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秋意正濃。一場盛大的宮廷宴會在太極宮內如期舉行。此次宴會是皇上為慶賀新政推行順利而設,也是為了鞏固朝廷的內部團結,邀請了朝中眾臣、各部官員、國子監的士子們,以及一些皇室宗親齊聚一堂。


    太極宮內,燈火通明,金碧輝煌的殿堂內,高掛的宮燈如繁星般點亮夜空。各種美酒佳肴擺滿長桌,絲竹管弦在大殿中悠然迴響。賓客們穿著華麗的衣服,彼此寒暄敬酒,仿佛一片祥和之景。然而,在這表麵的熱鬧背後,卻潛藏著暗潮。


    在宴會開始之前,國子監的士子們被安排在一角,等待覲見皇上。韓正、李安成、淩霜等人都在列,他們神情各異。韓正微微皺眉,心中依舊對朝廷的新政持有疑慮,而李安成則顯得格外謹慎,一言不發地打量著四周的權貴。


    “安成兄,這次宴會如此盛大,朝廷此舉,恐怕別有用意。”韓正低聲對李安成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李安成看了他一眼,低聲答道:“我們盡量謹慎行事,切不可再言激進之語。今天的場合非同尋常,若稍有不慎,便會惹禍上身。”


    韓正微微點頭,但心中依舊有所不甘。他迴望殿內的盛景,隻見那些達官貴人們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心中愈發感到不平。


    宴會開始後,皇上親臨大殿,眾人紛紛起身行禮。皇上笑容和煦,先是致辭,隨後賜酒眾臣,席間言語之中,頗有對新政推行成功的讚許之意。眾臣附和,場麵顯得其樂融融。


    然而,隨著酒意漸濃,朝中各派的分歧也逐漸顯露。一名年輕的官員敬酒時失言,無意間提到新政的困難,立刻引起了席間的微妙反應。皇上的臉色微微一沉,而另一名親近皇室的重臣立刻岔開話題,帶過了尷尬的氣氛。


    就在此時,身穿錦衣的文王爺低調地出現在宴會一側。他雖失勢已久,但依舊被朝廷邀請,以表仁厚之意。文王爺舉杯微笑,向幾名老臣寒暄,言辭中帶著幾分隱晦的提醒。


    “文王爺許久不見,今日氣色甚佳。”一名老臣恭敬地舉杯敬酒。


    文王爺微笑著答道:“老大人過獎了,如今朝廷政通人和,一切皆仰賴皇上的聖明決斷。”


    幾名老臣聞言,紛紛點頭附和。然而,文王爺的目光卻在殿內環視,仿佛在暗自觀察每一個人的表情。


    另一邊,國子監的士子們被允許上前覲見皇上。韓正等人走到皇座前,恭敬行禮。皇上微微點頭,隨即問道:“朕聽聞,國子監內議論頗多,士子們可有良策,輔佐朝廷?”


    韓正與李安成對視一眼,隨即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迴皇上,國子監的士子們皆以求學問道為己任,盡心盡力,不敢懈怠。新政推行,確有不易之處,但我們皆願盡綿薄之力,為朝廷分憂。”


    皇上點了點頭,目光略過眾人,最後停在了韓正的身上:“韓正,聽聞你在國子監中才學出眾,言辭犀利,直指弊端。朕欣慰你有這份心思,然忠諫需有分寸,切不可輕言反對。”


    韓正心頭一緊,趕緊拱手道:“臣愚鈍,承蒙皇上垂詢,不敢輕言反對,隻願為國家盡忠盡職。”


    皇上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什麽,但殿內眾人卻都明白,皇上這一番話,既是對韓正的提醒,也是對所有士子的警告。


    宴會繼續,氣氛看似和諧,卻暗藏洶湧。文王爺在暗處觀察,心中暗自權衡。幾名重臣則有意無意地與國子監的士子們攀談,試探他們的態度。


    此時,一名侍從急匆匆地走到皇上身旁,低聲耳語。皇上的眉頭微皺,隨即輕輕揮手。文王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細微的動作,心中暗自盤算。


    “今日之宴,朕甚是歡喜。眾卿皆是我大唐的棟梁,國子監的士子們更是國家的未來。”皇上舉起酒杯,笑道,“來,眾卿家,共飲此杯。”


    眾人紛紛舉杯,一片恭維之聲。韓正等士子雖然麵帶微笑,卻都感到這杯酒背後的隱隱寒意。


    就在宴會接近尾聲時,一名看似普通的內侍走到文王爺身旁,低聲道:“爺,有人傳話。”


    文王爺微不可察地點頭,隨即起身,告辭離開。大殿內的賓客們依然沉浸在宴會的歡愉中,未曾察覺到這一絲不尋常的變化。


    文王爺離開大殿後,迅速前往偏殿。待門關上後,他的臉色不再溫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冷厲與深沉的思慮。


    “看來,今晚的宴會隻是個幌子,真正的風波,還在暗處。”文王爺自言自語,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


    宴會的表麵雖平靜無波,但每一個與會者的心中卻各有心思。皇上通過這次宴會,試探了眾臣與士子的態度;文王爺則在暗中籌謀,繼續自己的計劃。國子監的士子們也隱約感受到了一場未明風暴的壓迫。


    長安城的秋夜,靜謐中暗藏殺機。宴會上的每一個動作與細微的表情,都仿佛在為未來的大局布下一顆顆棋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生一夢長安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俠情越世追夢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俠情越世追夢人並收藏浮生一夢長安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