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之爭,沒有因為郯王的逝世,有所消停。
相反,楊國忠和安祿山兩方勢力,開始進入針鋒相對階段。
公元752這年,安祿山舉薦史思明,成為了平盧兵馬使。
何為平盧兵馬史,就是大唐設置位於東方管理軍政的重要職務。
楊國忠找到貴妃,表達皇上對安祿山有求必應的不滿。
楊貴妃閉目養神,“你又怎麽了?”
楊國忠有些焦慮,“娘娘,安祿山這是在扶植他的人,不斷掌握軍權。
這樣長期下去,他的勢力過大,不好控製啊。”
“你在怕什麽?”楊貴妃睜開眼睛,“有本宮在的一天,你永遠是大唐宰相。
再說,如今朝堂都是你說了算,區區一個平盧兵馬使,你何必那麽在意?”
“娘娘,安祿山和史思明,都來自突厥。如今,東部幾乎被他們控製了。”楊國忠麵對日益強大的安史聯盟,已經感覺到威脅,
“萬一,他們以懷不軌…”
“你閉嘴。”楊貴妃說道:
“安祿山已經認我為養母,對我和陛下,那也是盡心盡孝。
本宮的義子,安排一個兵馬使,不為過吧?
說白了,我們都是一家人。”
“娘娘…”
楊貴妃揮揮手,“得了,這件事,你無需要說。
倒是你說好的滅南詔國軍功,什麽時候可以實現?”
楊國忠內心雖然不爽,但也不敢頂撞貴妃,說道:
“南詔這邊,快了。
已經著手準備重建姚州督府。”
“太守可有人選了?”
“還沒確定,但八九不離十了。”
“行了,你下去吧。南詔這事,這次必須辦妥了,別在出什麽岔子。”
楊國忠隻好灰溜溜退出來,他剛出來,就遇到安祿山,他又來找貴妃。
安祿山手裏提著剛從嶺南新鮮采摘的荔枝,“宰相,嚐兩顆?”
“不了不了,安大人盡快給貴妃送去。”
楊國忠暗中,咒罵道:
“一天就知道巴結皇上貴妃,現在,就連貴妃都被你收買了。
我看你,日後定要生出什麽禍事來的。”
皇上這時也正閉目養神,他剛剛失去他的長子,但看起來並不怎麽傷心。
老太監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福山,你說說,如今朝堂,哪個勢力最大?”
皇上突然這麽問,嚇了老公公一大跳,福山是他的小名。
“迴陛下,老奴不懂朝政,不敢妄言。”
“朕讓你說,大膽說,說錯了朕不怪你。”
“這…”福山很為難,皇上讓他說,這是聖旨,可是他真的不想多嘴,他就這樣準備安度晚年。
“說,怕什麽,你說什麽,朕都赦你無罪。”
福山咬咬牙,“老奴看著,是宰相、安大人和太子三方勢力。
不過…”
福山猶豫了。
皇上睜開眼睛,“你怎麽老了,越來越婆婆媽媽的了?快說,別賣關子。”
嚇得福山一骨碌跪了下來。
“你看你,來不來就下跪。”皇上看著戰戰兢兢的福山,心軟了,道:
“你跟在朕身邊多年,朕知你心。
一把年紀了,別來不來就跪,起來說話。
朕讓你說這些,朕隻是想聽聽,別人眼裏的朝堂,如今是什麽樣子的。”
福山低著頭,吞吞吐吐的說道:
“老奴看著,宰相勢力最大,其次是安大人。
太子…比起他們,都算不得一股勢力。
但是,太子又不跟他們其中之一人為伍,所以老奴才說三方勢力。
嚴格來說,目前,朝堂就宰相和安大人兩股勢力最大。”
皇上很滿意福山的話,“朕跟你所見略同。
朝堂勢力,看著是三足鼎立,其實是安楊爭霸。
表麵上安楊爭霸,其實還是羊兒一家獨大。”
福山隻好附和道:“皇上英明。”
“也隻有你老夥計說朕英明了吧?”皇上說道:
“文武百官,對朕放權宰相頗有微詞。
如今宰相,又對朕扶植安祿山心生不滿。
他們私底下,都說朕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呢。”
福山又跪下來了,皇上說的這些話,他怎能不跪!隨便哪一句,都能要了他的命。
皇上瞅了一眼福山,“你怎麽又跪下了?這些又不是你說,你瞎跪什麽?
起來,再跪一次,拉出去砍了。”
嚇得滿頭大汗的福山,隻好硬著頭皮站起來。
皇上繼續說道:
“朕雖然老了,但是朕心裏明白著呢。
朝堂一家獨大不好,所以,就有了安祿山。”
“皇上英明…”
“你給朕換句話。”
福山有些顫抖,“皇上用心良苦,是想用安大人牽製宰相。”
“朕就說,還是有人懂朕的。”皇上伸了一個懶腰,“大唐帝國,有朕看著呢,他們幾個,又能奈我大唐何?”
“皇上英明。”
福山覺得,這四個字,是應付皇上的萬能金句,還能保持中立。
他是真的不想跟皇上聊這些,分分鍾就有被砍頭風險的人和事。
他雖然已經老了,但也想有個善終。
皇上笑了笑,“你這個老東西,下輩子投胎當泥鰍吧。”
“老奴遵旨。”
皇上反而別逗樂了,“你啊你,算了,走,隨我一道去貴妃那裏,朕很長時間沒見到她了。”
福山跟在皇上身後,暗道:
“也就一個早上。”
太子則在郯王下葬後,去了棣王府。
棣王看到太子來,有些意外,“太子,您怎麽來了?”
“郯王作為我們兄長,突然離世,我內心煩悶啊。”
棣王也一臉憂傷,“我們已經到了不斷失去的年紀,生老病死,誰也沒辦法。
說不定,哪天,我也突然就走了。”
“別亂說。”太子咬咬牙,“我們大唐,如今正是內憂外患,你們在一個個離我而去,我一個人該怎麽辦?”
“你也別太憂慮,父皇雖然放權宰相,扶植安祿山。但對你,還是好的。”
太子知道棣王說的皇帝對他好,他和前太子比起來,真的算幸運。
起碼,皇上還未動過廢儲之心。
“對我好?我一個空太子,能好到哪裏去?”
太子長籲短歎,“父皇開始重用安祿山,這無異於引狼入室。
他們狼子野心不死,對我大唐禍害無窮。”
棣王倒是覺得太子太過於悲觀,還有點杞人憂天,“雖然說,朝堂被宰相把持。
如今,東邊安祿山又野心勃勃。
但是,我們大唐帝國根基,豈是他們幾個宵小就能撼動的?
太子,身體要緊,你也別太憂慮。”
太子眉頭不展,“棣王啊,你是不知道,我們大唐,問題不小。
你看我們對外,北線、南線戰爭還未停息,西南一線,宰相鐵了心要拿下南詔國。
同時多條線作戰,不僅愈發國庫空虛,內部兵防也逐漸薄弱。
倒是像安祿山那樣的邊臣,手中掌握的軍隊越來越多。
這樣,遲早是要出事的。”
棣王想想,覺得太子說得也對。
但是,棣王也隻能僅僅是覺得對而已,他無力改變什麽。
放眼如今朝堂,誰還能抗衡宰相和安祿山?
相反,楊國忠和安祿山兩方勢力,開始進入針鋒相對階段。
公元752這年,安祿山舉薦史思明,成為了平盧兵馬使。
何為平盧兵馬史,就是大唐設置位於東方管理軍政的重要職務。
楊國忠找到貴妃,表達皇上對安祿山有求必應的不滿。
楊貴妃閉目養神,“你又怎麽了?”
楊國忠有些焦慮,“娘娘,安祿山這是在扶植他的人,不斷掌握軍權。
這樣長期下去,他的勢力過大,不好控製啊。”
“你在怕什麽?”楊貴妃睜開眼睛,“有本宮在的一天,你永遠是大唐宰相。
再說,如今朝堂都是你說了算,區區一個平盧兵馬使,你何必那麽在意?”
“娘娘,安祿山和史思明,都來自突厥。如今,東部幾乎被他們控製了。”楊國忠麵對日益強大的安史聯盟,已經感覺到威脅,
“萬一,他們以懷不軌…”
“你閉嘴。”楊貴妃說道:
“安祿山已經認我為養母,對我和陛下,那也是盡心盡孝。
本宮的義子,安排一個兵馬使,不為過吧?
說白了,我們都是一家人。”
“娘娘…”
楊貴妃揮揮手,“得了,這件事,你無需要說。
倒是你說好的滅南詔國軍功,什麽時候可以實現?”
楊國忠內心雖然不爽,但也不敢頂撞貴妃,說道:
“南詔這邊,快了。
已經著手準備重建姚州督府。”
“太守可有人選了?”
“還沒確定,但八九不離十了。”
“行了,你下去吧。南詔這事,這次必須辦妥了,別在出什麽岔子。”
楊國忠隻好灰溜溜退出來,他剛出來,就遇到安祿山,他又來找貴妃。
安祿山手裏提著剛從嶺南新鮮采摘的荔枝,“宰相,嚐兩顆?”
“不了不了,安大人盡快給貴妃送去。”
楊國忠暗中,咒罵道:
“一天就知道巴結皇上貴妃,現在,就連貴妃都被你收買了。
我看你,日後定要生出什麽禍事來的。”
皇上這時也正閉目養神,他剛剛失去他的長子,但看起來並不怎麽傷心。
老太監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福山,你說說,如今朝堂,哪個勢力最大?”
皇上突然這麽問,嚇了老公公一大跳,福山是他的小名。
“迴陛下,老奴不懂朝政,不敢妄言。”
“朕讓你說,大膽說,說錯了朕不怪你。”
“這…”福山很為難,皇上讓他說,這是聖旨,可是他真的不想多嘴,他就這樣準備安度晚年。
“說,怕什麽,你說什麽,朕都赦你無罪。”
福山咬咬牙,“老奴看著,是宰相、安大人和太子三方勢力。
不過…”
福山猶豫了。
皇上睜開眼睛,“你怎麽老了,越來越婆婆媽媽的了?快說,別賣關子。”
嚇得福山一骨碌跪了下來。
“你看你,來不來就下跪。”皇上看著戰戰兢兢的福山,心軟了,道:
“你跟在朕身邊多年,朕知你心。
一把年紀了,別來不來就跪,起來說話。
朕讓你說這些,朕隻是想聽聽,別人眼裏的朝堂,如今是什麽樣子的。”
福山低著頭,吞吞吐吐的說道:
“老奴看著,宰相勢力最大,其次是安大人。
太子…比起他們,都算不得一股勢力。
但是,太子又不跟他們其中之一人為伍,所以老奴才說三方勢力。
嚴格來說,目前,朝堂就宰相和安大人兩股勢力最大。”
皇上很滿意福山的話,“朕跟你所見略同。
朝堂勢力,看著是三足鼎立,其實是安楊爭霸。
表麵上安楊爭霸,其實還是羊兒一家獨大。”
福山隻好附和道:“皇上英明。”
“也隻有你老夥計說朕英明了吧?”皇上說道:
“文武百官,對朕放權宰相頗有微詞。
如今宰相,又對朕扶植安祿山心生不滿。
他們私底下,都說朕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呢。”
福山又跪下來了,皇上說的這些話,他怎能不跪!隨便哪一句,都能要了他的命。
皇上瞅了一眼福山,“你怎麽又跪下了?這些又不是你說,你瞎跪什麽?
起來,再跪一次,拉出去砍了。”
嚇得滿頭大汗的福山,隻好硬著頭皮站起來。
皇上繼續說道:
“朕雖然老了,但是朕心裏明白著呢。
朝堂一家獨大不好,所以,就有了安祿山。”
“皇上英明…”
“你給朕換句話。”
福山有些顫抖,“皇上用心良苦,是想用安大人牽製宰相。”
“朕就說,還是有人懂朕的。”皇上伸了一個懶腰,“大唐帝國,有朕看著呢,他們幾個,又能奈我大唐何?”
“皇上英明。”
福山覺得,這四個字,是應付皇上的萬能金句,還能保持中立。
他是真的不想跟皇上聊這些,分分鍾就有被砍頭風險的人和事。
他雖然已經老了,但也想有個善終。
皇上笑了笑,“你這個老東西,下輩子投胎當泥鰍吧。”
“老奴遵旨。”
皇上反而別逗樂了,“你啊你,算了,走,隨我一道去貴妃那裏,朕很長時間沒見到她了。”
福山跟在皇上身後,暗道:
“也就一個早上。”
太子則在郯王下葬後,去了棣王府。
棣王看到太子來,有些意外,“太子,您怎麽來了?”
“郯王作為我們兄長,突然離世,我內心煩悶啊。”
棣王也一臉憂傷,“我們已經到了不斷失去的年紀,生老病死,誰也沒辦法。
說不定,哪天,我也突然就走了。”
“別亂說。”太子咬咬牙,“我們大唐,如今正是內憂外患,你們在一個個離我而去,我一個人該怎麽辦?”
“你也別太憂慮,父皇雖然放權宰相,扶植安祿山。但對你,還是好的。”
太子知道棣王說的皇帝對他好,他和前太子比起來,真的算幸運。
起碼,皇上還未動過廢儲之心。
“對我好?我一個空太子,能好到哪裏去?”
太子長籲短歎,“父皇開始重用安祿山,這無異於引狼入室。
他們狼子野心不死,對我大唐禍害無窮。”
棣王倒是覺得太子太過於悲觀,還有點杞人憂天,“雖然說,朝堂被宰相把持。
如今,東邊安祿山又野心勃勃。
但是,我們大唐帝國根基,豈是他們幾個宵小就能撼動的?
太子,身體要緊,你也別太憂慮。”
太子眉頭不展,“棣王啊,你是不知道,我們大唐,問題不小。
你看我們對外,北線、南線戰爭還未停息,西南一線,宰相鐵了心要拿下南詔國。
同時多條線作戰,不僅愈發國庫空虛,內部兵防也逐漸薄弱。
倒是像安祿山那樣的邊臣,手中掌握的軍隊越來越多。
這樣,遲早是要出事的。”
棣王想想,覺得太子說得也對。
但是,棣王也隻能僅僅是覺得對而已,他無力改變什麽。
放眼如今朝堂,誰還能抗衡宰相和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