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沈笑夫打開《汽車的故事》,忽然看到了一篇文章:《豐田創始人:豐田喜一郎》——


    豐田喜一郎(kiichirotoyoda,1894.11.06-1952.03.27),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日本汽車工業的先驅者。


    豐田喜一郎對汽車工業的重大貢獻,在於對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方麵。


    他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將傳統的整批生產方式改為彈性生產方式,經後來的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進一步發展之後,成為完善的“精益生產”。


    豐田喜一郎出生於1894年11月6日,其父親豐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紡織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發明王”。


    【父親的遠見,長子的野望】


    1867年,正當歐美列強開始將工業革命的種子與新思維傳入日本本土之際,豐田喜一郎的父親、同時也是「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的創辦人豐田佐吉,剛誕生於靜岡縣郡山口村的一個木匠之家。


    但聰明的豐田佐吉,卻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而且熱愛創作、實驗及發明,終其一生研發出84項專利,並創造35種實用方案,被日本人譽為「日本發明王」。


    豐田佐吉的一生,其實就是日本近代工業史的縮影,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便是他在1896年所設計出來的劃時代紡織機:


    豐田式氣動紡織機。


    就像紡織機的重要性之於工業革命一樣,對於以農立國的日本來說,發展紡織工業也是它們想要轉型成工業強國的第一步。


    於是,豐田佐吉設計出豐田式氣動紡織機,成為全日本第一台不需依靠人力紡紗的自動紡織機,可以隻需要一名員工監看3~4台紡織機的作業。


    由於織出來的布匹品質出色,且紡織機擁有極高的可靠度,並能在織線中斷時立刻停機,所以很快的,這台紡織機不但在紡織圈內造成了一股「豐田旋風」。


    一旦機器有問題便立刻停止運作的觀念,也奠定了日後豐田喜一郎的「即時管理係統」觀念,並沿用至今。


    現今仍完好保存在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大廳正中央的環狀織機,便是豐田集團創辦人、「日本發明王」豐田佐吉於1906年的發明。


    不僅已獲得「日國世界產業技術遺產」的認證,更有「夢幻紡織機」的封號。


    1926年,豐田佐吉在今天的名古屋地區創建了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一邊生產品質優異的布料,一邊持續研發更精密的紡織機。


    甚至連吹起工業革命號角、號稱「世界紡織工廠」的英國也都注意到了他的發明,並吸引當時年產量全球第一的紡織工廠向他購買豐田式氣動紡織機的專利權。


    盡管豐田佐吉很早便在紡織世界裏已大顯身手,但1917年,他在長子豐田喜一郎24歲時,便鼓勵他前往東京帝國大學機械工程係專攻引擎技術。


    豐田喜一郎大學畢業後,迴到家中的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任職,並在10年後,成為生產部門的常務經理。


    然而,豐田喜一郎並為因此而自滿,因為當他看到汽車對人類的影響力後,深感日本要強盛,絕不能沒有自己的車廠。


    而他這一想法,也獲得了父親的支持。


    於是,父親特別派豐田喜一郎前往英國與國外紡織廠簽訂專利權約,並花了4個月的時間,在英國研究汽車交通,甚至前往米國ford工廠參觀實習,實際了解汽車工廠的生產運作,更加堅定了發展汽車工業的決心。


    【父親遺言——我搞織布機,你搞汽車】


    1930年,63歲的豐田佐吉去世,留給後代一個擁有近萬名員工的紡織廠。


    臨終前,他特別將兒子豐田喜一郎找來,給他留下了作為父親的最後一句話:


    ‘我搞織布機,你搞汽車,你要和我一樣,通過發明創造為國效力。’


    豐田佐吉還親手將轉讓專利所獲得的100萬日元專利費交給兒子,作為汽車研究啟動經費。


    當時,米國平均每4人擁有1輛汽車。


    豐田喜一郎作了這樣的構想:如果日國國內每10人擁有一輛汽車的話,1億日本人需要1000萬輛;


    按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10年計算,每年需要新100萬輛。


    這是一個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場。


    當然,他所沒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國已達到每3人擁有一輛汽車的水平,而且還有大量的汽車出口到世界各國。


    其汽車總產量多年以前就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汽車生產王國。


    【開始造車,大規模生產汽車】


    豐田佐吉去世以後,紡織廠總裁的職位由豐田喜一郎的妹夫(豐田佐吉的上門女婿)豐田利三郎擔任。


    盡管利三郎是一們見識廣博的企業家,但卻自命清高,脾氣暴躁,與豐田喜一郎在許多問題上“政見不同”。


    1933年,在豐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豐田利三郎免費同意公司設立汽車部,並將一間倉庫的一角劃作汽車研製的地點。


    豐田喜一郎以此為基地,於當年4月購迴一台米國“雪佛萊”汽車發動機,進行反複拆裝、研究、分析、測繪。


    在研究這台發動機的過程中,他產生了指導日後公司發展戰略的認識觀點:


    “貧窮的日本需要更為廉價的汽車。生產廉價汽車是我的責任。”


    1933年9月,他著手試製汽車發動機,拉開了汽車生產的序幕。


    1934年,他托人從國外購迴一輛德國產的dkw前輪驅動汽車,經過連續兩年的研究,於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輛“豐田gi”牌汽車。


    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購買了約180公頃土地,積極準備創建汽車廠。


    豐田喜一郎這一係列舉動使利三郎十分不滿。


    作為上門女婿,利三郎認為能夠守住嶽父留下的家業,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當時許多人認為,從事汽車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子哥搞汽車。


    而豐田喜一郎則不同,他認為廠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麽就作什麽!


    加之父親要他搞汽車的遺言不時地迴響在耳邊,所以,他非要從事大規模的汽車生產不可!


    豐田喜一郎、利三郎兩人在意見如此對立的情況下,隻好分手單幹。


    1934年9月,喜一郎和他的研發組獲得的第一個成果是動力強勁的3389毫升6氣缸直列發動機,機型為a型,最大功率可達47.8千瓦。


    1935年夏,豐田喜一郎開發了a1型小客車。


    1935年8月,豐田喜一郎領導下的公司生產出他們的第一輛卡車,稱為g1型汽車。


    隨著卡車生產步入正軌並不斷改進,豐田喜一郎著重把注意力放在小客車的完善上。


    1936年底,aa型小客車下線。


    豐田喜一郎認為車標應該很簡單而受人喜愛,於是開始向社會征集新名。


    優勝者的設計方案,在原名的基礎上略加簡化將toyoda改為toyota。


    到1936年底,豐田公司已開發出多種基礎設計,繼a1和aa小客車及g1卡車之後,又生產出ab型四門旅行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人駕駛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人車來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人車來也並收藏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