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人反對,哪怕是薑家族人也沒有反對,他們盡管月俸比其他人高,也沒達到這種程度。
最重要的是火井永不熄滅,他們可以以此一直賺錢,說是世襲都不為過。
“東家,若是外地人過來定居怎麽辦?還有新生孩童要不要分?”
“按戶分配!外地人與我們何幹,他們過來不僅沒有,我們還要收他們的錢。
你們也別高興太早,賺得多,以後交的稅也多。”
薑單決定很快傳遍整個四川,很多鹽商都覺得薑單已經瘋了。
也有人覺得薑單聰明,就比如身處龍安府的陳默。
“薑單不是常人,可以拉攏一下!”
坐在對麵的中年男子沒好氣說道:“陳兄,你不想想怎麽拿迴土地,怎麽阻止變法,倒關心起別人的事。”
“範敏死了,孔訥也死了,朝堂上就剩下那麽點人,怎麽阻止變法?”
“不是還有一個尚書?”
陳默白了他一眼:“就那麽一個了,你還想送他去死?
魏兄,有時候得承認自己能力不足!”
魏倫一臉困惑:“你最近怎麽迴事?李善長那邊你不去,現在勳貴來到四川,這麽好的機會你也不參與?
隻要勳貴們在四川搞出些事,陛下這天心即民心就搞不下去了,變法之事也會無限期拖延。”
“你怎麽知道?”
“這些勳貴都是開國功臣,跟陛下打天下的兄弟,隻要陛下不是傻子都不會動這麽多人。”
陳默端起茶水抿了口,一臉平靜:
“你怎麽知道不會殺了全部勳貴?胡美還是湘王外公,他都死了。
連孔聖人的爵位都褫奪了,朱元璋會怕那些勳貴?
你沒發現與永昌侯府交好的幾個勳貴都沒來嗎?”
“景川侯府不是來過?”
“後來不是迴去了?”
魏倫麵色一滯,喃喃道:“你的意思這是個陷阱?”
“不知道!”
陳默攤開雙手,一臉無奈:“哪怕不是陷阱,也不想動手,我不是方時對手。”
“那我們就這麽看著?四川大半農田可都沒了!”
“能怎麽辦?打不過就加入唄!方時會清理反對變法者,還會清理支持變法的嗎?
都是為了賺錢,哪裏賺錢都一樣,林家、楊家、趙家、雲南茶鹽商會,那都賺了多少錢。
為了賺錢,向方時投降也說得過去,若有一天能從內部破壞變法,那就更好不過。”
“哈哈哈……”
魏倫大笑出聲:“不愧是陳兄,夠陰險!既然你要這麽做,那我就舍命陪君子。
明日我就去聯係工部郎中歐陽,讓他好好配合他。”
“歐陽已經死了!”
“額……”
魏倫滿臉不敢置信:“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
“前幾天,錦衣衛詔獄傳出消息,唐庸把歐陽供出來,收到消息後的歐陽,當天夜裏就自殺在家。”
“砰!”
魏倫猛拍桌子:“他娘的,唐庸到底怎麽迴事?他不是我們的人嗎?”
“不是!”
陳默開口解釋:“他是範敏的人,原本想通過範敏來控製唐庸。
後來範敏出事,我想繼續拉攏他,由於孔家一事,就暫時放棄。
等反應過來時,唐庸已經被抓,我也就放棄了。
所幸唐庸隻知道歐陽,線索已經斷了,錦衣衛是找不到我們。
等著吧!我已經派人去聯係謝家,隻要搭上謝家的線,不管是建工坊還是海貿,都能賺取大量錢財,還沒有危險。”
魏倫撇了撇嘴:“我看中了林家,迴去後我就去聯係林家。”
“隨你!隻要記住我們支持變法就行。”
與此同時,同在龍安府的陳獻,也在這時候迎來不速之客,林盛。
陳獻目前心情異常好,不僅當上官,還能推廣自己的學識,他覺得自己比黃巢厲害太多了。
[造反還不死的,除了曆代開國皇帝,我是獨一人。]
[可惜不能宣揚出去,不然名留青史不在話下。]
正當其美滋滋之際,林盛一句話嚇得他一個激靈:
“陳知府,楊朱理念不能再推廣,你若不聽,下官隻能親自出手,讓整個茶馬道亂起來。”
“啊?”
陳獻瞪大眼睛看著林盛,一副見鬼的模樣: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搞亂茶馬道?你知道茶馬道對四川、雲南、烏斯藏百姓多重要嗎?
還搞亂茶馬道,你先迴去看看族譜,算算九族夠不夠殺。”
“下官知道此事與方司柬有關,也知道你們的目的是烏斯藏。
不過楊朱理念不適合大明,為了變法,楊朱理念不能再宣揚了,除非方司柬不想讓烏斯藏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陳獻輕歎一聲:“你覺得幾千年就我推廣楊朱理念?這東西在大明傳承不下去的。
其理念隻能在各篇經典窺探一二,最詳細的則是列子一書。
楊朱貴己,與孟子獨善其身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孟子有兼濟天下之念。
人人不損一毫則無堯舜、人人不利天下當利桀紂,無桀紂,則無當時之亂;無堯舜,則無將來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
其理念確實與天心即民心相衝突,方司柬也知道這一迴事。
一個學說想要傳揚天下,必須要得到朝廷的支持,隻要陛下和太子不支持楊朱學說,便不可能在大明流傳開。
我知道你曾前往茶馬道探聽,然而,那隻是假的,或者說你隻看到一部分。
就像佛家所說,你所看到的隻是你所認為的,根本不是事實。
方司柬已有具體計劃,你無需擔憂,做好你該做的事。”
林盛沉默半晌後開口:“不管哪方麵看,大明短時間內都不會對烏斯藏動手。
長時間宣揚楊朱理念,難免有人深信不已,若是一直傳承下去,總有一天會出現在朝堂上。”
陳獻眉頭微皺:“本官說了,你看到的隻是一部分,你所認為的都是假象。
一次、兩次觀看不能讓你看到事件的真相,想要接觸到事實,你先要明白我宣揚楊朱理念的對象,以及我所說的楊朱理念有沒有閹割。”
林盛猛然抬起頭,目光怔怔看著陳獻:
“對象?閹割?”
陳獻沒有解釋,站起身淡淡開口:“方司柬讓我配合你四川火井一事,沒讓我配合你烏斯藏一事。
做好你自己的事,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沒有人是傻子。”
話落,不等林盛迴應,陳獻轉身離開。
林盛低垂頭顱,心中開始思忖:
[是我想當然了嗎?方司柬早已發現楊朱學說的弊端?]
[墨子、楊朱兩個理念都在烏斯藏宣揚,天心即民心有很大可能就是從墨子一書來的。]
[既然有了墨子,還要宣揚與它對立的楊朱,這是要讓雙方發生衝突。]
[不對!]
最重要的是火井永不熄滅,他們可以以此一直賺錢,說是世襲都不為過。
“東家,若是外地人過來定居怎麽辦?還有新生孩童要不要分?”
“按戶分配!外地人與我們何幹,他們過來不僅沒有,我們還要收他們的錢。
你們也別高興太早,賺得多,以後交的稅也多。”
薑單決定很快傳遍整個四川,很多鹽商都覺得薑單已經瘋了。
也有人覺得薑單聰明,就比如身處龍安府的陳默。
“薑單不是常人,可以拉攏一下!”
坐在對麵的中年男子沒好氣說道:“陳兄,你不想想怎麽拿迴土地,怎麽阻止變法,倒關心起別人的事。”
“範敏死了,孔訥也死了,朝堂上就剩下那麽點人,怎麽阻止變法?”
“不是還有一個尚書?”
陳默白了他一眼:“就那麽一個了,你還想送他去死?
魏兄,有時候得承認自己能力不足!”
魏倫一臉困惑:“你最近怎麽迴事?李善長那邊你不去,現在勳貴來到四川,這麽好的機會你也不參與?
隻要勳貴們在四川搞出些事,陛下這天心即民心就搞不下去了,變法之事也會無限期拖延。”
“你怎麽知道?”
“這些勳貴都是開國功臣,跟陛下打天下的兄弟,隻要陛下不是傻子都不會動這麽多人。”
陳默端起茶水抿了口,一臉平靜:
“你怎麽知道不會殺了全部勳貴?胡美還是湘王外公,他都死了。
連孔聖人的爵位都褫奪了,朱元璋會怕那些勳貴?
你沒發現與永昌侯府交好的幾個勳貴都沒來嗎?”
“景川侯府不是來過?”
“後來不是迴去了?”
魏倫麵色一滯,喃喃道:“你的意思這是個陷阱?”
“不知道!”
陳默攤開雙手,一臉無奈:“哪怕不是陷阱,也不想動手,我不是方時對手。”
“那我們就這麽看著?四川大半農田可都沒了!”
“能怎麽辦?打不過就加入唄!方時會清理反對變法者,還會清理支持變法的嗎?
都是為了賺錢,哪裏賺錢都一樣,林家、楊家、趙家、雲南茶鹽商會,那都賺了多少錢。
為了賺錢,向方時投降也說得過去,若有一天能從內部破壞變法,那就更好不過。”
“哈哈哈……”
魏倫大笑出聲:“不愧是陳兄,夠陰險!既然你要這麽做,那我就舍命陪君子。
明日我就去聯係工部郎中歐陽,讓他好好配合他。”
“歐陽已經死了!”
“額……”
魏倫滿臉不敢置信:“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
“前幾天,錦衣衛詔獄傳出消息,唐庸把歐陽供出來,收到消息後的歐陽,當天夜裏就自殺在家。”
“砰!”
魏倫猛拍桌子:“他娘的,唐庸到底怎麽迴事?他不是我們的人嗎?”
“不是!”
陳默開口解釋:“他是範敏的人,原本想通過範敏來控製唐庸。
後來範敏出事,我想繼續拉攏他,由於孔家一事,就暫時放棄。
等反應過來時,唐庸已經被抓,我也就放棄了。
所幸唐庸隻知道歐陽,線索已經斷了,錦衣衛是找不到我們。
等著吧!我已經派人去聯係謝家,隻要搭上謝家的線,不管是建工坊還是海貿,都能賺取大量錢財,還沒有危險。”
魏倫撇了撇嘴:“我看中了林家,迴去後我就去聯係林家。”
“隨你!隻要記住我們支持變法就行。”
與此同時,同在龍安府的陳獻,也在這時候迎來不速之客,林盛。
陳獻目前心情異常好,不僅當上官,還能推廣自己的學識,他覺得自己比黃巢厲害太多了。
[造反還不死的,除了曆代開國皇帝,我是獨一人。]
[可惜不能宣揚出去,不然名留青史不在話下。]
正當其美滋滋之際,林盛一句話嚇得他一個激靈:
“陳知府,楊朱理念不能再推廣,你若不聽,下官隻能親自出手,讓整個茶馬道亂起來。”
“啊?”
陳獻瞪大眼睛看著林盛,一副見鬼的模樣: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搞亂茶馬道?你知道茶馬道對四川、雲南、烏斯藏百姓多重要嗎?
還搞亂茶馬道,你先迴去看看族譜,算算九族夠不夠殺。”
“下官知道此事與方司柬有關,也知道你們的目的是烏斯藏。
不過楊朱理念不適合大明,為了變法,楊朱理念不能再宣揚了,除非方司柬不想讓烏斯藏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陳獻輕歎一聲:“你覺得幾千年就我推廣楊朱理念?這東西在大明傳承不下去的。
其理念隻能在各篇經典窺探一二,最詳細的則是列子一書。
楊朱貴己,與孟子獨善其身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孟子有兼濟天下之念。
人人不損一毫則無堯舜、人人不利天下當利桀紂,無桀紂,則無當時之亂;無堯舜,則無將來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
其理念確實與天心即民心相衝突,方司柬也知道這一迴事。
一個學說想要傳揚天下,必須要得到朝廷的支持,隻要陛下和太子不支持楊朱學說,便不可能在大明流傳開。
我知道你曾前往茶馬道探聽,然而,那隻是假的,或者說你隻看到一部分。
就像佛家所說,你所看到的隻是你所認為的,根本不是事實。
方司柬已有具體計劃,你無需擔憂,做好你該做的事。”
林盛沉默半晌後開口:“不管哪方麵看,大明短時間內都不會對烏斯藏動手。
長時間宣揚楊朱理念,難免有人深信不已,若是一直傳承下去,總有一天會出現在朝堂上。”
陳獻眉頭微皺:“本官說了,你看到的隻是一部分,你所認為的都是假象。
一次、兩次觀看不能讓你看到事件的真相,想要接觸到事實,你先要明白我宣揚楊朱理念的對象,以及我所說的楊朱理念有沒有閹割。”
林盛猛然抬起頭,目光怔怔看著陳獻:
“對象?閹割?”
陳獻沒有解釋,站起身淡淡開口:“方司柬讓我配合你四川火井一事,沒讓我配合你烏斯藏一事。
做好你自己的事,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沒有人是傻子。”
話落,不等林盛迴應,陳獻轉身離開。
林盛低垂頭顱,心中開始思忖:
[是我想當然了嗎?方司柬早已發現楊朱學說的弊端?]
[墨子、楊朱兩個理念都在烏斯藏宣揚,天心即民心有很大可能就是從墨子一書來的。]
[既然有了墨子,還要宣揚與它對立的楊朱,這是要讓雙方發生衝突。]
[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