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然後又俯身對青玉笑道:“老祖宗考小青玉,什麽是玉呀?”


    青玉一挺小胸脯驕傲的說道:“美石為玉。”


    太皇太後一拍手笑道:“著啊,美石為玉,小青玉可不就是小小石頭。”青玉長得極為可愛,太皇太後一見了便打心眼裏喜歡,便想逗他。


    青玉眨眨眼睛,求助的看向黛玉,黛玉則笑道:“青玉,哥哥是小石頭,你做小小石頭不好麽?”


    青玉這才不情不願的點了點頭。康熙上前抱起青玉,青玉也不怕生,隻摟著康熙的頸子,跟著黛玉叫他皇上伯伯。胤禟見黛玉臉上有笑,忙跑到黛玉身邊,低聲下氣的說道:“小石頭,剛才都是我不好,你別生氣了。”


    黛玉白了胤禟一眼,悶聲道:“我才沒有生氣。不過以後都不許你再接近青玉,看你都教了他些什麽!我迴頭便寫信給爹爹,隻一五一十寫明了,請爹爹決斷。”原來青玉剛才將審薛蟠之事也一五一十的招了,黛玉心裏氣得不行,若非胤禟是跟著太皇太後和康熙皇帝來的,黛玉都能將胤禟打出府門。


    胤禟一聽黛玉要告到先生哪裏,嚇得白了臉,忙拉著太皇太後求道:“老祖宗,您快替孫兒求個情吧,二叔若是知道了一定會不高興的!”


    太皇太後和康熙都大為困惑,這林海如今身上也沒功夫,不過是個文弱的書生,可怎麽這些個阿哥是又怕他又敬他還又粘他,就連最清冷的老四都早早打算好了,若真被逐出玉碟就立刻到江南去投奔他林二叔,這一迴,不隻是康熙,便是太皇太後也有些吃味了,林海這才教了阿哥們幾個月呀,照這個樣子再過幾年,愛新覺羅家的孩子可全都成了林家的了。難道林海真就是愛新覺羅家的克星?


    “胤禟,你好歹也是個阿哥,哼哼唧唧象個什麽樣子,站好了!”康熙沉聲喝斥一句,胤禟便貼著太皇太後站著,俊美的小臉上滿是委屈。


    太皇太後隻笑道:“小石頭,就算是春風拂麵舒服的緊,咱們也不能隻這麽幹站著吧。”


    黛玉忙跪下道:“林石招待不周,請老祖宗和皇上伯伯恕罪。”


    太皇太後拉起黛玉,笑著說道:“瞧你這孩子,烏庫媽媽不過同你說笑著玩,你倒當真了,走,咱們到屋裏說話,小石頭,今兒烏庫媽媽是不打算迴宮的,就住你們家。”


    胤禟非常狗腿的上前一步抬起胳膊托著太皇太後的手,太皇太後笑說道:“小滑頭!”


    一行人進了屋子,康熙便又說道:“小石頭,快把你的紫筍茶沏了來喝。就用那趵突泉水沏。朕可是要嚐嚐這齊魯第一名泉。”


    黛玉隻得焚香淨手靜心沏茶,用小銚子烹水,看著細細的氣泡從銚子底下湧上來,黛玉覺得自己的心沉靜下來,沒有了剛才的那些浮燥。水麵剛成魚眼泡的時候,黛玉溫杯,洗茶,一顆心沉入空蒙之境,她的神色變得淡定平和,眉眼兒舒展,手上的動作也清靈婉約起來。


    新茶烹就,黛玉雙手奉茶,太皇太後和康熙滿意的點點頭,不約而同的想到:“這孩子有悟性!”伸手接過茶,細細的品咂一迴,康熙笑道:“果然是好水,老祖宗,您喝著如何?”


    太皇太後笑道:“我喝著比玉泉山的水還好,這火候也恰到好處,少一分則火性不足,若是多烹一息,便過了。好水,好茶,最難得的是好茶藝!”


    黛玉秀目微垂,捧起一杯遞於胤禟,胤禟歡喜的接了過來,眼睛卻直勾勾的盯著黛玉,緊張的問道:“小石頭,你不生我的氣了!”


    聽得康熙大搖其頭,心道:“小九白生了一副聰明樣子,竟是個笨肝腸,真不象朕!”


    黛玉看了胤禟一眼,不帶一絲煙火氣的說道:“九哥原是為了我們兄弟出頭,林石一時浮燥,還請九哥不要介意。”這便是黛玉,對就對,錯就錯,絕無一絲的扭捏。聽得太皇太後和康熙直點頭,自此便越發看重黛玉了。象黛玉這樣不恃寵而驕的孩子,實在是難得。


    青玉可不愛吃茶,因他年紀小,黛玉也不許他多吃,隻讓他嚐了一口,青玉便苦著臉叫道:“澀澀的,一點都不好吃!”惹得眾人哄堂大笑,再有什麽不痛快,也讓這笑聲化解了。


    笑過一陣子,康熙對黛玉說道:“小石頭,受了委屈也不和大伯伯來說,難道大伯伯還護不住你麽?你爹爹不在京城,大伯伯就是你阿瑪。不管什麽事情都能來說的。”


    黛玉站起來輕聲道:“就是因為大伯伯太關愛林石,所以林石才更要有分寸,原就不是什麽大事,況且惡人已經受到懲罰了,大伯伯日理萬機,林石若拿這些個瑣碎小事來煩大伯伯,那就太不懂事了。”


    太皇太後聽了笑道:“小石頭說的也沒錯,左右小九也沒正經差事,他一個皇家阿哥若連小石頭都護不住,那還有什麽臉麵在京城裏呆著,直接迴關外給祖宗守靈吧。”


    胤禟大喜,撲通一聲在太皇太後麵前跪倒,嘎蹦利落脆的說道:“謹遵老祖宗懿旨。胤禟一定會好好保護小石頭。”


    康熙聽了搖頭笑道:“罷了,既然老祖宗開了金口,便派了你這個差事,胤禟,你可得用心!”康熙的話裏很有些言外之意,太皇太後聽出來了,胤禟心裏也明白,獨獨黛玉和青玉兩個不明白。


    “小石頭,閑話說完了,咱們說點兒正經事。”太皇太後放下手中的茶盞笑著對黛玉說道,說得黛玉心裏一愣,不知這正經事指的是什麽。瞧著黛玉不解的眼神,太皇太後忍笑指著康熙說道:“小石頭,吃飯皇帝大!”言罷,太皇太後自己便先笑了起來,康熙一愣,也笑了,隻瞧著黛玉笑道:“小石頭,果然那個皇帝比朕這個皇帝還要大的,快去準備著吧。”林家的飯菜講求“真味”二字,與禦膳房裏出品相比,勝在天然。


    黛玉行禮退下,親自去廚下安排了,彩綾見主子點的多是些素菜,不由苦著臉道:“主子,這也太素淡了吧,好歹廳上坐的可都是貴主們!”


    黛玉隻笑道:“隻管照我的吩咐去做,保管他們吃的高興。”彩綾隻得按黛玉的吩咐做了,也沒用太長的時候便做了一桌子以素菜為主的席麵。


    果然如黛玉說的一般,太皇太後和康熙瞧了這一桌子紅黃白綠黑,五彩的席麵,便滿意的點了點頭,太後尤其喜歡那道清水芽菜芯,吃得讚不絕口,在林家吃飯自由的很,用不著守那些菜不過三口的規矩,太皇太後連吃了四五個芽菜芯兒,滿意的瞅著黛玉直樂,心中暗想:這般乖巧可人的小丫頭得早早定下來才行。康熙偏愛肉食,黛玉準備的金銀鹿條正合他的胃口,也不知道是用了什麽法子,那鹿肉又香又嫩而且還不軟爛,更加難得的是,還沒有鹿肉本身固有的那股子腥膻之氣。胤禟和黛玉相處的時間最長,不知不覺間飲食習慣也變得和黛玉差不多,這一桌子的菜他都喜歡吃。


    一席盡歡,太皇太後特意賞了主廚的彩綾,黛玉吩咐上了菊花茶給大家漱口,然後移步後園,一邊觀賞春日好景,一邊散散步,這也是林家素來講究的養生之道。太皇太後走了一刻,黛玉恐她累著,便請她去歇一會兒,青玉不耐煩這般慢悠悠的散步,太皇太後便將青玉留在自己的身邊,將康熙黛玉胤禟三人打發了。


    康熙在中堂落座,這才對黛玉說道:“小石頭,可要朕為你抄了榮國府?”


    黛玉聽了連忙搖頭道:“大伯伯,千萬不要!”


    康熙和胤禟都是一愣,父子二人瞪大眼睛看向黛玉,黛玉隻笑道:“大伯伯,榮國府可是我在京城閑著沒事的時候打發時間的玩具,您若是抄了他們家,我可玩什麽呢!”


    康熙聽了哈哈大笑道:“好你個小石頭,我一直說你是個乖巧孩子,卻原來也不省心,罷了,你想玩便玩吧,朕不管了。還有一事,小石頭,你真想拉著你九哥出關種糧食麽?”


    黛玉忙上前迴道:“迴大伯伯,當然是真的,我們已經在山東訂下糧種,也派了人去學習栽種技術,關外的土地肥沃,隻用來做草場放牧太可惜了,若是在關外試種成功,便可以為大清至少增加四個廣泰倉,到時候大伯伯想做什麽都沒不愁糧食不足了。這是大伯伯和小石頭的約定,小石頭一天都沒忘記。”


    康熙點頭道:“好,好孩子!你年紀雖小卻誌向高遠,如此大伯伯便助你一臂之力。關外的土地多在諸位鐵帽子王的名下,看來是要動一動的。”


    康熙此言一出,胤禟黛玉都大吃一驚,黛玉忙說道:“聽爹爹說那幾位老王爺可都是鐵腦筋,再不能忍受任何有違祖製的事情,若是調換封地,隻怕會掀起軒然大波。不若等我們做出成績,以利誘之,到時候他們便會主動的種糧食了。”


    康熙搖搖頭道:“小石頭,你沒和那些個老家夥打過交道,你不知道的。胤禟知道,那些個老王爺,個頂個的都是難剃的頭。反正他們眼紅關內的土地莊子很久了,朕就便如了他們的意,將你幾個哥哥的莊子和他們的對調,這樣你在關外就能便宜行事,不必被他們掣肘。”


    胤禟興奮的說道:“對呀,上迴在明水兒臣才知道這土地的肥力用上幾年便會耗盡,得什麽都不種的休整一年才能緩過勁兒來,所以兒臣等的莊子出息一年不如一年,而關外的土地幾百年來都沒種過莊稼,想必是極肥美的,老王爺們既然瞧中了我們的莊子土地,便全換給他們好了。這樣還顯得皇阿瑪寬厚仁慈,那些個老王爺豈有不感激涕零的。”


    康熙皺眉瞪了胤禟一眼,這小子一提到能來銀子的事情便會異常興奮,真不知道他這是隨了誰!黛玉瞧著那父子倆的互動,抿著嘴偷笑,康熙是誰,那可是一代聖主,那些個朝堂上的事情不比誰都門清,她們這兩隻小雜魚哪兒還用在康熙麵前充內行,隻聽吩咐就是了。


    康熙擺擺手笑道:“換地之事不用你們兩個小家夥操心,今年我給你們關外的土地,後年,還朕兩個廣泰倉。若是做到了,小石頭加封國公,胤禟封王。其他一應相關人等,各升三級。”


    黛玉苦著臉道:“大伯伯,別再封林石了好麽?”不到十歲的國公爺,這也太……不靠譜了!


    瞧著黛玉小臉兒苦成哪樣,康熙哈哈大笑,隻說道:“哪能不封的,你好好辦差,朕還打算封你為王呢。”胤禟樂道:“皇阿瑪放心,兒臣一定幫著小石頭好好辦差,好讓他立功受封。”


    黛玉白了胤禟一眼,又不好當著康熙的麵說什麽,隻在心裏打定了主意,暗暗說道:小子,等大伯伯走了,有你好瞧的!


    一輛雖然低調卻透著奢華的馬車直接駛進林府,在林府外盯著的兩拔人馬都瞪大了眼睛,其中一拔是賈赦派的,另一拔自然便是賈母使了賴大派出的心腹。這兩拔人都派一個人迴去稟報,其他的人繼續蹲守。


    賈母聽了迴來之人細細描述了那馬車的形製,臉色極為凝重。想當年,她剛嫁入賈家,也曾跟著自己的婆婆進宮給太後請安,她記得太後好似便有一輛那樣的馬車,難道說是太皇太後親自駕臨林府,看來這林家果然通著天,敏兒呀敏兒,你就和娘親這般離心的,這樣好的提攜賈家的機會,你都生生放過!賈母心裏含恨帶怨的想,她全然忘記了當初是誰指使了王氏,硬是要阻攔這門親事,還逼著林家額外拿出八十萬兩銀子做聘金,這些事情能瞞得了一時,又豈能瞞得了一世。


    賈母坐著思索良久,忽然站起來說道:“鴛鴦,叫王氏和她那個妹子過來,我有話要問。”


    王氏原本就在薛姨太太的屋子裏,她正千方百計的套話,可是憑她怎麽套,那薛家太太本就是什麽都不知道,又怎麽能給出什麽有用的消息。王氏正心焦不耐煩的時候,鴛鴦打發的小丫頭到了,王氏聽了賈母傳的話,心裏一驚,忙叫香菱文杏好歹替薛姨太太收拾了,便拉著她去上房見賈母。


    聽到院子裏有響動,賈母抬眼一瞧,見小丫頭打起簾子,王氏和薛家姨太太走了進來,那薛家姨太太癡癡傻傻的,竟象是不中用了一般,賈母心中一沉,不禁暗道:怕是從她這裏問不出什麽。


    王氏扯著薛姨太太上前請問,薛姨太太隻木訥的隨著王氏跪下,也不說話,賈母隻得說道:“姨太太是客,快不必多禮,丫頭們快扶姨太太起來。”


    薛姨太太也不知道道謝,隻木木的隨著小丫頭們的攙扶站了起來。賈母雙眉緊皺的看向王氏,王氏也不敢起身,隻跪著說道:“迴老太太,媳婦妹妹連遭打擊,有些迷了心。求老太太原諒。”


    賈母瞧了瞧薛姨太太那昏暗的眼神,便問王氏道:“可問清楚是怎麽迴事了?好端端的寶丫頭怎麽會得罪九阿哥?瞧著剛才那意思,竟是寶丫頭和蟠小子做下了什麽事情?王氏,好好的問問她!”


    許是“蟠小子,寶丫頭”這幾個字刺激了薛家姨太太,她忽然甩掉扶著她的小丫頭,瘋了一般的撲向賈母,隻抱著賈母的腿哭道:“老太太,救救我的蟠兒呀……”


    賈母嫌惡的瞧著薛家姨太太,這姐兒倆怎麽都這樣,綢緞衣裳見不得淚水的,沾了淚水衣裳便會掉色,她剛剛將王氏哭濕的那套誥命服換下,因想著迴頭去林府,才特意換上早先林家送來錦繡坊出品的金褐織錦團花萬福流雲紋春裝,這可是她頭一迴穿呀,可惜了了!


    王氏一瞧老太太的眼神兒不對,忙上前硬拉開薛家姨太太,低聲斥道:“妹妹,你做什麽,好好迴老太太的話,似這般象個什麽樣子。”


    自薛蟠失蹤之後,薛姨太太便吃不好睡不好,自然沒有王氏有力氣,便被她硬拽到一旁,許是聽了兒子的名字,她竟清醒過來,隻跪在賈母腳邊哭道:“老太太,如今我們也顧不得丟不丟人了,那一日蟠兒打發人迴來招集人手去幫他辦事,說是瞧中了誰家的丫頭,要聘了家來,可誰成想這一去就都沒迴來。老太太,您府上有權有勢,和那些個達官貴人熟,求您上問問,蟠兒到底是衝撞著那一位貴人,我們上門去磕頭陪罪,隻求放了蟠兒,他們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慧玉證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色闌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色闌珊並收藏紅樓之慧玉證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