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隻是孟昭自己知曉,卻是萬萬不會訴諸於口的。
不然這鄭克邪再棒槌,知道對方是打著利用自己的想法,肯定會立刻翻臉。
不過眼下他卻是一無所知,反而將孟昭當成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大吐苦水。
諸如山上生活清苦,學武艱難,師兄弟勾心鬥角之類,不免還特意在唐玲兒耳邊說了幾句史思明的壞話。
他也覺得奇怪,明明之前對孟昭還是恨得要死,怎麽突然大家就成了“好朋友”了?
孟昭深諳交際之道,隨聲附和,也隨口編造了幾句在慈恩寺中念經拜佛的枯燥,言談之間,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總之完全是把鄭克邪以及唐玲兒兩人當成孩子哄弄。
年齡與閱曆並不是成正比的,尤其是這種武道宗門出身之人,大多在師門環境下長大,對於人心險惡,世事變幻,了解的並不多。
等時候差不多,孟昭才故意問道,
“其實我倒是有一個好奇和疑問,火龍洞位列十三家之一,於赤縣神州也是一等一的武道聖地,緣何會如此看重孫家,甚至不惜與我孟家為敵呢?”
一聽這話,鄭克邪與唐玲兒臉色倒有幾分不好意思,麵麵相覷之後,方才由鄭克邪說道,
“其實這件事倒也沒什麽不可告人的,我火龍洞與南安孫家,本沒有什麽瓜葛,隻是一年多以前,孫家特地找了過來,並向我師門獻上一個秘密。
讓我師門承情,不得不為他斡旋幾分,並由我師收下他孫家一個子孫為徒作為迴報。
再加上你孟家與白頭山關係很好,而我火龍洞與白頭山向來為死敵,世仇,自然也就更加傾向於孫家了。”
孟昭對這些恩仇關係倒不是太過在意,反而將關注點放在孫家得到火龍洞關照的起因上,是什麽秘密,能讓火龍洞如此承情?這倒是讓他產生一絲興趣。
畢竟是火龍洞,所以這秘密肯定也小不了。
不過,之後兩人的口風就變得極嚴,任孟昭如何套話,兩人都不將此行來南安的目的,以及那孫家所奉上的秘密透露出來,讓他多了幾分失望。
最終,這次品茶論武,也隻是讓孟昭得到一個不算清晰的消息,不過好歹也是一個追查的方向……
待迴到府中,還沒等孟昭迴去洗漱幹淨,換身衣服,就被人叫到孟繼祖和孟弘道兩人的跟前。
孟川和孟蓉也在一旁候著,本來眼中滿是擔心,看孟昭安然無恙的返迴,這才鬆了口氣。
見到孟昭,孟繼祖臉色不是很好看,雄武的身軀坐在披著虎皮的太師椅上,二話不說,當頭就是一掌劈下,勢若千鈞,並未有任何先天真氣外放,然而,單單隻是一股沉凝雄奇的氣勢,便叫孟昭通體發涼,四肢僵硬,難以動彈,更不要說躲避和硬抗了。
當然,這一掌最終也沒有落下來,隻是掌風落到孟昭頭頂時,氣勁一泄,便無任何威力。
明顯是孟繼祖刻意給他一個教訓。
撤迴掌勁,孟繼祖挑眉沉麵,目中帶著一縷濃濃的壓迫感,出聲問道,
“如何,我這一掌,你可能躲得開,接得住?”
孟昭思忖再三,覺得以他目下的水準,縱然傾盡全力,也沒法子掙脫孟繼祖的氣勢壓迫,故而麵對這一掌,隻能閉目等死,所謂躲開,以及接住,也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他又在心裏算了一筆賬,假如他換血成功,覺醒紫元龍體,脫胎換骨,根基大漲,再配合赤旗令,或可掙脫束縛,有躲開的可能。
而若是再以紫元龍體的不世天資,修持赤龍都天秘典,哪怕隻是初入大成,應該也可以接下這一掌,隻不過結局可能不太好,大概率直接被錘死,小概率才有機會重傷躲過去。
這隻是他腦海當中粗略的一個想法,倒不一定正確。
雖然念頭很多,但孟昭還是扮做乖巧,老老實實的低頭道,
“迴大伯,這一掌內有天地,有若蒼天覆壓,大勢滔滔,其力無窮,我躲不開,也接不住。”
孟繼祖這才臉色舒緩,知道這小子眼力還是有的,沒有不知天高地厚,哼道,
“假如這一掌不是我所發,而是旁的高手對你施展,你自覺結局如何?”
“迴大伯,若剛剛那一掌是敵人所發,小侄如今恐怕已經性命不保。”
這也是實話,他再是天資縱橫,機遇非凡,始終敵不過時間太短這一短板,更不要說孟繼祖的武道修為深不可測。
孟繼祖狠狠一派手邊案桌,發出砰的一聲悶響,怒道,
“既知道自己武功不濟,為何屢屢行險?
你當真以為在這南安就沒有殺不了你的人了嗎?”
原來,孟川和孟蓉急匆匆返家之後,便顧不得被責罰的可能,連忙尋孟繼祖和孟弘道,將今日外出所見之人,所遇之事,一一道出,同時也將孟昭貿然赴約之事吐了出來。
孟繼祖對於三人偷偷溜出孟府之事倒也並沒有多麽憤怒,小孩子也不能總圈在府中,況且孟昭安排也算老成,有呂忠在暗中保護,應該不會有危險。
而對於孟昭算計那火龍洞師兄妹,幫孟蓉奪得赤尾靈狐一事,孟繼祖和孟弘道也表示認可和讚賞,此事可見孟昭之急智。
但讓兩人勃然大怒,難以接受的是,孟昭竟然貿然接受火龍洞傳人的邀請,去什麽茶樓,玩什麽切磋武學,簡直是胡鬧。
豈不聞之前孟文便是被史思明以切磋武學之名,打成重傷,躺了許久,近期才能下地,恢複過來。
而那火龍洞之人就算借機殺了孟昭,那也隻能秋後算賬,卻對孟昭本人安危無濟於事。
不要說敢不敢的問題,史思明能做得,你怎麽知道人家的同門師兄弟做不得?
何況之前雙方才發生爭執,雖衝突沒有擴大,但矛盾已經產生,對方豈能善了?
故而,見到孟昭平安迴府之後,孟繼祖與孟弘道安心之餘,也不免想要好好管教一番,免得孟昭日後粗心大意,再三行險,早晚會出事。
老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
同理,行險之人,往往就死在這上麵,你以為不可能,老天卻偏偏將之變成可能。
這才有了這番動作。
不然這鄭克邪再棒槌,知道對方是打著利用自己的想法,肯定會立刻翻臉。
不過眼下他卻是一無所知,反而將孟昭當成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大吐苦水。
諸如山上生活清苦,學武艱難,師兄弟勾心鬥角之類,不免還特意在唐玲兒耳邊說了幾句史思明的壞話。
他也覺得奇怪,明明之前對孟昭還是恨得要死,怎麽突然大家就成了“好朋友”了?
孟昭深諳交際之道,隨聲附和,也隨口編造了幾句在慈恩寺中念經拜佛的枯燥,言談之間,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總之完全是把鄭克邪以及唐玲兒兩人當成孩子哄弄。
年齡與閱曆並不是成正比的,尤其是這種武道宗門出身之人,大多在師門環境下長大,對於人心險惡,世事變幻,了解的並不多。
等時候差不多,孟昭才故意問道,
“其實我倒是有一個好奇和疑問,火龍洞位列十三家之一,於赤縣神州也是一等一的武道聖地,緣何會如此看重孫家,甚至不惜與我孟家為敵呢?”
一聽這話,鄭克邪與唐玲兒臉色倒有幾分不好意思,麵麵相覷之後,方才由鄭克邪說道,
“其實這件事倒也沒什麽不可告人的,我火龍洞與南安孫家,本沒有什麽瓜葛,隻是一年多以前,孫家特地找了過來,並向我師門獻上一個秘密。
讓我師門承情,不得不為他斡旋幾分,並由我師收下他孫家一個子孫為徒作為迴報。
再加上你孟家與白頭山關係很好,而我火龍洞與白頭山向來為死敵,世仇,自然也就更加傾向於孫家了。”
孟昭對這些恩仇關係倒不是太過在意,反而將關注點放在孫家得到火龍洞關照的起因上,是什麽秘密,能讓火龍洞如此承情?這倒是讓他產生一絲興趣。
畢竟是火龍洞,所以這秘密肯定也小不了。
不過,之後兩人的口風就變得極嚴,任孟昭如何套話,兩人都不將此行來南安的目的,以及那孫家所奉上的秘密透露出來,讓他多了幾分失望。
最終,這次品茶論武,也隻是讓孟昭得到一個不算清晰的消息,不過好歹也是一個追查的方向……
待迴到府中,還沒等孟昭迴去洗漱幹淨,換身衣服,就被人叫到孟繼祖和孟弘道兩人的跟前。
孟川和孟蓉也在一旁候著,本來眼中滿是擔心,看孟昭安然無恙的返迴,這才鬆了口氣。
見到孟昭,孟繼祖臉色不是很好看,雄武的身軀坐在披著虎皮的太師椅上,二話不說,當頭就是一掌劈下,勢若千鈞,並未有任何先天真氣外放,然而,單單隻是一股沉凝雄奇的氣勢,便叫孟昭通體發涼,四肢僵硬,難以動彈,更不要說躲避和硬抗了。
當然,這一掌最終也沒有落下來,隻是掌風落到孟昭頭頂時,氣勁一泄,便無任何威力。
明顯是孟繼祖刻意給他一個教訓。
撤迴掌勁,孟繼祖挑眉沉麵,目中帶著一縷濃濃的壓迫感,出聲問道,
“如何,我這一掌,你可能躲得開,接得住?”
孟昭思忖再三,覺得以他目下的水準,縱然傾盡全力,也沒法子掙脫孟繼祖的氣勢壓迫,故而麵對這一掌,隻能閉目等死,所謂躲開,以及接住,也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他又在心裏算了一筆賬,假如他換血成功,覺醒紫元龍體,脫胎換骨,根基大漲,再配合赤旗令,或可掙脫束縛,有躲開的可能。
而若是再以紫元龍體的不世天資,修持赤龍都天秘典,哪怕隻是初入大成,應該也可以接下這一掌,隻不過結局可能不太好,大概率直接被錘死,小概率才有機會重傷躲過去。
這隻是他腦海當中粗略的一個想法,倒不一定正確。
雖然念頭很多,但孟昭還是扮做乖巧,老老實實的低頭道,
“迴大伯,這一掌內有天地,有若蒼天覆壓,大勢滔滔,其力無窮,我躲不開,也接不住。”
孟繼祖這才臉色舒緩,知道這小子眼力還是有的,沒有不知天高地厚,哼道,
“假如這一掌不是我所發,而是旁的高手對你施展,你自覺結局如何?”
“迴大伯,若剛剛那一掌是敵人所發,小侄如今恐怕已經性命不保。”
這也是實話,他再是天資縱橫,機遇非凡,始終敵不過時間太短這一短板,更不要說孟繼祖的武道修為深不可測。
孟繼祖狠狠一派手邊案桌,發出砰的一聲悶響,怒道,
“既知道自己武功不濟,為何屢屢行險?
你當真以為在這南安就沒有殺不了你的人了嗎?”
原來,孟川和孟蓉急匆匆返家之後,便顧不得被責罰的可能,連忙尋孟繼祖和孟弘道,將今日外出所見之人,所遇之事,一一道出,同時也將孟昭貿然赴約之事吐了出來。
孟繼祖對於三人偷偷溜出孟府之事倒也並沒有多麽憤怒,小孩子也不能總圈在府中,況且孟昭安排也算老成,有呂忠在暗中保護,應該不會有危險。
而對於孟昭算計那火龍洞師兄妹,幫孟蓉奪得赤尾靈狐一事,孟繼祖和孟弘道也表示認可和讚賞,此事可見孟昭之急智。
但讓兩人勃然大怒,難以接受的是,孟昭竟然貿然接受火龍洞傳人的邀請,去什麽茶樓,玩什麽切磋武學,簡直是胡鬧。
豈不聞之前孟文便是被史思明以切磋武學之名,打成重傷,躺了許久,近期才能下地,恢複過來。
而那火龍洞之人就算借機殺了孟昭,那也隻能秋後算賬,卻對孟昭本人安危無濟於事。
不要說敢不敢的問題,史思明能做得,你怎麽知道人家的同門師兄弟做不得?
何況之前雙方才發生爭執,雖衝突沒有擴大,但矛盾已經產生,對方豈能善了?
故而,見到孟昭平安迴府之後,孟繼祖與孟弘道安心之餘,也不免想要好好管教一番,免得孟昭日後粗心大意,再三行險,早晚會出事。
老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
同理,行險之人,往往就死在這上麵,你以為不可能,老天卻偏偏將之變成可能。
這才有了這番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