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諸葛亮頓了一頓,又道:“不過,若是與敵軍對陣,沒有絕對的把握全殲或者擒獲敵軍的話,那麽最好還是不用。”
這一次,諸葛亮已經將話說得很透徹了,他不需要再多做解釋。
劉禪和關羽也都已經明白了過來。
這**雖然威力強勁,但是卻和刀槍一樣,是一件誰都可以製作的武器。
這一點,在最初試驗**的時候,劉禪就已經說過。
隻不過當時他想的是不斷的試驗,不斷的創新,就可以永遠走在敵人的前麵。
可是他忘了,他們隻不過領先了一步罷了。
而領先一步,卻不一定代表著步步領先。
現如今他們的實力,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天下較弱的一方,比孫權、曹操,不論是地盤還是兵力,那簡直是沒法相比。
就是與占據益州的劉璋相比,那也是沒有絕對的優勢。
所以,要想保住他們還可以爭奪天下的機會,那麽這個**最好不要讓曹操和孫權察覺到。
不然的話,對於他們來說,就將變成毀滅性的災難。
“還是先生考慮得周到,我差一點就犯了大錯了。”
劉禪的腦海裏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對諸葛亮說的話進行了全麵的吸收。
而這個時候,荀諶卻忽然出聲道:“其實在我看來,這**盡管不能明著用,但在暗處,卻也是可以用的。”
這一句話突然出來,讓諸葛亮、劉禪以及關羽都吃了一驚。
他們知道荀諶可不是一個隨便說話的人,他既然這麽說了,那麽就一定已經有了可實施的思路,甚至是成型的方法。
“荀先生可是發現了什麽**的特別用法?”劉禪一臉的期待。
他倒是知道許多**的用法,比如製槍製炮,可是他卻隻是知道用法,而不知道製法。
所以也就等於沒有用。
但現在荀諶卻給了他一種期待,期待是不是荀諶找到了**的其他使用方法。
荀諶道:“也不能算是特別,就是受到了之前試驗的一些啟發,我在想一種可以利用**的方法。隻是現在看來,還不是那麽成熟。”
並沒有聽到滿意的答案,劉禪心裏不禁有些失落,他繼續問道:“不知先生是受到了哪方麵的啟發?”
荀諶沉思片刻,這才解釋道:“其實我想的東西有些類似投石機,卻又與投石機不同。”
說完,他也不知劉禪他們是不是聽明白了,但卻不知要怎麽才能說得具體一點。
劉禪聞言,心裏一下子想起了他之前與諸葛亮所討論的東西。
“難道他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可是如剛才孔明先生所言,這投石機加**的方式,恐怕也隻能用於攻城了。”
想到這裏,劉禪心裏的興趣頓時小了很多,他正色道:“既然如此,先生可也是為攻城準備的?”
荀諶道:“要說是攻城,倒也是可以,不過若是兩軍對陣時用,也未必不能!”
“哦?卻不知先生說的,可是將投石機與**結合在一起?”劉禪心裏已經有些確定荀諶想的就是和他一樣了。
荀諶卻搖搖頭道:“這卻不是,我打算重新製作一種器具,再與**結合在一起。”
聽到這裏,劉禪的心思頓時大動,心想:“難道他所想的和我不一樣?難道他真的想到了可以不讓人發覺的**用法?”
“那不知友若兄何時能讓我們看看這樣器具?”就在劉禪吃驚的時候,諸葛亮幫他問出了心中的問題。
荀諶道:“目前我的想法還沒有實施,或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如何。”
關羽聞言,不禁一臉好奇的問道:“敢問友若,你說的想法,可與今日帳中案幾上的紙有關?”
荀諶聞言,倒不吃驚,反而笑道:“我還以為雲長兄準備一直將此事憋在心裏呢!”
“呃……”
關羽聞言,不禁一陣尷尬,心想:“原來他早就發現了,隻不過沒有說穿罷了。”
荀諶笑道:“雲長說得不錯,那隻是我畫得草圖,卻不知這草圖和實際做出來的東西,有些什麽差別。”
說到這裏,他的神色忽然變得十分嚴肅,正色道:“或許這永遠是個想法也說不準。”
劉禪聞言,笑道:“先生過謙了,我相信先生一定能發揮這**的作用的!”
荀諶笑道:“那就借少主吉言了!不過,我倒還想知道,少主有什麽辦法來提高船行的速度。”
自從劉禪將話題引到**上麵去,他們便似乎已經忘記了此行真正的目的。
現在要說的,是關於造船的事。
劉禪沉思片刻,正色道:“關二叔,卻不知如今的戰船,都是如何航行的呢?”
關羽笑道:“這你卻難不倒我,咱們這船,有帆有槳,順風升帆,逆風滑槳。至於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則是水之常形,非人力可改。”
對於關羽說的話,劉禪心裏也十分清楚,現在的船都是以帆為主,而以槳為輔,講究借風而行。
這也是為什麽“演義”裏會出現“借東風”這個橋段了。
但是在劉禪看來,靠風卻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老天爺並不是什麽時候都能作美。
他正色道:“若是純用木槳,咱們的船,可日行多少?”
關羽道:“若是赤馬快船,可逆流而上,日行數十裏,隻是頗費人力。”
他稍稍一頓,又道:“若是先登衝鋒,亦與赤馬快船相差不遠,至於其他的……”
劉禪一聽還有好幾種船,當即打斷道:“這最快的船有多快?”
關羽道:“要單論快,自然當屬赤馬快船,隻不過這船速雖快,卻也是小船,乘坐不了多少人馬,而且純以手劃槳,著實費力。”
劉禪聞言,心裏覺得小船說起來沒有意思,手指著旁邊的船底,問道:“那麽這艘船呢?”
關羽道:“這是建造樓船的船底,若是建好之後,揚帆起航,加上劃槳助力,也可日行數十裏。”
劉禪皺著眉頭問道:“數十裏?大概是多少裏呢?”
畢竟三十裏也可以說成是數十裏,八十裏也可以說成是數十裏。
這一次,諸葛亮已經將話說得很透徹了,他不需要再多做解釋。
劉禪和關羽也都已經明白了過來。
這**雖然威力強勁,但是卻和刀槍一樣,是一件誰都可以製作的武器。
這一點,在最初試驗**的時候,劉禪就已經說過。
隻不過當時他想的是不斷的試驗,不斷的創新,就可以永遠走在敵人的前麵。
可是他忘了,他們隻不過領先了一步罷了。
而領先一步,卻不一定代表著步步領先。
現如今他們的實力,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天下較弱的一方,比孫權、曹操,不論是地盤還是兵力,那簡直是沒法相比。
就是與占據益州的劉璋相比,那也是沒有絕對的優勢。
所以,要想保住他們還可以爭奪天下的機會,那麽這個**最好不要讓曹操和孫權察覺到。
不然的話,對於他們來說,就將變成毀滅性的災難。
“還是先生考慮得周到,我差一點就犯了大錯了。”
劉禪的腦海裏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對諸葛亮說的話進行了全麵的吸收。
而這個時候,荀諶卻忽然出聲道:“其實在我看來,這**盡管不能明著用,但在暗處,卻也是可以用的。”
這一句話突然出來,讓諸葛亮、劉禪以及關羽都吃了一驚。
他們知道荀諶可不是一個隨便說話的人,他既然這麽說了,那麽就一定已經有了可實施的思路,甚至是成型的方法。
“荀先生可是發現了什麽**的特別用法?”劉禪一臉的期待。
他倒是知道許多**的用法,比如製槍製炮,可是他卻隻是知道用法,而不知道製法。
所以也就等於沒有用。
但現在荀諶卻給了他一種期待,期待是不是荀諶找到了**的其他使用方法。
荀諶道:“也不能算是特別,就是受到了之前試驗的一些啟發,我在想一種可以利用**的方法。隻是現在看來,還不是那麽成熟。”
並沒有聽到滿意的答案,劉禪心裏不禁有些失落,他繼續問道:“不知先生是受到了哪方麵的啟發?”
荀諶沉思片刻,這才解釋道:“其實我想的東西有些類似投石機,卻又與投石機不同。”
說完,他也不知劉禪他們是不是聽明白了,但卻不知要怎麽才能說得具體一點。
劉禪聞言,心裏一下子想起了他之前與諸葛亮所討論的東西。
“難道他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可是如剛才孔明先生所言,這投石機加**的方式,恐怕也隻能用於攻城了。”
想到這裏,劉禪心裏的興趣頓時小了很多,他正色道:“既然如此,先生可也是為攻城準備的?”
荀諶道:“要說是攻城,倒也是可以,不過若是兩軍對陣時用,也未必不能!”
“哦?卻不知先生說的,可是將投石機與**結合在一起?”劉禪心裏已經有些確定荀諶想的就是和他一樣了。
荀諶卻搖搖頭道:“這卻不是,我打算重新製作一種器具,再與**結合在一起。”
聽到這裏,劉禪的心思頓時大動,心想:“難道他所想的和我不一樣?難道他真的想到了可以不讓人發覺的**用法?”
“那不知友若兄何時能讓我們看看這樣器具?”就在劉禪吃驚的時候,諸葛亮幫他問出了心中的問題。
荀諶道:“目前我的想法還沒有實施,或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如何。”
關羽聞言,不禁一臉好奇的問道:“敢問友若,你說的想法,可與今日帳中案幾上的紙有關?”
荀諶聞言,倒不吃驚,反而笑道:“我還以為雲長兄準備一直將此事憋在心裏呢!”
“呃……”
關羽聞言,不禁一陣尷尬,心想:“原來他早就發現了,隻不過沒有說穿罷了。”
荀諶笑道:“雲長說得不錯,那隻是我畫得草圖,卻不知這草圖和實際做出來的東西,有些什麽差別。”
說到這裏,他的神色忽然變得十分嚴肅,正色道:“或許這永遠是個想法也說不準。”
劉禪聞言,笑道:“先生過謙了,我相信先生一定能發揮這**的作用的!”
荀諶笑道:“那就借少主吉言了!不過,我倒還想知道,少主有什麽辦法來提高船行的速度。”
自從劉禪將話題引到**上麵去,他們便似乎已經忘記了此行真正的目的。
現在要說的,是關於造船的事。
劉禪沉思片刻,正色道:“關二叔,卻不知如今的戰船,都是如何航行的呢?”
關羽笑道:“這你卻難不倒我,咱們這船,有帆有槳,順風升帆,逆風滑槳。至於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則是水之常形,非人力可改。”
對於關羽說的話,劉禪心裏也十分清楚,現在的船都是以帆為主,而以槳為輔,講究借風而行。
這也是為什麽“演義”裏會出現“借東風”這個橋段了。
但是在劉禪看來,靠風卻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老天爺並不是什麽時候都能作美。
他正色道:“若是純用木槳,咱們的船,可日行多少?”
關羽道:“若是赤馬快船,可逆流而上,日行數十裏,隻是頗費人力。”
他稍稍一頓,又道:“若是先登衝鋒,亦與赤馬快船相差不遠,至於其他的……”
劉禪一聽還有好幾種船,當即打斷道:“這最快的船有多快?”
關羽道:“要單論快,自然當屬赤馬快船,隻不過這船速雖快,卻也是小船,乘坐不了多少人馬,而且純以手劃槳,著實費力。”
劉禪聞言,心裏覺得小船說起來沒有意思,手指著旁邊的船底,問道:“那麽這艘船呢?”
關羽道:“這是建造樓船的船底,若是建好之後,揚帆起航,加上劃槳助力,也可日行數十裏。”
劉禪皺著眉頭問道:“數十裏?大概是多少裏呢?”
畢竟三十裏也可以說成是數十裏,八十裏也可以說成是數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