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進到了這間閨房,透過兩道簾子就看見了在自己的床榻上抽泣的妙齡女子,張老爺子看著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老夫人撩開簾兒進去接著勸這個叫張雪薇的女孩子,張老爺子則是坐在簾子的外麵說話,這算是一個規距。不能隨隨便便的更改。即使是自己的親孫女兒也不能擅自的闖入閨房,就算是進去了也隻能坐在外麵,大戶人家就給像這樣隔著好幾道簾子,當然禮節在古代一般都是富人家才會講的,尋常百姓家可能就兩三間房,能夠空出一間單獨留給閨女那都算是中農,貧農佃戶哪來的空餘的屋子。這也就是在這裏才會講這些規矩,不過不是這樣的家庭土匪也看不上,三十多個土匪全副武裝的帶著兵器,因為土匪頭子很聰明,他知道自己前幾次來提親都被那個臭老頭嚴詞拒絕,加上那個不知好歹的女孩兒的哥哥,每迴自己來了都拿著兵刃要跟自己拚命,他就知道這一趟自己絕對是最暴力的搶親,實在不行的話那自己就給帶著兄弟們血洗了這個沒了第二輩人的張家莊。


    這裏咱們介紹一下陳驤借宿的這個張家莊的前因後果,這個張家莊是原來西漢的時候也是一個大人物的後代的遺珠,這個人就是張安世,不了解在這裏簡單的說一下,張安世,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西漢大臣。酷吏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麒麟閣十一功臣是中國西漢王朝時期霍光等十一位名臣的總稱,後世簡稱麒麟閣。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劉詢因匈奴歸降大漢,迴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後世往往將他們和雲台二十八將(二十八星宿),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秦瓊程咬金等)並提,後世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麒麟閣坐落在未央宮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十一人中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為第一,其次為大司馬張安世;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韓增;後將軍趙充國;大司農、禦史大夫、丞相魏相;太子太傅、禦史大夫、丞相丙吉;太仆、右曹、給事中、禦史大夫杜延年;陽城侯劉德;太中大夫、給事中、少府梁丘賀;任諫大夫、丞相司直、禦史大夫、左馮翊、大鴻臚、太子太傅、前將軍、光祿勳、領尚書事蕭望之;中郎將蘇武共計十一人。生性謹慎,以父蔭任為郎官。漢武帝時,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漢昭帝時,拜右將軍兼光祿勳,以輔佐功封富平侯。漢宣帝時,累官至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為官廉潔著稱。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漢宣帝贈予印綬,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諡號敬侯。諡法有言,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從這個諡號可以看出來皇帝對於這個人的肯定。


    但是很可惜,等到了東漢末年這個時候這一支兒的人就已經沒落了,這家的現在的第二輩兒,也就是張老爺子的兒子和兒媳,張錦的兒子原來被任命為安定郡太守,但是很可惜的是後來羌族暴亂,夫妻兩個人就死在了那個地方,隻留下張錦老爺子老夫妻二人和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還有著就是偌大家業在這個地方依舊存在著,現在家裏有著一些家裏的家丁,因為這個地方地處於土匪們的寨子勢力範圍的交叉口,再加上自己唯一的兒子戰沒的教訓,張老爺子請了好多的武師教自己這個千頃地上一根獨苗的孫子,又用家資養了很多的家丁,隨時防範著土匪或者別人的進攻,本想著這樣慢慢的等到自己的孫子逐漸成長直到能夠接過家業來,誰曾想到自己的孫女兒有一次出去郊遊的時候,不小心被一個山寨的當家的看上了,然後這個當家的瘋了一樣要把張老爺子的孫女兒娶迴山寨當壓寨夫人,來來迴迴跑了好多遍,但是張老爺子是絕對不同意,其實不光是老爺子自己不同意,整個張家尤其是當事人張雪薇是一百個不同意,不管什麽時候女孩子心裏麵都期待著自己的丈夫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而不是一個身世不清不白的山寨土匪,而且到了後來朝廷剿匪的時候,像這些所謂的犯婦,最後全都是被當作奴隸賣掉,誰願意這樣那?


    但是土匪可不管,他要是看上了就都跑不了,即使是他家裏有著十多個老婆小妾,但是還是想要多加幾個,這樣的話張雪薇就更不願意了,雖然說古代人大戶人家大多三妻四妾,這也是因為在封建農業社會裏麵婦女的經濟地位不獨立導致的,這一點即使是陳逸到了那裏也不能特別輕易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在農業社會裏麵力氣的大小很重要,這一點也是一夫多妻製的來源,不過也有人說了,我國一直是一夫一妻製,隻不過多了一個妾的問題,但是從妻子這來說,妻子還是隻有一個,皇帝也隻有一個皇後,隻不過還有著妃嬪的問題。總之就是張雪薇隻是每天以淚洗麵,就是不同意。張老爺子更是不答應,張家雖然現在不是為官的官宦之家了,不過張老爺子還是堅定自己的家族肯定會複興的信念,因此更不願意把自己一直視作掌上明珠的孫女送出去當壓寨夫人了。所以張錦老爺子還是不同意,所以最後山寨土匪頭子臨走前放下一句狠話,來月帶人來搶婚,讓張錦老爺子準備好了嫁妝,張老爺子肯定是讓自己這些莊客準備好了家夥事兒等著這群土匪了。今天這二十名家丁就是幹這個的,張老爺子自己老了,雖然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員將才的人物,不過現在年齡確實是大了,雖然現在走在冷風中還不至於馬上就倒,但是確實是一把老骨頭動不了了,張錦老爺子隻能在這兒權當安撫夫人和孫女兒的心,剩下的張老爺子隻能期望著那些武師不白請,張家的家傳武功不白教。


    而在大門外麵,張家孫輩兒張桂手裏提著一把馬槊,騎著一匹黑馬一馬當先,後麵二十名家丁也都騎著馬手拿著漢劍一字兒排開。所有人都緊緊地握著手裏的武器,靜靜的等著遠處火把和馬蹄的聲音越來越近。而我們可愛的大管家陳驤現在還在自己甜甜的夢鄉裏。欲知後事如何?咱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灰大寶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灰大寶蛟龍並收藏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