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搶手、最挑剔、最難搞定的水木大學的孫教授,居然願意帶沈笑夫這個弟子。
哎呀!
太好了!太好了!激動人心啊!
板寸兒童老師激動得前言不搭後語:“沈笑夫,趕快,趕快感謝孫教授!哦,不不不,趕快拜師孫教授!”
孫教授笑嗬嗬的樣子,很是享受。
沈笑夫囁嚅道:“嗯!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可是,拜師?我現在還沒考上水木大學呀,這、這拜師,合適嗎?”
板寸兒童老師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對沈笑夫說:“你這個孩子,就是太實誠!拜師有什麽關係?關鍵是孫老師認可你呀!這是千金難買,趕快趕快,拜師拜師!”
孫教授嗬嗬笑著,給沈笑夫解圍道:
“沈笑夫是一個嚴謹的孩子!童老師,別為難沈笑夫了。
這樣吧,沈笑夫,咱們現在也不拜什麽師,我們就這麽約定:
我把手機號碼告訴你。
從今往後,你無論何時、何地,有任何學習上、生活上的問題,及時都可以找我。
如果我正在上課或者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你就發個短信給我。
我會第一時間給你迴複。
怎麽樣?”
說完,孫教授笑眯眯地看著沈笑夫,期待沈笑夫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迴答。
“沈笑夫,趕緊謝謝孫教授啊!孫教授,太感謝你了!”板寸兒童老師總是一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模樣,搶先說。
“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沈笑夫連忙說。
孫教授從包裏找出一張名片,又拿出筆來寫上手機號碼,然後遞給沈笑夫。
沈笑夫虔誠地接過名片,微微欠身道:“謝謝孫教授!”
板寸兒童老師看得嘴唇發燥,眼睛冒煙,弱弱地說:“孫教授,您能不能也給我一張名片?”
孫教授瞥了一眼充滿渴望的板寸兒童老師,笑著說:“哦,好吧!”
說完再次從包裏掏出一張名片,遞給了板寸兒童老師。
板寸兒童老師一陣激動,看了看名片,卻發現,名片上隻有單位、姓名、職務和辦公電話。
沒有手機號碼呀!
明明剛才當著大家的麵,孫教授給沈笑夫手寫了手機號碼呀!
這這——
板寸兒童老師遲疑了一下,立即陪著微笑,一邊收好名片,一邊說:“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
童老師是個聰明人,知道人家孫教授既然不願意給自己寫手機號碼,那就不要強求了。
話又說迴來,萬一想要孫教授的手機號碼,迴頭可以找沈笑夫要啊!
告別孫教授,沈笑夫和板寸兒童老師走進教室,繼續上課。
一個姓王的女老師正在講授《加油站的發展史》:
“加從20世紀初開始,汽車逐漸在全球範圍內落地生根,成為人類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說到汽車,必須要說說加油站。
因為在燃油車大行其道的這麽多年裏,如果沒有它...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並沒有加油站一說。
汽油都是存儲在油罐或其他容器裏,沒有統一標識沒有認證,由零售商比較隨意的售賣。
零售商通常會在屋後儲存大桶的汽油。
有汽車來加油時,便用5加侖油壺灌油後倒入汽車油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加油過程需要至少3個人來操作。
此外,五金店、雜貨店在當時也經營汽油。
1加侖的玻璃瓶包裝是當時標準的銷售方式。
就像現在賣瓶裝水一樣。
後來還出現過一種手搖加油機,但是加油效率不高,用戶也並不買賬。
此外零售商還設想過‘送油上門’服務。但因為無法保障運輸的安全性而作罷。
當然即使是現在‘上門服務’如此發達的我國,也隻有應急送油服務。
一個瓶子幾升油,夠你跑到加油站而已。
在當時,每位車主都需要在車庫配備一個大油桶,以便隨時給愛車加油。
像極了現在安裝在固定車位的充電樁。
盡管雜貨鋪、藥店、鐵匠鋪等都出售汽油,但他們都不提供除汽油外的其他汽車服務。
隨著汽車數量的激增、汽油消耗量的增大,一種能為汽車高效加油,並可以提供一係列配套服務的機構亟待出現。
終於,1905年,米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的商人哈利?格倫納與克雷姆?雷辛格投資興辦了‘聖路易斯汽車加油站’。
通過重力注油罐連通橡膠軟管給車輛加油,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當然也為他們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收入。
另一種說法是,1907年,米國標準石油公司在西雅圖建設了全球第一座加油站。
該加油站包括一大一小兩個貯油池和一條輸油管線,大油池的汽油通過管線被引到13加侖的小油池中。
一條配備了玻璃計量表的閥控加油軟管負責精確加油。
此外,該加油站還提供免費打氣、加水、出售潤滑油等業務。
雖然誰才是真正的全球第一座‘加油站’至今尚無定論,不過這似乎也並不是很重要。
重點是它出現了,而且持續發展。
1912年,路易斯安那標準石油公司在孟菲斯建設的加油站有13部加油機,還專門建造了女用洗手間。
並雇傭了一名女招待為顧客供應冰水,拓展了加油以外的服務項目
1913年,海灣石油公司在匹茲堡建造了第一座非路肩加油站,包括混凝土地坪、圍欄、站房,並裝備了新式的加油機。
這便是現代加油站的雛形,並延續至今。
1920年,西雅圖出現了一種可以看見汽油的加油泵。
直至今天,在佛羅裏達州還可以見到這種加油泵。
伴隨著公路的迅速發展,米國加油站的數量與日俱增。
迅速由1921年的1.2萬個,增加到1929年的14.3萬個。
這些早期的加油站,就如同停車計時器一般豎立在路邊,與商鋪、居民區之間沒有緩衝區。
這從安全角度看相當危險。
如果燃油起火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後期的加油站統一采用了進站式服務。
接下來,石油公司開始大規模建設自有加油站。
並對站房、品牌標誌、設備、服務規範等進行標準化改造
1922年,殼牌石油公司在米國西海岸的1841個加油站中,經過改造後的200個油站的銷量,占到了當年所有加油站銷量的40%。
這足見標準化服務的魅力。
差不多同一時期的1924年,滬上出現了我國第一座加油站。
它位於四川路111號,由美孚公司建造。站內僅有兩個小油罐和一台手搖加油泵,但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高大上了。
時代在發展,加油站在變化。
1957年,無壓自封加油槍獲批使用。
它能夠在服務員提供其他服務時,持續為車輛加油。
它的出現,為自助加油服務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因為有效減少了未經培訓的司機加油時,發生溢油情況的可能性。
與加油站同期發展的加氣站、加氫站也在發展。
20世紀20年代末,歐洲開始出現壓縮天然氣汽車。
1931年,意大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天然氣加氣站。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壓縮天然氣也成為除汽油、柴油外使用最為最廣泛的汽車能源。”
哎呀!
太好了!太好了!激動人心啊!
板寸兒童老師激動得前言不搭後語:“沈笑夫,趕快,趕快感謝孫教授!哦,不不不,趕快拜師孫教授!”
孫教授笑嗬嗬的樣子,很是享受。
沈笑夫囁嚅道:“嗯!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可是,拜師?我現在還沒考上水木大學呀,這、這拜師,合適嗎?”
板寸兒童老師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對沈笑夫說:“你這個孩子,就是太實誠!拜師有什麽關係?關鍵是孫老師認可你呀!這是千金難買,趕快趕快,拜師拜師!”
孫教授嗬嗬笑著,給沈笑夫解圍道:
“沈笑夫是一個嚴謹的孩子!童老師,別為難沈笑夫了。
這樣吧,沈笑夫,咱們現在也不拜什麽師,我們就這麽約定:
我把手機號碼告訴你。
從今往後,你無論何時、何地,有任何學習上、生活上的問題,及時都可以找我。
如果我正在上課或者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你就發個短信給我。
我會第一時間給你迴複。
怎麽樣?”
說完,孫教授笑眯眯地看著沈笑夫,期待沈笑夫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迴答。
“沈笑夫,趕緊謝謝孫教授啊!孫教授,太感謝你了!”板寸兒童老師總是一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模樣,搶先說。
“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沈笑夫連忙說。
孫教授從包裏找出一張名片,又拿出筆來寫上手機號碼,然後遞給沈笑夫。
沈笑夫虔誠地接過名片,微微欠身道:“謝謝孫教授!”
板寸兒童老師看得嘴唇發燥,眼睛冒煙,弱弱地說:“孫教授,您能不能也給我一張名片?”
孫教授瞥了一眼充滿渴望的板寸兒童老師,笑著說:“哦,好吧!”
說完再次從包裏掏出一張名片,遞給了板寸兒童老師。
板寸兒童老師一陣激動,看了看名片,卻發現,名片上隻有單位、姓名、職務和辦公電話。
沒有手機號碼呀!
明明剛才當著大家的麵,孫教授給沈笑夫手寫了手機號碼呀!
這這——
板寸兒童老師遲疑了一下,立即陪著微笑,一邊收好名片,一邊說:“謝謝孫教授!謝謝孫教授!”
童老師是個聰明人,知道人家孫教授既然不願意給自己寫手機號碼,那就不要強求了。
話又說迴來,萬一想要孫教授的手機號碼,迴頭可以找沈笑夫要啊!
告別孫教授,沈笑夫和板寸兒童老師走進教室,繼續上課。
一個姓王的女老師正在講授《加油站的發展史》:
“加從20世紀初開始,汽車逐漸在全球範圍內落地生根,成為人類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說到汽車,必須要說說加油站。
因為在燃油車大行其道的這麽多年裏,如果沒有它...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並沒有加油站一說。
汽油都是存儲在油罐或其他容器裏,沒有統一標識沒有認證,由零售商比較隨意的售賣。
零售商通常會在屋後儲存大桶的汽油。
有汽車來加油時,便用5加侖油壺灌油後倒入汽車油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加油過程需要至少3個人來操作。
此外,五金店、雜貨店在當時也經營汽油。
1加侖的玻璃瓶包裝是當時標準的銷售方式。
就像現在賣瓶裝水一樣。
後來還出現過一種手搖加油機,但是加油效率不高,用戶也並不買賬。
此外零售商還設想過‘送油上門’服務。但因為無法保障運輸的安全性而作罷。
當然即使是現在‘上門服務’如此發達的我國,也隻有應急送油服務。
一個瓶子幾升油,夠你跑到加油站而已。
在當時,每位車主都需要在車庫配備一個大油桶,以便隨時給愛車加油。
像極了現在安裝在固定車位的充電樁。
盡管雜貨鋪、藥店、鐵匠鋪等都出售汽油,但他們都不提供除汽油外的其他汽車服務。
隨著汽車數量的激增、汽油消耗量的增大,一種能為汽車高效加油,並可以提供一係列配套服務的機構亟待出現。
終於,1905年,米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的商人哈利?格倫納與克雷姆?雷辛格投資興辦了‘聖路易斯汽車加油站’。
通過重力注油罐連通橡膠軟管給車輛加油,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當然也為他們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收入。
另一種說法是,1907年,米國標準石油公司在西雅圖建設了全球第一座加油站。
該加油站包括一大一小兩個貯油池和一條輸油管線,大油池的汽油通過管線被引到13加侖的小油池中。
一條配備了玻璃計量表的閥控加油軟管負責精確加油。
此外,該加油站還提供免費打氣、加水、出售潤滑油等業務。
雖然誰才是真正的全球第一座‘加油站’至今尚無定論,不過這似乎也並不是很重要。
重點是它出現了,而且持續發展。
1912年,路易斯安那標準石油公司在孟菲斯建設的加油站有13部加油機,還專門建造了女用洗手間。
並雇傭了一名女招待為顧客供應冰水,拓展了加油以外的服務項目
1913年,海灣石油公司在匹茲堡建造了第一座非路肩加油站,包括混凝土地坪、圍欄、站房,並裝備了新式的加油機。
這便是現代加油站的雛形,並延續至今。
1920年,西雅圖出現了一種可以看見汽油的加油泵。
直至今天,在佛羅裏達州還可以見到這種加油泵。
伴隨著公路的迅速發展,米國加油站的數量與日俱增。
迅速由1921年的1.2萬個,增加到1929年的14.3萬個。
這些早期的加油站,就如同停車計時器一般豎立在路邊,與商鋪、居民區之間沒有緩衝區。
這從安全角度看相當危險。
如果燃油起火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後期的加油站統一采用了進站式服務。
接下來,石油公司開始大規模建設自有加油站。
並對站房、品牌標誌、設備、服務規範等進行標準化改造
1922年,殼牌石油公司在米國西海岸的1841個加油站中,經過改造後的200個油站的銷量,占到了當年所有加油站銷量的40%。
這足見標準化服務的魅力。
差不多同一時期的1924年,滬上出現了我國第一座加油站。
它位於四川路111號,由美孚公司建造。站內僅有兩個小油罐和一台手搖加油泵,但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高大上了。
時代在發展,加油站在變化。
1957年,無壓自封加油槍獲批使用。
它能夠在服務員提供其他服務時,持續為車輛加油。
它的出現,為自助加油服務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因為有效減少了未經培訓的司機加油時,發生溢油情況的可能性。
與加油站同期發展的加氣站、加氫站也在發展。
20世紀20年代末,歐洲開始出現壓縮天然氣汽車。
1931年,意大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天然氣加氣站。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壓縮天然氣也成為除汽油、柴油外使用最為最廣泛的汽車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