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被樹成典型了
重生2008,從歐洲杯開始 作者:豆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城市團委最近有些忙,沒別的,就是學習新的中央精神。
學習的同時還得找典型,《金融危機下當代大學生的創新之路》,這是他們領導定的標題,可是寧城的這種典型在哪?
寧城雖說是蘇省省會,但創新之路真的不多,就算是創業,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大學生?太少了。
葉明明是寧城青年周刊的記者,也是這件事的直接負責人。
她沒別的事,就是找人,找符合標準的人。
“明明,找到了嗎?”
剛迴單位,她的小姐妹趙一楠就問了起來。
“沒有,找了幾個,都不符合,要麽年紀大,要麽就是個皮包公司。”
葉明明頭都大了,離領導交代的時間沒幾天了。
“你去沒去寧城工商局問問?”
“嗯?沒有,去那幹嘛。”
“他們那肯定有最詳細的注冊信息啊,直接搜索注冊人,按年齡,學曆來找。”
“總比你去街道問方便多了。”
“咦,有道理,早不說。”葉明明一聽,屁股還沒坐熱就重新站了起來。
趙一楠在後麵又喊了句,“讓老呂給你開證明,不然誰理你。”
然後就看見已經到了大門口的葉明明一個急轉跑進了老呂的辦公室。
趙一楠搖了搖頭,“唉,還是這麽急吼吼的。”
陳默最近有點煩,不為別的,現在的公司是在雨花的開發區,位置不怎麽好,最主要房租雖說便宜,但水電貴啊。
最主要是地方不夠了,就一個60平的小屋子,對於一個二十人的公司來說,有點逼仄了。
再說今年肯定會大量進人的。
他可不想因為簡陋的公司條件將一些優秀人才給漏了。
那就真是想哭都沒處說理去,誰讓你公司這麽破的。
所以搬遷是勢在必行的。
問題是該搬到哪,陳默考慮了很久。
“喂,陳總,有人找。”
“誰啊?”
“說是青年周刊的記者。”
“哦,那請他們上來吧。”
陳默不知道這人為啥找自己,但青年周刊這麽高大上的名字,自己還是不要拒絕的好。
葉明明是在工商局找到的陳默。
乍一看沒什麽特別的,但仔細想想好像挺符合自己的人設標準。
陳默說到底還是大四的學生,理論上還沒有畢業,這就符合當代大學生這點。
第二,他是去年開辦的公司,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但是利潤還不錯,在金融危機下活了下來,這就符合創業成功的標準。
而且聽說他們公司已經有快二十人,大部分都是還沒有畢業,或者畢業才一年的大學生,這就是為國家增加就業率,減輕社會負擔。
幾個加在一起,buff至少疊了三層。
葉明明仔細一看,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嗎,那還等什麽,馬不停蹄就找來了。
七樓,公司門口,陳默見到了葉明明,一個書卷氣很濃的女孩子。
“你好,我是青年周刊的葉明明,這是我的記者證。”
葉明明害怕被誤以為是騙子,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記者證拿了出來,
“如果還有疑問,你可以打電話給我們單位核實。”
陳默連忙擺手,開玩笑,記者證他是見過的,一模一樣,要是再打電話,豈不是打臉。
“不用,你好,我是陳默。”
“請進。”
陳默將葉明明帶進了會客室。
葉明明坐下後直接說明了來意,陳默一聽居然是采訪自己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又沒幹壞事,怕什麽。
“陳總,今天來的有點倉促,但確實像你這樣的創業大學生太難找了。”
陳默笑了笑,“葉老師,我有個疑問,怎麽突然要采訪我?”
“我們這邊就是一個遊戲公司,沒有什麽特別的。”
葉明明喝口水,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陳默一聽,怎麽自己現在這麽特別了?
“葉老師,這還是我第一次被參訪,有點緊張,你能不能教教我應該怎麽說,不然說的不好,鬧了笑話。”
葉明明連忙擺擺手,“你不用緊張,就是聊天,對了,這是我這次采訪的一些問題,你可以先看看,準備準備。”
陳默驚訝的接過兩張紙,上麵寫滿了一些問題,
“這個能提前準備?我還以為現場直播呢。”
“陳總,你看電視看多了吧,一般這種好事我們都會提前溝通的,隻有那種不好的事才會現場問答,而且基本都是在裏麵。”
“哦,你這樣一說,那我懂了。”
陳默當然懂,三十多年的飯不是白吃的。
大概一小時後,采訪結束,葉明明還特意在公司裏轉了一圈,跟幾個員工聊了聊,本來大飛還想湊過去,但是看到丁媛媛的眼神,慫了。
葉明明拒絕了陳默請吃飯的邀請,直接迴了單位,她得趕著將稿子寫出來,不然下周的期刊任務就完不成了,那還不被批死。
“老板,這個記者幹嘛來了?”
謝宇走到陳默身邊問了起來,他也被問了幾個問題,但就是簡單敷衍了幾句。
“采訪,反正是好事。”
“對了,公司我準備搬到河西。”
“河西?”
“不去上元區了?”
大飛奇怪的問道。
“不去了。”
“這個葉記者剛才提到,河西那邊成立了大學生創業產業園,所有租金免費三年。”
大飛眼睛一亮,“真的?”
“當然是真的,地方是按照公司規模分配的。”
“我們應該能分到個80平左右。”
“那真是太好了,而且那裏還是寧城重點發展的地方,環境也不錯。”
不但是謝宇,其他人聽說搬到河西都很開心。
“就是住宿的地方離公司有點遠了。”
“先克服吧,以後再說。”
陳默現在隻想將公司順利搬遷,至於其他的細枝末節以後再考慮,而且他未來的計劃是在河西建一個產業基地,現在過去倒也能四處看看。
到了下周一,陳默被采訪的事跡順利登上了青年周刊,葉明明特意寄了一本過來。
“陳默,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懷揣夢想,跟一幫誌同道合的夥伴,。。。。。”
一堆文字華麗的語句將陳默給誇了。
“這是你?”
大飛有些懷疑的看著期刊的內容。
“當然是我,新時代的四有青年,夢想遠大的當代大學生,別說,看的我都有點飄了。”
楊林站在一邊,接過期刊看了看,然後有些羨慕的說道,
“老板這姿態,感覺比隔壁的柴總都成熟。”
翻了翻期刊,突然說道,
“老板,你好像被樹成典型了?”
“嗯?”
陳默又重新看了下,果然最後葉明明真的將他樹成了寧城當代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
這就不一樣了,逼格瞬間提高了不少。
學習的同時還得找典型,《金融危機下當代大學生的創新之路》,這是他們領導定的標題,可是寧城的這種典型在哪?
寧城雖說是蘇省省會,但創新之路真的不多,就算是創業,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大學生?太少了。
葉明明是寧城青年周刊的記者,也是這件事的直接負責人。
她沒別的事,就是找人,找符合標準的人。
“明明,找到了嗎?”
剛迴單位,她的小姐妹趙一楠就問了起來。
“沒有,找了幾個,都不符合,要麽年紀大,要麽就是個皮包公司。”
葉明明頭都大了,離領導交代的時間沒幾天了。
“你去沒去寧城工商局問問?”
“嗯?沒有,去那幹嘛。”
“他們那肯定有最詳細的注冊信息啊,直接搜索注冊人,按年齡,學曆來找。”
“總比你去街道問方便多了。”
“咦,有道理,早不說。”葉明明一聽,屁股還沒坐熱就重新站了起來。
趙一楠在後麵又喊了句,“讓老呂給你開證明,不然誰理你。”
然後就看見已經到了大門口的葉明明一個急轉跑進了老呂的辦公室。
趙一楠搖了搖頭,“唉,還是這麽急吼吼的。”
陳默最近有點煩,不為別的,現在的公司是在雨花的開發區,位置不怎麽好,最主要房租雖說便宜,但水電貴啊。
最主要是地方不夠了,就一個60平的小屋子,對於一個二十人的公司來說,有點逼仄了。
再說今年肯定會大量進人的。
他可不想因為簡陋的公司條件將一些優秀人才給漏了。
那就真是想哭都沒處說理去,誰讓你公司這麽破的。
所以搬遷是勢在必行的。
問題是該搬到哪,陳默考慮了很久。
“喂,陳總,有人找。”
“誰啊?”
“說是青年周刊的記者。”
“哦,那請他們上來吧。”
陳默不知道這人為啥找自己,但青年周刊這麽高大上的名字,自己還是不要拒絕的好。
葉明明是在工商局找到的陳默。
乍一看沒什麽特別的,但仔細想想好像挺符合自己的人設標準。
陳默說到底還是大四的學生,理論上還沒有畢業,這就符合當代大學生這點。
第二,他是去年開辦的公司,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但是利潤還不錯,在金融危機下活了下來,這就符合創業成功的標準。
而且聽說他們公司已經有快二十人,大部分都是還沒有畢業,或者畢業才一年的大學生,這就是為國家增加就業率,減輕社會負擔。
幾個加在一起,buff至少疊了三層。
葉明明仔細一看,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嗎,那還等什麽,馬不停蹄就找來了。
七樓,公司門口,陳默見到了葉明明,一個書卷氣很濃的女孩子。
“你好,我是青年周刊的葉明明,這是我的記者證。”
葉明明害怕被誤以為是騙子,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記者證拿了出來,
“如果還有疑問,你可以打電話給我們單位核實。”
陳默連忙擺手,開玩笑,記者證他是見過的,一模一樣,要是再打電話,豈不是打臉。
“不用,你好,我是陳默。”
“請進。”
陳默將葉明明帶進了會客室。
葉明明坐下後直接說明了來意,陳默一聽居然是采訪自己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又沒幹壞事,怕什麽。
“陳總,今天來的有點倉促,但確實像你這樣的創業大學生太難找了。”
陳默笑了笑,“葉老師,我有個疑問,怎麽突然要采訪我?”
“我們這邊就是一個遊戲公司,沒有什麽特別的。”
葉明明喝口水,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陳默一聽,怎麽自己現在這麽特別了?
“葉老師,這還是我第一次被參訪,有點緊張,你能不能教教我應該怎麽說,不然說的不好,鬧了笑話。”
葉明明連忙擺擺手,“你不用緊張,就是聊天,對了,這是我這次采訪的一些問題,你可以先看看,準備準備。”
陳默驚訝的接過兩張紙,上麵寫滿了一些問題,
“這個能提前準備?我還以為現場直播呢。”
“陳總,你看電視看多了吧,一般這種好事我們都會提前溝通的,隻有那種不好的事才會現場問答,而且基本都是在裏麵。”
“哦,你這樣一說,那我懂了。”
陳默當然懂,三十多年的飯不是白吃的。
大概一小時後,采訪結束,葉明明還特意在公司裏轉了一圈,跟幾個員工聊了聊,本來大飛還想湊過去,但是看到丁媛媛的眼神,慫了。
葉明明拒絕了陳默請吃飯的邀請,直接迴了單位,她得趕著將稿子寫出來,不然下周的期刊任務就完不成了,那還不被批死。
“老板,這個記者幹嘛來了?”
謝宇走到陳默身邊問了起來,他也被問了幾個問題,但就是簡單敷衍了幾句。
“采訪,反正是好事。”
“對了,公司我準備搬到河西。”
“河西?”
“不去上元區了?”
大飛奇怪的問道。
“不去了。”
“這個葉記者剛才提到,河西那邊成立了大學生創業產業園,所有租金免費三年。”
大飛眼睛一亮,“真的?”
“當然是真的,地方是按照公司規模分配的。”
“我們應該能分到個80平左右。”
“那真是太好了,而且那裏還是寧城重點發展的地方,環境也不錯。”
不但是謝宇,其他人聽說搬到河西都很開心。
“就是住宿的地方離公司有點遠了。”
“先克服吧,以後再說。”
陳默現在隻想將公司順利搬遷,至於其他的細枝末節以後再考慮,而且他未來的計劃是在河西建一個產業基地,現在過去倒也能四處看看。
到了下周一,陳默被采訪的事跡順利登上了青年周刊,葉明明特意寄了一本過來。
“陳默,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懷揣夢想,跟一幫誌同道合的夥伴,。。。。。”
一堆文字華麗的語句將陳默給誇了。
“這是你?”
大飛有些懷疑的看著期刊的內容。
“當然是我,新時代的四有青年,夢想遠大的當代大學生,別說,看的我都有點飄了。”
楊林站在一邊,接過期刊看了看,然後有些羨慕的說道,
“老板這姿態,感覺比隔壁的柴總都成熟。”
翻了翻期刊,突然說道,
“老板,你好像被樹成典型了?”
“嗯?”
陳默又重新看了下,果然最後葉明明真的將他樹成了寧城當代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
這就不一樣了,逼格瞬間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