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靖平日久,從開皇年間開始,一直到楊廣即位,曾經為大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皇室宗親諸王,如河間王楊弘、觀王楊雄等,都被楊堅父子慢慢收繳了軍權。
而楊堅的其餘兒子,長子楊勇、三子楊俊歿,四子楊秀、五子楊諒皆被削爵為民,宗室之中幾乎便沒有人再能領兵。
天下的世家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宗室親王的兵權被沒收了,便有更多的兵權落到了他們世家手裏,因此君臣之間默契合作,卻是各取所需。
直到一年前,楊浩橫空出世,締造了一支驍果右軍出來,宗室之中,這才有人重掌了兵權。不過彼時,驍果右軍剛剛建立,威名未顯,再加上楊浩身份特殊,雖是王子,但連爵位都沒有,根本沒有被眾多世家放在眼裏。
熟料楊浩和他的驍果右軍,短短時間內,簡直比驚雷還要恐怖,震驚了大隋朝野!於是才有了後麵世家們攻訐楊浩和驍果右軍的情景的出現。
好不容易費了偌大力氣,才把楊浩趕走了,沒想到太子楊昭卻是要舉薦楊浩總管河東之地!
“這還了得!不行!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讓楊浩成功總管河東之地,鎮守太原,豈不是眾世家都白忙活了?楊浩離開了驍果右軍不假,但是一扭身,卻坐上了一個比驍果右軍統領更高的位置上,沒有什麽比這個,更打臉眾世家了!
所以太極殿上楊昭一開口,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哼!”
楊廣眯著眼,冷冷望著殿下群臣百態,心中冷笑不止。
不過,這一次,太極殿上沒有再次出現君臣對峙的局麵,眾大臣剛剛被皇帝斥責過,怎敢輕易再捋虎須!
賀若弼臉上陰晴不定,卻是想和宇文弼、蘇威等人一起站出來反對,不料卻被高熲不動聲『色』搖頭製止了。
就在賀若弼三人疑『惑』不解的時候,高熲卻是上前一步,對金殿上的楊廣開口了,他非但沒有反對的意思,反而對楊浩大加褒獎,愣是將金殿下麵的眾大臣看傻了!
楊廣也有些意外,不由多看了高熲兩眼。隻見高熲神情坦『蕩』,絲毫沒有作偽的樣子,倒像是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
楊昭同樣驚訝望著高熲,若有所思。
“秦王楊浩是有些才能的,他帶領的驍果右軍眾卿家也有目共睹,朕覺得,讓他鎮守太原正當合適,不過——”
說到這裏,楊廣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神情,話音一轉,繼續道:“不過楊浩素來大膽妄為,雖有些能力,但是辦事不夠穩妥,讓他鎮守太原沒有問題,但若是總管河東之地,朕卻有些不放心。不知高卿有沒有合適的總管人選?”目光一下子又落到了高熲身上。
高熲神『色』不變,恭敬道:“迴陛下,老臣覺得唐國公可以勝任總管之職,以他為主將,輔以秦王,河東之地當萬無一失!”
金殿之下,李淵聞聽高熲此言,心中大喜,誰想到竟然是虛驚一場!
果然楊廣朝李淵望了過去,說道:“唐國公的才幹,朕自然是知道的——李淵,你告訴朕,你可願意替朕總管河東之地?”
李淵深吸一口氣,忍住內心的興奮,沉聲道:“臣但憑陛下差遣,自無不從!”
楊廣笑道:“好極!你若去河東,朕當然放心!不過,眼下卻是有更重要一地需要你替朕把守……”
李淵一呆,下意識道:“哪裏?”
“隴西!”
楊廣忽然聲音高了起來,“隴西吐穀渾餘孽猶存,西北不穩,李淵,你便替朕去鎮守隴西吧,保我大隋西北邊疆無憂可也。”
李淵簡直像坐過山車一般,心情忽高忽低,本來剛剛爬到了山頭,這時一下子又跌進了穀底,隻是麵對皇帝楊廣,他不敢表『露』內心的失落,隻好裝出願意的樣子,恭敬道:“臣領命!”
楊昭趁機道:“既然父皇派了唐國公鎮守隴西,兒臣還是覺得秦王楊浩可以兼任河東總管之位……”
“你不必說了,朕心中有數!”
楊廣擺手打斷了楊昭,“若是楊浩領了河東總管,不知道會把河東攪成什麽『亂』局,朕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長孫晟對突厥知之甚詳,經驗豐富,由他來任河東總管再合適不過!眾卿以為如何?”
賀若弼等大臣聞言不由一愣,心想雖然李淵被否決了,但好歹河東總管之職沒有落在楊浩頭上,而且楊浩還曾經杖責過長孫晟的兒子,還敲詐了不少錢財,正好由長孫晟牽製楊浩,倒也是個能接受的結果,因此齊聲道:“陛下英明!臣等無異議!”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最終楊浩上任太原留守,長孫晟任河東總管,總管河東數郡之事,而李淵則被派去了隴西郡。
長孫晟被擢升為河東總管,相比之前的官職,卻是極大的提拔,讓人有些驚訝。李淵雖然沒有如願鎮守太原,被派去了略有些荒僻的隴西,但是李家卻是出身自隴西成紀,本就是李家崛起之地,倒也算勉強可以接受。
等到聖旨下達的時候,已經是幾天之後了,張靈姝和陸晴清早就從楊浩那裏聽說了消息,所以並不意外。
秦王府其他人則喜憂參半。
如王紹等王府侍衛肯定是希望建功立業,楊浩外出上任,他們自然要跟隨,當然心中歡喜。而小鸞等婢女卻是有些失落,她們知道楊浩不願意大張旗鼓,說不定就像上次去驍果右軍一般,身邊都不帶家眷,他們便要分別一段時間了。
隻是小鸞的擔憂,很快就變成了多餘的。
大業三年,二月十七日。
楊浩自大興出發,啟程前往太原赴任。而張靈姝、陸晴清與諸婢女皆隨行,不但如此,楊湛、閔珠兒、小道玄、醜奴等人也一個都沒有落下。
熱鬧了幾個月的秦王府,忽然一下子再次變得冷清了,楊湛的生母鄭氏百感交集,雖然不舍的楊湛遠行,但她也知道如今楊浩為秦王,又有偌大的本事,楊湛跟著他才是最好的選擇,才忍下了母子分離之苦。
比起與娘親分離,楊湛心中更多的卻是興奮,他還是頭一次跟隨大兄遠行,當然覺得新鮮,而且一路上還有閔珠兒陪伴,陌生未知的太原便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了。
小道玄自從認了楊浩做師兄之後,一心一意跟隨著楊浩,自然也要前去。
楊浩臨行前,進宮拜見過楊廣和楊昭。
楊廣板著臉,神情嚴肅,卻是一再警告楊浩,到了太原之後切莫胡來,免得壞了大計。楊浩自然全部應下。
楊昭倒是笑著囑咐了一些話。
如今太子的身體一天天變好,雖然之前大病有損元陽根基,但是如今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麽孱弱了,身體氣血在增強,照小道玄所言,長此以往,壽命延長十幾載絕非不可能。
楊浩當然替他高興。
放下了這塊心病之後,楊浩不由想起另外一件事,忍不住再次隱晦勸諫楊廣暫緩對高句麗用兵,隻可惜楊廣卻說,兵戎國之大事,戰備已經啟動好久了,隻待四五月份遼東冰雪消融,便可大軍出動,一舉平定遼東。
楊浩見楊廣意甚堅決,暗歎了口氣,便不再勸。
好在他記得曆史上的楊廣並非是死在征遼東途中,所以並沒有太過擔心。就算征遼東失敗,也不過是損失些將士和國力,算不上傷筋動骨。
除了拜見楊廣,楊浩還去見過五叔楊諒。
楊諒從上次生病之後,身體一直沒有好轉,臥床不起,形銷骨立。見到楊浩來看望他,精神好了許多。
楊浩讓小道玄探查過楊諒的病,小道玄卻是搖了搖頭,小聲說楊諒大半是心病,無『藥』可醫。
楊諒聽力不行,但是能讀懂唇語,小道玄對楊浩說的話,他‘聽’的一清二楚,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饒有興趣看了小道玄幾眼。
不知是不是忽然靈犀乍現,楊浩臨告別的時候,楊諒一把抓住楊浩的手,臉上帶著笑,說道:“我似乎能感覺到,小七你以後必定不凡,若是我不在了,你替我照顧一下顥兒!”
“父親!”小楊顥聞言,伏在楊諒的床邊,大聲慟哭。
楊諒撫『摸』著小楊顥的腦袋,卻是笑著說:“生死有命,又有何懼,你不要哭,記住我的話,以後好好跟著你浩哥哥,知道了嗎?”
“嗚嗚嗚~~~”
小楊顥傷心不已,口不能言,隻能用力點了點頭。
“小七,你走吧,我有些累了,記得去太原好好做事,嗬嗬~~~我~~~恐怕是看不到你們製造的那個蒸汽馬車了~~~”
楊諒說了好久的話,臉上浮現出深深的疲憊來,卻仍是與楊浩戲說道。
楊浩鼻子有些酸,不知道說些什麽,見楊諒疲憊合上了眼睛休息,才恭敬施了一禮,悄悄離開了。
……
二月二十三日,楊浩一行離開大興城的第六天,剛剛過了馮翊郡,大興城飛馬傳來急報——楊諒歿於二月二十日,帝令厚葬之。
三月二日,楊浩抵達晉陽城,晉陽令出城迎接。
“是你!”
楊浩見到出城迎接的晉陽令,不由微微一愣。
“文靜拜見秦王殿下!”
劉文靜眼睛還是那麽有神,極富智慧,而頜下胡須比當初在洛陽時長了一寸,恭敬向楊浩行禮。
“竟然這麽巧!你居然成了晉陽令!”楊浩笑望著劉文靜。
劉文靜點點頭,笑答:“確實有些巧!文靜也不曾想到當初的河陽郡尉,會成為今日的秦王、太原留守。”
楊浩聞言大笑,與劉文靜共同入城。
四天之後,河間王楊弘歿,不過消息傳到太原的時候,已經是快半個月後了。
而楊堅的其餘兒子,長子楊勇、三子楊俊歿,四子楊秀、五子楊諒皆被削爵為民,宗室之中幾乎便沒有人再能領兵。
天下的世家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宗室親王的兵權被沒收了,便有更多的兵權落到了他們世家手裏,因此君臣之間默契合作,卻是各取所需。
直到一年前,楊浩橫空出世,締造了一支驍果右軍出來,宗室之中,這才有人重掌了兵權。不過彼時,驍果右軍剛剛建立,威名未顯,再加上楊浩身份特殊,雖是王子,但連爵位都沒有,根本沒有被眾多世家放在眼裏。
熟料楊浩和他的驍果右軍,短短時間內,簡直比驚雷還要恐怖,震驚了大隋朝野!於是才有了後麵世家們攻訐楊浩和驍果右軍的情景的出現。
好不容易費了偌大力氣,才把楊浩趕走了,沒想到太子楊昭卻是要舉薦楊浩總管河東之地!
“這還了得!不行!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讓楊浩成功總管河東之地,鎮守太原,豈不是眾世家都白忙活了?楊浩離開了驍果右軍不假,但是一扭身,卻坐上了一個比驍果右軍統領更高的位置上,沒有什麽比這個,更打臉眾世家了!
所以太極殿上楊昭一開口,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哼!”
楊廣眯著眼,冷冷望著殿下群臣百態,心中冷笑不止。
不過,這一次,太極殿上沒有再次出現君臣對峙的局麵,眾大臣剛剛被皇帝斥責過,怎敢輕易再捋虎須!
賀若弼臉上陰晴不定,卻是想和宇文弼、蘇威等人一起站出來反對,不料卻被高熲不動聲『色』搖頭製止了。
就在賀若弼三人疑『惑』不解的時候,高熲卻是上前一步,對金殿上的楊廣開口了,他非但沒有反對的意思,反而對楊浩大加褒獎,愣是將金殿下麵的眾大臣看傻了!
楊廣也有些意外,不由多看了高熲兩眼。隻見高熲神情坦『蕩』,絲毫沒有作偽的樣子,倒像是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
楊昭同樣驚訝望著高熲,若有所思。
“秦王楊浩是有些才能的,他帶領的驍果右軍眾卿家也有目共睹,朕覺得,讓他鎮守太原正當合適,不過——”
說到這裏,楊廣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神情,話音一轉,繼續道:“不過楊浩素來大膽妄為,雖有些能力,但是辦事不夠穩妥,讓他鎮守太原沒有問題,但若是總管河東之地,朕卻有些不放心。不知高卿有沒有合適的總管人選?”目光一下子又落到了高熲身上。
高熲神『色』不變,恭敬道:“迴陛下,老臣覺得唐國公可以勝任總管之職,以他為主將,輔以秦王,河東之地當萬無一失!”
金殿之下,李淵聞聽高熲此言,心中大喜,誰想到竟然是虛驚一場!
果然楊廣朝李淵望了過去,說道:“唐國公的才幹,朕自然是知道的——李淵,你告訴朕,你可願意替朕總管河東之地?”
李淵深吸一口氣,忍住內心的興奮,沉聲道:“臣但憑陛下差遣,自無不從!”
楊廣笑道:“好極!你若去河東,朕當然放心!不過,眼下卻是有更重要一地需要你替朕把守……”
李淵一呆,下意識道:“哪裏?”
“隴西!”
楊廣忽然聲音高了起來,“隴西吐穀渾餘孽猶存,西北不穩,李淵,你便替朕去鎮守隴西吧,保我大隋西北邊疆無憂可也。”
李淵簡直像坐過山車一般,心情忽高忽低,本來剛剛爬到了山頭,這時一下子又跌進了穀底,隻是麵對皇帝楊廣,他不敢表『露』內心的失落,隻好裝出願意的樣子,恭敬道:“臣領命!”
楊昭趁機道:“既然父皇派了唐國公鎮守隴西,兒臣還是覺得秦王楊浩可以兼任河東總管之位……”
“你不必說了,朕心中有數!”
楊廣擺手打斷了楊昭,“若是楊浩領了河東總管,不知道會把河東攪成什麽『亂』局,朕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長孫晟對突厥知之甚詳,經驗豐富,由他來任河東總管再合適不過!眾卿以為如何?”
賀若弼等大臣聞言不由一愣,心想雖然李淵被否決了,但好歹河東總管之職沒有落在楊浩頭上,而且楊浩還曾經杖責過長孫晟的兒子,還敲詐了不少錢財,正好由長孫晟牽製楊浩,倒也是個能接受的結果,因此齊聲道:“陛下英明!臣等無異議!”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最終楊浩上任太原留守,長孫晟任河東總管,總管河東數郡之事,而李淵則被派去了隴西郡。
長孫晟被擢升為河東總管,相比之前的官職,卻是極大的提拔,讓人有些驚訝。李淵雖然沒有如願鎮守太原,被派去了略有些荒僻的隴西,但是李家卻是出身自隴西成紀,本就是李家崛起之地,倒也算勉強可以接受。
等到聖旨下達的時候,已經是幾天之後了,張靈姝和陸晴清早就從楊浩那裏聽說了消息,所以並不意外。
秦王府其他人則喜憂參半。
如王紹等王府侍衛肯定是希望建功立業,楊浩外出上任,他們自然要跟隨,當然心中歡喜。而小鸞等婢女卻是有些失落,她們知道楊浩不願意大張旗鼓,說不定就像上次去驍果右軍一般,身邊都不帶家眷,他們便要分別一段時間了。
隻是小鸞的擔憂,很快就變成了多餘的。
大業三年,二月十七日。
楊浩自大興出發,啟程前往太原赴任。而張靈姝、陸晴清與諸婢女皆隨行,不但如此,楊湛、閔珠兒、小道玄、醜奴等人也一個都沒有落下。
熱鬧了幾個月的秦王府,忽然一下子再次變得冷清了,楊湛的生母鄭氏百感交集,雖然不舍的楊湛遠行,但她也知道如今楊浩為秦王,又有偌大的本事,楊湛跟著他才是最好的選擇,才忍下了母子分離之苦。
比起與娘親分離,楊湛心中更多的卻是興奮,他還是頭一次跟隨大兄遠行,當然覺得新鮮,而且一路上還有閔珠兒陪伴,陌生未知的太原便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了。
小道玄自從認了楊浩做師兄之後,一心一意跟隨著楊浩,自然也要前去。
楊浩臨行前,進宮拜見過楊廣和楊昭。
楊廣板著臉,神情嚴肅,卻是一再警告楊浩,到了太原之後切莫胡來,免得壞了大計。楊浩自然全部應下。
楊昭倒是笑著囑咐了一些話。
如今太子的身體一天天變好,雖然之前大病有損元陽根基,但是如今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麽孱弱了,身體氣血在增強,照小道玄所言,長此以往,壽命延長十幾載絕非不可能。
楊浩當然替他高興。
放下了這塊心病之後,楊浩不由想起另外一件事,忍不住再次隱晦勸諫楊廣暫緩對高句麗用兵,隻可惜楊廣卻說,兵戎國之大事,戰備已經啟動好久了,隻待四五月份遼東冰雪消融,便可大軍出動,一舉平定遼東。
楊浩見楊廣意甚堅決,暗歎了口氣,便不再勸。
好在他記得曆史上的楊廣並非是死在征遼東途中,所以並沒有太過擔心。就算征遼東失敗,也不過是損失些將士和國力,算不上傷筋動骨。
除了拜見楊廣,楊浩還去見過五叔楊諒。
楊諒從上次生病之後,身體一直沒有好轉,臥床不起,形銷骨立。見到楊浩來看望他,精神好了許多。
楊浩讓小道玄探查過楊諒的病,小道玄卻是搖了搖頭,小聲說楊諒大半是心病,無『藥』可醫。
楊諒聽力不行,但是能讀懂唇語,小道玄對楊浩說的話,他‘聽’的一清二楚,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饒有興趣看了小道玄幾眼。
不知是不是忽然靈犀乍現,楊浩臨告別的時候,楊諒一把抓住楊浩的手,臉上帶著笑,說道:“我似乎能感覺到,小七你以後必定不凡,若是我不在了,你替我照顧一下顥兒!”
“父親!”小楊顥聞言,伏在楊諒的床邊,大聲慟哭。
楊諒撫『摸』著小楊顥的腦袋,卻是笑著說:“生死有命,又有何懼,你不要哭,記住我的話,以後好好跟著你浩哥哥,知道了嗎?”
“嗚嗚嗚~~~”
小楊顥傷心不已,口不能言,隻能用力點了點頭。
“小七,你走吧,我有些累了,記得去太原好好做事,嗬嗬~~~我~~~恐怕是看不到你們製造的那個蒸汽馬車了~~~”
楊諒說了好久的話,臉上浮現出深深的疲憊來,卻仍是與楊浩戲說道。
楊浩鼻子有些酸,不知道說些什麽,見楊諒疲憊合上了眼睛休息,才恭敬施了一禮,悄悄離開了。
……
二月二十三日,楊浩一行離開大興城的第六天,剛剛過了馮翊郡,大興城飛馬傳來急報——楊諒歿於二月二十日,帝令厚葬之。
三月二日,楊浩抵達晉陽城,晉陽令出城迎接。
“是你!”
楊浩見到出城迎接的晉陽令,不由微微一愣。
“文靜拜見秦王殿下!”
劉文靜眼睛還是那麽有神,極富智慧,而頜下胡須比當初在洛陽時長了一寸,恭敬向楊浩行禮。
“竟然這麽巧!你居然成了晉陽令!”楊浩笑望著劉文靜。
劉文靜點點頭,笑答:“確實有些巧!文靜也不曾想到當初的河陽郡尉,會成為今日的秦王、太原留守。”
楊浩聞言大笑,與劉文靜共同入城。
四天之後,河間王楊弘歿,不過消息傳到太原的時候,已經是快半個月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