖然不是直接撞頭,但卻似軟綿綿的會攔住人去路,甚至會叫想強行突破者筋疲力竭,頭暈眼花,甚至許久都無法動彈,這個說怪也怪,可怪也怪在沒人說得出個所以然。


    索性各地都是如此,人們平素也沒幾個人有本事真的踏足這些沒有敵人的邊防,亦鮮少有人來仔細追究。


    由此可見,換句話簡言意駭的說——三分天下之後,三界各自窩在自己所處的‘小三角形’中。實在悠哉,因為三界屆時隻有小一個角少數的邊防線上麵臨敵人。


    而那些小團體又那什麽與人爭鋒?還別說就算界派打起來都沒有十足十的把握去推開和抹滅另一界的存在,還別說,異想天開直接占領人家都城。


    而天界恆古不變的道理,都城安然無恙,‘天下’就無風無浪。


    但也正是這個地勢妙不可言。


    北禁地‘昆侖’自古是仙界的轄區。


    西禁地‘鼎城’素來是魔界一手掌管。


    南禁地‘三江’一直都是妖界負責駐守。


    而東邊的蓬萊,原本與世隔絕空無一人。蓬萊並非是一個城池。此地可能是一座座的山川構成。


    並且霽英篤定——這些山川並非什麽高山。絕對無法與漠葬山和含願山那種高山媲美。


    蓬萊的山並不出名,難得的是蓬萊的四時風景一如那世外高人信手提筆沾墨,臨摹描繪,處處可見隨性自然,還有說不出來的風雅與傲骨皆具。


    春時千裏落英繽紛,夏時清風明月,秋時層林盡染,冬日白雪皚皚,總歸是世人無法描述的桃源光景,世外天堂。


    但此地也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本事混跡進入。


    這裏麵早便有尋寶者中的高手前來光顧過了,實在山裏麵什麽都沒有。


    唯獨不留人宿這一點是非常獨特,但隻是難以進入而已,必須按時出來而已。


    可不得不說的是,世人在白屹大帝橫空出世之前從來不知道蓬萊竟然還可以是一坐牢獄。


    獄中羈押著三教九流容不下的大人物——但這裏不說的是,天界的風從東邊的蓬萊吹。雲起南邊三江城,雨凝在西部鼎城的上空,而雪結在昆侖冰天雪地裏。


    而魔界的漠葬山差不多在好在整個上三界的中心地帶。


    加之山體龐大,又是一個‘圓滑’高山。所以東南麵正好是阻了蓬萊直接衝往昆侖的風,於是風順著‘軌道’轉彎,一分部風灌到南邊,從妖界繞道去往仙界。


    但也有一部分風是直接順著漠葬山的山體衝出直接從仙界過境,去往北麵的昆侖。


    所以才有仙界大風一說。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麽風起蓬萊,但是仙界的風卻是最大。


    仙界風大是因為三股交匯——繞道仙界是其一,直接從漠葬山的軌道衝出是其二,還有這二類風匯合去到昆侖遊曆一圈之後一部分去往魔界。


    還有一部分被含願山的天體攔住,於是在從受力的方向支撐著在仙界境內循環——其實這些風若是沒有漠葬山北麵擋迴,其實是可以分流妖界的。


    但好巧不巧漠葬山北麵一檔,正好又讓南麵吹過來的風一帶,所以這些風又衝迴了含願山的東邊,兜兜轉轉的在仙界橫衝直撞。


    而又風流轉對於漠葬山而言並非好事。


    風的正常循環會攜帶著妖界的雲,昆侖的雪,還有西麵魔界的雨一起推動四季流轉。


    但這所謂的四季也隻是廣泛土地上的循環。


    對於漠葬山而言,四時幾乎都處在風起雲湧,雨雪夾雜的情況。


    加之許多事情外人捕捉不到,也沒重視。


    所以霽英推測,這漠葬上隻怕夏天悶得起,冬天凍得死。


    氣候是正常。也不怎麽正常。


    正常的是並不是所謂的‘什麽不可捕捉的神秘力量’所改變。而不正常的是,這裏於腳底下生存的人來說與其他地區無差。甚至還比較濕潤一些。但山腰山頂就不一樣了,且不說估計沒什麽四季一說。還有就是,霽英考慮的是這種大風大浪中是否還可以生存這麽旺盛的草木?


    隻怕是換做常理而言,隻怕是有些貼著地麵的花草都不錯了。


    還有,這大風其實可以叫城樓都‘拔地而起’。


    ——含願台其實風大隻算餘波蕩漾。而風的衝勁已經被漠葬山的東麵擋了大半……


    這點雖然鮮少有人知道。但霽英捫心自問自己並非聖賢。他有自信便是自己可以想到,別人未必不知道的周全。


    想來那位奚蘊公主隻怕就是那絕頂聰明之人——公主察覺蹊蹺。


    帶著天下名士燒山,過後一行人架雲去到最高處,落地後一行人熱情洋溢的動手準備先行開疆拓土幹些大事……


    然而悲劇的是——掘地三尺。


    真的掘地三尺!竟除了這些荊棘層層錯落,盤踞纏繞的根莖別的什麽都沒找到。


    然而奚蘊公主並不死心。這點倒是像極了妗荷那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倔強。


    於是,奚蘊公主當機立斷,請求三界帝王派軍士過來助力,就圖個‘眾人拾柴火焰高’——反正荊棘已經清理幹淨,若是古怪還是查不出個究竟,人多力量大,必然連山都給移平——而若是查出個究竟,見者有份三界平分!


    反正眾人說是這麽說,時至今日霽英仍然覺得不足以為信。


    別的霽英不說,然而霽英堅信無論何時,就魔界那般貪婪得明目張膽的德行,怎麽可能願意無人平分好處?


    還有不放在台麵上的那些勾心鬥角。那些大人物們,誰不想著高人一等?唾手可得之物絕對不會心平氣和的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河破之雪女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椎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椎漁並收藏山河破之雪女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