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阿鬥又有什麽妙計?”劉備一臉好奇的問道。
要是能勸降楊懷、高沛,那麽不僅白水關的守軍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就連南下成都的路上,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助益。
隻是劉備心裏清楚,這楊懷和高沛是劉璋的忠心幹將,並不是那麽容易勸降的。
龐統這時候也上前道:“少主有所不知,這楊懷、高沛二人,自從主公入蜀以來,便曾多次上書劉璋,勸劉璋將主公趕迴荊州,要他主動投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初龐統給劉備提建議的時候,也隻是說了“因而執之”四個字,並沒有一點要勸降的意思。
劉禪微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劉璋是益州之主,父親從荊州而來,他們作為益州之將,自然要思考利弊禍福,向劉璋進言,也是他們的職責。”
說到此處,他稍稍一頓,看了看微微點頭的劉備,然後又繼續說道:“但是無論怎樣,他們都是大漢的臣子,在關鍵的時候,應當還是會站在興複漢室這一邊的。”
“……”
龐統眉頭緊皺,望著劉禪,並沒有說話。
“呃……”
劉備倒是不自主的發出了聲,但是卻比不說話還要讓人尷尬。
劉禪的說辭,很明顯並沒有讓他們滿意,甚至可以說讓人有些失望。
早在十多年前,益州的人,就已經在劉焉的主導下,斷絕了和朝廷的聯係。
雖然說受的還是朝廷的官爵,但是卻已經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寄希望於這些人能夠為興複大漢的基業而做出貢獻,簡直是癡人說夢,對牛彈琴。
所以,龐統以沉默相對,而劉備也大失所望。
劉禪見狀,倒也不怎麽在意,他微笑道:“父親和龐先生都不相信我能這般說動他們嗎?”
“阿鬥,你說的雖然是正道,但是正道往往很多時候都是行不通的。”劉備倒是很耐心的給劉禪解釋著。
“是啊!少主,他們若是真的心懷大漢,又豈會屢次勸劉璋趕我們出益州呢?”龐統也附和了一句。
劉禪聞言,正色道:“既然父親和龐先生不信,不妨到時你們勸說不行之時,讓我來試試好麽?”
“這……”
龐統望著劉禪自信的神情,不由得開始遐想了起來。
“好!到時就讓你來試一試!”
劉備倒是十分爽快,答應了下來。
他十分想知道,就連他們都不能勸動的楊懷和高沛,劉禪是如何有信心勸說他們投降的。
而且就算劉禪並沒有成功的將他們兩個人勸降,能夠讓劉禪曆練一番,受些挫折,劉備也是願意的。
畢竟劉禪現在還太小,似乎又過的太過於“順風順水”,所有人都對他是讚歎之語。
一個人要想成長,還是需要經曆過許多的挫折才可以的。
這是他心裏打的算盤。
不過,他哪裏知道,現在這個“劉禪”曾經的二十五年人生,已經經曆過了太多的挫折,心靈早已經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成長。
對劉備的心思,劉禪並不知道,他心裏也已經開始打起了算盤,想著該怎麽突破楊懷和高沛的心裏防線。
……
然而剛才龐統所分析的濡須口戰局,此時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憑借著呂蒙親自建起的濡須塢,孫權的江東大軍並沒有完全被圍堵在濡須水裏,還有不少的將士在陸上和曹軍抗爭。
隻不過在失去了江西大營之後,這些抗爭看起來都變得十分的弱勢了。
當日夜裏,孫權在一艘極大的樓船裏,單獨召見了呂蒙、甘寧二人。
三人在戰船之內,孫權坐在上首,呂蒙和甘寧相對而坐。
“子明、興霸,如今曹軍攻勢猛烈,江西大營被破,江岸上的將士也有難以支撐之勢,如今這濡須口,是該繼續死守,還是退往長江在做布防的好?”
一開始,孫權便開門見山,將現在的局勢和他心裏的疑慮說了出來。
呂蒙聞言,忽然站了起來,拱手道:“主公,這濡須口絕對不能放棄,一旦放棄,我軍麵臨曹軍便再沒有防守的優勢,曹軍若順江而下,建業岌岌可危!”
他一臉的正色,聲音洪亮,語氣有些急促,充滿了對這件事的重視之意。
“……”
孫權聽了呂蒙的話,並沒有發表意見,而是愣住了。
他也知道濡須口對於江東防務的重要性,一旦濡須口失守,那麽曹操就擁有了順利進入長江的關口,他們將失去對江北的控製權。
整個江東,都將時刻生活在曹軍的恐怖威脅之下。
甚至他才將治所搬到建業,就有可能因此將他的治所搬迴京口。
但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貽笑天下。
呂蒙見狀,知道他說的話已經起了作用,便沒有再說,緩緩退了迴去。
過了好一陣,孫權這才說道:“子明說的不錯,濡須口決不能丟。如今曹操傾巢而出,想要從陸上包圍濡須口,其中軍大營必定防守空虛,我們隻要派精兵襲擊曹軍大營,他的那些拚命圍攻我軍水岸的各路人馬必定會迴援,隻要他一迴援,要想再次像現在這麽進逼我們,就不那麽容易了!”
這是兵法中並不少見的一招,“圍魏救趙”。
現在濡須口雖然還在孫權的掌握之中,但是一旦濡須口周圍的水岸全線失守,濡須口是絕對守不住的。
而且到了那時,他們想要撤軍,也已經不是能夠輕易辦到的。
至少曹軍不會讓他們全身而退,他們就算離開,也會遭受極大的損失。
而現在趁著水岸還沒有完全失守,孫權可以選擇增派兵力在水岸防守,也可以選擇就此撤離,放棄濡須口。
不過仗才開始打沒有多久,雖然他已經遭受了損失,但是這麽快放棄濡須口這樣的戰略要地,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所以他才會想到這一招,和曹操拚一手,曹軍進攻,他也進攻,就看誰進攻取得的戰果更好。
要是能勸降楊懷、高沛,那麽不僅白水關的守軍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就連南下成都的路上,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助益。
隻是劉備心裏清楚,這楊懷和高沛是劉璋的忠心幹將,並不是那麽容易勸降的。
龐統這時候也上前道:“少主有所不知,這楊懷、高沛二人,自從主公入蜀以來,便曾多次上書劉璋,勸劉璋將主公趕迴荊州,要他主動投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初龐統給劉備提建議的時候,也隻是說了“因而執之”四個字,並沒有一點要勸降的意思。
劉禪微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劉璋是益州之主,父親從荊州而來,他們作為益州之將,自然要思考利弊禍福,向劉璋進言,也是他們的職責。”
說到此處,他稍稍一頓,看了看微微點頭的劉備,然後又繼續說道:“但是無論怎樣,他們都是大漢的臣子,在關鍵的時候,應當還是會站在興複漢室這一邊的。”
“……”
龐統眉頭緊皺,望著劉禪,並沒有說話。
“呃……”
劉備倒是不自主的發出了聲,但是卻比不說話還要讓人尷尬。
劉禪的說辭,很明顯並沒有讓他們滿意,甚至可以說讓人有些失望。
早在十多年前,益州的人,就已經在劉焉的主導下,斷絕了和朝廷的聯係。
雖然說受的還是朝廷的官爵,但是卻已經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寄希望於這些人能夠為興複大漢的基業而做出貢獻,簡直是癡人說夢,對牛彈琴。
所以,龐統以沉默相對,而劉備也大失所望。
劉禪見狀,倒也不怎麽在意,他微笑道:“父親和龐先生都不相信我能這般說動他們嗎?”
“阿鬥,你說的雖然是正道,但是正道往往很多時候都是行不通的。”劉備倒是很耐心的給劉禪解釋著。
“是啊!少主,他們若是真的心懷大漢,又豈會屢次勸劉璋趕我們出益州呢?”龐統也附和了一句。
劉禪聞言,正色道:“既然父親和龐先生不信,不妨到時你們勸說不行之時,讓我來試試好麽?”
“這……”
龐統望著劉禪自信的神情,不由得開始遐想了起來。
“好!到時就讓你來試一試!”
劉備倒是十分爽快,答應了下來。
他十分想知道,就連他們都不能勸動的楊懷和高沛,劉禪是如何有信心勸說他們投降的。
而且就算劉禪並沒有成功的將他們兩個人勸降,能夠讓劉禪曆練一番,受些挫折,劉備也是願意的。
畢竟劉禪現在還太小,似乎又過的太過於“順風順水”,所有人都對他是讚歎之語。
一個人要想成長,還是需要經曆過許多的挫折才可以的。
這是他心裏打的算盤。
不過,他哪裏知道,現在這個“劉禪”曾經的二十五年人生,已經經曆過了太多的挫折,心靈早已經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成長。
對劉備的心思,劉禪並不知道,他心裏也已經開始打起了算盤,想著該怎麽突破楊懷和高沛的心裏防線。
……
然而剛才龐統所分析的濡須口戰局,此時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憑借著呂蒙親自建起的濡須塢,孫權的江東大軍並沒有完全被圍堵在濡須水裏,還有不少的將士在陸上和曹軍抗爭。
隻不過在失去了江西大營之後,這些抗爭看起來都變得十分的弱勢了。
當日夜裏,孫權在一艘極大的樓船裏,單獨召見了呂蒙、甘寧二人。
三人在戰船之內,孫權坐在上首,呂蒙和甘寧相對而坐。
“子明、興霸,如今曹軍攻勢猛烈,江西大營被破,江岸上的將士也有難以支撐之勢,如今這濡須口,是該繼續死守,還是退往長江在做布防的好?”
一開始,孫權便開門見山,將現在的局勢和他心裏的疑慮說了出來。
呂蒙聞言,忽然站了起來,拱手道:“主公,這濡須口絕對不能放棄,一旦放棄,我軍麵臨曹軍便再沒有防守的優勢,曹軍若順江而下,建業岌岌可危!”
他一臉的正色,聲音洪亮,語氣有些急促,充滿了對這件事的重視之意。
“……”
孫權聽了呂蒙的話,並沒有發表意見,而是愣住了。
他也知道濡須口對於江東防務的重要性,一旦濡須口失守,那麽曹操就擁有了順利進入長江的關口,他們將失去對江北的控製權。
整個江東,都將時刻生活在曹軍的恐怖威脅之下。
甚至他才將治所搬到建業,就有可能因此將他的治所搬迴京口。
但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貽笑天下。
呂蒙見狀,知道他說的話已經起了作用,便沒有再說,緩緩退了迴去。
過了好一陣,孫權這才說道:“子明說的不錯,濡須口決不能丟。如今曹操傾巢而出,想要從陸上包圍濡須口,其中軍大營必定防守空虛,我們隻要派精兵襲擊曹軍大營,他的那些拚命圍攻我軍水岸的各路人馬必定會迴援,隻要他一迴援,要想再次像現在這麽進逼我們,就不那麽容易了!”
這是兵法中並不少見的一招,“圍魏救趙”。
現在濡須口雖然還在孫權的掌握之中,但是一旦濡須口周圍的水岸全線失守,濡須口是絕對守不住的。
而且到了那時,他們想要撤軍,也已經不是能夠輕易辦到的。
至少曹軍不會讓他們全身而退,他們就算離開,也會遭受極大的損失。
而現在趁著水岸還沒有完全失守,孫權可以選擇增派兵力在水岸防守,也可以選擇就此撤離,放棄濡須口。
不過仗才開始打沒有多久,雖然他已經遭受了損失,但是這麽快放棄濡須口這樣的戰略要地,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所以他才會想到這一招,和曹操拚一手,曹軍進攻,他也進攻,就看誰進攻取得的戰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