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作戰指揮部觀察廳,好幾個大屏幕,實時展現無人登陸飛船的即時拍攝到的畫麵。
一名技術軍官做著介紹:“起點島,是希望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麵積126平方公裏,它距離曙光洲大約30海裏,也就是50公裏多點的距離。
“現在不知道綠洲星的海洋裏是否也有威脅性的蟲族,如果沒有的話,那麽起點島是個非常適合作為基地的島嶼。
“我們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探測在起點島的上空是否有雲蘑菇,如果發現雲蘑菇,就使用作戰飛船對其攻擊,以確保探測飛船的登陸行動。”
“好,開始行動!”艦長下達了命令。
這次的無人探測行動比上一次派出了更大規模的登陸艙,總共達26艘之多。登陸艙不同於地球時代的登陸艙,是既可以無人登陸,也可以載人登陸的。
26艘登陸艙由26架艦載機開道,飛往綠洲星曙光洲希望群島起點島。
隨時和母艦保持聯係,沒多久,飛船編隊就已經進入大氣層。
果然在8000米的高空發現了雲中蘑菇,不過數量不多,隻有三三兩兩的散布在這片空域,而且每兩個蘑菇之間都有好幾公裏的距離。
指揮部裏的人們看著飛船編隊發迴的影像,難道說海洋裏沒有蟲族?
雲蘑菇除了預警,還起到能源采集的功能,具體原理還不大清楚。
而海洋上空,尤其在靠近大陸的海洋上空,雲蘑菇的數量這麽少,是不是說明,在這裏的下方,海洋裏沒有蟲族?
漂浮在這裏的雲蘑菇隻不過純粹是為了采集能源,如果下方沒有蟲族,那麽就不需要聚集太多的雲蘑菇。
不過這一切隻是猜測,是否如此,隻有進一步的探測。
“所有登陸艙停止下降,”王普森命令道,“戰機編隊,分出一半數量在這一高度向海洋縱深區域探測,隨時報告情況。”
登陸艙懸停在了9000米的高度,停止了下降。
先進的登陸艙完全有能力克服行星引力,保持懸停在這一高度。
艦載機編隊分出了十架朝遠離大陸的方向飛去,沒一會就發迴了報告,果然越往海洋縱深的區域飛行,所發現的雲蘑菇就越少。
“先不要主動攻擊雲蘑菇,登陸艙分批次降落,第一次一艘,其後逐步遞增!在下降的過程中,盡量距離雲蘑菇遠一點。”王普森繼續命令。
第一艘登陸艙,減小反推進引擎功率,開始下降,一直沒有發現異常,在它下降的過程中,始終和總部保持著通訊聯係。
“降落點,選擇在距離起點島大約5公裏左右的海麵!”
終於,第一艘登陸艙落在指定地點的海麵上,“分析數據!”
“挺有意思的啊,”一名技術軍官報告著,“海水的成分和地球海洋居然是極其的相似。不過有一點,它比我們地球上的海水幹淨,沒有任何汙染。”
“下潛!”
登陸艙開始灌水加重,朝海水裏下潛。
下潛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發現可疑生物,倒是發現了很多和地球海洋生物很類似的生物,都是沒有威脅性的。
“繼續降落四艘登陸艙,分布島嶼四周5至10公裏範圍內的海麵為降落點。”王普森繼續命令。
登陸艙開始陸續的下降,穿越蘑菇區的時候盡最大可能遠離雲蘑菇。
躲避雲蘑菇是為了不引起蟲族老巢的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登陸艙發迴的畫麵說明現在的天氣非常晴朗,海麵氣溫37度,雖然比較炎熱,但是在這個星球,這樣的溫度算是比較溫和的了。
更多的登陸艙被控製著朝預定海域降落著,總共有15艘登陸艙分布在起點島四周不同距離的海麵,或漂浮,或沉入海底,或在海水中懸浮著。
其中10艘保持固定坐標,另外5艘則隨洋流隨波漂流。此次的無人探測行動非常的謹慎,所以全部過程也是非常的緩慢,海麵探測整整用了三個多小時。
開始第二批次的登陸艙降落,剩餘的11艘登陸艙也是分批的全部降落在了起點島上,分散在多處。
降落在島嶼上的登陸艙內裝載了大批的軍需物資,為了下一次人員登陸提供使用。
所有的26艘登陸艙全部登陸完畢,有在海麵的,有海底的,有海中的,有島嶼陸地上的,整個過程,沒有遇到任何可疑現象,而且,全部降落的登陸艙始終和母艦保持著暢通的通訊聯絡。
這一點說明,上一次的無人探測和人員登陸時的信號被屏蔽是雲蘑菇釋放的,而起點島的上空雲蘑菇的密度非常稀,不具備信號屏蔽的功能。
況且這個區域沒有發現蟲族老巢,所以也有可能理解為,雲蘑菇無需進行大範圍的信號屏蔽。
通過降落在起點島上的登陸艙發迴的信息,可以看到,島上沒有螺旋喬木,而是稀疏的其它類型的喬木。
“在綠洲星,雖然它有兩個太陽,造成常年高溫氣候,”技術人員說道,“但是正因為有兩個太陽,以及兩個月亮,造成了在行星有著很強的潮汐和空氣對流。
“所以海島上的喬木為了適應常年的大風,樹幹才長的很粗。如果推測沒錯的話,在綠洲星,狂風暴雨應該是非常普遍的。你們看,說來就來了。”
果然,通過登陸艙發迴的觀測結果,起點島所在區域,剛才還是晴空萬裏,片刻之間就已經是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沒一會就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了。
在起點島及其附近海域,台風肆掠。這樣惡劣的天氣,被選作人類的第一個登陸基地,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深入大陸有著眾多的蟲族生物。
雖然這裏受到強烈的自然氣候幹擾,但是至少不會有討厭的蟲族。
對於起點島的無人觀測,一直在持續著。
而與此同時,對於蟲族的無線電解密也在同期進行,隻不過,蟲族的這種生物電波和人類的無線電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解密工作進行的比較困難,一直無法獲得突破性進展
一名技術軍官做著介紹:“起點島,是希望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麵積126平方公裏,它距離曙光洲大約30海裏,也就是50公裏多點的距離。
“現在不知道綠洲星的海洋裏是否也有威脅性的蟲族,如果沒有的話,那麽起點島是個非常適合作為基地的島嶼。
“我們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探測在起點島的上空是否有雲蘑菇,如果發現雲蘑菇,就使用作戰飛船對其攻擊,以確保探測飛船的登陸行動。”
“好,開始行動!”艦長下達了命令。
這次的無人探測行動比上一次派出了更大規模的登陸艙,總共達26艘之多。登陸艙不同於地球時代的登陸艙,是既可以無人登陸,也可以載人登陸的。
26艘登陸艙由26架艦載機開道,飛往綠洲星曙光洲希望群島起點島。
隨時和母艦保持聯係,沒多久,飛船編隊就已經進入大氣層。
果然在8000米的高空發現了雲中蘑菇,不過數量不多,隻有三三兩兩的散布在這片空域,而且每兩個蘑菇之間都有好幾公裏的距離。
指揮部裏的人們看著飛船編隊發迴的影像,難道說海洋裏沒有蟲族?
雲蘑菇除了預警,還起到能源采集的功能,具體原理還不大清楚。
而海洋上空,尤其在靠近大陸的海洋上空,雲蘑菇的數量這麽少,是不是說明,在這裏的下方,海洋裏沒有蟲族?
漂浮在這裏的雲蘑菇隻不過純粹是為了采集能源,如果下方沒有蟲族,那麽就不需要聚集太多的雲蘑菇。
不過這一切隻是猜測,是否如此,隻有進一步的探測。
“所有登陸艙停止下降,”王普森命令道,“戰機編隊,分出一半數量在這一高度向海洋縱深區域探測,隨時報告情況。”
登陸艙懸停在了9000米的高度,停止了下降。
先進的登陸艙完全有能力克服行星引力,保持懸停在這一高度。
艦載機編隊分出了十架朝遠離大陸的方向飛去,沒一會就發迴了報告,果然越往海洋縱深的區域飛行,所發現的雲蘑菇就越少。
“先不要主動攻擊雲蘑菇,登陸艙分批次降落,第一次一艘,其後逐步遞增!在下降的過程中,盡量距離雲蘑菇遠一點。”王普森繼續命令。
第一艘登陸艙,減小反推進引擎功率,開始下降,一直沒有發現異常,在它下降的過程中,始終和總部保持著通訊聯係。
“降落點,選擇在距離起點島大約5公裏左右的海麵!”
終於,第一艘登陸艙落在指定地點的海麵上,“分析數據!”
“挺有意思的啊,”一名技術軍官報告著,“海水的成分和地球海洋居然是極其的相似。不過有一點,它比我們地球上的海水幹淨,沒有任何汙染。”
“下潛!”
登陸艙開始灌水加重,朝海水裏下潛。
下潛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發現可疑生物,倒是發現了很多和地球海洋生物很類似的生物,都是沒有威脅性的。
“繼續降落四艘登陸艙,分布島嶼四周5至10公裏範圍內的海麵為降落點。”王普森繼續命令。
登陸艙開始陸續的下降,穿越蘑菇區的時候盡最大可能遠離雲蘑菇。
躲避雲蘑菇是為了不引起蟲族老巢的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登陸艙發迴的畫麵說明現在的天氣非常晴朗,海麵氣溫37度,雖然比較炎熱,但是在這個星球,這樣的溫度算是比較溫和的了。
更多的登陸艙被控製著朝預定海域降落著,總共有15艘登陸艙分布在起點島四周不同距離的海麵,或漂浮,或沉入海底,或在海水中懸浮著。
其中10艘保持固定坐標,另外5艘則隨洋流隨波漂流。此次的無人探測行動非常的謹慎,所以全部過程也是非常的緩慢,海麵探測整整用了三個多小時。
開始第二批次的登陸艙降落,剩餘的11艘登陸艙也是分批的全部降落在了起點島上,分散在多處。
降落在島嶼上的登陸艙內裝載了大批的軍需物資,為了下一次人員登陸提供使用。
所有的26艘登陸艙全部登陸完畢,有在海麵的,有海底的,有海中的,有島嶼陸地上的,整個過程,沒有遇到任何可疑現象,而且,全部降落的登陸艙始終和母艦保持著暢通的通訊聯絡。
這一點說明,上一次的無人探測和人員登陸時的信號被屏蔽是雲蘑菇釋放的,而起點島的上空雲蘑菇的密度非常稀,不具備信號屏蔽的功能。
況且這個區域沒有發現蟲族老巢,所以也有可能理解為,雲蘑菇無需進行大範圍的信號屏蔽。
通過降落在起點島上的登陸艙發迴的信息,可以看到,島上沒有螺旋喬木,而是稀疏的其它類型的喬木。
“在綠洲星,雖然它有兩個太陽,造成常年高溫氣候,”技術人員說道,“但是正因為有兩個太陽,以及兩個月亮,造成了在行星有著很強的潮汐和空氣對流。
“所以海島上的喬木為了適應常年的大風,樹幹才長的很粗。如果推測沒錯的話,在綠洲星,狂風暴雨應該是非常普遍的。你們看,說來就來了。”
果然,通過登陸艙發迴的觀測結果,起點島所在區域,剛才還是晴空萬裏,片刻之間就已經是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沒一會就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了。
在起點島及其附近海域,台風肆掠。這樣惡劣的天氣,被選作人類的第一個登陸基地,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深入大陸有著眾多的蟲族生物。
雖然這裏受到強烈的自然氣候幹擾,但是至少不會有討厭的蟲族。
對於起點島的無人觀測,一直在持續著。
而與此同時,對於蟲族的無線電解密也在同期進行,隻不過,蟲族的這種生物電波和人類的無線電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解密工作進行的比較困難,一直無法獲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