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他不禁眉頭緊皺,問道:“這些話,都是丞相授意你說的?”
他跟隨曹操,也已經有十幾年了,雖然對曹操來說,殺人並不算什麽稀奇的事,但是殺功臣的事,曹操至今還沒有做過。
所以,他還抱有一絲幻想。
董昭正色道:“正是!若荀軍師不相信,可以和董某去找丞相對質。”
他說得很從容,讓人感覺不出來這是謊話。
不過這也正是董昭心裏打的賭,他知道荀攸絕不會去和曹操對質。
所以,他才會為了達到目的,說出這些話。
荀攸聞言,心裏的失落之感油然而生,他喃喃道:“這件事,需容我細細思量一番。”
聽到這句話,董昭的心中大喜,他知道曹操交給他的這件事,基本上算是成了。
他微笑道:“這是大事,自然需要好好考慮。等荀軍師想清楚了,大可派人知會董某一聲,我們好一起去向丞相複命。”
說罷,他見荀攸陷入了沉思,有拱手道:“董某今日多有叨擾,就不擾荀軍師清思了,董某告辭。”
“……”
荀攸一沒有說話,二沒有起身,任由董昭自行離去。
他實在沒有心情去送一個把他放在火上烤的人。
他現在隻感覺渾身難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實在太難處理了。
他可以不要命,但是荀氏不能絕後。
……
然而董昭卻不知道,他雖然是滿心歡喜的離去,卻將曹操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如今的局勢下,曹操貿然稱公,對於曹操來說,並不算是一件純粹的好事。
當然,這是後話。
……
在漫長的等待之中,夜色終於悄然降臨。
荀攸穿上了一件黑色的鬥篷,悄悄的從府裏後門走了出去。
夜色,本來是夜行人最好的掩護。
但在形勢緊張之時,夜,卻往往最受人關注。
荀彧住的地方,和荀攸相隔並不遠。
所以沒過多久,荀攸便從荀彧府中的後門悄悄進了府。
在家仆的帶領下,荀攸很快便見到了在書房裏麵看書的荀彧。
夜裏看書的這個習慣,荀彧基本上很少間斷。
而今晚,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外。
隻見他緩緩合上手裏的書,起身相迎道:“公達,你怎麽來了?”
荀攸無奈道:“若非有急事,我又怎會挑這個時候來見四叔呢?”
荀彧聞言,倒是麵不改色,朝一旁的家仆道:“還不快奉茶。”
“是,小的這就去。”
那家仆聞聲離去。
這時,荀彧才與荀攸坐了下來,然後問道:“公達,是什麽事,這麽著急?”
荀攸沉色道:“今天,董昭到我那去了,還說了些聳人聽聞的話。”
荀彧微笑道:“既然是聳人聽聞的話,公達也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他的嘴上雖然掛著微笑,但是心裏卻還有不由自主的開始遐想了起來。
“董昭難道還不死心?”
“看來這件事,我得親自去和曹公說一說了!”
他並不知道這些天都發生了什麽,更不知道荀攸來,並不是為了他心中所想的那件事。
荀攸正色道:“四叔,董昭此人,雖然邀功心切,好誇大言,但是他說的話,卻讓人不得不警惕。”
荀攸雖然比荀彧年長些,但是畢竟輩分矮了一輩,所以說話也很守禮數,十分的委婉。
荀彧聞言,這才發現了不對,問道:“董昭到底和公達說了什麽話?”
荀攸正色道:“今日董昭到我那裏……”
“咚咚……”
荀攸話剛說了幾個字,便聽到兩聲敲門聲傳來,荀攸連忙閉了嘴。
荀彧聞聲轉過頭,見是剛才他吩咐去沏茶的家仆,也就鬆了眉頭,微笑道:“進來。”
那家仆走進來,將兩杯熱茶和一個小茶壺放在了案幾之上。
荀彧道:“你出去把門關上,守在外麵,不準其他人靠近。”
“是!”
那家仆聞言,緩步退了出去,關上了門,守在了走廊外。
荀彧笑道:“公達,你繼續說。”
荀攸便將今天董昭到他那裏明說的話,還有暗示的話,全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他本就是來和荀彧交心的,自然不能有所隱瞞。
荀彧聽完,眉頭已經緊皺,他詢問道:“那麽公達是怎麽想的?”
荀攸沉色道:“四叔的心思,想必和我一樣,是堅決反對丞相稱公的,可是如今丞相若執意為之,我等又當如何?”
他正是因為想不通,所以才來找荀彧,所以現在隻好將問題又還給荀彧了。
荀彧想也沒想,便道:“這還用說,當然是據理力爭!若丞相真的在董昭之輩的慫恿下稱了公,下一步再稱王!這大漢的基業,將何去何從?”
荀彧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從小便是受著忠於大漢的教育長大,成人之後,又是在為大漢中興而奔走。
如今好不易容找到了一個可以中興大漢的能臣,可是這個能臣卻在大業將成的時候,想要當第二個王莽。
這對荀彧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荀攸歎息道:“可是我們能爭得贏嗎?”
他心裏明白荀彧的意思,荀彧之所以敢爭,就是憑借著那些知己好友,那些門生故吏,還有那些受恩於荀家的朝中眾臣。
在這個時代,知遇之恩,往往比親情更顯得珍貴。
可是荀彧沒有想到另一方麵,那就是他隻有舉薦之恩,而曹操有任用之實。
如果曹操要這些人在兩人之間選一個,恐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曹操,而不會跟著荀彧去對抗曹操。
荀彧忽然瞪著荀攸道:“難道爭不贏,我們就要妥協嗎?難道你就忍心我們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就此毀於一旦嗎?”
荀攸聞言,忽然歎息了一聲。
他太了解荀彧,知道荀彧太過忠直,甚至已經到了有些“迂腐”的程度。
他正色道:“四叔要爭,我要爭,都是死無所懼,可是其他人呢?誰會幫我們爭?是鍾繇還是陳群?”
他稍稍一頓,又道:“恐怕他們到時候,連半句也不會爭!而荀氏一族,又該由誰來保全?”
聽到這裏,荀彧猛然愣住,他忽然發現,他似乎竟成了大漢的孤臣。
而他家族的命運、前途,也忽然間壓在了他的肩上。
他跟隨曹操,也已經有十幾年了,雖然對曹操來說,殺人並不算什麽稀奇的事,但是殺功臣的事,曹操至今還沒有做過。
所以,他還抱有一絲幻想。
董昭正色道:“正是!若荀軍師不相信,可以和董某去找丞相對質。”
他說得很從容,讓人感覺不出來這是謊話。
不過這也正是董昭心裏打的賭,他知道荀攸絕不會去和曹操對質。
所以,他才會為了達到目的,說出這些話。
荀攸聞言,心裏的失落之感油然而生,他喃喃道:“這件事,需容我細細思量一番。”
聽到這句話,董昭的心中大喜,他知道曹操交給他的這件事,基本上算是成了。
他微笑道:“這是大事,自然需要好好考慮。等荀軍師想清楚了,大可派人知會董某一聲,我們好一起去向丞相複命。”
說罷,他見荀攸陷入了沉思,有拱手道:“董某今日多有叨擾,就不擾荀軍師清思了,董某告辭。”
“……”
荀攸一沒有說話,二沒有起身,任由董昭自行離去。
他實在沒有心情去送一個把他放在火上烤的人。
他現在隻感覺渾身難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實在太難處理了。
他可以不要命,但是荀氏不能絕後。
……
然而董昭卻不知道,他雖然是滿心歡喜的離去,卻將曹操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如今的局勢下,曹操貿然稱公,對於曹操來說,並不算是一件純粹的好事。
當然,這是後話。
……
在漫長的等待之中,夜色終於悄然降臨。
荀攸穿上了一件黑色的鬥篷,悄悄的從府裏後門走了出去。
夜色,本來是夜行人最好的掩護。
但在形勢緊張之時,夜,卻往往最受人關注。
荀彧住的地方,和荀攸相隔並不遠。
所以沒過多久,荀攸便從荀彧府中的後門悄悄進了府。
在家仆的帶領下,荀攸很快便見到了在書房裏麵看書的荀彧。
夜裏看書的這個習慣,荀彧基本上很少間斷。
而今晚,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外。
隻見他緩緩合上手裏的書,起身相迎道:“公達,你怎麽來了?”
荀攸無奈道:“若非有急事,我又怎會挑這個時候來見四叔呢?”
荀彧聞言,倒是麵不改色,朝一旁的家仆道:“還不快奉茶。”
“是,小的這就去。”
那家仆聞聲離去。
這時,荀彧才與荀攸坐了下來,然後問道:“公達,是什麽事,這麽著急?”
荀攸沉色道:“今天,董昭到我那去了,還說了些聳人聽聞的話。”
荀彧微笑道:“既然是聳人聽聞的話,公達也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他的嘴上雖然掛著微笑,但是心裏卻還有不由自主的開始遐想了起來。
“董昭難道還不死心?”
“看來這件事,我得親自去和曹公說一說了!”
他並不知道這些天都發生了什麽,更不知道荀攸來,並不是為了他心中所想的那件事。
荀攸正色道:“四叔,董昭此人,雖然邀功心切,好誇大言,但是他說的話,卻讓人不得不警惕。”
荀攸雖然比荀彧年長些,但是畢竟輩分矮了一輩,所以說話也很守禮數,十分的委婉。
荀彧聞言,這才發現了不對,問道:“董昭到底和公達說了什麽話?”
荀攸正色道:“今日董昭到我那裏……”
“咚咚……”
荀攸話剛說了幾個字,便聽到兩聲敲門聲傳來,荀攸連忙閉了嘴。
荀彧聞聲轉過頭,見是剛才他吩咐去沏茶的家仆,也就鬆了眉頭,微笑道:“進來。”
那家仆走進來,將兩杯熱茶和一個小茶壺放在了案幾之上。
荀彧道:“你出去把門關上,守在外麵,不準其他人靠近。”
“是!”
那家仆聞言,緩步退了出去,關上了門,守在了走廊外。
荀彧笑道:“公達,你繼續說。”
荀攸便將今天董昭到他那裏明說的話,還有暗示的話,全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他本就是來和荀彧交心的,自然不能有所隱瞞。
荀彧聽完,眉頭已經緊皺,他詢問道:“那麽公達是怎麽想的?”
荀攸沉色道:“四叔的心思,想必和我一樣,是堅決反對丞相稱公的,可是如今丞相若執意為之,我等又當如何?”
他正是因為想不通,所以才來找荀彧,所以現在隻好將問題又還給荀彧了。
荀彧想也沒想,便道:“這還用說,當然是據理力爭!若丞相真的在董昭之輩的慫恿下稱了公,下一步再稱王!這大漢的基業,將何去何從?”
荀彧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從小便是受著忠於大漢的教育長大,成人之後,又是在為大漢中興而奔走。
如今好不易容找到了一個可以中興大漢的能臣,可是這個能臣卻在大業將成的時候,想要當第二個王莽。
這對荀彧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荀攸歎息道:“可是我們能爭得贏嗎?”
他心裏明白荀彧的意思,荀彧之所以敢爭,就是憑借著那些知己好友,那些門生故吏,還有那些受恩於荀家的朝中眾臣。
在這個時代,知遇之恩,往往比親情更顯得珍貴。
可是荀彧沒有想到另一方麵,那就是他隻有舉薦之恩,而曹操有任用之實。
如果曹操要這些人在兩人之間選一個,恐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曹操,而不會跟著荀彧去對抗曹操。
荀彧忽然瞪著荀攸道:“難道爭不贏,我們就要妥協嗎?難道你就忍心我們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就此毀於一旦嗎?”
荀攸聞言,忽然歎息了一聲。
他太了解荀彧,知道荀彧太過忠直,甚至已經到了有些“迂腐”的程度。
他正色道:“四叔要爭,我要爭,都是死無所懼,可是其他人呢?誰會幫我們爭?是鍾繇還是陳群?”
他稍稍一頓,又道:“恐怕他們到時候,連半句也不會爭!而荀氏一族,又該由誰來保全?”
聽到這裏,荀彧猛然愣住,他忽然發現,他似乎竟成了大漢的孤臣。
而他家族的命運、前途,也忽然間壓在了他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