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太史慈的理想
三國袁術,從不稱帝開始 作者:剛二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義大功,術無以為報,身邊僅有一把我袁氏家傳寶弓,乃是數十年前天子所賜,今日本將當贈於你!”
袁術果斷解下身上的黃金弓。
周圍的眾將全部眼紅。
這可是黃金弓!
還是天子禦賜!
這已經不是兵器,而是寶物了。
更是袁術的隨身之物。
若是輕易賜予一個外將,別說張勳,就是紀靈都要跳起來吃醋反對。
但是太史慈不同,這可是能一箭射殺淩操的猛人!
剛剛的戰場,太史慈也完全證明了自己。
此時的孫邵心中更在後悔,認為主公劉繇不該聽從劉曄的慫恿,為了跟袁術聯姻結盟,把太史慈給讓出去。
隻是麵對一群兇神惡煞的淮南兵將,孫邵很識趣的沒有開口。
太史慈更是莫名有些惶恐。
現在的他,還不是未來的江東名將,而僅僅是一個二十出頭,領兵數月的小將而已,除了神亭跟孫策一戰,也沒立什麽大功。
這突然就獲得代表天子的禦賜寶弓,太史慈本能的連連拒絕,“左將軍不可,小人並無尺寸之功,如何能使得如此寶物?”
“哎!”
袁術一擺手,故作生氣道:“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寶弓贈英雄!此弓在吾手,不過一裝飾耳,但在子義之手,卻能戰場立功,沙場揚名! 莫非子義不願提七尺劍,升天子階,博他個封妻蔭子,萬世留名?”
“這……”
太史慈沒話說了,因為袁術的話,簡直說到他心坎裏去了。
曆代唯有功勳卓著的名將,或者權勢滔天的權臣,才有資格劍履上殿,侍立於天子的台階之下。
故此提七尺劍,升天子階,從此封妻蔭子,光耀門楣一直是太史慈的最大理想,但這個理想,他隻是心裏想想,從不敢宣之於口。
此時被袁術一語道出,頓時讓太史慈心中感動,“左將軍真乃我太史慈此生知己!”
當即也不矯情。
太史慈鄭重收下這把天子禦賜黃金弓,令的眾將一片眼紅。
紀靈更是眼睛一瞪,上前抱拳道:“主公,如今孫策大敗,何不讓軍師下令,乘勝追擊?若是攻打宣城,末將願為敢死先登!”
“還有末將!”
“末將等願意再戰!”
陳蘭雷薄爭先恐後。
這一場渡江首戰就獲得大勝,無疑讓眾將克服了對孫策的畏懼之心,更讓眾將知道,原來孫策也是人,也會敗!
再加上天子寶弓的刺激,所有武將的戰意都開始沸騰了。
袁術其實也有些意動。
畢竟在曆史上,他被孫家人背刺的太慘了,如今孫策戰敗,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時候。
“子揚以為如何?”
袁術期待的看向劉曄。
劉曄的表情卻很嚴肅,直接舉起袁術給他的令劍道:“眾將聽令,全部迴營休整,不得追擊,更不準靠近宣城一步!”
“這……”
“哎!”
“軍師還是太年輕,太膽小了……”
居然這麽好的機會也不上。
紀靈和張勳對視一眼,眼神都浮現出一絲不滿,但袁術深知劉曄之能,盡管不明白,卻依然堅定的站在劉曄這邊,“都愣著幹什麽,還不迴營修整?”
“喏!”
眾將不敢違背軍令,隻能無奈的退下。
孫邵也拉著太史慈和祖郎離開,軍帳中很快剩下袁術劉曄兩人,袁術這才問道,“如今我軍士氣正旺,軍師為何不追?”
劉曄沒有迴答,而是反問,“主公之將,比之孫策之將如何?”
“不如也!”
袁術聞言沉默,也明白了劉曄的苦衷。
別看今天這一戰,劉曄以猛將在前,精兵在後的戰術殺的孫策軍卒落花流水,死傷慘重。
但那是建立在出其不意,還有孫策軍卒驕橫大意的基礎上。
同時以孫策之勇,周瑜之智,自己能這一招,孫策也能用,而且憑借江東那一幫子猛將,隻會用的比自己更好,更強。
“也就是說,子揚擔心,我們這第一仗隻是僥幸獲勝,後麵繼續戰鬥,我們可能會敗?”袁術臉色陰沉的問道。
劉曄點點頭,又搖搖頭,“孫策雖兵精將猛,到底兵馬不如主公,錢糧不如主公……”
確實。
自己身為四世三公,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
比如贈予太史慈的天子寶弓,自己家裏就足有幾十副。
其他珍寶更是數不勝數。
放眼天下諸侯,自己也許不是最強的,卻是最有錢的!
河北袁紹都要靠邊站!
更別說現在隻會挖墳摸金的曹操了。
“既然子揚擔心的不是兵馬錢糧的問題,難道子揚擔心的是江東水軍……”袁術想到了唯一能讓劉曄忌憚的,那就是江東水軍!
畢竟曆史上江東最強的永遠不是步卒,而是水軍,甚至有江東軍卒在水戰時勇猛無敵,到了陸地上就成了軟腳蝦,被敵人壓著打了。
以至於最後還發生了張遼八百人,追殺孫權十萬人的離譜事情,可見上岸後的江東軍卒戰鬥力到底有多差。
跟如今孫策所統領的軍卒,那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偏偏水軍還是控製長江的命脈!
交戰中,誰的水軍能夠控製江麵獲得優勢,誰就能很大程度上,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袁術想到這裏,忽然悚然一驚,“哪怕在陸地上打敗孫策十次,但隻要在水戰中敗一次,我們就會陷入很大的被動!”
到時候,要麽放棄涇縣彭澤,撤退到廬江豫章,要麽就可能被江東水軍徹底封鎖,無法再返迴淮南。
袁術頓時叫了聲不好,急忙看向身邊親衛道:“你速速前往渡口,探查潘璋和江東水軍的情報!”
“喏!”
親衛不敢怠慢,飛速策馬趕往距離夾在彭澤與涇縣之間的臨時水寨,劉曄也欣喜的看著袁術。
做謀臣的,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和主公之間沒有默契,乃至遭遇猜忌,落得如陳宮那般,言不聽計不從的下場。
現在劉曄隻是略微提醒,袁術就能迅速反應過來,這無疑證明了君臣之間的默契。
“子敬,你看了吧,當初我沒有選擇搬去江東,而是留在淮南,也許是對的,反而是你……”
劉曄忽然想到了什麽,神情有些擔心和黯然。
袁術果斷解下身上的黃金弓。
周圍的眾將全部眼紅。
這可是黃金弓!
還是天子禦賜!
這已經不是兵器,而是寶物了。
更是袁術的隨身之物。
若是輕易賜予一個外將,別說張勳,就是紀靈都要跳起來吃醋反對。
但是太史慈不同,這可是能一箭射殺淩操的猛人!
剛剛的戰場,太史慈也完全證明了自己。
此時的孫邵心中更在後悔,認為主公劉繇不該聽從劉曄的慫恿,為了跟袁術聯姻結盟,把太史慈給讓出去。
隻是麵對一群兇神惡煞的淮南兵將,孫邵很識趣的沒有開口。
太史慈更是莫名有些惶恐。
現在的他,還不是未來的江東名將,而僅僅是一個二十出頭,領兵數月的小將而已,除了神亭跟孫策一戰,也沒立什麽大功。
這突然就獲得代表天子的禦賜寶弓,太史慈本能的連連拒絕,“左將軍不可,小人並無尺寸之功,如何能使得如此寶物?”
“哎!”
袁術一擺手,故作生氣道:“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寶弓贈英雄!此弓在吾手,不過一裝飾耳,但在子義之手,卻能戰場立功,沙場揚名! 莫非子義不願提七尺劍,升天子階,博他個封妻蔭子,萬世留名?”
“這……”
太史慈沒話說了,因為袁術的話,簡直說到他心坎裏去了。
曆代唯有功勳卓著的名將,或者權勢滔天的權臣,才有資格劍履上殿,侍立於天子的台階之下。
故此提七尺劍,升天子階,從此封妻蔭子,光耀門楣一直是太史慈的最大理想,但這個理想,他隻是心裏想想,從不敢宣之於口。
此時被袁術一語道出,頓時讓太史慈心中感動,“左將軍真乃我太史慈此生知己!”
當即也不矯情。
太史慈鄭重收下這把天子禦賜黃金弓,令的眾將一片眼紅。
紀靈更是眼睛一瞪,上前抱拳道:“主公,如今孫策大敗,何不讓軍師下令,乘勝追擊?若是攻打宣城,末將願為敢死先登!”
“還有末將!”
“末將等願意再戰!”
陳蘭雷薄爭先恐後。
這一場渡江首戰就獲得大勝,無疑讓眾將克服了對孫策的畏懼之心,更讓眾將知道,原來孫策也是人,也會敗!
再加上天子寶弓的刺激,所有武將的戰意都開始沸騰了。
袁術其實也有些意動。
畢竟在曆史上,他被孫家人背刺的太慘了,如今孫策戰敗,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時候。
“子揚以為如何?”
袁術期待的看向劉曄。
劉曄的表情卻很嚴肅,直接舉起袁術給他的令劍道:“眾將聽令,全部迴營休整,不得追擊,更不準靠近宣城一步!”
“這……”
“哎!”
“軍師還是太年輕,太膽小了……”
居然這麽好的機會也不上。
紀靈和張勳對視一眼,眼神都浮現出一絲不滿,但袁術深知劉曄之能,盡管不明白,卻依然堅定的站在劉曄這邊,“都愣著幹什麽,還不迴營修整?”
“喏!”
眾將不敢違背軍令,隻能無奈的退下。
孫邵也拉著太史慈和祖郎離開,軍帳中很快剩下袁術劉曄兩人,袁術這才問道,“如今我軍士氣正旺,軍師為何不追?”
劉曄沒有迴答,而是反問,“主公之將,比之孫策之將如何?”
“不如也!”
袁術聞言沉默,也明白了劉曄的苦衷。
別看今天這一戰,劉曄以猛將在前,精兵在後的戰術殺的孫策軍卒落花流水,死傷慘重。
但那是建立在出其不意,還有孫策軍卒驕橫大意的基礎上。
同時以孫策之勇,周瑜之智,自己能這一招,孫策也能用,而且憑借江東那一幫子猛將,隻會用的比自己更好,更強。
“也就是說,子揚擔心,我們這第一仗隻是僥幸獲勝,後麵繼續戰鬥,我們可能會敗?”袁術臉色陰沉的問道。
劉曄點點頭,又搖搖頭,“孫策雖兵精將猛,到底兵馬不如主公,錢糧不如主公……”
確實。
自己身為四世三公,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
比如贈予太史慈的天子寶弓,自己家裏就足有幾十副。
其他珍寶更是數不勝數。
放眼天下諸侯,自己也許不是最強的,卻是最有錢的!
河北袁紹都要靠邊站!
更別說現在隻會挖墳摸金的曹操了。
“既然子揚擔心的不是兵馬錢糧的問題,難道子揚擔心的是江東水軍……”袁術想到了唯一能讓劉曄忌憚的,那就是江東水軍!
畢竟曆史上江東最強的永遠不是步卒,而是水軍,甚至有江東軍卒在水戰時勇猛無敵,到了陸地上就成了軟腳蝦,被敵人壓著打了。
以至於最後還發生了張遼八百人,追殺孫權十萬人的離譜事情,可見上岸後的江東軍卒戰鬥力到底有多差。
跟如今孫策所統領的軍卒,那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偏偏水軍還是控製長江的命脈!
交戰中,誰的水軍能夠控製江麵獲得優勢,誰就能很大程度上,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袁術想到這裏,忽然悚然一驚,“哪怕在陸地上打敗孫策十次,但隻要在水戰中敗一次,我們就會陷入很大的被動!”
到時候,要麽放棄涇縣彭澤,撤退到廬江豫章,要麽就可能被江東水軍徹底封鎖,無法再返迴淮南。
袁術頓時叫了聲不好,急忙看向身邊親衛道:“你速速前往渡口,探查潘璋和江東水軍的情報!”
“喏!”
親衛不敢怠慢,飛速策馬趕往距離夾在彭澤與涇縣之間的臨時水寨,劉曄也欣喜的看著袁術。
做謀臣的,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和主公之間沒有默契,乃至遭遇猜忌,落得如陳宮那般,言不聽計不從的下場。
現在劉曄隻是略微提醒,袁術就能迅速反應過來,這無疑證明了君臣之間的默契。
“子敬,你看了吧,當初我沒有選擇搬去江東,而是留在淮南,也許是對的,反而是你……”
劉曄忽然想到了什麽,神情有些擔心和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