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用張九齡的詩來形容,確實如此,那種意境是生機勃勃的水,而瀑布就是廚子需要的氣勢。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張九齡唐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是啊!沐春山莊本來就如詩如畫,而廚子的手藝就如詩人的意境那樣點綴著生活的餐桌。


    廖宅村子本來是仙境的中心,某種意境確實是特殊的。


    張偉每次路過新屋基去爬山,都會對新屋基賦有一種特別的關注。


    (四字為一句隔,如成語,朗朗上口。)


    新屋基賦


    會稽之巔太白巍峨壁立千仞傲視浙中


    一峰高聳三縣毗鄰青山諸綿綠水暨瀅


    江匯峰聚天賜福地築村鑲珠桃源景似


    鷹山前值馬鞍後備千年榧樹拱衛迎賓


    乾隆盛年華夏昌明名山寶地貴客蒞臨


    蔡氏裕輩一公荷鋤新屋奠基吉宅綿延


    皕載以降世世昌隆三朝攸曆代代彰才


    孟母教子三遷而居始祖披荊一擇四宜


    早春二月地寒風凜唯我新屋陽暖蟄醒


    盛夏時節稼熟果香清溪送爽山風拂涼


    仲秋聿臨山珍遍嶺長者盈采兒孫啖新


    隆冬雪封南國北景狩獵讀書動靜兩贏


    此皆天賜亦勞慧眼


    歲月流淌樂善流芳淳樸民風經年宏廣


    會堂紙廠佳木柱梁築路拓田巨石基埂


    一石一木泰山人心寸移群抬壯士豪情


    為公恐後濟難爭先族情之純感地動天


    蔡姓聚居他姓間來飲水同源禮遇共類


    某戶婚喜家家樂融喝酒出力不分我儂


    偶遇治喪個個悲慟舉村素送無論稚翁


    此一村耶亦一戶也


    距縣八十山道坎坷拔海數百訊聞杳渺


    交通之暢先輩夢想文明之利今人實享


    集體之力建廠發電捐資獻勞天塹通衢


    改革開放精進揚鞭閨景遐邇墨客遝來


    佳節勝日遊客接踵村前屋後名車列縱


    花甲老農乘興皇城山民子弟馳騁寰宇


    網連歐美業置京津商通南北文接古今


    此屬時運亦賴地福


    裕一公九世孫蔡景富敬撰


    2010年10月25日於杭州


    (注1:新屋基村為蔡氏聚居地,村落位於東白山入口處,是一塊三江相匯、五峰來儀的並不太大的平地,現屬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注2:東白山係會稽山脈,其最高峰太白尖海拔米,是會稽山最高峰;注3;新屋基蔡氏始祖係暨陽烏岩蔡氏裕字輩老大,故稱裕一公。注4:三朝指築此村時的清朝與後來的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關於蔡老師的那次考驗,張偉記憶猶新。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裏非常流行“雞『毛』信”、“劉胡蘭”,因為廖宅的那個時候非常講究“講故事”,所以某些語言都會有一種放大效應。


    而張偉就是一個刺頭,有時候會“自告奮勇”的表白自己的“雄心壯誌”:“如果換成我,我也會把情報送出去的…”


    而這句話就被景富老師聽到了,於是就有了一次帶“捉弄”的考驗。


    “張偉!你放學後幫我送一張條子,如果你能夠完成任務,那麽我就相信你是個‘英雄’。


    是這樣的,你把這張條子送到茅嶺的金六哪裏。”說著就隨便寫了一張條子,折了四折,還打成了個四角形的結,上麵寫著景六收。


    當時剛剛文化大革命結束,某種鬥爭意識還“此起彼伏”,而成為“英雄”的觀點還是“深入人心”的。


    放學後,張偉與銀橋和國苗一起去送條子。


    從學校到茅嶺有三裏路,而到新屋基隻有一裏路。


    一路上三人都非常興奮,因為這仿佛就是一件“偉大與光榮”的任務,三人都設身處地與某些電影裏麵的場景,就是送條子需要鬥智鬥勇。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這是在訓練,萬一遇到什麽侵略者,我們就不會無所事事了!”銀橋喜歡把嗓門提得很高。


    “景老師(因為學校裏有蔡老師了,所以叫景老師。)的點子比較多,喜歡對一些平常事情獨辟蹊徑,他用這樣的方法來考驗張偉,也許有特別用意的。”國苗分析問題比較全麵,他的意見經得起推敲的多。


    “茅嶺我比較熟悉,不管什麽考驗,我們就先去茅嶺。”張偉常常與爺爺一起去茅嶺的,因為茅嶺的張姓與爺爺他們是同一個房頭的,所以平時走動就比較多。


    三個小『毛』孩還興致勃勃的,認為自己在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因為景老師的意思是這次考驗就是辨別“英雄”的標準,小孩子爭強好勝是天『性』!況且當時的環境就是這樣的,學校的教科書上也都是什麽英雄事跡,如什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還有黃繼光、邱少雲啊等等事跡都是耳熟能詳。


    到了茅嶺後,張偉與銀橋、國苗就打聽金雲叔叔,因為記得他有個弟弟叫金六。


    金雲叔叔問明了前因後果,就下結論是:“你們要送的人是新屋基的景祿,而景老師要你們送茅嶺,就是對你們的考驗,因為送情報要的是機智勇敢,如果沒有一點難處,那麽還需要考驗嗎?”


    這個時候培忠叔叔與培俊叔叔也圍過來問長問短,不過他們的意思與金雲叔叔的意思一樣,景老師表示真正的需要送條子,目的就是為了考考張偉,能不能真的把條子送到指定人手裏。


    張偉等三人如夢初醒,就馬上告別金雲叔叔,迴新屋基交差去。


    不過等張偉把條子送到新屋基景老師的哥哥景祿手上的時候,張偉三人就知道被景老師“捉弄”了,因為景祿打開一看,就笑了笑,還表揚了一番。


    任務已經完成了,那就會學校去交差吧!


    當張偉迴到學校的時候,景老師真的還在,似乎就在等待張偉一行的凱旋歸來!


    張偉告訴景老師,任務已經完成了,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如果自己處在“雞『毛』信”的那個時代,那麽自己也可以完成某種任務的。


    景老師笑得有點自然過頭,仿佛他就是真的是需要張偉送一封重要信件,而且認真的關照了幾句,就是那些人必須開動腦筋,很多事情的發展就在於準確對待,辦事情態度第一要端正,遇到困難要懂得變通,還有人就應該有自信,平時要做到厚積薄發,有了某種積累,那麽時機到了,就會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想起往事,張偉就把新屋基賦發朋友圈了,因為那是迴味無窮!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白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白山始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白山始悟並收藏東白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