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城市團委最近有些忙,沒別的,就是學習新的中央精神。


    學習的同時還得找典型,《金融危機下當代大學生的創新之路》,這是他們領導定的標題,可是寧城的這種典型在哪?


    寧城雖說是蘇省省會,但創新之路真的不多,就算是創業,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大學生?太少了。


    葉明明是寧城青年周刊的記者,也是這件事的直接負責人。


    她沒別的事,就是找人,找符合標準的人。


    “明明,找到了嗎?”


    剛迴單位,她的小姐妹趙一楠就問了起來。


    “沒有,找了幾個,都不符合,要麽年紀大,要麽就是個皮包公司。”


    葉明明頭都大了,離領導交代的時間沒幾天了。


    “你去沒去寧城工商局問問?”


    “嗯?沒有,去那幹嘛。”


    “他們那肯定有最詳細的注冊信息啊,直接搜索注冊人,按年齡,學曆來找。”


    “總比你去街道問方便多了。”


    “咦,有道理,早不說。”葉明明一聽,屁股還沒坐熱就重新站了起來。


    趙一楠在後麵又喊了句,“讓老呂給你開證明,不然誰理你。”


    然後就看見已經到了大門口的葉明明一個急轉跑進了老呂的辦公室。


    趙一楠搖了搖頭,“唉,還是這麽急吼吼的。”


    陳默最近有點煩,不為別的,現在的公司是在雨花的開發區,位置不怎麽好,最主要房租雖說便宜,但水電貴啊。


    最主要是地方不夠了,就一個60平的小屋子,對於一個二十人的公司來說,有點逼仄了。


    再說今年肯定會大量進人的。


    他可不想因為簡陋的公司條件將一些優秀人才給漏了。


    那就真是想哭都沒處說理去,誰讓你公司這麽破的。


    所以搬遷是勢在必行的。


    問題是該搬到哪,陳默考慮了很久。


    “喂,陳總,有人找。”


    “誰啊?”


    “說是青年周刊的記者。”


    “哦,那請他們上來吧。”


    陳默不知道這人為啥找自己,但青年周刊這麽高大上的名字,自己還是不要拒絕的好。


    葉明明是在工商局找到的陳默。


    乍一看沒什麽特別的,但仔細想想好像挺符合自己的人設標準。


    陳默說到底還是大四的學生,理論上還沒有畢業,這就符合當代大學生這點。


    第二,他是去年開辦的公司,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但是利潤還不錯,在金融危機下活了下來,這就符合創業成功的標準。


    而且聽說他們公司已經有快二十人,大部分都是還沒有畢業,或者畢業才一年的大學生,這就是為國家增加就業率,減輕社會負擔。


    幾個加在一起,buff至少疊了三層。


    葉明明仔細一看,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嗎,那還等什麽,馬不停蹄就找來了。


    七樓,公司門口,陳默見到了葉明明,一個書卷氣很濃的女孩子。


    “你好,我是青年周刊的葉明明,這是我的記者證。”


    葉明明害怕被誤以為是騙子,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記者證拿了出來,


    “如果還有疑問,你可以打電話給我們單位核實。”


    陳默連忙擺手,開玩笑,記者證他是見過的,一模一樣,要是再打電話,豈不是打臉。


    “不用,你好,我是陳默。”


    “請進。”


    陳默將葉明明帶進了會客室。


    葉明明坐下後直接說明了來意,陳默一聽居然是采訪自己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又沒幹壞事,怕什麽。


    “陳總,今天來的有點倉促,但確實像你這樣的創業大學生太難找了。”


    陳默笑了笑,“葉老師,我有個疑問,怎麽突然要采訪我?”


    “我們這邊就是一個遊戲公司,沒有什麽特別的。”


    葉明明喝口水,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陳默一聽,怎麽自己現在這麽特別了?


    “葉老師,這還是我第一次被參訪,有點緊張,你能不能教教我應該怎麽說,不然說的不好,鬧了笑話。”


    葉明明連忙擺擺手,“你不用緊張,就是聊天,對了,這是我這次采訪的一些問題,你可以先看看,準備準備。”


    陳默驚訝的接過兩張紙,上麵寫滿了一些問題,


    “這個能提前準備?我還以為現場直播呢。”


    “陳總,你看電視看多了吧,一般這種好事我們都會提前溝通的,隻有那種不好的事才會現場問答,而且基本都是在裏麵。”


    “哦,你這樣一說,那我懂了。”


    陳默當然懂,三十多年的飯不是白吃的。


    大概一小時後,采訪結束,葉明明還特意在公司裏轉了一圈,跟幾個員工聊了聊,本來大飛還想湊過去,但是看到丁媛媛的眼神,慫了。


    葉明明拒絕了陳默請吃飯的邀請,直接迴了單位,她得趕著將稿子寫出來,不然下周的期刊任務就完不成了,那還不被批死。


    “老板,這個記者幹嘛來了?”


    謝宇走到陳默身邊問了起來,他也被問了幾個問題,但就是簡單敷衍了幾句。


    “采訪,反正是好事。”


    “對了,公司我準備搬到河西。”


    “河西?”


    “不去上元區了?”


    大飛奇怪的問道。


    “不去了。”


    “這個葉記者剛才提到,河西那邊成立了大學生創業產業園,所有租金免費三年。”


    大飛眼睛一亮,“真的?”


    “當然是真的,地方是按照公司規模分配的。”


    “我們應該能分到個80平左右。”


    “那真是太好了,而且那裏還是寧城重點發展的地方,環境也不錯。”


    不但是謝宇,其他人聽說搬到河西都很開心。


    “就是住宿的地方離公司有點遠了。”


    “先克服吧,以後再說。”


    陳默現在隻想將公司順利搬遷,至於其他的細枝末節以後再考慮,而且他未來的計劃是在河西建一個產業基地,現在過去倒也能四處看看。


    到了下周一,陳默被采訪的事跡順利登上了青年周刊,葉明明特意寄了一本過來。


    “陳默,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懷揣夢想,跟一幫誌同道合的夥伴,。。。。。”


    一堆文字華麗的語句將陳默給誇了。


    “這是你?”


    大飛有些懷疑的看著期刊的內容。


    “當然是我,新時代的四有青年,夢想遠大的當代大學生,別說,看的我都有點飄了。”


    楊林站在一邊,接過期刊看了看,然後有些羨慕的說道,


    “老板這姿態,感覺比隔壁的柴總都成熟。”


    翻了翻期刊,突然說道,


    “老板,你好像被樹成典型了?”


    “嗯?”


    陳默又重新看了下,果然最後葉明明真的將他樹成了寧城當代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


    這就不一樣了,逼格瞬間提高了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2008,從歐洲杯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陌並收藏重生2008,從歐洲杯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