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曦,你跟媽媽走,還是跟誰走?”
“我不走。”白言曦沒抬頭,一字一句道。
最後他們順著她,白言曦依舊住在這裏,她給了他們倆一張卡,說他們每個月按時寄生活費就行,以後便再無其他聯係,他們答應了,然後就再無留念地走了,剩下白言曦一個人。
走了,都走了,該走的遲早會走,從此,她的世界便就剩她一人了,再無牽掛。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起初會有滿滿車廂的人陪著你。因為夢想的不同,選擇的不同,有些人中途下了車,有些人途中上了車。
每個分岔路口,總會遇見和錯過一些人,可到了最後,車上有隻剩下寥寥幾人。
人這一生,能陪著你走到最後的,隻有那麽幾個人。
隻是,有些東西,那些信仰,那些遠方,那些夢想,那些熱血,又有幾人能放下?
未曾拿起,何談放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純白幹淨的客廳裏,窗簾拉開,微微炙熱的陽光透過窗戶斜照進來,整個房間澈淨明通。
等到那兩個人都走了,白言曦驀地放下手機,縮在沙發的一隅,蜷起雙腿,抵在鼻尖,想要把那種難受的感覺壓製下來。
也許是強迫自己冷靜了太久,她再也維持不了自己臉上平靜冷淡的表情,眼眶裏蓄的淚水如江河湖海般地傾瀉而出,她再也控製不了,大哭出聲。
良久,白言曦才能稍微克製住哭聲,她仰頭,鮮紅的雙眼,哽咽出聲:“爺爺,那你以後會在天上一直看著我嗎?”聲音顫抖著。
看著她身處深淵,踽踽獨行。
——
第六天,晴。
一塵不染的房間裏,白色的書櫃,白色的電腦桌,淺藍色的牆紙,整個房間藍白相間。
藍白色的床上,白言曦掀開被子,翻身下床,赤腳走到窗前,拉開藍色的窗簾。
瞬間,清晨明媚的陽光直射著整個房間,使原本藍白色調的臥室,更顯得溫暖明淨。
剛搬到這裏的時候,是爺爺給她選的房間,冬暖夏涼,是陽光照射最多的地方。
白言曦迴到床上,摸出手機。陽光照著她的臉,折射出七彩色的光。
本來就好看的眉眼,精致立體的五官,白皙的皮膚,更顯得玲瓏剔透。
房間純潔澈淨,陽光明媚動人,隻是這光卻照不進白言曦的心裏,無法照亮她的世界,溫暖不了她的心。
白言曦抬手點進微博,點開主頁,上下翻著微博動態,她很久沒有碰手機了,特別是臨近高考,微博更是沒有怎麽打開過。
她上一條的動態還是高一的時候,她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中生計算機編程競賽獲獎後發的。
那條動態沒有多餘的言語,隻有兩張照片。第一張是比賽前三名的合照,她是季軍,和亞軍一起站在冠軍的旁邊,中間的少年疏闊的眉宇,漆黑如墨的眼眸,精致好看的臉龐。
第二張是她手捧獎杯,和爺爺的合照。那時候她是在上課之餘自學的編程,雖然花了她很多時間和精力,卻讓她喜歡上了編程。
照片上的女孩,身穿校服,眉開眼笑,嘴邊漾出一朵絕美的笑靨,動人心弦。也許是因為旁邊的人,她明媚動人的笑顏裏充滿了安心。
白言曦輕點屏幕,便發了一條新動態,隻有短短一句話:光明逝去,希望消失,隻剩黑暗為伴。
光明啊,白言曦從前的十幾年裏,父母不愛,從未被他們在意過。
她從前以為,是她不夠好,不夠完美,沒有別人家的小孩那麽能令人驕傲,爸爸媽媽才不愛她,才不迴來看她。
所以她努力地學習,拚命地想成為爸爸媽媽的驕傲,可是後來她發現,以前都隻是她自己以為罷了。
自從白言曦出生之後,那個父親就想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也不像以前那麽體貼,溫柔,上進。而是染上了一堆的惡習,他嗜酒如命,嗜賭如命,他每天都去賭博。
賭贏了還好,賭輸了就喜歡喝酒,喝夠了就迴家。
一迴家就找媽媽要錢,起初他要多少媽媽就給多少,後來次數越來越多,數目越來越大,媽媽日班夜班連軸轉也滿足不了他的需要。直到一次她和媽媽餓到低血糖,父親也沒給過一分錢。
從那以後,媽媽就再也沒給過他錢,他就打媽媽,皮帶、木棍、椅子等等,手邊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家暴的工具。
起初她隻是在一旁哭,後來他聽的煩了,便連著她一起打,一直打到她和媽媽遍體鱗傷,青青紫紫的傷痕遍布她的全身,不計其數。
之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也被他打大了,七歲那年在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家暴中,不知哪裏來的勇氣,充斥了她的全身,她拉著媽媽跑了出去。
結果出去之後,媽媽對她破口大罵,說她為什麽不能是個男孩。
說她為什麽這麽沒出息,為什麽這麽差,差到她都留不住父親的心。
麵對著母親淒厲的詰問,她剛剛充斥全身的勇氣和力氣,好像被人在一瞬間抽空,狼狽地倒在了地上。
但是媽媽轉身就走,從不曾迴頭,直到最後,是爺爺打著手電,找到蜷縮在黑暗角落中的她。爺爺朝她伸出手,對她說:“曦曦,來,爺爺帶你迴家。”
她剛哭完,抬起鮮紅的眼睛望向他,問到:“爺爺,你也覺得曦曦是天底下最差的孩子嗎?”
“不,曦曦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
這句話,是她的曙光,也是她的救贖。
之後她就跟著爺爺迴了鄉下,見到了寵她如命的奶奶。
也許從奶奶走的那天起,她的太陽就已經在慢慢湮滅了,直到現在,歸為塵土,消逝得無痕無跡。
白言曦渾渾噩噩的過了兩天天,房間東西雜亂的放著。
她也不管,就那麽坐著,仿若一座是雕像一般。
自己一直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突然消失,再也不會迴來,她真的成孤兒了。
她心頭煩躁,但眉目間仍舊無變化。
“我不走。”白言曦沒抬頭,一字一句道。
最後他們順著她,白言曦依舊住在這裏,她給了他們倆一張卡,說他們每個月按時寄生活費就行,以後便再無其他聯係,他們答應了,然後就再無留念地走了,剩下白言曦一個人。
走了,都走了,該走的遲早會走,從此,她的世界便就剩她一人了,再無牽掛。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起初會有滿滿車廂的人陪著你。因為夢想的不同,選擇的不同,有些人中途下了車,有些人途中上了車。
每個分岔路口,總會遇見和錯過一些人,可到了最後,車上有隻剩下寥寥幾人。
人這一生,能陪著你走到最後的,隻有那麽幾個人。
隻是,有些東西,那些信仰,那些遠方,那些夢想,那些熱血,又有幾人能放下?
未曾拿起,何談放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純白幹淨的客廳裏,窗簾拉開,微微炙熱的陽光透過窗戶斜照進來,整個房間澈淨明通。
等到那兩個人都走了,白言曦驀地放下手機,縮在沙發的一隅,蜷起雙腿,抵在鼻尖,想要把那種難受的感覺壓製下來。
也許是強迫自己冷靜了太久,她再也維持不了自己臉上平靜冷淡的表情,眼眶裏蓄的淚水如江河湖海般地傾瀉而出,她再也控製不了,大哭出聲。
良久,白言曦才能稍微克製住哭聲,她仰頭,鮮紅的雙眼,哽咽出聲:“爺爺,那你以後會在天上一直看著我嗎?”聲音顫抖著。
看著她身處深淵,踽踽獨行。
——
第六天,晴。
一塵不染的房間裏,白色的書櫃,白色的電腦桌,淺藍色的牆紙,整個房間藍白相間。
藍白色的床上,白言曦掀開被子,翻身下床,赤腳走到窗前,拉開藍色的窗簾。
瞬間,清晨明媚的陽光直射著整個房間,使原本藍白色調的臥室,更顯得溫暖明淨。
剛搬到這裏的時候,是爺爺給她選的房間,冬暖夏涼,是陽光照射最多的地方。
白言曦迴到床上,摸出手機。陽光照著她的臉,折射出七彩色的光。
本來就好看的眉眼,精致立體的五官,白皙的皮膚,更顯得玲瓏剔透。
房間純潔澈淨,陽光明媚動人,隻是這光卻照不進白言曦的心裏,無法照亮她的世界,溫暖不了她的心。
白言曦抬手點進微博,點開主頁,上下翻著微博動態,她很久沒有碰手機了,特別是臨近高考,微博更是沒有怎麽打開過。
她上一條的動態還是高一的時候,她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中生計算機編程競賽獲獎後發的。
那條動態沒有多餘的言語,隻有兩張照片。第一張是比賽前三名的合照,她是季軍,和亞軍一起站在冠軍的旁邊,中間的少年疏闊的眉宇,漆黑如墨的眼眸,精致好看的臉龐。
第二張是她手捧獎杯,和爺爺的合照。那時候她是在上課之餘自學的編程,雖然花了她很多時間和精力,卻讓她喜歡上了編程。
照片上的女孩,身穿校服,眉開眼笑,嘴邊漾出一朵絕美的笑靨,動人心弦。也許是因為旁邊的人,她明媚動人的笑顏裏充滿了安心。
白言曦輕點屏幕,便發了一條新動態,隻有短短一句話:光明逝去,希望消失,隻剩黑暗為伴。
光明啊,白言曦從前的十幾年裏,父母不愛,從未被他們在意過。
她從前以為,是她不夠好,不夠完美,沒有別人家的小孩那麽能令人驕傲,爸爸媽媽才不愛她,才不迴來看她。
所以她努力地學習,拚命地想成為爸爸媽媽的驕傲,可是後來她發現,以前都隻是她自己以為罷了。
自從白言曦出生之後,那個父親就想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也不像以前那麽體貼,溫柔,上進。而是染上了一堆的惡習,他嗜酒如命,嗜賭如命,他每天都去賭博。
賭贏了還好,賭輸了就喜歡喝酒,喝夠了就迴家。
一迴家就找媽媽要錢,起初他要多少媽媽就給多少,後來次數越來越多,數目越來越大,媽媽日班夜班連軸轉也滿足不了他的需要。直到一次她和媽媽餓到低血糖,父親也沒給過一分錢。
從那以後,媽媽就再也沒給過他錢,他就打媽媽,皮帶、木棍、椅子等等,手邊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家暴的工具。
起初她隻是在一旁哭,後來他聽的煩了,便連著她一起打,一直打到她和媽媽遍體鱗傷,青青紫紫的傷痕遍布她的全身,不計其數。
之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也被他打大了,七歲那年在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家暴中,不知哪裏來的勇氣,充斥了她的全身,她拉著媽媽跑了出去。
結果出去之後,媽媽對她破口大罵,說她為什麽不能是個男孩。
說她為什麽這麽沒出息,為什麽這麽差,差到她都留不住父親的心。
麵對著母親淒厲的詰問,她剛剛充斥全身的勇氣和力氣,好像被人在一瞬間抽空,狼狽地倒在了地上。
但是媽媽轉身就走,從不曾迴頭,直到最後,是爺爺打著手電,找到蜷縮在黑暗角落中的她。爺爺朝她伸出手,對她說:“曦曦,來,爺爺帶你迴家。”
她剛哭完,抬起鮮紅的眼睛望向他,問到:“爺爺,你也覺得曦曦是天底下最差的孩子嗎?”
“不,曦曦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
這句話,是她的曙光,也是她的救贖。
之後她就跟著爺爺迴了鄉下,見到了寵她如命的奶奶。
也許從奶奶走的那天起,她的太陽就已經在慢慢湮滅了,直到現在,歸為塵土,消逝得無痕無跡。
白言曦渾渾噩噩的過了兩天天,房間東西雜亂的放著。
她也不管,就那麽坐著,仿若一座是雕像一般。
自己一直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突然消失,再也不會迴來,她真的成孤兒了。
她心頭煩躁,但眉目間仍舊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