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一見是於謙到來,倒吸口氣,連忙衝他彎腰拱手道:“末將參見於大人!”
於謙麵色烏黑,耷拉著眉毛,麵容疲憊,他擺了擺手道:“不必客氣。本官聽說將軍對於某的這次安排是大發雷霆,不依不饒,說說是怎麽迴事吧?”
金光連忙挑起大指道:“好!於大人的安排實在是好!末將佩服之極!”
於謙搖了搖頭,道:“但說無妨。你隻說說本官的這次安排倒底哪裏出錯了?說得有理,本官絕不怪罪,還要重重獎勵!”
他迴頭看了看眾抗糧食的百姓,眉頭擰成了疙瘩。
金光咽了幾口唾沫,上前步,衝於謙抱拳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末將就鬥膽直說了!”
於謙頻頻點頭:“隻管說!”
金光咬了咬牙,眼一閉,指著眾百姓道:“他們這樣搬運糧食,可是大錯特錯,運送的糧食少這一點姑且不提,單隻是安全就大出問題。這麽多人烏壓壓擠在起,也先大軍不來則可,若是一來,無須多少兵馬,僅一兩千騎兵,就可把這些人全部掃掉!”
他看了看眾人,又道:“我可是親自同他們打過仗的,深知他們的厲害!”
於謙倒吸口氣,迴頭看了看眾百姓,連連點頭道:“將軍言之有理,於某大意了!”隨後他衝金光道:“依將軍之見,該當如何?”
金光眉頭擰成疙瘩,手托著下巴道:“依末將之見,當然是撤下百姓,由專門的運輸隊負責!”
於謙臉沉下來,道:“也先大軍旦夕到來,專門的運輸隊哪裏能盡快完成搬運任務!”
金光又道:“那就退而求其次,派幾千人沿途守衛,若也先軍來,也可抵擋陣子,讓百姓安全撤離!”
於謙抬頭道:“隻好如此了!多謝將軍提醒,於某險些犯下大錯!”
金光頓時臉紅了起來,撓著頭直道:“於大人哪裏能犯錯?隻是心急罷了!”
眾人商談完畢,金光帶來的士卒,有一半人分散開來,守在大路兩邊,擔當守衛,其它的士卒和百姓,則繼續搬運糧食。
眾百姓見此情狀,頻頻點頭道:“如此,我們搬運糧食也放心多了!”他們咬緊牙關,拚命地搬起來。
浩浩蕩蕩的搬運糧食大軍,人拉肩抗,晝夜不停地搬運糧食,隊伍綿延不絕,幾乎從京師到屯糧地拉成了條直線。
經過三天三夜的不懈努力,終於把糧食全搬運到了京師。
於謙看著堆積如山的糧食,長出口氣,頻頻點頭道:“這下本官就放心多了。”
柳隨風見狀,也是喜上眉梢,連連道:“有了這麽多糧食,京師的士卒足可以吃半年!也先老賊想要拿下京師,更是勢比登天!”
眾文武百官挑起大指連連稱讚。
景泰帝也眉飛色舞道:“朕原料想,這些糧食最快也要半個月才能運到,沒想到三天就完工,於卿家可是立了大功!”
於謙連連搖頭道:“陛下過獎了,這都是軍民努力奮戰的結果,於某何德何能?”
胡大用上前道:“陛下,要重賞他們!不知陛下賞他們些什麽?”
景泰帝低頭沉思起來,柳隨風上前步道:“陛下,這些都是他們份內之事,何必獎賞?也先大軍若是殺來,那是顆粒無存,他們豈能不拚命努力?”
景泰帝頻頻點頭道:“很是!很是!”
眾文武百官向後退了幾步,互相看看,連連搖頭。
費恩和上官雲跟著那位東廠統領,向西邊走去。他們一連走了兩天兩夜,來到處山包前,這裏群山環繞,樹木鬱鬱蔥蔥,周圍沒有人家。
東廠統領帶隊進入那山包,四處尋找起來,終於在山包後的處密林中,找到了隊車輛,都是平板推車,車上堆滿了棕色的箱子,一排連著一排,不知有多少。
東廠統領看著這些箱子,滿臉紅光道:“真不錯啊,沒想到它們都在這裏,還沒有被人取走!”
費恩上前打開口箱子,頓時白光耀眼,箱子內裝的全是重達十兩的細絲雪花銀元寶,他不由倒吸口氣,連退了幾步,連聲道:“這得多少銀子?”
東廠統領昂首挺胸,指著這些箱子道:“這就是那四十萬明軍三個月的餉銀,總數二百四十萬兩!”他頓了頓,又道:“大家把箱子清點下,看少了沒有,然後返迴!”
眾東廠太監上前去清點箱子。
費恩繞著箱子走了幾圈,衝那名東廠統領道:“你可是真是老梗!這麽多銀子,你就敢放心扔到這兒,返迴京師?”他拍了拍箱子,趾高氣揚道:“若是這銀子被別人取走了,你怎麽辦?”
東廠統領倒吸口氣,連連點頭道:“當時事情急迫,咱家急於返迴京師,顧不得這些銀子了!”
上官雲仰麵朝天哈哈大笑道:“還有什麽急事,比這四十大軍的軍餉還要重要?”
東廠統領愣了下,點頭道:“有的!”
此言一出,眾人全愣了,“怎麽可能還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呢?”
東廠統領接著道:“咱家聽說土木堡之變,陛下被俘的消息後,心急如焚,因此要連夜返迴京師,彈壓局勢,穩住大明江山,你們說這事重要不重要?”
眾人呆了下,低頭思索片刻,連連點頭,“這事倒是重要,不過——”
“不過——”東廠統領上前步,抬頭看天道:“咱家迴去晚了,新皇已經登基。”他想了想,還要說什麽,又閉上嘴,低下了頭。
費恩點點頭道:“您老倒是堅決果斷,令在下佩服,不愧王振要把你留在京師。”他又道:“但是現在新皇已經登基,你又能做什麽?”
東廠統領低下頭,攤開雙手道:“隻好盡心盡力,輔佐新陛下了!”
眾人仰麵朝天,發出陣陣“哈哈哈”的聲音,在山林中迴蕩。
他們點齊了銀兩,押運著銀子向京師走去。
趕到京師時,又過了三天,此時的京師已經大變樣了,不再像剛開始那麽混亂,而是井井有條,做買賣的、運輸的還有修橋補路的,人們各安其職,忙碌起來。
他們沒有走西門和北門,而是來到了南門前,此時已是夕陽西下了。
於謙麵色烏黑,耷拉著眉毛,麵容疲憊,他擺了擺手道:“不必客氣。本官聽說將軍對於某的這次安排是大發雷霆,不依不饒,說說是怎麽迴事吧?”
金光連忙挑起大指道:“好!於大人的安排實在是好!末將佩服之極!”
於謙搖了搖頭,道:“但說無妨。你隻說說本官的這次安排倒底哪裏出錯了?說得有理,本官絕不怪罪,還要重重獎勵!”
他迴頭看了看眾抗糧食的百姓,眉頭擰成了疙瘩。
金光咽了幾口唾沫,上前步,衝於謙抱拳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末將就鬥膽直說了!”
於謙頻頻點頭:“隻管說!”
金光咬了咬牙,眼一閉,指著眾百姓道:“他們這樣搬運糧食,可是大錯特錯,運送的糧食少這一點姑且不提,單隻是安全就大出問題。這麽多人烏壓壓擠在起,也先大軍不來則可,若是一來,無須多少兵馬,僅一兩千騎兵,就可把這些人全部掃掉!”
他看了看眾人,又道:“我可是親自同他們打過仗的,深知他們的厲害!”
於謙倒吸口氣,迴頭看了看眾百姓,連連點頭道:“將軍言之有理,於某大意了!”隨後他衝金光道:“依將軍之見,該當如何?”
金光眉頭擰成疙瘩,手托著下巴道:“依末將之見,當然是撤下百姓,由專門的運輸隊負責!”
於謙臉沉下來,道:“也先大軍旦夕到來,專門的運輸隊哪裏能盡快完成搬運任務!”
金光又道:“那就退而求其次,派幾千人沿途守衛,若也先軍來,也可抵擋陣子,讓百姓安全撤離!”
於謙抬頭道:“隻好如此了!多謝將軍提醒,於某險些犯下大錯!”
金光頓時臉紅了起來,撓著頭直道:“於大人哪裏能犯錯?隻是心急罷了!”
眾人商談完畢,金光帶來的士卒,有一半人分散開來,守在大路兩邊,擔當守衛,其它的士卒和百姓,則繼續搬運糧食。
眾百姓見此情狀,頻頻點頭道:“如此,我們搬運糧食也放心多了!”他們咬緊牙關,拚命地搬起來。
浩浩蕩蕩的搬運糧食大軍,人拉肩抗,晝夜不停地搬運糧食,隊伍綿延不絕,幾乎從京師到屯糧地拉成了條直線。
經過三天三夜的不懈努力,終於把糧食全搬運到了京師。
於謙看著堆積如山的糧食,長出口氣,頻頻點頭道:“這下本官就放心多了。”
柳隨風見狀,也是喜上眉梢,連連道:“有了這麽多糧食,京師的士卒足可以吃半年!也先老賊想要拿下京師,更是勢比登天!”
眾文武百官挑起大指連連稱讚。
景泰帝也眉飛色舞道:“朕原料想,這些糧食最快也要半個月才能運到,沒想到三天就完工,於卿家可是立了大功!”
於謙連連搖頭道:“陛下過獎了,這都是軍民努力奮戰的結果,於某何德何能?”
胡大用上前道:“陛下,要重賞他們!不知陛下賞他們些什麽?”
景泰帝低頭沉思起來,柳隨風上前步道:“陛下,這些都是他們份內之事,何必獎賞?也先大軍若是殺來,那是顆粒無存,他們豈能不拚命努力?”
景泰帝頻頻點頭道:“很是!很是!”
眾文武百官向後退了幾步,互相看看,連連搖頭。
費恩和上官雲跟著那位東廠統領,向西邊走去。他們一連走了兩天兩夜,來到處山包前,這裏群山環繞,樹木鬱鬱蔥蔥,周圍沒有人家。
東廠統領帶隊進入那山包,四處尋找起來,終於在山包後的處密林中,找到了隊車輛,都是平板推車,車上堆滿了棕色的箱子,一排連著一排,不知有多少。
東廠統領看著這些箱子,滿臉紅光道:“真不錯啊,沒想到它們都在這裏,還沒有被人取走!”
費恩上前打開口箱子,頓時白光耀眼,箱子內裝的全是重達十兩的細絲雪花銀元寶,他不由倒吸口氣,連退了幾步,連聲道:“這得多少銀子?”
東廠統領昂首挺胸,指著這些箱子道:“這就是那四十萬明軍三個月的餉銀,總數二百四十萬兩!”他頓了頓,又道:“大家把箱子清點下,看少了沒有,然後返迴!”
眾東廠太監上前去清點箱子。
費恩繞著箱子走了幾圈,衝那名東廠統領道:“你可是真是老梗!這麽多銀子,你就敢放心扔到這兒,返迴京師?”他拍了拍箱子,趾高氣揚道:“若是這銀子被別人取走了,你怎麽辦?”
東廠統領倒吸口氣,連連點頭道:“當時事情急迫,咱家急於返迴京師,顧不得這些銀子了!”
上官雲仰麵朝天哈哈大笑道:“還有什麽急事,比這四十大軍的軍餉還要重要?”
東廠統領愣了下,點頭道:“有的!”
此言一出,眾人全愣了,“怎麽可能還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呢?”
東廠統領接著道:“咱家聽說土木堡之變,陛下被俘的消息後,心急如焚,因此要連夜返迴京師,彈壓局勢,穩住大明江山,你們說這事重要不重要?”
眾人呆了下,低頭思索片刻,連連點頭,“這事倒是重要,不過——”
“不過——”東廠統領上前步,抬頭看天道:“咱家迴去晚了,新皇已經登基。”他想了想,還要說什麽,又閉上嘴,低下了頭。
費恩點點頭道:“您老倒是堅決果斷,令在下佩服,不愧王振要把你留在京師。”他又道:“但是現在新皇已經登基,你又能做什麽?”
東廠統領低下頭,攤開雙手道:“隻好盡心盡力,輔佐新陛下了!”
眾人仰麵朝天,發出陣陣“哈哈哈”的聲音,在山林中迴蕩。
他們點齊了銀兩,押運著銀子向京師走去。
趕到京師時,又過了三天,此時的京師已經大變樣了,不再像剛開始那麽混亂,而是井井有條,做買賣的、運輸的還有修橋補路的,人們各安其職,忙碌起來。
他們沒有走西門和北門,而是來到了南門前,此時已是夕陽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