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陪著大家繼續清理這個地方的東西,不過陳逸也說了,盡量不要破壞身體,將心比心吧,誰也不想自己死之後會有人隨便破壞自己的身體吧,陳逸剛才就在那個最開始被陳逸折斷手骨的那位哪裏鄭重地磕了一個頭,不管怎麽說,塵歸塵土歸土,這些人不管是之前是兵是匪,現在全都葬在了這個地方不能迴到自己的家鄉甚至不能入土為安,也可以說是講究落葉歸根的中國人的一種悲哀,陳逸打算迴頭這個密道可以公開了以後就把現在這些白骨抬出去找個地方安葬了,也算是對於翻動他們身體的一種補償吧。陳逸一直堅信著頭上三尺有神明,就算是沒有那些玄學,道德法律良心這些都會是我們所說的神明,人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如果隻是懂得肆意妄為的話總有一天會得到報應,就像是原來的工業粗放時代人類破壞自然一樣,當時沒有問題充分的暴漏出來但是後來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任何不好的事兒做了之後都別打算之後沒有任何事情地活下去,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實際上的,誰都別想輕輕鬆鬆的逃過。


    陳逸他們繼續清點東西,估計後世某些批評家又要說陳逸現在拿走這些東西不合人倫道德,有犯死者尊嚴,屬於清點贓物一樣的罪過,和那些盜墓賊沒有兩樣,陳逸隻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再說了,陳逸他們既然發現了他們自然不會讓他們繼續在這個冰冷的石室裏麵孤獨的躺著,肯定是要後來安葬的,這樣對於他們來說才是最好的歸宿,難道在這個地方握著什麽用處都沒有刀劍等待潮濕的空氣把他們逐漸風化才算是好的結局?這就是陳逸一向都最討厭評論家的地方,記述者就記述好了,改編者改編就好了,允許發言評論但是後來的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喜歡搞一些故作高深或者壓根不會出自於這些評論家本心的評論,陳逸真正討厭的是這樣的評論,對於那些實話實說而並非捕風捉影、有一說一而不是東拉西扯、精妙絕倫而不是故作高深的評論陳逸也是非常喜歡的,不同的觀點才能促進社會的多樣化發展,單一製隻會導致乏味和滅亡。


    陳逸終於在翻找那位自刎的軍官的白骨時發現了一個證明身份的東西,是一塊兒鐵製的腰牌,上麵的字體還能夠辨認得出:王銘,官授先登校尉,秩比四品,漢建初二年。看來待遇確實挺好,這也算是個將軍了,就是誰能猜到居然能死在這個地方,也是世事難料啊。


    陳逸歎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上總是這樣世事難料的,自己也給時刻注意安全才行,陳逸又翻了翻,結果居然找到一個布袋子,裏麵有很多東西比方說布帛材質的地契,因為這個包有著好幾層的結構所以外麵的幾層已經腐爛了但是裏麵的東西都還保存完好,陳逸看了看這些地契居然還是並州的,不過是北地郡的地契,北地郡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以來都是和西部羌族的重要交戰地點,人煙稀少,而且自從東漢永和六年(141年)春天征西將軍馬賢被羌人擊敗身亡以後,東漢朝廷就把北地郡遷到了馮翊郡,這個地契卻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就算是拿出來也沒人認了,權當是陳逸自己留下來考證東漢這個時候的田契地契製度的研究資料了,還有一個東西卻是讓陳逸很奇怪,就是一個戒指,而且造型很奇怪,不過唯一一點能夠確定的是戒指裏麵鑲嵌了一枚寶石,而且用手觸摸以後非常的冰冷,除此以外好像也沒有什麽奇怪的地方了。


    但是讓陳逸真正在意的是這個寶石的上麵有著像是某種禽獸的頭部的圖案,陳逸也不是專業的自然認不出這是什麽圖騰之類的東西,但是因為奇怪的造型和觸感及其冰冷的溫度讓陳逸覺著這個東西著實珍貴,但是這麽珍貴的東西為什麽不是戴在手上而是要放在袋子裏麵那?難道說這枚戒指不是他的東西?後麵的兩件東西可能是佐證了陳逸的猜想,因為除了這枚戒指之外陳逸還發現了一串奇重無比的的項鏈,這串項鏈的長度和重量倒是讓陳逸想起了自己見到的博物館裏麵清朝的朝珠,那照這樣看來這串項鏈也是一個證明身份地位的東西。這次的項鏈墜兒的部位和那枚戒指一樣都是那個奇怪的圖案,不過這次卻是一塊兒紅色的石頭,摸上去燙手,陳逸覺著自己的世界觀再次受到了挑戰,這兩塊兒石頭現在帶給自己的是巨大的知識衝擊,沒有任何外力卻能夠散發出兩種溫度這種情況實在是太過於蹊蹺了,陳逸現在也隻能解釋為這是一種人類還沒有研究到的特殊物質,不過卻在這個時候被這個時代的人所發現,不過看來就像是後世大家看待鑽石的態度一樣當成一種珍貴物品罷了,看這個樣子要不是數量稀少要麽就是沒有開采的條件因此稀少,不過不管哪個如果陳逸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的話,隻能是一種很珍貴的紀念品和裝飾品罷了,陳逸現在隻能把這些東西放到一邊,繼續看看這個袋子裏還剩下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果不其然,陳以很快的發現了一塊兒金做的牌子,長度差不多有25厘米,上麵有曲曲折折的文字。


    陳逸確實見過這些文字,地點就是在國家圖書館哪裏,陳逸小時候一直特立獨行,所以專喜歡找那些特別偏的書,其中有一個就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字,羌族尤其是在泯江一帶的羌族因為長期和漢族接觸所以也有自己的一些文字,不過這種文字更像是甲骨文那樣的圖騰一樣的文字,當然了,陳逸隻能說覺得這些和自己在書裏看到的羌族文字很相近,也沒有辦法確定一定是羌族文字,不過結合前麵的戒指和項鏈陳逸有了一個猜想,這位王銘將軍應該是跟隨原來的馬防將軍一起參加過和羌族的戰鬥,在戰鬥中應該是繳獲了或者是自己私藏了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卻很有可能是羌族的領袖身上帶著的證明身份的東西,被這位王銘將軍拿走當作收藏了,後來就跟自己這些身家性命同樣重要的東西放在了一起再後來這些東西就都便宜了陳逸了,陳逸又看了看裏麵就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倒是還剩下兩個金戒指看尺寸大小應該是一男一女,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給自己夫人買的了,一百年了,不管什麽事情都是煙消雲散了,而且現在也沒有什麽線索,陳逸就算是想找這個人的後人這也無從下手啊,後來要是自己登頂九五在找的話不知又會有多少來冒領的,哎,陳逸隻好給這位將軍鞠了三個躬,表示尊敬和祭奠,之後陳逸看其他人把東西都清點的差不多了,結結實實的堆起了滿滿一垛的兵器,這些東西也是五花八門,除了這邊官軍的製式環首刀和手戟短劍之類的這些漢軍用的裝備有二十多個,至於這些土匪用的裝備都是雜的要死,不管是青銅戈還是青銅戟包括那些殘缺不全環首刀漢劍,不過陳逸對於土匪這些武器上麵厚重的鏽跡感覺十分的憂慮,這些東西磨完了以後還會不會有什麽戰鬥力?


    陳逸雖然歎了一口氣但是還是很滿意這次的清理現場,而且陳逸現在對於戰爭的認識又增加了一重,果然啊,還是師父說的對,戰爭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最後一個手段,而不是在遇到事情後想要采取的第一個手段,這個辦法太殘酷也太殘忍了。陳逸看著這成堆的兵器陷入了思索。欲知後事如何,咱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灰大寶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灰大寶蛟龍並收藏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