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再去鎮上
元嬰修士轉生後的日常 作者:圓圈圈圈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迴張栓去鎮上賣靈芝牛牛跟著一起去了,到迴春堂時,那天那老大夫不在。大約不是集日,迴春堂的大夫和病人都沒幾個,有小童見張栓和牛牛來,就招唿他們進來。
“您是看病還是拿藥啊?”小童問。
“我們在山裏偶得了好藥材,來問問貴館收不收。”張栓客氣的答。
於是那小童引張栓在一旁坐了,然後又去請了一個約莫二十的年輕男子出來。那男子白麵無須,舉手投足顯得很有些教養,見到張栓時也講究禮節,客氣的詢問:“您是有什麽藥材要賣呢?可否拿來讓某瞧瞧品相。某這迴春堂的名聲想來您也是聽過的,所以不必擔心,我們定是最公道不過的了。”
張栓顯然對迴春堂裏的大夫也很恭敬,雖對方隻是個二十郎當歲的小年輕,也並不敢輕視,仔細的從背簍裏拿出被包裹了好幾層的靈芝來。
“這靈芝是我昨日在山裏砍柴發現的,老大一叢,我看它長得不凡就鬥膽摘了來您這問問。”張栓道。
那青年人一見張栓手裏捧的雲菇草,竟有些癡了,目光愣愣得盯著,嘴裏隻唿“好啊!好啊!真是好極了!”隻把張栓和牛牛晾在一旁,險些沒把牛牛給尷尬壞。
終於,那小夥子欣賞了一盞茶左右,才迴過神來,神色略羞赧的給張栓施了一禮“實在是抱歉,小子從未見過如此品相的血靈芝,失態了。原以為您隻是帶些尋常草藥來,沒想到有如此不凡之物,這靈芝小子不敢妄下定論,隻能等我父親迴來才能給您開價了,若是可以,您就在這醫館後院略作歇息如何?”
牛牛看這小夥子也還蠻實誠的,心中對他有些好感,隻他來一次鎮上不容易,並不想在此枯等,於是趁張栓還未開口就先說到:“爹,這藥現在不能賣是嗎?那你陪我買糖吃去吧,路上還說要給牛牛買糖吃的。”
張栓本想在醫館等等,但牛牛確實少出門走動,於是也就不拒絕牛牛要出去的意途,隻向那青年人問:“敢問公子,令尊幾時迴來?若是不久便返,我就在此稍等片刻,若是還要一會兒,我便帶我家小子去鎮上逛逛去。”
那青年人想了一下,便迴到:“家父返家恐還需一個把時辰,您帶令公子去轉轉也好。”
於是張栓將雲菇草又細細包上裝到背簍裏,牽著牛牛從醫館告辭了。
青石鎮今日相比集日略顯冷清,但也比石頭村鄉間地頭熱鬧很多,幹淨很多。牛牛知道這迴來鎮上他爹是帶了些銀兩的,所以就到西市的鋪子四處逛了會兒。
父子倆先是到上迴買油糧的張家米油鋪去買些大米,因牛牛喜歡吃大米飯,但家裏從前吃不起大米飯,能喝碗濃濃的白米粥都算奢侈了,所以得了錢,張栓第一件事就是買些大米迴去給牛牛吃。而後又到賣布匹的何氏布匹扯了幾尺細棉布和幾尺水紅色的花布,這是出門時賀氏交代要買的。買完這些張栓就沒啥要買的了,隻隨牛牛喜歡,牽著牛牛的手四處閑逛。
這西市實在太小,從頭走到尾也不過一刻鍾的事兒,逛完西市牛牛就拽著他爹往東市走。張栓倒不像春花對東市那麽畏懼,見牛牛要去就帶他去了。東市有幾家銀樓首飾鋪、酒樓之類,都是兩層的樓房,看著就很氣派。牛牛並不去那酒樓望,而對首飾鋪子有些興趣,就拉著張栓進了一家叫“金玉堂”的首飾店。
金玉堂不愧叫了這個名字,進到店裏最直觀的就是感受到其無處不在散發的豪氣。進門有侍女和童子在一旁候著,是男客就有童子來行禮詢問,態度恭謹親和,顯然是受過訓練的。而後入目的就是一個四方的展示櫃,那櫃子有幾分意思,上頭全是用一種叫“玻璃”的材料鑲的,這玻璃清透明亮,首飾就這樣一件件擺在紅綢麵或是黃綢麵上,客人來選就可透過玻璃直接選,看中的可叫侍女或童子拿出來細細品鑒。
牛牛到金玉堂時,店鋪中有幾個身著錦緞的女子在挑選首飾,有一個桃粉色的女子似乎有些挑剔,可那為其介紹首飾的侍女卻也一直溫和淡雅,絲毫不惱。見牛牛和張栓進來,立馬就有童子將兩人引到另一邊,詢問要買什麽。張栓以前哪有閑錢逛這樣的地方,被一問竟有些訥訥。好在牛牛是見過世麵的,隻迴到:“我要給娘和大姐姐買個好看的簪子。”
張栓進到金玉堂時就有些想拉牛牛迴去,心想在這樣的地方買個東西得花多少銀子啊!可奈何兒子已經撒開他很有主意的跟那童子往櫃台去了,他也隻好趕緊跟上。
最後牛牛為賀氏買了一根梅枝銀簪,給春花挑了一對珍珠耳墜,給杏果和冬梅一人拿了兩朵嵌著珍珠的頭花。張栓付賬時發現這麽些東西竟花費了十幾兩銀子,不禁肉痛不已,可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兒子,且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惦記家裏,心裏雖然有些怪他自作主張,但也有些欣慰。
花了錢了,牛牛也見識了這個世界的一些新奇之處了,就任由張栓抱著他迴到醫館去了。迴春堂開在東西坊市交界處,離金玉堂也沒有幾步。因買東西花費了一些時間,到迴春堂時那老大夫已經迴來了。
見張栓來,那大夫很是激動的迎了過來。又是一番品鑒下,最後這株靈芝以二百五十兩的價成交了。張栓還是要求讓老大夫給一部分銀票,一部分碎銀子。張栓還和老大夫閑談了幾句,方知這醫館是這位老大夫和他的一位朋友合建,老大夫姓寧,之前見的那青年是老大夫的小兒子叫寧蘊知,他們這迴春堂在青石鎮開了近四十年了,寧蘊知將來估摸就承他的衣缽了。老大夫他們也得知張栓拿來的人參和靈芝都是在在家對門的山裏偶得的,見此寧老大夫便殷切表示希望以後張栓再得了好藥材,一定賣給他們迴春堂雲雲。
最後收獲滿滿的牛牛坐到張栓背後的背簍裏,一路美滋滋的睡迴了家。
到家已經是午時過後了,牛牛已經辟穀,自然不會感到餓,但張栓不同,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又背了牛牛,手裏還拎了十斤米,幾匹布,還有幾包糕點。在鎮上因舍不得再多花錢,也沒吃啥,倒是牛牛一路走遇到糖葫蘆吃一串,看見糕點要吃一點,便在不會感到餓的情況下還混了個飽。賀氏和春花自是為張栓整治了一桌飯菜,一家其樂融融的吃過不提。
飯後自是張栓向家裏匯報鎮上一行的成果的,先說靈芝得了二百來兩銀子,一邊將銀子和銀票拿給賀氏收起來,並表示今年加稅也有銀子可抵,於是家裏幾個人都先舒了一口氣。而後將在鎮上買來的大米、布匹等物一一拿了給賀氏過目,最後將牛牛在金玉堂為幾人挑的首飾鄭重的拿了出來。再三強調是牛牛有心,特為幾人買的,把賀氏和春花幾個感動得不行。
其實牛牛去金玉堂最大的目的並不是為她們買首飾,而是想參考凡俗的飾品,將來為幾人煉幾件法寶,現在多給她們買些東西,將來修為高些了,煉了好東西再給她們,也不會引得懷疑。
畢竟,牛牛覺得自己在這方世界,目前來說,除了修煉,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一世的家人過得喜樂安康了。
從鎮上迴來後,一晃又過了幾日。牛牛每天都平淡又規律的生活著,內心很是滿意現在安逸的日子。隻是家裏的生活還是不夠好,所以牛牛準備從空間移栽幾株雲菇草和萬須草出來,然後到迴家去改善家裏。
然這樣的設想還未來得及實現,就讓牛牛不得不另想它法來發家致富了。
加稅的消息也在前幾日正式傳到村子裏了,這些天因天冷沒有山上去撿柴了。
入冬了一日日的變冷,天也總不得晴,灰蒙蒙的,像是被蒙了一層厚厚的又髒髒的氈子,讓人也變得沉悶起來。
村裏征稅的事兒也開始了,這兩日村子裏開始有兵丁出入,整個村子的氣氛就更沉悶低迷了。牛牛家倒是不擔心稅交不上了,但發橫財始終有發橫財的煩惱和弊端。比如今日。
張家大伯張柱和大伯母劉氏比賀氏還像主人家一樣,神色倨傲的坐在張栓家的正屋裏,賀氏則是端茶遞水的,春花就帶著杏果幾個小的避在廚房,那小心翼翼又似大難臨頭的樣子,讓牛牛真是不解又氣憤。
張栓早上又去山裏了,說是去采點野菜什麽的,家裏人多,菜確實不夠吃。可天也冷了,山外圍估計也不會有啥好東西了。不過張栓前幾日在那日砍竹子那一塊設了幾個抓兔子野雞的陷阱,今日也可順便看看有沒有獵到什麽。
而張柱這個大伯一家,實在讓牛牛沒有什麽印象。從他有記憶以來,除了知道張柱這個人是他親大伯,似乎沒有別的感情了。他也知道兩家關係疏遠源於分家一事,卻不清楚具體內情。
那時張栓的娘剛去,父母都不在了,分家時自然的。但壞就壞在劉氏欺負張栓沒生兒子,揪著這事兒將張栓一家硬生生從張家的老宅子分到了村口的牛棚裏住了。張栓家現在這幾間土屋就是從原來張家的牛棚改的。
說來也是天意,張栓這一支從他曾曾曾爺爺開始便一直是一脈單傳,偏到張栓他爹這裏生了倆兒子。所以張栓在張家一族裏除了他大哥張柱,就再無近親了,分家時他哥嫂給族裏許了好處,自然就沒有什麽親人能為他說句公道話了。張栓常想,或許他們這一支命定該是一脈單傳,如今多了他,反而兄弟關係疏遠,還不如尋常鄰裏。
他們這一支從祖上到如今,倒是頗積了幾分家業,光是良田就有三十幾畝,住得更是祖上傳下來的一套兩進的青磚大瓦的宅子。可張柱劉氏貪心,恨不得張栓一家消失在這世上,分家時,將牛棚那邊的一塊地分給了張栓,意思是讓張栓一家離村子遠遠的,離他們遠遠的。
牛牛其實對住在村口沒什麽意見,但是一家人除了他好像都希望能重新迴到村子中心去住。
張栓還未歸家,賀氏對大伯一家怵得很,張柱倒沒什麽,一副嚴肅的樣子端坐在那裏,似乎有什麽大事要找張栓商議似的,但那劉氏就讓牛牛很不痛快了,她神色倨傲,看著賀氏時滿是不屑和挑剔,那樣子讓從來心平氣靜的牛牛都忍不住揍她。
牛牛被春花拘在廚房,但在牛牛神識的籠罩下,劉氏的一舉一動都被牛牛“看”得一清二楚。
“弟妹,不是做嫂嫂的說你,雖你家孩子多,但終歸還是隻有兒子是正經傳家接代的,女兒都是賠錢貨,你看看你們,當初為了幾個丫頭,連家業也不要了,竟要住到村口的牛棚裏來。”劉氏並沒有因為賀氏怯懦的樣子而放過她,反而滿臉得意又假惺惺的教訓起賀氏來。
賀氏並不敢懟迴去,隻急得眼睛都紅了,嘴裏來來迴迴隻一句:“話也不是這麽說。”劉氏可不管賀氏什麽臉色,隻一直絮叨,從家裏的水滿是土味兒,到賀氏的衣裳破舊,延伸到賀氏不會勤儉持家,這麽多年他們一家還沒混出個名堂之類。
就在牛牛和杏果受不了劉氏的言語時,張栓迴來了,手裏還拎了隻瘦不拉幾的灰兔子。
“您是看病還是拿藥啊?”小童問。
“我們在山裏偶得了好藥材,來問問貴館收不收。”張栓客氣的答。
於是那小童引張栓在一旁坐了,然後又去請了一個約莫二十的年輕男子出來。那男子白麵無須,舉手投足顯得很有些教養,見到張栓時也講究禮節,客氣的詢問:“您是有什麽藥材要賣呢?可否拿來讓某瞧瞧品相。某這迴春堂的名聲想來您也是聽過的,所以不必擔心,我們定是最公道不過的了。”
張栓顯然對迴春堂裏的大夫也很恭敬,雖對方隻是個二十郎當歲的小年輕,也並不敢輕視,仔細的從背簍裏拿出被包裹了好幾層的靈芝來。
“這靈芝是我昨日在山裏砍柴發現的,老大一叢,我看它長得不凡就鬥膽摘了來您這問問。”張栓道。
那青年人一見張栓手裏捧的雲菇草,竟有些癡了,目光愣愣得盯著,嘴裏隻唿“好啊!好啊!真是好極了!”隻把張栓和牛牛晾在一旁,險些沒把牛牛給尷尬壞。
終於,那小夥子欣賞了一盞茶左右,才迴過神來,神色略羞赧的給張栓施了一禮“實在是抱歉,小子從未見過如此品相的血靈芝,失態了。原以為您隻是帶些尋常草藥來,沒想到有如此不凡之物,這靈芝小子不敢妄下定論,隻能等我父親迴來才能給您開價了,若是可以,您就在這醫館後院略作歇息如何?”
牛牛看這小夥子也還蠻實誠的,心中對他有些好感,隻他來一次鎮上不容易,並不想在此枯等,於是趁張栓還未開口就先說到:“爹,這藥現在不能賣是嗎?那你陪我買糖吃去吧,路上還說要給牛牛買糖吃的。”
張栓本想在醫館等等,但牛牛確實少出門走動,於是也就不拒絕牛牛要出去的意途,隻向那青年人問:“敢問公子,令尊幾時迴來?若是不久便返,我就在此稍等片刻,若是還要一會兒,我便帶我家小子去鎮上逛逛去。”
那青年人想了一下,便迴到:“家父返家恐還需一個把時辰,您帶令公子去轉轉也好。”
於是張栓將雲菇草又細細包上裝到背簍裏,牽著牛牛從醫館告辭了。
青石鎮今日相比集日略顯冷清,但也比石頭村鄉間地頭熱鬧很多,幹淨很多。牛牛知道這迴來鎮上他爹是帶了些銀兩的,所以就到西市的鋪子四處逛了會兒。
父子倆先是到上迴買油糧的張家米油鋪去買些大米,因牛牛喜歡吃大米飯,但家裏從前吃不起大米飯,能喝碗濃濃的白米粥都算奢侈了,所以得了錢,張栓第一件事就是買些大米迴去給牛牛吃。而後又到賣布匹的何氏布匹扯了幾尺細棉布和幾尺水紅色的花布,這是出門時賀氏交代要買的。買完這些張栓就沒啥要買的了,隻隨牛牛喜歡,牽著牛牛的手四處閑逛。
這西市實在太小,從頭走到尾也不過一刻鍾的事兒,逛完西市牛牛就拽著他爹往東市走。張栓倒不像春花對東市那麽畏懼,見牛牛要去就帶他去了。東市有幾家銀樓首飾鋪、酒樓之類,都是兩層的樓房,看著就很氣派。牛牛並不去那酒樓望,而對首飾鋪子有些興趣,就拉著張栓進了一家叫“金玉堂”的首飾店。
金玉堂不愧叫了這個名字,進到店裏最直觀的就是感受到其無處不在散發的豪氣。進門有侍女和童子在一旁候著,是男客就有童子來行禮詢問,態度恭謹親和,顯然是受過訓練的。而後入目的就是一個四方的展示櫃,那櫃子有幾分意思,上頭全是用一種叫“玻璃”的材料鑲的,這玻璃清透明亮,首飾就這樣一件件擺在紅綢麵或是黃綢麵上,客人來選就可透過玻璃直接選,看中的可叫侍女或童子拿出來細細品鑒。
牛牛到金玉堂時,店鋪中有幾個身著錦緞的女子在挑選首飾,有一個桃粉色的女子似乎有些挑剔,可那為其介紹首飾的侍女卻也一直溫和淡雅,絲毫不惱。見牛牛和張栓進來,立馬就有童子將兩人引到另一邊,詢問要買什麽。張栓以前哪有閑錢逛這樣的地方,被一問竟有些訥訥。好在牛牛是見過世麵的,隻迴到:“我要給娘和大姐姐買個好看的簪子。”
張栓進到金玉堂時就有些想拉牛牛迴去,心想在這樣的地方買個東西得花多少銀子啊!可奈何兒子已經撒開他很有主意的跟那童子往櫃台去了,他也隻好趕緊跟上。
最後牛牛為賀氏買了一根梅枝銀簪,給春花挑了一對珍珠耳墜,給杏果和冬梅一人拿了兩朵嵌著珍珠的頭花。張栓付賬時發現這麽些東西竟花費了十幾兩銀子,不禁肉痛不已,可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兒子,且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惦記家裏,心裏雖然有些怪他自作主張,但也有些欣慰。
花了錢了,牛牛也見識了這個世界的一些新奇之處了,就任由張栓抱著他迴到醫館去了。迴春堂開在東西坊市交界處,離金玉堂也沒有幾步。因買東西花費了一些時間,到迴春堂時那老大夫已經迴來了。
見張栓來,那大夫很是激動的迎了過來。又是一番品鑒下,最後這株靈芝以二百五十兩的價成交了。張栓還是要求讓老大夫給一部分銀票,一部分碎銀子。張栓還和老大夫閑談了幾句,方知這醫館是這位老大夫和他的一位朋友合建,老大夫姓寧,之前見的那青年是老大夫的小兒子叫寧蘊知,他們這迴春堂在青石鎮開了近四十年了,寧蘊知將來估摸就承他的衣缽了。老大夫他們也得知張栓拿來的人參和靈芝都是在在家對門的山裏偶得的,見此寧老大夫便殷切表示希望以後張栓再得了好藥材,一定賣給他們迴春堂雲雲。
最後收獲滿滿的牛牛坐到張栓背後的背簍裏,一路美滋滋的睡迴了家。
到家已經是午時過後了,牛牛已經辟穀,自然不會感到餓,但張栓不同,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又背了牛牛,手裏還拎了十斤米,幾匹布,還有幾包糕點。在鎮上因舍不得再多花錢,也沒吃啥,倒是牛牛一路走遇到糖葫蘆吃一串,看見糕點要吃一點,便在不會感到餓的情況下還混了個飽。賀氏和春花自是為張栓整治了一桌飯菜,一家其樂融融的吃過不提。
飯後自是張栓向家裏匯報鎮上一行的成果的,先說靈芝得了二百來兩銀子,一邊將銀子和銀票拿給賀氏收起來,並表示今年加稅也有銀子可抵,於是家裏幾個人都先舒了一口氣。而後將在鎮上買來的大米、布匹等物一一拿了給賀氏過目,最後將牛牛在金玉堂為幾人挑的首飾鄭重的拿了出來。再三強調是牛牛有心,特為幾人買的,把賀氏和春花幾個感動得不行。
其實牛牛去金玉堂最大的目的並不是為她們買首飾,而是想參考凡俗的飾品,將來為幾人煉幾件法寶,現在多給她們買些東西,將來修為高些了,煉了好東西再給她們,也不會引得懷疑。
畢竟,牛牛覺得自己在這方世界,目前來說,除了修煉,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一世的家人過得喜樂安康了。
從鎮上迴來後,一晃又過了幾日。牛牛每天都平淡又規律的生活著,內心很是滿意現在安逸的日子。隻是家裏的生活還是不夠好,所以牛牛準備從空間移栽幾株雲菇草和萬須草出來,然後到迴家去改善家裏。
然這樣的設想還未來得及實現,就讓牛牛不得不另想它法來發家致富了。
加稅的消息也在前幾日正式傳到村子裏了,這些天因天冷沒有山上去撿柴了。
入冬了一日日的變冷,天也總不得晴,灰蒙蒙的,像是被蒙了一層厚厚的又髒髒的氈子,讓人也變得沉悶起來。
村裏征稅的事兒也開始了,這兩日村子裏開始有兵丁出入,整個村子的氣氛就更沉悶低迷了。牛牛家倒是不擔心稅交不上了,但發橫財始終有發橫財的煩惱和弊端。比如今日。
張家大伯張柱和大伯母劉氏比賀氏還像主人家一樣,神色倨傲的坐在張栓家的正屋裏,賀氏則是端茶遞水的,春花就帶著杏果幾個小的避在廚房,那小心翼翼又似大難臨頭的樣子,讓牛牛真是不解又氣憤。
張栓早上又去山裏了,說是去采點野菜什麽的,家裏人多,菜確實不夠吃。可天也冷了,山外圍估計也不會有啥好東西了。不過張栓前幾日在那日砍竹子那一塊設了幾個抓兔子野雞的陷阱,今日也可順便看看有沒有獵到什麽。
而張柱這個大伯一家,實在讓牛牛沒有什麽印象。從他有記憶以來,除了知道張柱這個人是他親大伯,似乎沒有別的感情了。他也知道兩家關係疏遠源於分家一事,卻不清楚具體內情。
那時張栓的娘剛去,父母都不在了,分家時自然的。但壞就壞在劉氏欺負張栓沒生兒子,揪著這事兒將張栓一家硬生生從張家的老宅子分到了村口的牛棚裏住了。張栓家現在這幾間土屋就是從原來張家的牛棚改的。
說來也是天意,張栓這一支從他曾曾曾爺爺開始便一直是一脈單傳,偏到張栓他爹這裏生了倆兒子。所以張栓在張家一族裏除了他大哥張柱,就再無近親了,分家時他哥嫂給族裏許了好處,自然就沒有什麽親人能為他說句公道話了。張栓常想,或許他們這一支命定該是一脈單傳,如今多了他,反而兄弟關係疏遠,還不如尋常鄰裏。
他們這一支從祖上到如今,倒是頗積了幾分家業,光是良田就有三十幾畝,住得更是祖上傳下來的一套兩進的青磚大瓦的宅子。可張柱劉氏貪心,恨不得張栓一家消失在這世上,分家時,將牛棚那邊的一塊地分給了張栓,意思是讓張栓一家離村子遠遠的,離他們遠遠的。
牛牛其實對住在村口沒什麽意見,但是一家人除了他好像都希望能重新迴到村子中心去住。
張栓還未歸家,賀氏對大伯一家怵得很,張柱倒沒什麽,一副嚴肅的樣子端坐在那裏,似乎有什麽大事要找張栓商議似的,但那劉氏就讓牛牛很不痛快了,她神色倨傲,看著賀氏時滿是不屑和挑剔,那樣子讓從來心平氣靜的牛牛都忍不住揍她。
牛牛被春花拘在廚房,但在牛牛神識的籠罩下,劉氏的一舉一動都被牛牛“看”得一清二楚。
“弟妹,不是做嫂嫂的說你,雖你家孩子多,但終歸還是隻有兒子是正經傳家接代的,女兒都是賠錢貨,你看看你們,當初為了幾個丫頭,連家業也不要了,竟要住到村口的牛棚裏來。”劉氏並沒有因為賀氏怯懦的樣子而放過她,反而滿臉得意又假惺惺的教訓起賀氏來。
賀氏並不敢懟迴去,隻急得眼睛都紅了,嘴裏來來迴迴隻一句:“話也不是這麽說。”劉氏可不管賀氏什麽臉色,隻一直絮叨,從家裏的水滿是土味兒,到賀氏的衣裳破舊,延伸到賀氏不會勤儉持家,這麽多年他們一家還沒混出個名堂之類。
就在牛牛和杏果受不了劉氏的言語時,張栓迴來了,手裏還拎了隻瘦不拉幾的灰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