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荀彧來了,其實也剛剛好。
這個時候,本就是深夜了,而荀彧在沒有得到迴信的情況下,是絕不會同意南下的。
所以趙統並沒有選擇到了這裏後,將荀彧叫到大廳裏,說一些其他的事。
不過他卻有很多話要和曲楓說,他也知道曲楓肯定有無數的疑惑,等著他解答。
所以他讓開門的人將荀彧帶到了房間歇息,而他跟著曲楓住進了同一間房間。
不過他們談論的東西,都是曲楓走了之後,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也沒有什麽可以算得上是瞞著荀彧的秘事。
……
一夜匆匆而過,黎明緩緩而來。
隨著昨夜的一場大火,荀彧葬身火海的消息,已經快馬加鞭送到了曹操的軍營。
而此時的荀彧,也徹底和從前斷開了瓜葛,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推開門,荀彧懷著迎接新生活的心態,唿吸著清晨的新鮮空氣。
睜開眼,望著陌生而熟悉的天空,開始慢慢規劃日後的人生。
然後,他就看到了一隻雨燕。
雨燕,本是一種候鳥,在這個時候,是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的。
而且就算出現,也應該是成群結隊的出現,而不是形單影隻的飛落在院子上的石桌上。
荀彧雖然不玩鳥,但是這種基本的常識,他卻還是十分明白的。
他本人對周易有著深入的研究,閑暇之時,也喜歡算一算卦。
所以,他對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十分敏感,心裏不禁開始盤算起來。
可是他的卦還沒有算出來,他就又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曲楓快步上前,來到石桌前,將雨燕一把抱在了手裏,還從雨燕的腳上取下了什麽東西。
然後,曲楓便將雨燕放飛。
而更讓人奇怪的是,這雨燕在脫離曲楓的手之後,不僅沒有飛向天空,而是飛進了一間屋子。
那本應該住人的屋子,現在卻變成了趙統從荊州帶來的五隻鳥的住所。
這是劉禪的要求,一定要對這些鳥好,它們才會賣力的送信。
為了保障軍情的快速傳輸,軍中的那些大漢,也隻得對這些珍貴的鳥關懷備至了。
對於眼前出現的怪事,荀彧實在想不通,心裏剛剛起的卦,也一下子全都亂了。
他快步上前,來到曲楓的麵前,問道:“曲校尉,方才你從這雨燕腳上取下來的是什麽東西?”
經過昨夜趙統給曲楓交代了前因後果,曲楓對荀彧也不再隱瞞,他將手裏還未打開的紙條遞給了荀彧。
“荀令君請看。”
那是一個卷成條的紙條,上麵寫著蠅頭小楷。
荀彧打開仔細的看了起來,隻見上麵的字並不多,寫的是:“來信已收到,已請友若先生派船來接,具體地點,容後相告,諸葛亮。”
荀彧看完紙條上的內容,一臉不敢置信的望著曲楓,疑惑道:“這上麵寫的是真的?”
曲楓聞言,也不奇怪,他十分理解一個正常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做出什麽樣的反應。
他正色道:“方才荀令君親自看到我將從雨燕的腳上取來的,難道還能有假嗎?”
荀彧聞言,不由得愣住。
他一下子想起了剛才的場景,雨燕來的時候,是從遠空中直衝而來的,並不像是他們事先做了安排。
而且在他看來,有什麽人,是可以安排鳥的呢?
荀彧又道:“就算這是真的,可是我不是說要等到劉玄德的親筆信,才願意南下的嗎?”
曲楓微笑道:“荀令君放心,你說的話,我們都已經轉告出去了。隻不過這第二封信,還沒有送迴來罷了。”
“第二封信?”荀彧情不自禁的脫口問道。
曲楓解釋道:“昨夜迴來之後,我們才將信送出去,現在恐怕才送到荊州……”
“這麽快?”荀彧的神色又為之一變。
曲楓笑道:“難道荀令君懷疑這些鳥飛行的速度嗎?”
“這……”
荀彧再一次愣住,他活了五十年,已經見過無數的鳥,有一飛衝天的仙鶴,有展翅翱翔的雄鷹,也有成群遷徙的候鳥,更有嘰嘰喳喳的麻雀。
而這些鳥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飛行速度快。
一旦有什麽危險臨近,可以在一瞬間便飛離數十丈。
這樣的速度,不論是人,還是人類依仗的馬,都是比不上的。
而如果真的是以鳥送信的話,一夜之間從壽春到達荊州,卻也不是不可能!
曲楓見荀彧愣神的樣子,上前一步道:“荀令君不必驚訝,這隻是我家少主的一點小小貢獻,其他更讓人驚奇的東西,還要荀令君到了荊州之後,才能看到。”
“……”
荀彧聞言,並沒有說話,但是他的心裏卻已經想了很多事情。
見荀彧不說話,曲楓有些尷尬道:“還請荀令君將這信紙交給在下,我好拿去給趙將軍看。”
“……”
荀彧依舊沒有說話,隻是將手裏的紙條遞給了曲楓。
隻見曲楓接過紙條,便一臉驚喜的跑了進去,向趙統報喜。
而望著曲楓的背影,荀彧的心裏冒出無數的疑惑。
“這是不是真的?”
“這紙條上麵的內容,是不是他們偽造的?”
“那隻雨燕,是不是他們今早故意放出來的?”
“可是他們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麽呢?”
“難道隻是為了誆騙我去荊州?”
“有這個可能嗎?”
“信上麵說友若迴來接我,如果他不來,不就說明信中所言不實了嗎?”
“可如果這封信是真的,他剛才所說的也是真的,那這也太可怕了!”
“他剛才所說的少主又是誰?荊州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
無數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他卻一個也找不到迴答的答案。
要想迴答他的問題,他就隻有一個一個的等著答案出現。
而最直接的驗證方法,就是等著那所謂的“具體地點”還有“友若先生”出現在他的眼前。
至於荊州的變化,當然也要等到他到了荊州之後,才能一一看清楚。
漫長的等待,從這一個清晨,便又開始了。
而遠在巴西郡的劉禪,也在一天之後,得到了荊州傳來的消息,加快了趕往葭萌的步伐。
這個時候,本就是深夜了,而荀彧在沒有得到迴信的情況下,是絕不會同意南下的。
所以趙統並沒有選擇到了這裏後,將荀彧叫到大廳裏,說一些其他的事。
不過他卻有很多話要和曲楓說,他也知道曲楓肯定有無數的疑惑,等著他解答。
所以他讓開門的人將荀彧帶到了房間歇息,而他跟著曲楓住進了同一間房間。
不過他們談論的東西,都是曲楓走了之後,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也沒有什麽可以算得上是瞞著荀彧的秘事。
……
一夜匆匆而過,黎明緩緩而來。
隨著昨夜的一場大火,荀彧葬身火海的消息,已經快馬加鞭送到了曹操的軍營。
而此時的荀彧,也徹底和從前斷開了瓜葛,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推開門,荀彧懷著迎接新生活的心態,唿吸著清晨的新鮮空氣。
睜開眼,望著陌生而熟悉的天空,開始慢慢規劃日後的人生。
然後,他就看到了一隻雨燕。
雨燕,本是一種候鳥,在這個時候,是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的。
而且就算出現,也應該是成群結隊的出現,而不是形單影隻的飛落在院子上的石桌上。
荀彧雖然不玩鳥,但是這種基本的常識,他卻還是十分明白的。
他本人對周易有著深入的研究,閑暇之時,也喜歡算一算卦。
所以,他對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十分敏感,心裏不禁開始盤算起來。
可是他的卦還沒有算出來,他就又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曲楓快步上前,來到石桌前,將雨燕一把抱在了手裏,還從雨燕的腳上取下了什麽東西。
然後,曲楓便將雨燕放飛。
而更讓人奇怪的是,這雨燕在脫離曲楓的手之後,不僅沒有飛向天空,而是飛進了一間屋子。
那本應該住人的屋子,現在卻變成了趙統從荊州帶來的五隻鳥的住所。
這是劉禪的要求,一定要對這些鳥好,它們才會賣力的送信。
為了保障軍情的快速傳輸,軍中的那些大漢,也隻得對這些珍貴的鳥關懷備至了。
對於眼前出現的怪事,荀彧實在想不通,心裏剛剛起的卦,也一下子全都亂了。
他快步上前,來到曲楓的麵前,問道:“曲校尉,方才你從這雨燕腳上取下來的是什麽東西?”
經過昨夜趙統給曲楓交代了前因後果,曲楓對荀彧也不再隱瞞,他將手裏還未打開的紙條遞給了荀彧。
“荀令君請看。”
那是一個卷成條的紙條,上麵寫著蠅頭小楷。
荀彧打開仔細的看了起來,隻見上麵的字並不多,寫的是:“來信已收到,已請友若先生派船來接,具體地點,容後相告,諸葛亮。”
荀彧看完紙條上的內容,一臉不敢置信的望著曲楓,疑惑道:“這上麵寫的是真的?”
曲楓聞言,也不奇怪,他十分理解一個正常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做出什麽樣的反應。
他正色道:“方才荀令君親自看到我將從雨燕的腳上取來的,難道還能有假嗎?”
荀彧聞言,不由得愣住。
他一下子想起了剛才的場景,雨燕來的時候,是從遠空中直衝而來的,並不像是他們事先做了安排。
而且在他看來,有什麽人,是可以安排鳥的呢?
荀彧又道:“就算這是真的,可是我不是說要等到劉玄德的親筆信,才願意南下的嗎?”
曲楓微笑道:“荀令君放心,你說的話,我們都已經轉告出去了。隻不過這第二封信,還沒有送迴來罷了。”
“第二封信?”荀彧情不自禁的脫口問道。
曲楓解釋道:“昨夜迴來之後,我們才將信送出去,現在恐怕才送到荊州……”
“這麽快?”荀彧的神色又為之一變。
曲楓笑道:“難道荀令君懷疑這些鳥飛行的速度嗎?”
“這……”
荀彧再一次愣住,他活了五十年,已經見過無數的鳥,有一飛衝天的仙鶴,有展翅翱翔的雄鷹,也有成群遷徙的候鳥,更有嘰嘰喳喳的麻雀。
而這些鳥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飛行速度快。
一旦有什麽危險臨近,可以在一瞬間便飛離數十丈。
這樣的速度,不論是人,還是人類依仗的馬,都是比不上的。
而如果真的是以鳥送信的話,一夜之間從壽春到達荊州,卻也不是不可能!
曲楓見荀彧愣神的樣子,上前一步道:“荀令君不必驚訝,這隻是我家少主的一點小小貢獻,其他更讓人驚奇的東西,還要荀令君到了荊州之後,才能看到。”
“……”
荀彧聞言,並沒有說話,但是他的心裏卻已經想了很多事情。
見荀彧不說話,曲楓有些尷尬道:“還請荀令君將這信紙交給在下,我好拿去給趙將軍看。”
“……”
荀彧依舊沒有說話,隻是將手裏的紙條遞給了曲楓。
隻見曲楓接過紙條,便一臉驚喜的跑了進去,向趙統報喜。
而望著曲楓的背影,荀彧的心裏冒出無數的疑惑。
“這是不是真的?”
“這紙條上麵的內容,是不是他們偽造的?”
“那隻雨燕,是不是他們今早故意放出來的?”
“可是他們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麽呢?”
“難道隻是為了誆騙我去荊州?”
“有這個可能嗎?”
“信上麵說友若迴來接我,如果他不來,不就說明信中所言不實了嗎?”
“可如果這封信是真的,他剛才所說的也是真的,那這也太可怕了!”
“他剛才所說的少主又是誰?荊州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
無數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他卻一個也找不到迴答的答案。
要想迴答他的問題,他就隻有一個一個的等著答案出現。
而最直接的驗證方法,就是等著那所謂的“具體地點”還有“友若先生”出現在他的眼前。
至於荊州的變化,當然也要等到他到了荊州之後,才能一一看清楚。
漫長的等待,從這一個清晨,便又開始了。
而遠在巴西郡的劉禪,也在一天之後,得到了荊州傳來的消息,加快了趕往葭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