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來也的短篇——影視劇本新書《夢想充電站》,為車聯網、無人駕駛汽車夢充電!求收藏!求推薦!!


    ——————————


    轉眼間,在蓉城的日子接近尾聲了。


    這天上午,上完最後一堂課,下午打算集體去杜甫草堂參觀,晚上八點鍾的飛機。


    還是上次的導遊趙小小。


    剛剛上車,導遊趙小小就開始說: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


    蓉城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


    公元759年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靠親友的幫助,在蓉城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蓉城草堂。


    在這裏,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多首。


    由於蓉城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


    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


    正因為杜甫在蓉城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蓉城杜甫草堂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字停好之後,大家下車集合。


    趙小小繼續介紹: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


    於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


    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製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


    ‘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蓉城西麵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淨,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裏船(浣花溪屬長江水係,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


    大家請看——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


    ‘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


    ‘萬裏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巨,故說道:‘萬裏之行始於此。’


    橋因此而得名。”


    沈笑夫一行走在萬裏橋上。草堂正在橋的西邊。


    趙小小道:


    “‘百花潭’是浣花溪上遊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裏水淺灘急,翻湧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


    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裏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遊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


    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麵。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


    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雲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沈笑夫一行步入正門,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


    沈笑夫覺得,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這時,趙小小道:


    “現在我們到了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


    由於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出於尊崇,就把這處建築作了如此命名。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


    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誇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迴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


    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仿佛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歎。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年出生於河南鞏縣,年因貧病交困,死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曆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


    由於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


    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並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


    他傳世的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尊為‘詩聖’。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複初的名聯。


    大家看,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傑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誌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隻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淩雲壯誌!


    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是說: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著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


    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麽也沒留給後人,身後隻能是形銷而跡滅了。


    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


    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


    郭老稱讚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大家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人駕駛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人車來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人車來也並收藏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