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剛才見周餘那小子分享美食,剛好還沒吃飯,就不請自來了。”


    見李麗質上前,李淵不由樂嗬嗬地解釋了一句。


    說話間,張婕妤已經端著一個盤子從廚房走了出來,“陛下,周小郎君說這些是剛出鍋的,您嚐嚐,香著呢~”


    “好好好,快給朕拿來。”


    麵對美食,李淵哪裏還顧得上李麗質,激動地搓了搓手,就朝著盤子裏的炸雞抓去。


    隻不過張婕妤盈盈一笑,就將手中的盤子轉了個方向道:“陛下,此物甚是油膩,且讓妾身來喂你。”


    說話間,蘭花指微翹,一塊炸得金黃的炸雞,就被她送到了李淵麵前。


    李淵聞言,頓時樂得見牙不見眼。


    一手輕輕捋著胡子,張開大嘴就咬了下去。


    也不知是故意還是太著急,竟把張婕妤的手指都吮吸在了嘴裏。


    感受到手指上的溫潤,張婕妤的眉眼,瞬間就笑成了桃花。


    旁邊圍觀這一場景的李麗質見狀,頓時忍不住一陣惡寒。


    自己這是造了什麽孽,竟要再次遭這份老罪。


    也顧不得什麽禮節,她後退兩步,連忙小跑著朝廚房跑去。


    “阿姐,你腫麽介麽著急吖?”


    李麗質才剛剛跑進廚房,正在吃著一塊油炸旗魚的小奶團子,就含糊不清地詢問出聲。


    就連正在收尾的周餘,也不由疑惑地轉過頭道:“你阿耶在忙?”


    “沒……沒有,阿耶說他待會兒就下來。”


    李麗質連忙擺手,隻不過說話間臉頰又開始變得緋紅。


    對於她的怪異表現,周餘卻並沒有在意。


    關掉燃氣之後,就朝著小公主們道:“你們可別把肚子全都填滿,否則待會兒就吃不下美味的餃子了。”


    “哇~今天要七餃子嗎?”


    小奶團子聞言,先是一愣。


    緊接著,就把手中的炸魚塊遞到周餘嘴邊道:“窩現在不七了,窩要七香噴噴的餃子~”


    “我也不吃了。”


    城陽聞言,也跟著停下了咀嚼。


    隻不過她手中的魚塊,卻遞到了李麗質的麵前。


    見周餘已經大口吞下了小兕子遞來的魚塊,李麗質無奈,也隻得伸手接了過去。


    不過這會兒她已經打定主意,以後去樓上找阿耶阿娘的任務,還是交給城陽比較好。


    沒錯,自己這是在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


    青嵐等幾人雖然隻是貼身侍女,但是在現代待了一段時間後,簡單的和麵剁餡還是可以做的。


    周餘洗過手,就把廚房留給了她們。


    這些基礎的工作,並不會影響餃子的口感。


    隻要調味的時候自己動手,就可以把控餃子的味道。


    沒錯。


    做其他飯菜,周餘或許水平一般。


    但包餃子這項,那可是他的拿手絕活。


    從小家裏就隻有父母和他三個人,每次家裏吃餃子,都會全員出動。


    父親負責和麵,母親負責調味,而他則負責擀餃子皮。


    從小到大,耳聞目染之下,對於包餃子的流程,他早已經爛熟於心。


    前幾年獨自一個人,春節可以沒有大魚大肉,但過年的餃子,他卻從來都不會馬虎。


    “小子,春聯是什麽東西,還要朕禦筆親寫?”


    周餘才剛剛走出廚房,樓梯上就傳來了李二不滿的聲音。


    隻不過他的話音剛落,客廳中正享受張婕妤投喂的李淵,就沒好氣地訓斥起來。


    “你還知道你是個皇帝?朕若不在此,還不知道你原來是這副德行呢!怎麽著?此間樂,不思蜀了?要不讓兕子送朕迴去重掌朝政,你留在這裏繼續享樂?早知你如此憊懶,朕當初就不該把皇位傳給你……”


    李二:……


    自己都忙碌了一整年,連春節都不能休息一下了?


    況且朕又不似那紂王楊廣之流,不過是想鍛煉一下高明,難道還有錯了?


    另外,教訓兒子前,您老人家能不能先讓張婕妤從您懷裏站起來?


    ……


    李二很委屈。


    但這些抱怨他也隻敢在心裏嘀咕嘀咕。


    這話若是真敢當著阿耶的麵說出來,別看自己已經是天可汗,搞不好還真得再挨上一通訓斥。


    就在李二宛如一個受氣了的小媳婦時,裝扮之後的長孫皇後也從樓梯上走了下來。


    見到李淵之後,她連忙上前見禮。


    看到長孫皇後,李淵這才熄了繼續教訓兒子的心思。


    不過隨即他也一臉好奇的看向周餘道:“小子,二郎剛才說的春聯到底是什麽東西?”


    周餘:……


    好吧!


    忘記大唐那會兒還沒有春聯這個說法了。


    他們這些人,來到現在並沒有多長時間。


    如果不是恰逢春節,還真沒人去關注春聯這玩意兒。


    見所有人全都眼巴巴看著自己,周餘微微一笑,就向眾人講述起了春聯的起源和曆史。


    王安石那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的“桃符”,就是春聯的前身。


    北宋時候還是桃符,大唐的人不知道春聯也可以理解。


    當然,桃符距離現代意義上的春聯,其實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畢竟春聯更多的是講究文字。


    現在公認最早的春聯,是出自五代後蜀皇帝孟昶之手。


    據說,這位老兄有一年春節突發奇想,寫了一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貼在門上,從此就成了春聯,一直流傳了一千多年。


    而孟昶也被稱為春聯的鼻祖。


    不過,關於“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到底是不是最早的春聯,其實一直以來還是有爭議的。


    比如清代著名的楹聯學者梁章钜,就持反對意見。


    但是,梁章钜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隻是模糊地說:“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意思是說,我也不知道在它之前還有沒有,但並不代表就沒有。


    這就像外星人一樣,雖然科學界一直公認沒有外星人,也一直沒有發現真正的外星人,但沒有發現並不代表沒有。


    最早的春聯究竟是源於哪個朝代,還有待考證。


    但要問春聯在何時鼎盛起來的,卻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明朝。


    推動春聯發展的“功勳”,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不僅“春聯”這一名詞出於他手,他還專門頒布過強製推廣春聯的政令:“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聽到春聯居然是朱元璋開始推廣並流傳至今,李二眼珠子咕嚕一轉,當即朝著小奶團子道:“兕子,快送阿耶迴去,這個春節推廣大使阿耶搶定了,就算朱家老四來了也保不住,我說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小兕子:你係窩噠小囔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紙煙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紙煙墨並收藏大唐小兕子:你係窩噠小囔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