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您說什麽……您要歸降大隋?這……這是真的嗎?”
伏順震驚地望著父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將伏膺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也是同樣疑『惑』的神情望著一國之主。
隻聽伏允歎息了一聲,沉聲道:“事到如今,本王若是不降,你們說,世略缽和畢爾都這兩個叛臣會不會為楊廣前鋒,直接殺到西海去?”
伏順氣憤道:“哼!這兩個叛逆要是敢迴西海,我第一個就便饒不了他們,定為父王誅除此二人!要不,我們現在就退兵吧,趁著大隋軍隊還沒有趕來,我們先一步迴西海去,然後將大世部和烏山部『婦』孺老幼全部殺個幹淨!”
伏允苦笑道:“哪有這般容易!我們現在隻有三萬兵馬,還要攜帶近千車的糧草,怎麽可能及時趕迴西海,隻怕走到半途中,就會被世略缽和畢爾都他們追上,到時候無險可守,我們就真的九死一生了……”
“這……難道……我們真的隻剩下歸降大隋一條路可走了嗎?”伏順聞言一愣,也陷入了苦惱之中。
伏膺亦憂心忡忡道:“況且就算咱們要降,大隋的皇帝會接受嗎?他可是禦駕親征啊!現在又多了世略缽和畢爾都兩條豺狼……”
伏順聽得連連點頭:“是呀,是呀!”
伏允大手一揮,強硬道:“你們不用多說了!不管如何,我們先守在朝天隘,伏膺,你立刻派個使者去向楊廣請降,其他的事情,我心中自然有計較!”
“是,王上!”
伏膺暗歎了一聲,知趣的先退出去了。
王帳中隻剩下了伏允伏順父子。
“父王,雖然我們不得不守在朝天隘,但隻怕此處難以堅守啊,而且大隋幾乎甚少損失,連突厥人都被他們打跑了,我們又能做什麽呢?”
伏順麵帶驚懼的說道。
雖然伏允帶著三萬人提前撤離了民樂城,但是一直有派斥候關注著戰場,不但很快知道了世略缽與畢爾都的投降,就連突厥人的突襲和撤退,他們也都有所了解。從幾方的交戰過程來看,隋軍很有可能保持了絕大部分的戰鬥力,對扼守朝天隘這最後一道關卡的他們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威脅。
伏順之所以這麽想,顯然也極不看好伏允作出的歸降試探。
伏允聽到兒子的話語,眼眸中寒光一閃,沉聲道:“為父豈不知道這些,你不用過多擔憂,我自有應對隋軍的辦法,哼,說不定到時候要世略缽畢爾都,甚至是隋軍都大吃一個苦頭!”
伏順張著嘴巴,望了望伏允,內心裏十分驚訝。
都到了這等地步了,父王能有什麽辦法?難不成是要西海天神下凡,將隋人的大軍趕走嗎?這樣的荒謬念頭,在伏順心中一閃而過。
“伏順,你去喚多桑國師過來,為父找他有事要談。”
伏允自然清楚兒子心中的疑慮,也不多說,此時還不到揭開謎底的時候,在事成之前,卻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是!父王。”
伏順恭敬地退了出去。
伏允嘴裏的多桑國師,是吐穀渾南部高原上寶髻國的國師,一年前就到了吐穀渾,遊說伏允幫助他們寶髻國消滅四周的小國,然後一統西海之南的高原,為此寶髻國國主願意對伏允稱臣,然後寶髻國對吐穀渾履行貢奉義務。
對吐穀渾來說,寶髻國的這個請求其實很簡單,該國的四周,都是比西海還要苦寒數倍的高原之地,牧民稀疏,所屬亦按照部族分成了十幾個小國,伏允隨便派一個大一點的吐穀渾部族,就可以幫助寶髻國橫掃諸國。但伏允一直猶疑著沒有答應,多桑國師便滯留在了吐穀渾,這次出征入侵大隋,更是被伏允帶在了身邊。
此時伏允突然召喚多桑國師,卻是讓伏順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不過伏允威嚴積累之下,伏順這個當兒子的也不敢多問,恭恭敬敬照做就是了。
……
楊廣安撫完輜重營,然後返迴中軍大營,接見了被來護兒等人帶迴來的吐穀渾大世王和烏山王兩人,恩威並施,好生敲打了一番,著令兩人立刻迴去整頓民樂城之後再來拜見。世略缽和畢爾都兩人還是第一次見大隋皇帝,再加上降臣的身份,免難心驚膽戰,頭都沒敢抬起來看過楊廣,就恭敬應是退出。
與此同時,楊廣令剛剛隨著張衡出戰民樂城的裴蘊,與世略缽和畢爾都一起返迴民樂城,收攏吐穀渾降兵。
裴蘊立即領命去了。
“聖上,聖上,驍果右軍迴來了!大勝,大勝,驍果右軍大破突厥人!”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小太監急匆匆趕到楊廣身邊,匯報著最新消息。
“哦?”
楊廣臉上一喜。
那小太監跪在地上,歡喜無比道:“聖上,不光如此,驍果右軍全殲突厥騎兵,而且還帶迴了達頭可汗的人頭呢!”
“什麽!之前的突襲是達頭親自帶領的,而且被楊浩斬了頭顱?”
楊廣豁的一下驚喜地站了起來。
“走!你們陪朕一起去迎接驍果右軍迴營!”當即帶著隋軍的幾路大將軍以及諸大臣,一起出了中軍大營。
眾人出了中軍大營之後,登上了高坡,向北了望驍果右軍歸來的方向,正好看見遙遠的地平線上,一支肅穆的黑『色』鐵騎緩緩歸來。
黑『色』像平靜的『潮』水一般,越來越接近。
遠處的夕陽很快就要落下,落日的餘輝從西方投『射』在這支騎兵的身上,讓這支黑『色』鐵騎看上去,仿佛燃燒起來一般。
燃燒的黑『色』,在肅穆威嚴的步伐中,一點點越來越接近。
整個中軍大營,包括高坡下駐紮的十幾萬隋軍,望著這樣一支鐵騎,突然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屏氣凝聲,為之震撼。
“嘶……”
楊廣身邊幾位大將軍震驚地互望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動。
對一支軍隊來說,士氣是最直觀的,也是最虛無縹緲的。說直觀,是因為士氣的體現,即使你隔了十幾裏,隔了數重山,當他們出現的時候,你一定會有所覺,一定會有最直接的優劣衡量。而說它虛無縹緲,則是因為士氣本身是很難形容的,你很難說清楚,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會將軍隊培養出一種什麽士氣來。一句話,衡量很簡單,但是塑造士氣本身,是極其困難和偶然的。
然而,此時——
他們麵前的驍果右軍,用最簡單顏『色』,最直白的線條,就呈現給所有人一種震撼感!
看到它走來,你就知道它是無敵的,它是榮耀的!
夢寐以求的軍隊啊!
隻看了幾眼,哪怕連宇文述、來護兒、於仲文這樣的將領,都為之一震!每個人都情不自禁想象自己駕馭此軍的情景,身體裏熱血澎湃,難以自已。
楊廣也看呆了。
按理說,他上次在龍首原檢校的時候,已經見識過驍果右軍的威勢了。
然而這一次,終究是有所不同。
驍果右軍展現的不僅僅是威勢,還有深入靈魂之中安寧!
“這是……朕的……驍果右軍啊!”
楊廣突然有熱淚盈眶的感覺,也頭一次覺得,自己腳下的天下是如此的美麗!
伏順震驚地望著父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將伏膺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也是同樣疑『惑』的神情望著一國之主。
隻聽伏允歎息了一聲,沉聲道:“事到如今,本王若是不降,你們說,世略缽和畢爾都這兩個叛臣會不會為楊廣前鋒,直接殺到西海去?”
伏順氣憤道:“哼!這兩個叛逆要是敢迴西海,我第一個就便饒不了他們,定為父王誅除此二人!要不,我們現在就退兵吧,趁著大隋軍隊還沒有趕來,我們先一步迴西海去,然後將大世部和烏山部『婦』孺老幼全部殺個幹淨!”
伏允苦笑道:“哪有這般容易!我們現在隻有三萬兵馬,還要攜帶近千車的糧草,怎麽可能及時趕迴西海,隻怕走到半途中,就會被世略缽和畢爾都他們追上,到時候無險可守,我們就真的九死一生了……”
“這……難道……我們真的隻剩下歸降大隋一條路可走了嗎?”伏順聞言一愣,也陷入了苦惱之中。
伏膺亦憂心忡忡道:“況且就算咱們要降,大隋的皇帝會接受嗎?他可是禦駕親征啊!現在又多了世略缽和畢爾都兩條豺狼……”
伏順聽得連連點頭:“是呀,是呀!”
伏允大手一揮,強硬道:“你們不用多說了!不管如何,我們先守在朝天隘,伏膺,你立刻派個使者去向楊廣請降,其他的事情,我心中自然有計較!”
“是,王上!”
伏膺暗歎了一聲,知趣的先退出去了。
王帳中隻剩下了伏允伏順父子。
“父王,雖然我們不得不守在朝天隘,但隻怕此處難以堅守啊,而且大隋幾乎甚少損失,連突厥人都被他們打跑了,我們又能做什麽呢?”
伏順麵帶驚懼的說道。
雖然伏允帶著三萬人提前撤離了民樂城,但是一直有派斥候關注著戰場,不但很快知道了世略缽與畢爾都的投降,就連突厥人的突襲和撤退,他們也都有所了解。從幾方的交戰過程來看,隋軍很有可能保持了絕大部分的戰鬥力,對扼守朝天隘這最後一道關卡的他們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威脅。
伏順之所以這麽想,顯然也極不看好伏允作出的歸降試探。
伏允聽到兒子的話語,眼眸中寒光一閃,沉聲道:“為父豈不知道這些,你不用過多擔憂,我自有應對隋軍的辦法,哼,說不定到時候要世略缽畢爾都,甚至是隋軍都大吃一個苦頭!”
伏順張著嘴巴,望了望伏允,內心裏十分驚訝。
都到了這等地步了,父王能有什麽辦法?難不成是要西海天神下凡,將隋人的大軍趕走嗎?這樣的荒謬念頭,在伏順心中一閃而過。
“伏順,你去喚多桑國師過來,為父找他有事要談。”
伏允自然清楚兒子心中的疑慮,也不多說,此時還不到揭開謎底的時候,在事成之前,卻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是!父王。”
伏順恭敬地退了出去。
伏允嘴裏的多桑國師,是吐穀渾南部高原上寶髻國的國師,一年前就到了吐穀渾,遊說伏允幫助他們寶髻國消滅四周的小國,然後一統西海之南的高原,為此寶髻國國主願意對伏允稱臣,然後寶髻國對吐穀渾履行貢奉義務。
對吐穀渾來說,寶髻國的這個請求其實很簡單,該國的四周,都是比西海還要苦寒數倍的高原之地,牧民稀疏,所屬亦按照部族分成了十幾個小國,伏允隨便派一個大一點的吐穀渾部族,就可以幫助寶髻國橫掃諸國。但伏允一直猶疑著沒有答應,多桑國師便滯留在了吐穀渾,這次出征入侵大隋,更是被伏允帶在了身邊。
此時伏允突然召喚多桑國師,卻是讓伏順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不過伏允威嚴積累之下,伏順這個當兒子的也不敢多問,恭恭敬敬照做就是了。
……
楊廣安撫完輜重營,然後返迴中軍大營,接見了被來護兒等人帶迴來的吐穀渾大世王和烏山王兩人,恩威並施,好生敲打了一番,著令兩人立刻迴去整頓民樂城之後再來拜見。世略缽和畢爾都兩人還是第一次見大隋皇帝,再加上降臣的身份,免難心驚膽戰,頭都沒敢抬起來看過楊廣,就恭敬應是退出。
與此同時,楊廣令剛剛隨著張衡出戰民樂城的裴蘊,與世略缽和畢爾都一起返迴民樂城,收攏吐穀渾降兵。
裴蘊立即領命去了。
“聖上,聖上,驍果右軍迴來了!大勝,大勝,驍果右軍大破突厥人!”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小太監急匆匆趕到楊廣身邊,匯報著最新消息。
“哦?”
楊廣臉上一喜。
那小太監跪在地上,歡喜無比道:“聖上,不光如此,驍果右軍全殲突厥騎兵,而且還帶迴了達頭可汗的人頭呢!”
“什麽!之前的突襲是達頭親自帶領的,而且被楊浩斬了頭顱?”
楊廣豁的一下驚喜地站了起來。
“走!你們陪朕一起去迎接驍果右軍迴營!”當即帶著隋軍的幾路大將軍以及諸大臣,一起出了中軍大營。
眾人出了中軍大營之後,登上了高坡,向北了望驍果右軍歸來的方向,正好看見遙遠的地平線上,一支肅穆的黑『色』鐵騎緩緩歸來。
黑『色』像平靜的『潮』水一般,越來越接近。
遠處的夕陽很快就要落下,落日的餘輝從西方投『射』在這支騎兵的身上,讓這支黑『色』鐵騎看上去,仿佛燃燒起來一般。
燃燒的黑『色』,在肅穆威嚴的步伐中,一點點越來越接近。
整個中軍大營,包括高坡下駐紮的十幾萬隋軍,望著這樣一支鐵騎,突然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屏氣凝聲,為之震撼。
“嘶……”
楊廣身邊幾位大將軍震驚地互望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動。
對一支軍隊來說,士氣是最直觀的,也是最虛無縹緲的。說直觀,是因為士氣的體現,即使你隔了十幾裏,隔了數重山,當他們出現的時候,你一定會有所覺,一定會有最直接的優劣衡量。而說它虛無縹緲,則是因為士氣本身是很難形容的,你很難說清楚,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會將軍隊培養出一種什麽士氣來。一句話,衡量很簡單,但是塑造士氣本身,是極其困難和偶然的。
然而,此時——
他們麵前的驍果右軍,用最簡單顏『色』,最直白的線條,就呈現給所有人一種震撼感!
看到它走來,你就知道它是無敵的,它是榮耀的!
夢寐以求的軍隊啊!
隻看了幾眼,哪怕連宇文述、來護兒、於仲文這樣的將領,都為之一震!每個人都情不自禁想象自己駕馭此軍的情景,身體裏熱血澎湃,難以自已。
楊廣也看呆了。
按理說,他上次在龍首原檢校的時候,已經見識過驍果右軍的威勢了。
然而這一次,終究是有所不同。
驍果右軍展現的不僅僅是威勢,還有深入靈魂之中安寧!
“這是……朕的……驍果右軍啊!”
楊廣突然有熱淚盈眶的感覺,也頭一次覺得,自己腳下的天下是如此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