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點也不想待在皇位上,他沒讀過多少書,一直都是從史書中學習怎麽治理國家。


    如今大明變法與曆朝曆代不同,前人也沒留下什麽經驗,這讓他感到無力。


    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做的就是讓朱標提前登基。


    與此同時,李褀在國子監學堂中找到了方時,將事情盡可能詳細的述說一遍:


    “方司柬,你是否有備用計劃,若沒有家父準備亡羊補牢。”


    “楊經留下的後手被人知道了?”


    “楊經還留下後手?什麽東西?”


    “虞衡司工匠的把柄,我也是在楊經被抓當日得知,韓國公那邊沒收到情報?”


    李褀搖了搖頭:“應該沒有,否則家父不會說亡羊補牢。”


    方時看著桌麵上的筆架,陷入了沉思:


    [能在洪武朝活下去不可能是傻子,這些人殺了楊經,要麽是找到楊經留下的後手,要麽是想通過楊經之死,找到這些工匠把柄。]


    [石應那邊已經試探過,那些工匠確實有事瞞著,對於楊經絲毫不敢明麵反抗,得知楊經被抓時,不是高興而是擔憂,這足以說明楊經沒騙人。]


    沉思片刻後,方時拿起筆快速寫下幾行字,隨後遞給李褀:


    “楊經提前死了,原先的計劃得改下,讓錦衣衛把楊經之死推到虞衡司工匠手上。


    我倒想看看虞衡司工匠到底有什麽把柄在楊經手上。


    你把紙張交給韓國公,他會知道怎麽做。”


    李褀看了眼紙張,微微愣了下:“沈敬?這不是靜誠先生的弟子,他什麽時候進入工部的?”


    “去年的事,讓他進工部,就是怕楊經出現意外情況。


    你讓韓國公盡快準備,張年奏疏我等會會呈給陛下。”


    “行!”


    楊經的死對方時沒有太大影響,他現在好奇的是那些工匠做了什麽事。


    若是賣國之事,這些工匠就隻能是工具人,若是其他,這些工匠會成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師。


    李褀走後沒多久,鮑恂敲開了方時房門,一臉溫和走進來。


    “方司柬,編修經典已經完成,你不準備去翰林院看看?”


    “仲孚先生的講課,學生可是一直在聽,沒必要再去翰林院。”


    鮑恂笑著開口:“不一樣,我這人老了,總喜歡慢慢來,盡可能詳細的講。


    對方司柬這種大才,聽我講課,完全是浪費時間。”


    “仲孚先生說笑了,每次聽先生講課都仿佛迴到小時候聽老師講課,恨不得時間能過得慢些。”


    鮑恂給自己倒了杯茶,語氣帶著遺憾:


    “比不上四梅先生!聽說陛下曾有意將四梅先生的功績公之於眾,不知是何原因沒有下文?”


    “老師不想被聲明所累!”


    話到這裏,方時忽然怔怔看著鮑恂,他明白鮑恂今日為何會過來:


    “編修經籍耗時良久,諸位大儒為國出力,陛下、太子和大明百姓必然銘記於心。


    不過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何為天心即民心,學生想請仲孚先生帶頭,讓諸位大儒每人寫一篇文章,向天下百姓解釋何為天心即民心。


    宣承部會將此等大事告知天下百姓,讓天下百姓都知,諸位大儒的功績。”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不愧是方司柬,一點就通。]


    鮑恂垂下頭顱,嘴角微微上揚:“方司柬,邸報宣揚諸位大儒即可,我半隻腳都踏入棺材,讓我寫篇文章上邸報即可,不必大肆宣揚。”


    “這不行!你是編修經籍第一人,如此盛世怎麽沒有你的身影。


    若無你的身影,天下百姓該怎麽看陛下,怎麽看朝廷。”


    “那就多謝方司柬!”


    鮑恂沒有繼續拒絕,他的目的本就是通過方時,讓宣承部大肆宣揚他的功績。


    [陛下!隻要天下百姓都知道天心即民心的經典是我所編修,你該如何殺我呢?]


    [在變法開啟之初,我若是受罪而死,天下百姓該怎麽想呢?]


    [若是讓我病死,你又該如何找我背後之人?]


    鮑恂時機把握的太好,若無李褀過來告知情報,方時或許會反應過來。


    然而,方時心神已經被虞衡司工匠所占領,對於鮑恂到底有何目的沒有深究,隻想到鮑恂和那些大儒是想名留青史。


    在方時看來,這是人之常情,他本也準備在變法開啟後,為這些大儒宣揚,現在隻是提前時間而已。


    就是這提前的時間,讓鮑恂找出一條活路。


    次日早朝,朱元璋的一番話讓整個奉天殿嘩然:


    “曹縣縣令遞交一份奏疏,希望在曹縣開設工匠學校,培養大量工匠為國所用,你們覺得此事是否可行?”


    此言一出,奉天殿內頓時響起竊竊私語聲:


    “工匠學校?陛下這是昏聵了嗎?”


    “你才昏聵了!薛源、楊經、火井,哪個跟工部沒關係?這其中定然有事!”


    “對對對!我們還是別說話!”


    “……”


    朱元璋覺得最近確實太給這些人臉了,導致這些文官連禮儀都不顧。


    “大點聲!一個個都像個娘們,說話還怕被人聽到嗎?


    開濟,你是承誌部尚書,大明所有學校都歸你管,你先說。”


    開濟心中暗暗歎息,盡管知道方時要開啟工商業,卻也沒想過這麽快。


    “陛下,匠人技藝是他們生存之本,更是他們留給後代的財產,沒有匠人會願意將自己技藝教給別人。


    還有一點就是,掌握了技藝,百姓就不會安心種地,定然會向州、府、縣城集中,隻有在城池他們才有可能用技藝賺錢。


    若是大量百姓集中城池,這些城每日所消耗的糧食是巨量,一旦糧食運輸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動蕩。”


    “開尚書此言差矣!”


    茹太素出聲反對:“曹縣一縣之地,再怎麽教導工匠,對大明的影響微不足道。


    更何況,城池人口一多,代表各行商人都能賺錢,運送糧食等物資也需要大量百姓。


    如此一來,農閑時百姓們也能有額外收入,百姓也不至於一年到頭吃不了一頓飽飯。”


    “你這是隻看到好處、沒看到壞處!”


    開濟沉聲辯駁:“你有想過一旦發生瘟疫或災情,那麽多百姓該如何存活?


    在鄉村中,那些百姓可以通過狩獵、農田來養活自己。


    哪怕遇到瘟疫,朝廷也能及時隔絕,使瘟疫不會擴大範圍。”


    “何以要因噎廢食?若怕這怕那,朝廷還要不要做事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