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大地,風平浪靜,劉禪他們正趁此時機,大謀發展。


    而鄴城卻不一樣了。


    自從曹操從關中迴去之後,鄴城便是暗流湧動,緊張的氣氛揮之不去。


    隨著夏侯淵在關中平定各處叛亂的消息傳入鄴城,曹操的自信心也開始空前的膨脹。


    他已經完全抹平了在赤壁之戰中留下的傷痕,他強大的力量,再一次得到了見證。


    如今雖然馬超還占據著冀城,梁興還在負隅頑抗。


    但是在他看來,都不過是強弩之末,已經不需要他再擔心了。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時光不等人。


    他已經虛歲五十八,距離六十,已不到兩年。


    他痛風的毛病,近來也越來越折磨著他的身體。


    他還能不能活到七十歲,有沒有機會成為“古來稀”中的一員,他的心裏並沒有底。


    他已經開始謀劃身後之事了。


    他如今是大漢的丞相,在除了揚州、荊州南部、益州和涼州之外,有著絕對的權力。


    他甚至都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大權獨攬,雖非皇帝,而實為皇帝。


    可是一旦他“百年之後”呢?他會不會像當年霍光一樣,身死族滅?


    他不知道劉協有沒有漢宣帝劉詢的政治能力,但是他卻不能賭。


    所以他不能隻當大漢的丞相,他要為後人鋪路,要讓他百年之後,曹氏家族依舊能夠掌控天下的命運。


    所以,一個“封王”的計劃,已悄悄的醞釀了出來。


    而大漢有一個祖製:“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之。”


    這一條“鐵律”,雖然在曆史上已經被破壞過多次,但是最後都得到了修正。


    盡管強如“呂氏外戚”、“王氏外戚”,最後都無一幸免的落了一個遺臭萬年、身死族滅的下場。


    所以在如今天下尚未平定的時候,他卻也不能激進,所以在“封王”之前,他決定先走“封公”這一步。


    一旦“封公”之事辦成,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現如今已經歸他領屬的冀州劃為他的獨立王國。


    而這樣一來,再過個兩年,他在戰場上再立幾個大功,討滅幾個“反賊”,到了朝廷無以封賞的時候,他“封王”的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董昭便當了他的這個馬前卒,開始與朝中公卿商議表請他為國公,並請求朝廷賜予他九錫,以彰顯他彪炳的功績。


    這樣的大事,要想實施,自然需要大量的朝中重臣支持。


    然而曹操自己也知道,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投靠在他的麾下,並不是看重曹操這個名字。


    而是看重的漢帝劉協所擁有的皇室正統牌子,跟著曹操,就是跟著大漢,就是天命所歸。


    而荀彧,正是這一群人的代表。


    這一群人裏麵,更有大半,都或是荀彧引薦,或是荀彧引薦之人推舉。


    他們幾乎都唯荀彧而馬首是瞻。


    而荀彧,深得曹操的看重,被比為當代之張良。


    隻不過,這個張良,在曹操的心目中,跟的不是漢帝劉協,而是跟的他曹操。


    是他曹操的“幕僚”。


    荀彧雖然心裏和曹操的想法截然不同,但是當初天下大亂,曹操有雄傑之資,他寄望於曹操能平定叛亂,匡扶天下,做當代之尹霍。


    所以對曹操推心置腹,全心輔佐。


    甚至在赤壁之後,曹操已多次無禮於漢帝,荀彧也並沒有改變他的初衷,對曹操仍舊十分禮敬。


    但是這一次,董昭前去跟荀彧商議表請曹操進封“國公”的時候,他卻改變了態度。


    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開始懷疑曹操是否要做第二個“王莽”。


    不過他卻並沒有這般對董昭說,而是以曹操“本興義兵,國之重臣,應秉忠貞之誌,匡朝寧國”為由,否了董昭的提議。


    董昭在荀彧那裏碰了一鼻子的灰,本來勸進的首功,眼看就要被荀彧給毀了,他的心如何能甘。


    所以,在之後的某一天,曹操剛與眾臣諸將商議完起兵攻打江東的事情之後。


    董昭獨自來到了曹操的身邊。


    曹操見董昭單獨求見,以為他尋求“封公”的事情已經辦妥,心中滿是期待,便召見了董昭。


    “公仁,今日你隻身來見,可是有什麽要事稟報?”


    曹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他已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那個喜訊了。


    然而董昭卻一臉愁容道:“明公所期之事,恐怕難以成行了!”


    曹操聞言,眉頭猛然皺起,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話了。


    在如今這大漢天下,在長江以北,他自認為沒有誰能阻止他辦成心中所想之事!


    “難道……”


    他的心裏已經有了一點想法,不過他卻還是詢問道:“你遇到了什麽難處?”


    董昭正色道:“荀令君以為,明公為大漢之丞相,當公忠體國,追滅殘賊,而不該一味的追逐名利。”


    “嗯?”


    曹操聞言,瞪著董昭,發出了一聲重重的鼻音。


    他不願相信這是荀彧說出來的話,可是卻又擔心這真的是荀彧說的話。


    董昭見狀,連忙拱手拜道:“明公明鑒,董昭不敢胡言。”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罷……”


    曹操說罷,揮了揮手,示意董昭離去。


    董昭聞言起身,後退兩步,轉身離去。


    在他轉身之後,他的嘴角不禁揚起一抹邪笑,心裏也正得意著:“荀彧,看你如今還是否能過得了這一關!”


    而曹操望著董昭的身影,嘴裏也不禁喃喃道:“荀彧……荀彧啊……”


    他的語氣裏滿是失落,他知道荀彧已經開始與他漸漸走向了不同的路。


    他的心裏,也開始謀劃起了另外一件事。


    然而荀彧,卻並不知道董昭已經見過了曹操,更不知道董昭將他的話添油加醋的“轉述”給了曹操。


    曹操也因此有了心結。


    他仍然在為曹操南征而操勞著後勤的事,他仍然希望曹操能戰勝孫權,一血赤壁之恥。


    此時,他已忙了一天,吃過晚飯,拿著蠟燭,一個人來到書房,準備再看會兒書便去睡覺。


    當他點起蠟燭,看到牆壁上竟然出現了兩個人影的時候。


    他突然發現,荀府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神級熊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閣下閑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閣下閑書並收藏三國:神級熊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