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幾年後當戴斯蒂尼從他人傳出的聽聞中明白是列儂釋放出的暗號,她去到暗號指向的地點拿到列儂留下的指示後,在她謹慎地準備啟用列儂早已經留下的另一枚棋子進行第二次核打擊報複行動的時候,那個來自四維世界的混蛋出現了。
那個叫做洪的家夥將原本快死的弟弟約書亞救了過來,他將原本屬於自己的複仇計劃也攪亂了,因為不久後,約書亞便改頭換麵似的,成為了一個二十出頭的大人模樣,並且以卓越的軍事研究才華加入她的軍隊,並在軍隊中迅速成長起來。雖然約書亞在私底下以他是列儂將軍,也就是戴斯蒂尼養父的事情,要求戴斯蒂尼配合他的行動。這讓戴斯蒂尼原本的計劃一拖再拖。
終於,二戰忽然結束了,而這一切的結束竟然是源於一個人:一個叫做李長明的人,用他天方夜譚般的設想開拓出了新的四維研究領域,而戰事的結束,也令戴斯蒂尼失去了最後開始行動的時機。
當世界再次變得平靜時,抽過空來的調查組很快就找到了原本在亂局躲藏得很好的列儂露出的行跡。
次年,列儂被捕的消息才放出來,而這一天已經是他要接受審判的時刻了。全世界人都看著這名罪大惡極的人被當場宣判,然後執行死刑。
戴斯蒂尼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曾經私底下去找過約書亞,列儂畢竟是他的父親。但約書亞隻是像其他人一樣說了同樣的話:他早就該死了。既然成為了罪人,就應該知道審判遲早是會到來的,他躲了那麽久,已經從他心目中的父親,變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懦夫。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救贖的,如果有上帝的話,上帝也會拋棄他。
但是戴斯蒂尼駁迴了他的觀點,或者說,她不同意。因為她也是主犯,而她如今活的好好的全因為約書亞的父親列儂和其他相關的人承擔了全部的責任。
他們都是罪犯,這一點戴斯蒂尼願意承認,因為她的童年看到的全都是犯罪的記憶,她對這個世界的誤會很深,深到如同她脖子上的那道刀疤,頑固的永遠都刻在心裏。憤怒後的絕望,絕望後的憤怒,如此循環的童年,很有可能會讓一個人的生活隻剩下複仇的快感,戴斯蒂尼就是這樣一個極端的存在,所以加入他們的人,都曾經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曆。戰爭讓這些人飽受摧殘,有的人會因此看懂更多東西,成為更善良的人,而有些人會因為接受絕望的現實而自甘墮落,成為另一類黑暗的存在。
隻要戰爭繼續存在著,瘋子就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平心而論,說他們這群人都該死,戴斯蒂尼並不反對,在她看來這個世界就沒有不該死的人。包括救她的列儂,要不是他的出現,她的媽媽就不會割下那道永遠抹不掉的傷疤,也不會隨後自殺。在她心裏,即便是養父列儂,所做的事情也是帶有原罪的。
戴斯蒂尼已經完全陷入了自我製造的絕望世界的封閉當中,無法看清真實的世界。
但要說列儂算是懦夫的話,她在情感上不能接受。他們所做的從一開始就是賭上命的狂徒遊戲,他們都知道自己沒有未來。
所以,他們拚了命地玩。
然而約書亞,卻從來不這樣做。對他來說,她和列儂的所作所為都隻不過是一群瘋子做出的異常惡心的遊戲,而他約書亞,從來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使命”。他相信自己的名字的含義,他也同樣相信那位來自四維世界的洪。
“去他娘的使命。”戴斯蒂尼灌下半瓶伏特加,他實在不知道約書亞這樣做的意義。她隻知道,幫助那位四維世界的洪,隻會結束掉所有的一切。她們的遊戲,這星係曾經存在的一切。,都將被抹除。
她是想製造恐怖,而約書亞卻想毀掉一切。這對於已經生而瘋狂的她來說仍舊太過極端。如果所有都消失的話,那連令她陷入瘋狂的痛苦也會一起消失。當戴斯蒂尼預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將消失,她的內心再次湧起了久違的恐懼。那是遠比幾個人、一個城市的人被毀掉更加令人不安的焦慮。
沒有任何人能避免。從那一刻起,戴斯蒂尼忽然,又重拾起了害怕,因為害怕,而對死亡再次產生了敬畏。
她開始想要阻止約書亞所做的一切。她明白,約書亞才是最瘋狂的人,她必須阻止他——可是,她失敗了。約書亞根本不在意她的存在。她甚至自始而終都不知道約書亞這種扭曲的想法是從何而來。她隻知道,她不能揭發他,因為他是養父列儂的兒子。
所以,她隻能喝酒。戴斯蒂尼時不時趁著酒意闖入約書亞的地方,再像剛開始那樣勸他一次,盡管她早知道這一切都隻是徒勞而已。她又逐漸變迴了對未來感到絕望的那個自己。
“喂,看到沒有,她又來了。”兩名路過進入便利店的士兵低頭竊竊私語,另一名笑道:
“真羨慕她這種遊手好閑卻能隨心所欲生活的女人。”
“你也可以成為女人,到時候說不定也能碰上約書亞首領這樣縱容她的男人。”
“說話注意點,她可不是首領的女人,她是他唯一在世的姐。”
“誰知道是姐還是什麽?你難道沒有聽說,這個女人親口說過首領和她其實沒有血緣關係!”
“醉鬼說的話……你也信?”
……
戴斯蒂尼並不在意他們的談話內容,她隻想喝酒,她早就對酒產生了巨大的依賴。她一天都離不開酒了。可就在半個月前,她被賣酒的人告知,酒漲價了。非但如此,酒價還會一直漲下去,並在不久的未來斷供——因為月球已經被包圍了,沒有任何物資能夠運送到月球上麵來。
這對戴斯蒂尼來說,就像是提早宣布了死亡一般:如今嗜酒如命的她,沒有了酒,她也就活不下去了。她想到,要去見約書亞。隻有這一次,她不想重複之前那些毫無用處的話。
那個叫做洪的家夥將原本快死的弟弟約書亞救了過來,他將原本屬於自己的複仇計劃也攪亂了,因為不久後,約書亞便改頭換麵似的,成為了一個二十出頭的大人模樣,並且以卓越的軍事研究才華加入她的軍隊,並在軍隊中迅速成長起來。雖然約書亞在私底下以他是列儂將軍,也就是戴斯蒂尼養父的事情,要求戴斯蒂尼配合他的行動。這讓戴斯蒂尼原本的計劃一拖再拖。
終於,二戰忽然結束了,而這一切的結束竟然是源於一個人:一個叫做李長明的人,用他天方夜譚般的設想開拓出了新的四維研究領域,而戰事的結束,也令戴斯蒂尼失去了最後開始行動的時機。
當世界再次變得平靜時,抽過空來的調查組很快就找到了原本在亂局躲藏得很好的列儂露出的行跡。
次年,列儂被捕的消息才放出來,而這一天已經是他要接受審判的時刻了。全世界人都看著這名罪大惡極的人被當場宣判,然後執行死刑。
戴斯蒂尼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曾經私底下去找過約書亞,列儂畢竟是他的父親。但約書亞隻是像其他人一樣說了同樣的話:他早就該死了。既然成為了罪人,就應該知道審判遲早是會到來的,他躲了那麽久,已經從他心目中的父親,變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懦夫。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救贖的,如果有上帝的話,上帝也會拋棄他。
但是戴斯蒂尼駁迴了他的觀點,或者說,她不同意。因為她也是主犯,而她如今活的好好的全因為約書亞的父親列儂和其他相關的人承擔了全部的責任。
他們都是罪犯,這一點戴斯蒂尼願意承認,因為她的童年看到的全都是犯罪的記憶,她對這個世界的誤會很深,深到如同她脖子上的那道刀疤,頑固的永遠都刻在心裏。憤怒後的絕望,絕望後的憤怒,如此循環的童年,很有可能會讓一個人的生活隻剩下複仇的快感,戴斯蒂尼就是這樣一個極端的存在,所以加入他們的人,都曾經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曆。戰爭讓這些人飽受摧殘,有的人會因此看懂更多東西,成為更善良的人,而有些人會因為接受絕望的現實而自甘墮落,成為另一類黑暗的存在。
隻要戰爭繼續存在著,瘋子就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平心而論,說他們這群人都該死,戴斯蒂尼並不反對,在她看來這個世界就沒有不該死的人。包括救她的列儂,要不是他的出現,她的媽媽就不會割下那道永遠抹不掉的傷疤,也不會隨後自殺。在她心裏,即便是養父列儂,所做的事情也是帶有原罪的。
戴斯蒂尼已經完全陷入了自我製造的絕望世界的封閉當中,無法看清真實的世界。
但要說列儂算是懦夫的話,她在情感上不能接受。他們所做的從一開始就是賭上命的狂徒遊戲,他們都知道自己沒有未來。
所以,他們拚了命地玩。
然而約書亞,卻從來不這樣做。對他來說,她和列儂的所作所為都隻不過是一群瘋子做出的異常惡心的遊戲,而他約書亞,從來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使命”。他相信自己的名字的含義,他也同樣相信那位來自四維世界的洪。
“去他娘的使命。”戴斯蒂尼灌下半瓶伏特加,他實在不知道約書亞這樣做的意義。她隻知道,幫助那位四維世界的洪,隻會結束掉所有的一切。她們的遊戲,這星係曾經存在的一切。,都將被抹除。
她是想製造恐怖,而約書亞卻想毀掉一切。這對於已經生而瘋狂的她來說仍舊太過極端。如果所有都消失的話,那連令她陷入瘋狂的痛苦也會一起消失。當戴斯蒂尼預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將消失,她的內心再次湧起了久違的恐懼。那是遠比幾個人、一個城市的人被毀掉更加令人不安的焦慮。
沒有任何人能避免。從那一刻起,戴斯蒂尼忽然,又重拾起了害怕,因為害怕,而對死亡再次產生了敬畏。
她開始想要阻止約書亞所做的一切。她明白,約書亞才是最瘋狂的人,她必須阻止他——可是,她失敗了。約書亞根本不在意她的存在。她甚至自始而終都不知道約書亞這種扭曲的想法是從何而來。她隻知道,她不能揭發他,因為他是養父列儂的兒子。
所以,她隻能喝酒。戴斯蒂尼時不時趁著酒意闖入約書亞的地方,再像剛開始那樣勸他一次,盡管她早知道這一切都隻是徒勞而已。她又逐漸變迴了對未來感到絕望的那個自己。
“喂,看到沒有,她又來了。”兩名路過進入便利店的士兵低頭竊竊私語,另一名笑道:
“真羨慕她這種遊手好閑卻能隨心所欲生活的女人。”
“你也可以成為女人,到時候說不定也能碰上約書亞首領這樣縱容她的男人。”
“說話注意點,她可不是首領的女人,她是他唯一在世的姐。”
“誰知道是姐還是什麽?你難道沒有聽說,這個女人親口說過首領和她其實沒有血緣關係!”
“醉鬼說的話……你也信?”
……
戴斯蒂尼並不在意他們的談話內容,她隻想喝酒,她早就對酒產生了巨大的依賴。她一天都離不開酒了。可就在半個月前,她被賣酒的人告知,酒漲價了。非但如此,酒價還會一直漲下去,並在不久的未來斷供——因為月球已經被包圍了,沒有任何物資能夠運送到月球上麵來。
這對戴斯蒂尼來說,就像是提早宣布了死亡一般:如今嗜酒如命的她,沒有了酒,她也就活不下去了。她想到,要去見約書亞。隻有這一次,她不想重複之前那些毫無用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