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丹微蹲馬步,運丹田真氣於雙掌,用繞指柔劍招向這堆廢石頭緩緩揮去。


    溫丹兩掌揮出的真氣,隨即覆蓋整個石堆,將那一層覆蓋在石堆上的彩色氣體殺滅殆盡,消於無形。


    從地麵和空中進入大石堆的所有灰色石質顆粒,隨之中斷,這堆玉石原石的石化過程立刻停止,石頭的變故暫時停留在目前這種狀況。


    溫丹停止發功,飛身躍上石堆,在石堆正中貼一道符,又飄落下來,向鬆山方向走去。


    有這層真氣和紙符保護,人和鬼怪一時動不了這堆石頭。


    溫丹要去鬆山玉石采石場看看,那裏是所有玉石被采挖出來的誕生地,也是玉石開始發生變故的源頭。


    溫丹在走上鬆山途中,看到村民們背著、挑著、拉運著石頭下山,他們要趕在中午將玉石原石拉運到臘猛玉石市場。


    溫丹留意到,村民們拉運的玉石原石大都較小,看不到有大塊玉石被拉下山,連中等大小的玉石原石都很少。


    很顯然,玉石商人都不敢賭買大塊或中等大小的玉石原石,他們被玉石原石的變故整怕了。


    溫丹走到昨天上午上山歇腳的大石頭跟前,這裏正是接近小山頂的地方。


    溫丹往上行走半裏地,就來到小山頂。


    這個小山頂正是拉運玉石的上下山分野地方。溫丹從昨天段仁謙講述的情況知道,從這個小山頂往東下山5公裏,即可到達鬆山玉石采石場。


    溫丹正要往采石場方向走去,卻無意中嗅到看到北麵山林裏有三個人影在晃動。這三人穿著怪異,發出的氣息不同於本地人,溫丹銳利的目光已覺察到這三個人的異常。


    溫丹因為心裏想著那位大羅神仙或妖怪,他要查找到是玉石發生變故和村民肢體被石化的罪魁禍首,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線索。


    溫丹立即向這三個可疑人方向走過去。


    這三個人影在距離小山頂以北2公裏處。


    鬆山上滿是原始森林,茂密生長著的植物拒擋了溫丹的飛掠,他隻能嗅著這三個人的氣息快速追逐。


    溫丹追逐一陣,卻一直沒能追及到這三人。


    溫丹從小在甘肅遮陽山長大,慣於走山路,擅長在山林裏奔跑。他的追逐速度已經夠快了,卻與這三個人影始終保持著2公裏距離。


    溫丹心裏疑惑,以這三個人在山林裏的奔跑速度,不像是一般人,應該接近於超人水平了。


    超人當然具備使玉石發生變故的能力。


    溫丹信心倍增,加快速度追上去。


    溫丹追蹤10公裏,這三個人竟然失去蹤影,似乎突然轉入地下。


    溫丹有些驚奇,他兩腳輕輕點地,身子“嗖”一下飛到一棵大梓樹頂。


    溫丹站在樹頂,打開天目,觀察著前麵三四公裏以內的狀況。


    溫丹見前麵一公裏處有三個被樹木掩隱的洞口,這三個人是鑽進洞裏跑了。


    溫丹嗅著這三個人的氣息,從一個洞口裏走進去。


    溫丹用混元真氣護體,才小心翼翼的走在洞裏,以防三人襲擊。


    溫丹向山洞裏麵走了一陣,才發覺自己判斷失誤,這個山洞裏非常深,裏麵不止一條道。進去不到一裏地,就有洞口分叉。


    溫丹嗅著三人氣息,走向分叉洞道,裏麵又有好幾個分叉洞道。


    溫丹深入洞道3公裏,才發現山洞裏縱橫交錯,阡陌交通,四通八達,一洞套一洞,每行走三五百米,就會有一個出洞口。出洞口雖然不大,但足夠一個人爬著出入。


    溫丹在山洞裏穿行近2小時,一直能嗅到這三個人的氣息,又時常被它們繞著甩開,始終追趕不上。


    地洞裏非常潮濕,洞口附近長滿雜草灌木。走在洞道裏,根本辨不清東南西北。


    這三個人似乎對洞道很熟悉,隨便繞個圈子,就會甩脫溫丹的追逐。


    這三個人好像知道有人跟蹤他們,卻並不急著甩開跟蹤者,有意和跟蹤者兜圈子。


    溫丹覺著照此追蹤下去沒用,他超人的真氣感官在黴朽潮濕的山洞裏受到限製,山洞裏通道太複雜,布局既非八卦,也非九宮,就像毫無規則的迷宮一般。


    在這種地下迷宮裏,他可能永遠追及不到這三個人。


    溫丹藝高人膽大,他並不懼怕這三個人,他隻是想弄清楚,這三人是否為玉石玉器變故的始作俑者。


    溫丹在錯綜複雜的山洞裏追蹤三個多小時,沒有追及到這三個人,他隻好從一個分支洞口裏出來。


    溫丹在洞口逡巡時,見地下有許多生鏽的彈殼,洞口附近有三四個彈坑。


    溫丹一下子明白了,這裏是一個龐大的地下軍事工事,在這個工事裏發生過戰鬥。


    溫丹猛地想到12年前發生在鬆山的那場戰役,那是中國遠征軍與日軍為爭奪鬆山,打通滇緬公路而發生的一場慘烈戰鬥,中國遠征軍6000多人在這裏壯烈殉國。


    難道這裏是鬆山戰役戰場。


    剛才溫丹追逐三個超人的山洞,就是日軍修築的地下工事。溫丹這是走進了鬆山軍事要塞。


    溫丹隨即思忖,那三個穿著怪異,體味不同於本地人的超人,可能是在戰場上打散後,遺留在這裏的士兵,而且是日軍士兵。


    這樣想著,溫丹覺著可笑。參加鬆山戰役的日軍,早在12年前已經被消滅,不僅駐紮在雲南騰衝的日軍被消滅或趕出中國,在中國其它地方作戰的日軍,都被消滅或趕迴老家,這鬆山怎麽還能有三名日軍呢?


    從這三個人的穿著和體味看,確實有些像日軍。


    既然這三個人出沒於日軍當年修建的工事裏,他們肯定不是超人,大羅神仙或妖怪,玉石原石和玉器的變故,與他們沒有關係,溫丹沒有必要再追蹤。


    溫丹從這個小洞口向鬆山玉石采石場方向走去。


    溫丹向南走了一公裏,在一棵大馬尾鬆樹下看到一座坍塌的道觀。


    這座不大的道觀顯然是毀於炮火,其正殿,左右偏房和大門均被炮火夷為平地,連牌匾也找不到。


    溫丹作為一名道士,理所當然的走到這片道觀廢墟裏,他想在這裏找尋到這座道觀的名號,做到心中有數。


    溫丹在道觀原大門處,看到被炸成四五塊的石壁,隱約可見“三清”字樣。


    溫丹推測,這座道觀可能是三清殿。


    既然這座道觀有可能是三清殿,廢墟裏就有可能掩埋著經書或法器之類的遺物,扔在這裏豈不可惜。


    溫丹打開天目,向廢墟裏掃視過去。


    溫丹在廢墟裏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他看到正殿原來的供桌下麵,有一個暗道,通向他剛才走過來的方向。


    溫丹好奇心頓起,或許三清殿裏的珍貴東西,都藏在這個暗道下麵。


    溫丹找到暗道口,見上麵蓋著一塊厚重的石板,石板表麵與地表一樣顏色,與周圍石板鑲嵌的嚴絲合縫,不仔細查看,根本發現不了。


    溫丹左手掌按住石板一側,輕輕往上一提左手,這塊一米見方的青石板已被揭開,露出洞口。


    溫丹將石板放在一側,跳進洞口,見下麵的洞道很寬敞,有一人多高。溫丹順著洞道走過去。


    洞子很寬敞,裏麵空蕩蕩的,並沒有什麽珍貴東西。


    溫丹在洞裏行走2公裏,見正麵的洞道因坍塌被堵死,無法通過。側麵有個小道,小道裏透進亮光。


    溫丹順著小道爬過去,爬行約100米後,見到小洞口,溫丹從小洞口爬出來。


    側麵這個小洞口,有2尺大小口徑,洞口被一叢灌柳擋住,溫丹從灌柳一側爬出來。


    溫丹四下觀望,看清了地形。


    原來,他就是從這裏走到三清殿的。


    溫丹沒有什麽收獲,悻悻然往迴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年討債了塵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川壩老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川壩老奐並收藏百年討債了塵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