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化和宋亮的問題很重要也很實用,那就是這隻現在三百六十人的隊伍在行進中的組織問題,陳逸這邊的一百人組織也很不明確,至於邊軍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是原來各個部分的逃軍組成的,原來的完整的建製現在早就癱瘓了,之前整個隊伍隻是直接聽崔化和宋亮兩個人的命令,命令執行混亂,而且各個部分之間時有爭執發生,因為每天被糧食愁的焦頭爛額加上高明一直昏迷不醒的原因,兩個人並未直接管理這件事情,可是現在這支隊伍不僅基本解決了口糧的問題,而且有了陳逸這麽一個新的領導,那麽組織指揮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程,一但是現在的部隊殘廢的指揮在後來的遷移之中,別說能夠支撐兩個月了,就算是一個星期,大家都會產生暴亂的可能性都是極高的,這隻隊伍最大的命運就是在中途崩潰散落,如果想要隻靠戲誌才編寫的那些傳說來將大家聚到一起是極其不現實的,那種敬畏崇拜隻能作為一種潤滑油,而這隻隊伍的發動機不僅需要強大的動力,帶領這支隊伍往前走,而且也需要這個發動機本身不是個漏油地發動機,所以組織問題才是這個地方的關鍵。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很有可能就能成為這支隊伍的致命傷。
這個時候不得不稱讚一下陳逸的聰慧和過人之處,他利用給病患看病的時候,不斷地收集這隻邊軍隊伍的混亂的情報,在這些所有的情報之中找尋自己需要的情報,終於是獲悉了一個比較全麵的,已經爛透了的軍隊指揮體係,陳逸對於崔化和宋亮整的這一套無為而治感覺非常的頭疼,不過由於有前麵的一些原因陳逸也不想現在追究這些問題了,他現在隻能思考自己接受了這支隊伍以後該怎麽管理。於是陳逸便自己冥思苦想了這一整套的改革軍隊指揮體製的方案,由於陳逸現在手裏隻有能夠作戰的軍隊,所以抓住了軍隊的組織關鍵就是能夠決定陳逸是否是一名合格領袖的時候了。
陳逸喊了一聲戲誌才,戲誌才馬上拿出了一張紙,紙現在可是有價無市用一張少一張的東西,陳逸用紙來書寫這個東西足見重視程度。陳逸很快手指指著這張紙開始給大家娓娓道來他這次的改革方案,總體概括這些方案的原則就是打破原有的軍隊體製,原來的軍隊體製是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之後就是百夫長,陳逸改變了這種稱唿,他打算用現代的稱唿和軍隊製度來改革現在的製度,但是陳逸在講解時也特別強調了現在的一些軍製隻是適用由於遷移時的行軍所設置的,等到到達目的地以後還會按照實際的生產駐守需要再行改革,陳逸這一點倒是貫徹了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所以陳逸這次做出的安排上麵也是充分地考慮了行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網
首先,頂層設計上,陳逸將現在的三百六十人全部分割成三軍,分為前中後三支部隊,這主要是因為在行軍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有傷員有步兵有騎兵,這些的行進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要照顧這一點,於是將部隊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前軍主要負責前行探路,清除障礙探明道路,所以陳逸將大部分的騎兵分配到了前軍,讓前軍去探路。下一個部分就是中軍,中軍主要是傷員和病人以及一些物資的轉運,大部分的物資比如糧食是由中軍來押運,並且定時的由中軍將物資分配給前後軍,之所以把所有的物資全都交給中軍而不是後軍,是因為這支軍隊剛剛改組,軍心並不穩定,因此這些重要的糧食物資必須要在陳逸的眼皮底下放著,以防止在初期就出現有人開始偷盜糧食,在物資不足的時候大家應該想到的是同舟共濟,而不應該是損公肥私之後大難臨頭各自飛,於是陳逸將糧食放在中軍。而最後的後軍則是由全部的步兵組成,步兵的行進速度沒有馬快,並且需要有人能夠保護後方的安全,步兵大隊放在後麵就是為了這個考慮,因為一些站崗放哨等的問題,所以後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騎兵,隻不過不如前軍罷了。陳逸現在還沒有很多少數民族的騎兵隊伍一人配兩馬的豪華配置,這種豪華的配置在東漢末年也隻在西涼軍中有過出現,陳逸現在拿出全力也是沒有多少的馬,而且現在不光是沒有馬,更主要的是沒有騎手,大多數人是純步兵根本沒有騎過馬,因此有些馬還得以閑置下來,陳逸隻能把行軍當演練,在行進的途中經由老手逐步培訓騎兵,同時也因為在行進途中肯定會有馬匹的折損,也是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好的騎兵部隊才會一人配兩匹馬,不過陳逸現在也隻能事急從權了。
其次,關於底層建設,陳逸取消了伍長什長這兩個職位,改由班這一稱唿來代替,這就是陳逸打算用現代的一些軍事體製來改革現在,每個班為十個人,每個班設一個班長,軍隊的基層部分就是這一個班了,這樣設計的還有一方麵陳逸沒有說,那就是為了方便以後的山地作戰和訓練鴛鴦陣的陣法所準備的。(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製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鴛鴦陣勝在機動靈活,而且此陣可硬可軟,彈性很大,能夠在接觸敵軍造成是傷害以後又再度退下來,在戰鬥中也可以作為騷擾的陣型使用,十分的方便,這個陣法對於以後崇尚精兵製度的陳逸是非常重要的,之後雖然不能說讓陳逸無往而不立,但是也確實在多場重要戰鬥中展現了重要的成果。
之後,每五十個人為一排,一百人為一連,根據之後的訓練需要可能還會有單獨的騎兵連和步兵連之分,不過現在的人數和分配方式已經定下了。前軍,由騎兵一個滿建製的連組成,外加上步兵的一個排,這個步兵排都是挑選的跑步速度快的人組成的,方便能夠跟上騎兵部隊的速度,而且這些步兵很多都有著原來當過工匠學徒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更好更快的的為大部隊清理路障,陳逸最後決定前軍的最高指揮官為高明,不過這隻是一個榮譽加銜,因為高明的身體狀況不能允許他跟著騎兵部隊來迴蹦躂,所以在整個行軍過程中他都會呆在中軍,和陳逸一起行動,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這項決定的象征性意義更加強烈,因為前軍的騎兵部隊主要都是邊軍的戰士,有了高明的榮譽指揮的頭銜在,他們也能夠更加安心的進行探索工作,算是一種心理寬慰的手段。真正掌控主動權的的是前軍騎兵連的連長和軍法官。
這裏介紹一下陳逸加上的軍法官,這裏的軍法官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政委的作用,它的來源直接歸屬於陳逸本人,這個職位必須是絕對的親信,既能起到監督作用又能夠監督違反軍紀的行為,就像是他的名字一般,軍法官必須在必要的時候按照軍法處置官兵,在自由度方麵比起主管的軍事官員還要稍大一點,不過陳逸設置這個職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放置在部隊行進的途中,有士兵違反軍法,而單一的軍事主管官員很難來得及管的上,由軍法官負責人員的處置和軍法紀律的維持,也是給軍事主管分擔一部分的職責,同時也是加強了陳逸本人對於部隊的控製,陳逸不能現在就馬虎,覺著以後可以慢慢改,他知道到了那種必須改的時候很可能就沒時間也沒有辦法改了,所以他打算在這個打基礎的時候就把這個概念傳輸給每一個手下的官兵。再說完這個解釋以後,陳逸很快的說出了自己的任命建議,他決定,由典韋擔任第一連的連長,軍法官的職位陳逸則是交給了宋亮。並不是說陳逸對於宋亮有那麽的信任,而是因為在前進道路上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有一動一靜兩個軍事主官的性格互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排頭兵的艱巨任務,典韋是第二個跟隨自己的,武力和統率力都是沒有問題的,騎術也不錯,到了第一連那個騎兵窩子也能夠降得住大家,不過就是做事容易衝動太過魯莽,而在這些天的接觸中,陳逸看中了宋亮的穩重而又機靈多變的性格特征,陳逸對於此非予了他足夠的信任,讓他和典韋搭檔也是為了照顧一下邊軍將士的情緒,有一個老領導在就算是執行一些嚴格的軍法也不至於太過抵觸,能夠緩和一下緊張軍法下的士官緊張氣氛,基於這些考慮,陳逸決定了這兩個人選。
典韋聽到能夠擔任一軍之長自然是十分的開心,雖然聽到搭檔的軍法官不是魏延他有幾分失望,但是能夠統領一支一百人的騎兵隊伍一直算是他的一個夢想,現在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陳逸也是為了防止這個時候就出現上層軍官自動劃分站隊的行為,才特意地拆開了典韋和魏延,崔化和宋亮,也是為了讓兩邊能夠盡早地融合,如果這麽早的就出現了底下將士拉山頭分立的現象,那以後自己開始吞並州郡的時候,有幾個地方就會出現幾個派係,這個問題就會更加的突出尖銳,陳逸雖然可以允許手下人抱團取暖,但是在這個初期的時候陳逸是絕對不願意看到也不允許的。而宋亮的反應就比較大了,他是萬萬沒想到陳逸會把第一連的軍法官的職位交給他這一個新人。
宋亮也算是個人精,剛才聽陳逸關於軍法官的解釋的時候他就聽出來了,這個軍法官的職位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還是能夠直接接觸陳逸的人,所有部隊的各種狀況都要由軍法官及時的報告給陳逸,這就屬於很典型的心腹一般的存在,不是非常信任的人是絕對不會把這個有便宜行事之權的職位交給他的,所以宋亮聽完以後就非常的激動,魏延知道自己太過年輕,各種人事方麵遠不如宋亮,於是點頭表示了讚成;崔化則是先表達了祝福,兩個邊軍的軍官都有了好的歸宿他自然也是非常希望自己也有一個很好的職位,而且他自知很多方麵自己都不及宋亮,對於這個陳逸的決定也是很讚成和欽佩,小小年紀便有這般見識,以後必定大富大貴,自己不僅可以洗脫罪名,說不定還能夠青雲直上飛黃騰達那,想想他就非常的激動。陳逸看大家都沒有意見也都是非常的高興,這兩個最重要的職位決定好了以後,陳逸並沒有決定前軍的步兵排的軍官,而是開始提及自己的中軍的分配問題。
到底鹿鳴革軍軍製如何?咱們下迴接著說。
(本章完)
這個時候不得不稱讚一下陳逸的聰慧和過人之處,他利用給病患看病的時候,不斷地收集這隻邊軍隊伍的混亂的情報,在這些所有的情報之中找尋自己需要的情報,終於是獲悉了一個比較全麵的,已經爛透了的軍隊指揮體係,陳逸對於崔化和宋亮整的這一套無為而治感覺非常的頭疼,不過由於有前麵的一些原因陳逸也不想現在追究這些問題了,他現在隻能思考自己接受了這支隊伍以後該怎麽管理。於是陳逸便自己冥思苦想了這一整套的改革軍隊指揮體製的方案,由於陳逸現在手裏隻有能夠作戰的軍隊,所以抓住了軍隊的組織關鍵就是能夠決定陳逸是否是一名合格領袖的時候了。
陳逸喊了一聲戲誌才,戲誌才馬上拿出了一張紙,紙現在可是有價無市用一張少一張的東西,陳逸用紙來書寫這個東西足見重視程度。陳逸很快手指指著這張紙開始給大家娓娓道來他這次的改革方案,總體概括這些方案的原則就是打破原有的軍隊體製,原來的軍隊體製是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之後就是百夫長,陳逸改變了這種稱唿,他打算用現代的稱唿和軍隊製度來改革現在的製度,但是陳逸在講解時也特別強調了現在的一些軍製隻是適用由於遷移時的行軍所設置的,等到到達目的地以後還會按照實際的生產駐守需要再行改革,陳逸這一點倒是貫徹了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所以陳逸這次做出的安排上麵也是充分地考慮了行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網
首先,頂層設計上,陳逸將現在的三百六十人全部分割成三軍,分為前中後三支部隊,這主要是因為在行軍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有傷員有步兵有騎兵,這些的行進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要照顧這一點,於是將部隊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前軍主要負責前行探路,清除障礙探明道路,所以陳逸將大部分的騎兵分配到了前軍,讓前軍去探路。下一個部分就是中軍,中軍主要是傷員和病人以及一些物資的轉運,大部分的物資比如糧食是由中軍來押運,並且定時的由中軍將物資分配給前後軍,之所以把所有的物資全都交給中軍而不是後軍,是因為這支軍隊剛剛改組,軍心並不穩定,因此這些重要的糧食物資必須要在陳逸的眼皮底下放著,以防止在初期就出現有人開始偷盜糧食,在物資不足的時候大家應該想到的是同舟共濟,而不應該是損公肥私之後大難臨頭各自飛,於是陳逸將糧食放在中軍。而最後的後軍則是由全部的步兵組成,步兵的行進速度沒有馬快,並且需要有人能夠保護後方的安全,步兵大隊放在後麵就是為了這個考慮,因為一些站崗放哨等的問題,所以後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騎兵,隻不過不如前軍罷了。陳逸現在還沒有很多少數民族的騎兵隊伍一人配兩馬的豪華配置,這種豪華的配置在東漢末年也隻在西涼軍中有過出現,陳逸現在拿出全力也是沒有多少的馬,而且現在不光是沒有馬,更主要的是沒有騎手,大多數人是純步兵根本沒有騎過馬,因此有些馬還得以閑置下來,陳逸隻能把行軍當演練,在行進的途中經由老手逐步培訓騎兵,同時也因為在行進途中肯定會有馬匹的折損,也是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好的騎兵部隊才會一人配兩匹馬,不過陳逸現在也隻能事急從權了。
其次,關於底層建設,陳逸取消了伍長什長這兩個職位,改由班這一稱唿來代替,這就是陳逸打算用現代的一些軍事體製來改革現在,每個班為十個人,每個班設一個班長,軍隊的基層部分就是這一個班了,這樣設計的還有一方麵陳逸沒有說,那就是為了方便以後的山地作戰和訓練鴛鴦陣的陣法所準備的。(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製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鴛鴦陣勝在機動靈活,而且此陣可硬可軟,彈性很大,能夠在接觸敵軍造成是傷害以後又再度退下來,在戰鬥中也可以作為騷擾的陣型使用,十分的方便,這個陣法對於以後崇尚精兵製度的陳逸是非常重要的,之後雖然不能說讓陳逸無往而不立,但是也確實在多場重要戰鬥中展現了重要的成果。
之後,每五十個人為一排,一百人為一連,根據之後的訓練需要可能還會有單獨的騎兵連和步兵連之分,不過現在的人數和分配方式已經定下了。前軍,由騎兵一個滿建製的連組成,外加上步兵的一個排,這個步兵排都是挑選的跑步速度快的人組成的,方便能夠跟上騎兵部隊的速度,而且這些步兵很多都有著原來當過工匠學徒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更好更快的的為大部隊清理路障,陳逸最後決定前軍的最高指揮官為高明,不過這隻是一個榮譽加銜,因為高明的身體狀況不能允許他跟著騎兵部隊來迴蹦躂,所以在整個行軍過程中他都會呆在中軍,和陳逸一起行動,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這項決定的象征性意義更加強烈,因為前軍的騎兵部隊主要都是邊軍的戰士,有了高明的榮譽指揮的頭銜在,他們也能夠更加安心的進行探索工作,算是一種心理寬慰的手段。真正掌控主動權的的是前軍騎兵連的連長和軍法官。
這裏介紹一下陳逸加上的軍法官,這裏的軍法官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政委的作用,它的來源直接歸屬於陳逸本人,這個職位必須是絕對的親信,既能起到監督作用又能夠監督違反軍紀的行為,就像是他的名字一般,軍法官必須在必要的時候按照軍法處置官兵,在自由度方麵比起主管的軍事官員還要稍大一點,不過陳逸設置這個職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放置在部隊行進的途中,有士兵違反軍法,而單一的軍事主管官員很難來得及管的上,由軍法官負責人員的處置和軍法紀律的維持,也是給軍事主管分擔一部分的職責,同時也是加強了陳逸本人對於部隊的控製,陳逸不能現在就馬虎,覺著以後可以慢慢改,他知道到了那種必須改的時候很可能就沒時間也沒有辦法改了,所以他打算在這個打基礎的時候就把這個概念傳輸給每一個手下的官兵。再說完這個解釋以後,陳逸很快的說出了自己的任命建議,他決定,由典韋擔任第一連的連長,軍法官的職位陳逸則是交給了宋亮。並不是說陳逸對於宋亮有那麽的信任,而是因為在前進道路上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有一動一靜兩個軍事主官的性格互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排頭兵的艱巨任務,典韋是第二個跟隨自己的,武力和統率力都是沒有問題的,騎術也不錯,到了第一連那個騎兵窩子也能夠降得住大家,不過就是做事容易衝動太過魯莽,而在這些天的接觸中,陳逸看中了宋亮的穩重而又機靈多變的性格特征,陳逸對於此非予了他足夠的信任,讓他和典韋搭檔也是為了照顧一下邊軍將士的情緒,有一個老領導在就算是執行一些嚴格的軍法也不至於太過抵觸,能夠緩和一下緊張軍法下的士官緊張氣氛,基於這些考慮,陳逸決定了這兩個人選。
典韋聽到能夠擔任一軍之長自然是十分的開心,雖然聽到搭檔的軍法官不是魏延他有幾分失望,但是能夠統領一支一百人的騎兵隊伍一直算是他的一個夢想,現在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陳逸也是為了防止這個時候就出現上層軍官自動劃分站隊的行為,才特意地拆開了典韋和魏延,崔化和宋亮,也是為了讓兩邊能夠盡早地融合,如果這麽早的就出現了底下將士拉山頭分立的現象,那以後自己開始吞並州郡的時候,有幾個地方就會出現幾個派係,這個問題就會更加的突出尖銳,陳逸雖然可以允許手下人抱團取暖,但是在這個初期的時候陳逸是絕對不願意看到也不允許的。而宋亮的反應就比較大了,他是萬萬沒想到陳逸會把第一連的軍法官的職位交給他這一個新人。
宋亮也算是個人精,剛才聽陳逸關於軍法官的解釋的時候他就聽出來了,這個軍法官的職位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還是能夠直接接觸陳逸的人,所有部隊的各種狀況都要由軍法官及時的報告給陳逸,這就屬於很典型的心腹一般的存在,不是非常信任的人是絕對不會把這個有便宜行事之權的職位交給他的,所以宋亮聽完以後就非常的激動,魏延知道自己太過年輕,各種人事方麵遠不如宋亮,於是點頭表示了讚成;崔化則是先表達了祝福,兩個邊軍的軍官都有了好的歸宿他自然也是非常希望自己也有一個很好的職位,而且他自知很多方麵自己都不及宋亮,對於這個陳逸的決定也是很讚成和欽佩,小小年紀便有這般見識,以後必定大富大貴,自己不僅可以洗脫罪名,說不定還能夠青雲直上飛黃騰達那,想想他就非常的激動。陳逸看大家都沒有意見也都是非常的高興,這兩個最重要的職位決定好了以後,陳逸並沒有決定前軍的步兵排的軍官,而是開始提及自己的中軍的分配問題。
到底鹿鳴革軍軍製如何?咱們下迴接著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